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五分埔 (臺北市):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Kolyma留言 | 贡献
不合宜的內容
內容擴充 修正錯誤 增加或調整參考來源
标签加入博客链接
第1行: 第1行:
{{noteTA
|1 = zh-cn:庄; zh-hk:庄; zh-tw:庄;
}}
{{Infobox Hokkien name
{{Infobox Hokkien name
| title = 五分埔
| title = 五分埔
第15行: 第18行:
'''五分埔'''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 (臺北市)|信義區]],在[[臺灣清領時期|清領時期]],此處是[[臺灣原住民|原住民]][[平埔族]]麻里錫口社的活動範圍,在清[[乾隆]]34年(1769年)時[[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周姓]]、[[何姓]]、[[沈姓]]、[[杜姓]]、[[李姓]]五家向平埔族人買下這塊地開墾,五分埔因此得名,五分埔大部分土地很貧瘠不宜農耕,再加上該地段後來設[[精神病]]院和豬哥寮(種豬繁殖交配所),更被一般人視為卑賤。昔日曾流傳過「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五分埔的人有夠倒楣,有瘋人院還有豬哥寮)」的俗語。
'''五分埔'''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 (臺北市)|信義區]],在[[臺灣清領時期|清領時期]],此處是[[臺灣原住民|原住民]][[平埔族]]麻里錫口社的活動範圍,在清[[乾隆]]34年(1769年)時[[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周姓]]、[[何姓]]、[[沈姓]]、[[杜姓]]、[[李姓]]五家向平埔族人買下這塊地開墾,五分埔因此得名,五分埔大部分土地很貧瘠不宜農耕,再加上該地段後來設[[精神病]]院和豬哥寮(種豬繁殖交配所),更被一般人視為卑賤。昔日曾流傳過「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五分埔的人有夠倒楣,有瘋人院還有豬哥寮)」的俗語。


五分埔面積約四[[臺甲|甲]],是一片坡地,周圍是[[四獸山]],約[[忠孝東路]]五段、[[松山路]]以東、[[中坡北路]]一帶的[[永吉]],鄰近[[台北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北捷運]][[松山新店線]][[松山車站 (台灣)|松山站]]
五分埔{{Fact|面積約四[[臺甲|甲]],是一片坡地,周圍是[[四獸山]]}},約松山路以西的'''五常里''''''五全'''東側'''四育里'''、'''四維里'''的範圍<ref name="1904 灣堡圖(明治版)">{{cite web |title=1904 台灣堡圖(明治版) |url=http://www.historygis.udd.taipei.gov.tw/urban/map/ |website=臺北市都市發展局-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accessdate=2019-03-09}}</ref>


以成衣批發聞名的五分埔商圈集中在[[松山路]]以東、永吉路以北、中坡北路以西的[[永吉里]]一帶,鄰近[[台北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及[[松山新店線]][[松山車站 (台灣)|松山站]]。
==發展歷史==

*在1847年([[清]][[道光]]27年)當地人開墾,興建了福德宮,祀奉[[土地神]]。但是五分埔的土地貧瘠,開墾不易,加上豬哥寮的設立,當地流傳的俗語說:「五分埔土粘,五分埔查某不廉」,「查某不廉」指女人愛抱怨、喋喋不休的樣子。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五分埔庄{{efn|五分埔庄,範圍一路從五分埔向南延伸到南邊的永春陂。轄區南起[[四獸山]],北至[[松隆路]],西起[[松隆路]]西端斜向[[忠孝東路]]五段236巷-[[信義路]]五段91巷-象山隧道口,東至[[中坡北路]]-[[林口街]]。}}」,隸屬於[[大加蚋堡]]。該庄北與[[錫口|錫口街]]為鄰,西邊為[[興雅庄]],西南邊為[[三張犁庄]],東邊為[[後山陂庄]]、[[中陂庄]],東南邊為[[後山庄]]<ref name="臺灣百年歷史地圖">{{cite web |title=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行政區_街庄(1900年代) |url=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website=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accessdate=2019-03-06}}</ref>。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臺北廳]],編為第六區。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五、六兩區合併,並改名「錫口區」。1920年(大正九年)五分埔庄改制為「五分埔」[[大字]],隸屬於[[臺北州]][[七星郡]][[松山庄]]。1938年4月,松山庄併入州轄[[臺北市 (州轄市)|臺北市]]<ref name="地圖會說話">[http://mapstalk.blogspot.tw/2010/10/1901-2010.html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ref>。

