魁北克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魁北克
Québec法語
市鎮
魁北克市鎮
Ville de Québec法語
由上依序:從聖老楞佐河看魁北克市、魁北克市城牆、魁北克老城的海濱、魁北克老城的摩天大樓、魁北克省議會大廈、芳堤娜城堡、皮埃爾拉波特橋(英語:Pierre_Laporte_Bridge)
魁北克旗幟
旗幟
魁北克徽章
徽章
綽號:La Vieille Capitale
格言:Don de Dieu feray valoir valoir
(「將上帝的給予充分利用」;Don de Dieu 是魁北克建立者尚普蘭所乘艦船的名字)
魁北克在魁北克省的位置
魁北克
魁北克
在魁北克省的位置
魁北克在加拿大的位置
魁北克
魁北克
在加拿大的位置
坐標:46°48′50″N 71°12′29″W / 46.81389°N 71.20806°W / 46.81389; -71.20806[1]座標46°48′50″N 71°12′29″W / 46.81389°N 71.20806°W / 46.81389; -71.20806[1][2]
國家 加拿大
 魁北克省
成立1608年7月3日 (1608-07-03)
行政區
政府[3]
 • 類型魁北克市議會
 • 市長Bruno Marchand
 • Députés fédéraux
加拿大國會
 • Députés provinciaux
魁北克省議會
面積[3]
 • 市鎮484.10 平方公里(186.91 平方哩)
 • 陸地454.10 平方公里(175.33 平方哩)
 • 市區669.39 平方公里(258.45 平方哩)
 • 都會區[4]3,349.12 平方公里(1,293.10 平方哩)
海拔[5]98 米(322 呎)
人口(2011)
 • 市鎮516,622人
 • 密度1,137.7人/平方公里(2,947人/平方哩)
 • 市區696,946
 • 市區密度1,041.2人/平方公里(2,697人/平方哩)
 • 都會區[4]765,706
 • 都會區密度228.6人/平方公里(592人/平方哩)
 • 人口2006-2011 5.2%
時區ESTUTC−5
 • 夏時制EDTUTC−4
郵政編碼G1A to G2N
電話區號418 和 581
網站www.ville.quebec.qc.ca

魁北克市(法語:Ville de Québec,英語:Quebec City),官方名稱魁北克(法語:Québec [kebɛk] [註 1]),[6]又稱魁北克城魁城,是一座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的城市。同時也是魁北克省省會所在地,截止於2016年7月,魁北克市人口總數為531,902人,魁北克大都會區人口總數達800,296人。魁北克市是加拿大第11大城市(大都會城市中排名第7),魁北克市也是魁北克省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第一大城市滿地可

當地的印第安人部落阿爾岡昆人起初將這片區域命名為Kébec,它在阿爾岡昆語里的意思是「河流收窄的地方」,因為聖羅倫斯河就在位於附近的戴蒙岬角處變窄。法國探險家薩繆爾·德·尚普蘭於1608年在這裏建立了一個定居點且採用了阿崗昆部落的命名。因此魁北克市是歐洲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的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唯一在墨西哥以北還保留有古老城牆的北美洲城市,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魁北克歷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魁北克市最著名的地標建築包括芳堤娜城堡還有魁北克城堡等周圍一系列防禦工事的中心,此外魁北克議會大廈魁北克國家美術博物館英語Musée_national_des_beaux-arts_du_Québec魁北克文明博物館都位於魁北克老城內或者附近。

地理位置[編輯]

魁北克市位於聖羅倫斯谷地,整個城市坐落於聖羅倫斯河北邊。控制新法蘭西的水路入口,因而有「美洲的直布羅陀」之稱。下部在河邊,上部在戴蒙岬角上;目前兩部之間有路、階梯和纜索鐵路。該城距魁北克最大城市滿地可約275公里。

人口[編輯]

2016年7月統計資料顯示,市區人口為531,902,相較於2011年增加了3%;都市區人口為800,296,較2011年增加了4.3%。大部分說法語或者英法雙語。當中白人人口佔90.1%,天主教人口佔91.2%。

簡史[編輯]

