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维基百科: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正文中的連結還是以條目為主比較好
Berting Li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Image:wiki.png|135px|right]]
[[Image:wiki.png|135px|right]]
'''中文維基百科'''自[[2002年]][[10月]]正式成立,是[[維基百科]]協作计划的[[中文]]版本,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維持負責,目前在各語言維基百科條目數排名中列第12名,截至[[{{CURRENTYEAR}}年]][[{{CURRENTMONTHNAME}}{{CURRENTDAY}}日]],中文版已擁有{{NUMBEROFARTICLES}}个条目。
'''中文維基百科'''自[[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是[[維基百科]]協作计划的[[中文]]版本,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維持負責,目前在各語言維基百科條目數排名中列第12名,截至[[{{CURRENTYEAR}}年]][[{{CURRENTMONTHNAME}}{{CURRENTDAY}}日]],中文版已擁有{{NUMBEROFARTICLES}}个条目。


==概况==
==概况==
===中文名的来源===
===中文名的来源===
2003年10月21日,Wikipedia的中文名,經過13人投票,命名為「'''維基百科'''」。「'''維'''」字意為繫物的大繩,也做網解釋,可以引申為網際網路,「'''基'''」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築物的底部。「'''維基百科'''」合起來可引申為網際網路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百科全書。
[[2003年]][[10月21日]],Wikipedia的中文名,經過13人投票,命名為「'''維基百科'''」。「'''維'''」字意為繫物的大繩,也做網解釋,可以引申為網際網路,「'''基'''」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築物的底部。「'''維基百科'''」合起來可引申為網際網路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百科全書。


中文維基百科的副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中國[[清朝]]大臣[[林則徐]]([[1785年]]——[[1850年]])為其書室所創作的對聯的上聯,下聯原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語出《[[管子 (书籍)|管子]]·形勢解》,意指海洋之所以廣大,是因為它不挑擇地容納了數以百計的河流。「有容乃大」則語出《[[书经|尚書]]·周書·君陳》。對聯的上聯勉勵待人接物應該仿效海洋,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接納不同的人和事。這配合了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宗旨。
中文維基百科的副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中國[[清朝]]大臣[[林則徐]]([[1785年]]——[[1850年]])為其書室所創作的對聯的上聯,下聯原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語出《[[管子 (书籍)|管子]]·形勢解》,意指海洋之所以廣大,是因為它不挑擇地容納了數以百計的河流。「有容乃大」則語出《[[书经|尚書]]·周書·君陳》。對聯的上聯勉勵待人接物應該仿效海洋,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接納不同的人和事。這配合了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宗旨。

2006年8月23日 (三) 19:53的版本

中文維基百科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是維基百科協作计划的中文版本,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維持負責,目前在各語言維基百科條目數排名中列第12名,截至2024年5月7日,中文版已擁有1,417,862个条目。

概况

中文名的来源

2003年10月21日,Wikipedia的中文名,經過13人投票,命名為「維基百科」。「」字意為繫物的大繩,也做網解釋,可以引申為網際網路,「」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築物的底部。「維基百科」合起來可引申為網際網路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百科全書。

中文維基百科的副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中國清朝大臣林則徐1785年——1850年)為其書室所創作的對聯的上聯,下聯原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語出《管子·形勢解》,意指海洋之所以廣大,是因為它不挑擇地容納了數以百計的河流。「有容乃大」則語出《尚書·周書·君陳》。對聯的上聯勉勵待人接物應該仿效海洋,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接納不同的人和事。這配合了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宗旨。

特色

參看:维基百科

GNU的标志。

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维基百科与传统的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 首先,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
  • 其次,计划本身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协作计划。
  •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维基百科使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

中文維基百科使用漢字書寫。漢字是漢族的共同文字,是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的官方語言文字,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中文維基百科未規定以官方語言(普通話、國語)書寫,但維基人默契以其為通用形式,適度摻入書面語或文言文,以力求文句通順優美。

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輯者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文使用者,根據統計數據,使用者連線來源統計,中國大陸佔46%、北美洲22%、臺灣12%、香港9%、日本3%、歐洲3%、東南亞2%,其他與未知連線來源共佔餘下的3%。根據2005年12月的一份调查问卷,使用者連線來源統計,中國大陸佔45%、臺灣23%、香港13%、北美洲6%、歐洲3%,其他與未知連線來源共佔餘下的8%。