戰後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1946年2月臺北市劃分為10個區,五分埔地區隸屬[[松山區 (臺灣)|松山區]],大字改制為里。1968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1990年3月,臺北市各區重劃,五分埔地區被劃分至新設的[[信義區 (臺北市)|信義區]]。<ref name="地圖會說話"/>

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於五分埔一帶設置了[[臺北市次分區列表#信義區|五分埔次分區]],但相較傳統五分埔地區,多了東北角屬於[[興雅]]的雅祥里([[興雅國小]]一帶);少了永春陂地區南半部的廣居里、安康里東側、三犁里東側、國業里、松光里、松友里、松隆里([[永春高中]]一帶)<ref name="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

==發展年表==
*在1847年([[清]][[道光]]27年)當地人開墾,興建了[[五分埔福德宮]],祀奉[[土地神]]。但是五分埔的土地貧瘠,開墾不易,加上豬哥寮的設立,當地流傳的俗語說:「五分埔土粘,五分埔查某不廉」,「查某不廉」指女人愛抱怨、喋喋不休的樣子。
*[[台灣日治時期]],1929年([[昭和]]4年),[[日本人]]在此興建了私立精神療養院「養浩院」,因而產生了「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的俗語。
*[[台灣日治時期]],1929年([[昭和]]4年),[[日本人]]在此興建了私立精神療養院「養浩院」,因而產生了「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的俗語。
*1932年7月(昭和7年)1934年(昭和9年),[[臺灣總督府]]興建了面積11644[[坪]]的「養神院」,是國營的精神[[療養院]]。
*1932年7月(昭和7年)1934年(昭和9年),[[臺灣總督府]]興建了面積11644[[坪]]的「養神院」,是國營的精神[[療養院]]。
*1945年11月,[[日本政府]]退出,由[[中華民國政府]]接管,改名為[[臺灣省]]立[[錫口]]療養院。
*1945年11月,[[日本政府]]退出,由[[中華民國政府]]接管,改名為[[臺灣省]]立[[錫口]]療養院。
*五分埔在[[二次大戰]]後的十三年內,一直還是一片農村景象。1958年發生[[八七水災]],臺北市幾乎浸為汪洋,為了安置臺北後[[臺北車站|火車站]]部分流離失所的榮民,[[臺灣省政府]]撥出五分埔學產地,由[[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部]]、[[退輔會]]出資,蓋了一千兩百間坪數在六至八坪不等的「一樓半」房屋([[矮厝仔]]),讓[[榮民]]暫時棲息。
*五分埔在[[二次大戰]]後的十三年內,一直還是一片農村景象。1958年發生[[八七水災]],臺北市幾乎浸為汪洋,為了安置臺北後[[臺北車站|火車站]]部分流離失所的榮民,[[臺灣省政府]]撥出五分埔學產地,由[[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部]]、[[退輔會]]出資,蓋了一千兩百間坪數在六至八坪不等的「一樓半」房屋([[矮厝仔]]),讓[[榮民]]暫時棲息。
*1960年代以後,有更多[[彰化縣]][[芳苑鄉|芳苑]]人到台北打天下,後來的人相繼租下榮民的房子做成衣加工,二樓當作住家和加工場所。不出數年,榮民逐漸將各人的房舍出讓,淡出五分埔。芳苑人相繼北上,在五分埔落腳賣成衣,形成五分埔特別的成衣加工集中地。至今五分埔雖仍以彰化人居多,但是因各人際遇不同,大部分店面都易主多次。唯因市集具備傳統風格,臺北市各區有照或流動攤販如想賣成衣,大都仍以五分埔為主要貨品供應地。
*1960年代以後,有更多[[彰化縣]][[芳苑鄉|芳苑]]人到台北打天下,後來的人相繼租下榮民的房子做成衣加工,二樓當作住家和加工場所。不出數年,榮民逐漸將各人的房-{}-出讓,淡出五分埔。芳苑人相繼北上,在五分埔落腳賣成衣,形成五分埔特別的成衣加工集中地。至今五分埔雖仍以彰化人居多,但是因各人際遇不同,大部分店面都易主多次。唯因市集具備傳統風格,臺北市各區有照或流動攤販如想賣成衣,大都仍以五分埔為主要貨品供應地。
*在1970-1980年代,五分埔與[[萬華區|萬華]]、[[沙鹿區|沙鹿]]、[[臺南]]並列臺灣主要內銷成衣生產與批發中心。
*在1970-1980年代,五分埔與[[萬華區|萬華]]、[[沙鹿區|沙鹿]]、[[臺南]]並列臺灣主要內銷成衣生產與批發中心。
*1980年代以後,由於勞工成本提高,許多加工廠紛紛外移到人工低廉的地區,五分埔的成衣也由生產兼批發,改為以批發為主,商店亦會由[[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地進口成衣。
*1980年代以後,由於勞工成本提高,許多加工廠紛紛外移到人工低廉的地區,五分埔的成衣也由生產兼批發,改為以批發為主,商店亦會由[[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地進口成衣。
第29行: 第43行:
*2000年代,[[捷運板南線]]通車後,於五分埔旁設有[[後山埤站]],五分埔交通更為便捷,並因為大量成衣批發使其成為許多大台北地區民眾逛街購衣所在。
*2000年代,[[捷運板南線]]通車後,於五分埔旁設有[[後山埤站]],五分埔交通更為便捷,並因為大量成衣批發使其成為許多大台北地區民眾逛街購衣所在。
*2010年代,隨台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延伸,松山火車站地下化,位於火車站南側的五分埔和位於北側的[[饒河夜市]]商圈連成一片,隨著[[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設站,逐漸共構形成一大型商圈。
*2010年代,隨台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延伸,松山火車站地下化,位於火車站南側的五分埔和位於北側的[[饒河夜市]]商圈連成一片,隨著[[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設站,逐漸共構形成一大型商圈。