冬天的聖羅倫斯河和芳堤娜城堡

此地的原始居民為印第安各民族(統稱為原住民),這些民族在至少10,000年前便在加拿大居住。

法國統治階段(1500-1763)[編輯]

魁北克城由法國探險家兼外交家薩繆爾·德·尚普蘭於1608年7月3日建立,魁北克城的選址位於一個叫斯塔達科納的地方,這原來是一處已經被長期廢棄的聖羅倫斯河易洛魁部落的居民點,尚普蘭也被稱為「新法蘭西之父」,他在接下來的餘生都致力於魁北克城的行政管理。雖然阿卡迪亞人在皇家港建立的居民點要比魁北克城更早三年,但是普遍認為魁北克城才是北美洲法語殖民者的搖籃,在當時看來,它非常適合被建成一個永久的殖民地。

魁北克定居點的人口在初期幾十年都很少。1629年,魁北克城在英法戰爭期間被大衛·柯克率領的英國武裝民船攻佔,薩繆爾·德·尚普蘭爭辯說攻佔行為發生在戰爭已經結束之後,所以英國人的攻佔是非法的。1632年,作為英法戰爭後談判的一部分,英皇查理斯同意歸還這片土地給法國,交換條件是法王路易十三承擔他妻子的嫁妝費用,這些條款最終以法律的形式寫入了聖日耳曼萊昂條約,魁北克以及阿卡迪亞得以重歸新法蘭西。

1665年,一共有550人居住在這個城市的70個家庭裏面,其中四分之一屬於各個宗教團體成員,包括世俗牧師,耶穌會會士,烏蘇林會修女以及運營本地醫院的團體。

在多次英法殖民地戰爭期間,魁北克都是作為法軍進攻新英格蘭的大本營。1690年,英國人進攻過魁北克城,但是被成功的守住了。在英法「七年戰爭」的最後階段,魁北克城於1759年被英國人攻佔,並且佔領到直至1763年戰爭結束,在此期間雙方發生了數次戰鬥和圍城:1759年7月31日博波爾戰役,法軍勝利;1759年9月13日的亞伯拉罕平原戰役,英軍在占士·沃爾夫將軍的率領下擊敗了路易·約瑟夫·蒙卡姆率領的法軍,並且稍後在短暫的圍城後攻佔了魁北克城;1760年4月28日法軍在聖弗瓦戰役中反擊英軍取得勝利,但是英軍在之後一個月的第二次魁北克圍城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1763年,在英法印第安戰爭正式結束後,法國將包括魁北克城在內的整個新法蘭西都割讓給了英國。

在1763年法國人統治的最後階段,這個有着8000居民的城市被森林,村莊,田地,草場所環繞着。與周邊相比,魁北克城的與眾不同之處體現在獨特的建築以及要塞工事,還有位於郊區聖·讓和聖·羅奇的有錢人的磚石住宅區。另外,儘管魁北克城顯示出都市風格且貴為首府,但它實際上還是殖民地的一個小城市,並且和周圍的村莊聯繫緊密,附近的農民日常在城市的兩個市場裏面交易剩餘農產品和柴火。

近現代歷史(1763-現今)[編輯]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來自南方殖民地的獨立軍襲擊了英軍軍營,企圖攻佔魁北克城,這場衝突今天被稱作「魁北克戰役」。當時南方的獨立軍寄希望於魁北克人民起義加入美國獨立戰爭,促使加拿大同其他英國殖民地一起參加大陸會議並且成為初始的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部分,但戰鬥的失敗終結了他們的希望,事實上,這場戰爭的結果是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分裂成了兩個獨立的政治實體。

1812年戰爭,美國再一次企圖將加拿大併入其領土,然而魁北克城自身並沒有在戰爭當中遭受進攻。1820年,出於害怕美國人的進攻,魁北克城啟動了修建「魁北克堡壘」的工程,雖然美國人在1812年戰爭之後並沒有進攻過魁北克城,但是在魁北克堡壘還是長期駐紮了一支龐大的英軍部隊一直到1871年,直到今天魁北克城堡仍然是一處軍事基地,同時也是一處旅遊景點。