來自於各地擁有不同成長背景的華文使用者共同參與了中文維基百科,不同的政治立場與社會觀念在中文維基百科產生最直接的接觸,中文維基百科的文章內容是全球華文使用者相互妥協折衷後的成果。此外,包括中文維基百科在内各语言版本对于非自由版权下的内容,或者版权、来源不明的文章和图片,则保有不同于当地网络氛围的,极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基本上任何不能用于自由传播或者禁止无经济补偿地应用于商业领域的文章、图片,原则上均不会被保留在这里。

中文維基百科大幅度且深度地介紹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區介紹。在某些領域,闡述了華語使用者的價值觀,內容更貼近於華人自己的理解。

中國大陸的介紹,沿海地區擁有較為詳細的文章內容,內陸與西部地方的介紹較為缺乏,反應中國大陸各地網際網路不平衡的發展。

而許多備受爭議的政治議題條目,如臺灣問題法輪功六四事件等文章是中文維基百科長年的熱門條目。這與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常爭議的以巴衝突等焦點大大不同。

现状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已有1,417,862个条目,但这个数量还不包括对话页、没有内部链接的条目、重定向页以及其他名字空间的页面,如果加上这些页面,总共有十餘万个页面。并有超过3万维基人参与,和拥有数十位负责的管理员。自成立以来,已有一百餘万次的编辑。更为详尽、全面的资料可参看下面的连接,或者您可以投入到中文维基百科的社群当中亲自体验。

审核机制

和其它版本的维基百科一样,中文维基百科也是民主制、菁英制、独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内容,由普通的网友讨论、修改,通常为民主的形式。而管理员拥有比普通维基百科人更大的权力,比如删除文章或封禁用户。

中文维基百科的影响

历史

自从2002年10月第一个条目起,中文维基百科至今已经迅速擴展。

創立

2001年5月,中文維基百科计划與其他12種主要語言維基百科计划同時成立,但當時維基百科網站不支持中文輸入。同時期,與中文版有相同困擾的日語維基百科,權宜地使用羅馬字母來撰寫日語維基百科,中文維基百科在當時只擁有少許的測試文字。1

直到2002年10月,Ghyll(現在的Mountain)成功的藉由工具軟體的輔助,撰寫了實質中文內容的文章HomePage,中文維基百科至此才算是真正開始運作。而Mountain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位參與用戶。2

2002年10月27日,中文维基百科移动到新伺服器,软件升级到Phase III,新版的軟體解決了中文輸入的問題。同時,域名改为zh.wikipedia.org。

2002年11月17日,中文維基百科網站界面的中文化工作告一段落,Mountain翻譯了英文條目Computer Science,張貼到中文維基百科上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條目:計算機科學

在中文維基百科的早期,大部分的長條目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中文維基原創的則是以短條目居多。3

早期維基人和他们的贡献

中文维基百科第一次聚会时的照片,当中几位维基人在这里依然活跃。

中文維基百科最資深的維基人是Mountain。而早期累積大量編輯次數的五位資深維基人:SamuelMenchiLorenzariusFormulaxShizhao,在2003年6月14日一起成為首批中文版的華人管理員。

其中Shizhao在维基百科的整理和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中文版的其他维基媒体计划中也做了很多维护的工作。其编辑次数高居榜首,对中文维基百科的向上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他在中文维基社群的威信。

2002年至2003年,中文維基百科持續進行本地化與繁體化的翻譯工作。

使用者数量的增長

2004年2月15日,《新周刊》在第173期發表了報道《知識狂歡時代的自由百科》,是中文媒體首次以中文維基百科為主題的新聞報導。隨後的幾週,許多媒體跟進報導,為中文維基百科帶來了大量的中國大陸維基人。2004年的3、4、5月,維基人以倍數計的增加,總條目數很快的從6000篇突破10000篇。

2004年5月16日臺灣的《中時晚報》刊出《維基網路百科:大家來寫百科全書》,是台灣主流媒體首次報導維基百科。隨後於6月,台灣的聯合報跟進報導《Wiki百科網書,你也可寫一筆》。為維基百科帶來大量的台灣維基人,時值維基百科在大陸遭到封鎖,臺灣相關條目的編寫量大量增加,首頁也加入了台灣的熱門新聞。

大陆政府封鎖与解锁

參見:中国大陆封锁维基百科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採行對網際網路進行內容審查的制度,政府有權依法對網路內容進行審查,對那些有爭議的網頁內容採取限制措施。維基百科網站對一般人民是容易接觸獲得的,但維基百科计划成長的紀錄上,在中國大陸封鎖過三次。

首次且意義重大的封鎖發生於2004年6月2日6月21日。這次對維基百科的封鎖,一般認為開始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15週年的北京;另一項可能有關的是,5月31日一篇從IDG通訊社發表的文章[1],談到中文維基百科處理爭議內容的態度:中文維基百科存在許多由臺灣人撰寫的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文章。(參見台灣問題