==交通==
[[台北捷運]][[板南線]]通過五分埔地區中北部,設有[[永春站]],並在後山埤地區鄰近五分埔商圈處設有[[後山埤站]]。[[淡水信義線]]東延段通過五分埔地區中南部,原計畫設[[信義松德站]],後因用地取得問題而取消。

==學校==
*[[永春國小]]
*[[永吉國小]]
*[[興雅國中]]
*[[松山工農]]
*[[松山家商]]
*[[永春高中]]

==公共設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前身為'''臺北市立療養院''',與後來遷至桃園的'''省立松山療養院'''(五分埔療養院)為不同機構。
*永春陂濕地公園<ref>{{cite web |title=軍營變身台北首座濕地公園 永春陂踏出生態復育第一步 |url=https://e-info.org.tw/node/117016 |website=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accessdate=2019年3月3日}}</ref>

==註釋==
{{notelist}}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reflist}}
{{Commons|Wufenpu}}
{{Commons|Wufenpu}}
* 《新世紀.臺北.思想起》,[[臺北市政府新聞處]]出版, ISBN 957-01-2443-1
* 《新世紀.臺北.思想起》,[[臺北市政府新聞處]]出版, ISBN 957-01-2443-1

2019年3月9日 (六) 08:01的版本

五分埔
五分埔的街道
表記
漢字 五分埔
白話字 Gō͘-pun-po͘
臺羅拼音Gōo-pun-poo
五分埔

五分埔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在清領時期,此處是原住民平埔族麻里錫口社的活動範圍,在清乾隆34年(1769年)時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周姓何姓沈姓杜姓李姓五家向平埔族人買下這塊地開墾,五分埔因此得名,五分埔大部分土地很貧瘠不宜農耕,再加上該地段後來設精神病院和豬哥寮(種豬繁殖交配所),更被一般人視為卑賤。昔日曾流傳過「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五分埔的人有夠倒楣,有瘋人院還有豬哥寮)」的俗語。

五分埔面積約四,是一片坡地,周圍是四獸山[來源請求],約是今日松山路以西的五常里東側、五全里東側及四育里四維里的範圍[1]

以成衣批發聞名的五分埔商圈集中在松山路以東、永吉路以北、中坡北路以西的永吉里一帶,鄰近台北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松山新店線松山站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五分埔庄[a]」,隸屬於大加蚋堡。該庄北與錫口街為鄰,西邊為興雅庄,西南邊為三張犁庄,東邊為後山陂庄中陂庄,東南邊為後山庄[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臺北廳,編為第六區。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五、六兩區合併,並改名「錫口區」。1920年(大正九年)五分埔庄改制為「五分埔」大字,隸屬於臺北州七星郡松山庄。1938年4月,松山庄併入州轄臺北市[3]