18世紀晚期之前,魁北克城一直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在1790年的普查期間,滿地可以18,000居民超過了魁北克,但魁北克(14,000人口)依然保住了新法蘭西行政首府的地位。在1791年憲法中,魁北克城成為下加拿大的首府。從1841年到1867年,加拿大省的首府在幾個城市之間輪替,包括金士頓滿地可多倫多渥太華和魁北克(1852年到1856年,1859年到1866年)。

魁北克會議的合影,前排加拿大首相金恩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後排是亨利·阿諾德將軍,空軍上將查理斯·波特爾艾倫·布魯克將軍,海軍上將歐內斯特·金,陸軍元帥約翰·迪爾爵士,佐治·馬歇爾將軍,海軍上將達德利·龐德,海軍上將威廉·D·萊希

加拿大聯邦的魁北克會議於1864年在魁北克城召開。1867年,維多利亞女皇選擇渥太華作為加拿大自治領的首都,同時魁北克城則確認成為新成立的魁北克省的省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兩次會議在魁北克城召開,第一次魁北克會議於1943年召開,與會者包括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總統),溫斯頓·邱吉爾(英國首相),威廉·里昂·麥肯錫·金(加拿大首相)和宋子文(中國外長)。第二次魁北克會議於1944年舉行,參會人有羅斯福和邱吉爾。兩次會議均在魁北克堡壘以及附近的芳堤娜城堡召開,諾曼第登陸計劃的相當大一部分就是在這兩次會議當中制定。

截止2002年,魁北克市絕大部分都已經城市化,當年魁北克省政府進行了一次居民區重組,許多聖羅倫斯河北岸的郊區以行政區的方式併入了魁北克市。2008年,魁北克市慶祝建市400周年,作為贈禮,魁北克省政府和加拿大聯邦政府提供了慶典以及公共建設的資金,包括國外在內的許多機構都向魁北克市贈送了公共藝術品。

名勝[編輯]

建築[編輯]

夜晚的芳堤娜城堡

許多魁北克市的著名傳統建築都位於老城(法語:Vieux-Québec)。這塊區域所擁有的石築的建築,狹窄蜿蜒的街道以及沿街的小餐館和咖啡屋,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歐洲風情。聖·路易和聖·讓兩座城門是從市中心穿過城牆進入老城的主要通道;而另外一座大門根德門則是維多利亞女皇贈送給魁北克市的禮物,女皇的女兒,也就是洛恩侯爵夫人露易絲公主於1879年6月11日放下它的奠基石。城牆的西部是議會大廈區域,南面則是亞伯拉罕平原。

上城區和下城區間由無數陡峭的樓梯道路相連,所謂「斷脖」台階,還有一個索道名為魁北克老索道,它位於歷史區域小尚普蘭街,那兒有許多老式建築風格的小商店,據說是北美歷史最悠久的商業區,距離維多利亞聖母院以及人類文明博物館不遠。

議會山上現代鋼筋水泥風格的瑪麗-蓋亞特大廈以及協和酒店,與古樸宏偉的芳堤娜城堡一起坐落在戴蒙岬角上,構成了這個城市的天際線。芳堤娜城堡由建築家布魯斯·普萊斯設計,是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修建的一系列城堡風格的酒店之一,該公司試圖通過推廣奢華的旅遊來吸引更多富有的遊客乘坐他家的列車。芳堤娜城堡附近是迪弗蘭平台,這是一個位於山頂邊緣的大型天台步行道,在上面可以俯瞰聖羅倫斯河,迪弗蘭平台通向附近的亞伯拉罕平原,這是英國從法國手裏奪取魁北克城的古戰場。芳堤娜城堡的附近還坐落着魁北克聖母院,這是羅馬天主教魁北克教區的主教教堂,這是新大陸首個大教堂級別的天主教教堂。另外還有著名的魁北克堡壘,現在是加拿大軍隊的軍事基地以及加拿大總督的一處府邸。此外議會大廈作為魁北克省議會舉行會議的地方,也離魁北克堡壘不遠。魁北克老城極其附近擁有37處加拿大國家歷史遺蹟。

公園[編輯]

戰場公園

國家戰場公園當屬最著名的公園之一,它坐落於亞伯拉罕平原,裏面有50座歷史遺留的大炮。人們在這裏可以觀賞聖羅倫斯河景,裏面還有多個歷史建築和雕像,包括數個圓形碉堡以及一座馬背上的聖女貞德雕像。這座公園歷史上是1759年亞伯拉罕平原戰役的發生地,英軍在七年戰爭當中通過這場決定性的勝利結束了法國人在加拿大的統治,之後在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的魁北克戰役期間,英軍在這裏守住了其在北美洲北部殖民地的最後的一處要塞。

其他位於市中心的主要公園還有維多利亞公園,梅澤雷茨公園,卡地亞-布雷勒夫國家歷史遺蹟。而全魁北克市最大的公園是西奧弗公園(法語:Parc De Chauveau),他位於魁北克市的北部中間,貫穿整個魁北克市的聖夏爾河也從其穿過,因此西奧弗公園也屬於長達31公里的聖夏爾沿河公園的一部分,兩個公園均為絕佳的室外活動場所,人們可以根據季節不同從事不同的活動,包括徒步,自行車,獨木舟,釣魚和越野滑雪等等,天氣好的時候,這裏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家庭小孩在這裏野餐和玩耍,一片歡樂祥和。

氣候[編輯]

魁北克市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7.9
(17.8)
−6.1
(21.0)
0.1
(32.2)
7.8
(46.0)
17.1
(62.8)
22.2
(72.0)
25
(77)
23.4
(74.1)
17.7
(63.9)
10.7
(51.3)
2.9
(37.2)
−4.8
(23.4)
9
(48)
平均低溫 °C(°F) −17.6
(0.3)
−16
(3)
−9.4
(15.1)
−1.3
(29.7)
5.3
(41.5)
10.6
(51.1)
13.4
(56.1)
12.4
(54.3)
7.2
(45.0)
1.7
(35.1)
−4.3
(24.3)
−13.4
(7.9)
0
(32)
平均降水量 mm(吋) 89.8
(3.54)
70.6
(2.78)
90.3
(3.56)
81.2
(3.20)
106.1
(4.18)
114.2
(4.50)
127.8
(5.03)
116.7
(4.59)
125.5
(4.94)
101.7
(4.00)
102
(4.0)
104.4
(4.11)
1,230.2
(48.43)
平均降雨量 mm(吋) 26.1
(1.03)
12.6
(0.50)
39
(1.5)
59.5
(2.34)
105.5
(4.15)
114.2
(4.50)
127.8
(5.03)
116.7
(4.59)
125.5
(4.94)
99.5
(3.92)
67.9
(2.67)
29.5
(1.16)
923.8
(36.37)
平均降雪量 mm(吋) 729
(28.7)
639
(25.2)
490
(19.3)
176
(6.9)
4
(0.2)
0
(0)
0
(0)
0
(0)
0
(0)
19
(0.7)
332
(13.1)
777
(30.6)
3,166
(124.6)
月均日照時數 100.3 123.6 149.4 168.6 215.9 232 251.7 225.2 155.5 119.8 81.6 81.1 1,904.7
數據來源:Environment Canada[7]

友好城市[編輯]

大學[編輯]

文化活動[編輯]

參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Quebec City. 地理名稱數據庫英語GeoBase (geospatial data)#Geographical Names Data Base.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 (英文)
  2. ^ Reference number 51718 of the Commission de toponymie du Québec (法文)
  3. ^ 3.0 3.1 Geographic code 23027 in the official Répertoire des municipalités (法語)
  4. ^ 4.0 4.1 (Code 421) Census Profile. 2011人口普查. Statistics Canada. 2012. 
  5. ^ Québec City -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201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2). 
  6. ^ Government of Canada,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Place names – Québec. www4.rncan.gc.ca. [31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8). 
  7. ^ Environment Canada 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71–200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23 July 2009

註釋[編輯]

  1. ^ 根據加拿大政府、魁北克省政府及加拿大地理命名委員會的規定,所有加拿大的城市名都只能有一種官方的拼寫形式,因此,無論是在加拿大英語還是在加拿大法語裏面,用法語拼寫的Québec(字母e上有重音符)是魁北克市唯一的官方拼寫形式。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