戰後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1946年2月臺北市劃分為10個區,五分埔地區隸屬松山區,大字改制為里。1968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1990年3月,臺北市各區重劃,五分埔地區被劃分至新設的信義區[3]

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於五分埔一帶設置了五分埔次分區,但相較傳統五分埔地區,多了東北角屬於興雅的雅祥里(興雅國小一帶);少了永春陂地區南半部的廣居里、安康里東側、三犁里東側、國業里、松光里、松友里、松隆里(永春高中一帶)[2]

發展年表

  • 在1847年(道光27年)當地人開墾,興建了五分埔福德宮,祀奉土地神。但是五分埔的土地貧瘠,開墾不易,加上豬哥寮的設立,當地流傳的俗語說:「五分埔土粘,五分埔查某不廉」,「查某不廉」指女人愛抱怨、喋喋不休的樣子。
  • 台灣日治時期,1929年(昭和4年),日本人在此興建了私立精神療養院「養浩院」,因而產生了「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豬哥寮」的俗語。
  • 1932年7月(昭和7年)1934年(昭和9年),臺灣總督府興建了面積11644的「養神院」,是國營的精神療養院
  • 1945年11月,日本政府退出,由中華民國政府接管,改名為臺灣省錫口療養院。
  • 五分埔在二次大戰後的十三年內,一直還是一片農村景象。1958年發生八七水災,臺北市幾乎浸為汪洋,為了安置臺北後火車站部分流離失所的榮民,臺灣省政府撥出五分埔學產地,由國防部退輔會出資,蓋了一千兩百間坪數在六至八坪不等的「一樓半」房屋(矮厝仔),讓榮民暫時棲息。
  • 1960年代以後,有更多彰化縣芳苑人到台北打天下,後來的人相繼租下榮民的房子做成衣加工,二樓當作住家和加工場所。不出數年,榮民逐漸將各人的房舍出讓,淡出五分埔。芳苑人相繼北上,在五分埔落腳賣成衣,形成五分埔特別的成衣加工集中地。至今五分埔雖仍以彰化人居多,但是因各人際遇不同,大部分店面都易主多次。唯因市集具備傳統風格,臺北市各區有照或流動攤販如想賣成衣,大都仍以五分埔為主要貨品供應地。
  • 在1970-1980年代,五分埔與萬華沙鹿臺南並列臺灣主要內銷成衣生產與批發中心。
  • 1980年代以後,由於勞工成本提高,許多加工廠紛紛外移到人工低廉的地區,五分埔的成衣也由生產兼批發,改為以批發為主,商店亦會由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地進口成衣。
  • 臺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將臺鐵調車場遷至南港調車場,臺鐵大部分長程對號列車改以松山車站為起訖站,車次大增。附近道路如松山路、松隆路及中坡北路的陸續拓寬完成,使交通更為便利,形成吸引批發商大量聚集的主要因素。
  • 2000年代,捷運板南線通車後,於五分埔旁設有後山埤站,五分埔交通更為便捷,並因為大量成衣批發使其成為許多大台北地區民眾逛街購衣所在。
  • 2010年代,隨台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延伸,松山火車站地下化,位於火車站南側的五分埔和位於北側的饒河夜市商圈連成一片,隨著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設站,逐漸共構形成一大型商圈。

交通

台北捷運板南線通過五分埔地區中北部,設有永春站,並在後山埤地區鄰近五分埔商圈處設有後山埤站淡水信義線東延段通過五分埔地區中南部,原計畫設信義松德站,後因用地取得問題而取消。

學校

公共設施

註釋

  1. ^ 五分埔庄,範圍一路從五分埔向南延伸到南邊的永春陂。轄區南起四獸山,北至松隆路,西起松隆路西端斜向忠孝東路五段236巷-信義路五段91巷-象山隧道口,東至中坡北路林口街

參考資料

  1. ^ 1904 台灣堡圖(明治版).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2019-03-09]. 
  2. ^ 2.0 2.1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行政區_街庄(1900年代).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9-03-06]. 
  3. ^ 3.0 3.1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
  4. ^ 軍營變身台北首座濕地公園 永春陂踏出生態復育第一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19年3月3日]. 

Template:松山車站週邊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