封鎖的最初幾天僅封鎖了中文維基百科,而後所有維基媒體網站在中國大陸皆被封鎖。為了解決這次的封鎖,中文維基的管理員向當地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溝通,並向有關單位申請解除對維基计划網站的封鎖。所有維基媒體網站在2004年6月17日6月21日被解除了封鎖。4

這次的封鎖影響了中文維基百科發展的生命力,使用者成長減緩,文章數增加速度緩慢,文章編輯次數銳減。直到2004年9月許多狀況還未回復到2004年5月的程度。

第二次較輕微的封鎖發生於2004年9月23日9月27日。在這四天中,對於某些中國大陸的使用者,瀏覽維基百科变得反常與不穩定──這次的封鎖不是全面性的,某些中國大陸的使用者沒有受到影響。

這次封鎖的原因不明,但可能與北京大學的熱門BBS一塌糊塗BBS的關閉有關:此论坛因公開且熱烈地討論政治議題,於幾週前被關閉。於是一部分原來BBS的使用者來到了中文維基百科。同上次一樣,中文維基管理員準備向區域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者聯絡,但申請尚未送出,封鎖就解除了。

2005年10月19日17時起,维基百科再次突然遭到封锁,中国大陆部分用户无法登录各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封锁原因至今不明,有人估计与近期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有关。

以上封鎖皆是無預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單位沒有給予維基百科封鎖的原因。

发展大事记

维基经常在重要的节日为参与者在首页显示相应的图片、Logo与寄语。图为2005年春节时期中文维基百科的限时Logo。

里程碑

条目数 日期 时间
2,000 2003年9月21日 约11个月内增加2,000
3,000 2003年11月21日 61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16条
4,000 2004年1月23日 63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16条
5,000 2004年2月24日 31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32条
6,000 2004年2月27日 3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333条
7,000 2004年3月10日 12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83条
8,000 2004年4月1日 21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48条
9,000 2004年4月24日 23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43条
10,000 2004年5月14日 在20天内增加1,000条,在约1年半的时间内达到1万条,平均1天增加约50条
15,000 2004年10月21日 160天增加5000条,平均32天增加1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31条
20,000 2005年2月7日 110天增加5000条,在约9个月内再次增加1万条,平均1天增加约45条
25,000 2005年4月18日 70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71条
30,000 2005年6月3日 46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08条
35,000 2005年7月27日 54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93条
40,000 2005年9月6日 41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22条
45,000 2005年11月5日 60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83条
50,000 2005年12月13日 38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32条
55,000 2006年1月30日 49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02条
60,000 2006年3月15日 44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14条
65,000 2006年4月26日 42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19条
70,000 2006年5月30日 34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47条
75,000 2006年7月5日 36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39条
80,000 2006年7月27日 22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227条

媒體的報導

File:Mingpao20060220.JPG
2006年2月《明報》於香港首次正式報道維基百科

各地中文差異所帶來的難題

參見:漢字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中文维基百科繁简处理系统原理所在网页的屏幕截图。

背景介紹

中文存在兩種書寫系統──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一般來自臺灣香港澳門的使用者使用繁體中文,來自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則使用簡體中文。因為缺乏交流與各自不同的書寫系統的發展,許多正式的名稱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新加坡完全不同。舉例來說,電腦的列印設備,在中國大陸稱為打印机,在臺灣稱為印表機。

轉換功能啟用之前的討論與權宜的方式

隨著中文維基百科的成長,繁簡體問題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2003年的討論中,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主流意見,是讓繁體簡體並存於中文維基百科,繁簡體問題應該通過發展轉換程式來解決,而不是讓繁簡體分別成立兩個中文維基百科網站,但是當時沒有開始開發相關的技術,僅止於討論。

絕大部分的條目是繁簡體共同存在一篇文章之中,少數條目是擁有繁簡兩個不同的版本,例如法國曾經使用兩種不同版本:法國法国,或是日本/簡日本/繁。其他維基百科可以使用zh-tw與zh-cn做跨語言連結。中文維基內部的繁簡跨語言連結則是使用

這樣的方式做連結。這種方式可以使兩種文字系統互不干擾,但卻只能靠人工整合繁簡兩版本的差異。而公告、總集型頁面則以繁簡並存的方式存在(如Wikipedia:Wikipedia的中文名/投票结果開頭介紹部分依然是繁簡並存),以示繁簡体文字在中文維基百科具有相同的地位。

在繁簡體轉換功能啟用之前,部分的使用者大量地將繁體文章全面改為簡體,反之亦然,也有一些使用者將簡體大量改為繁體,實際上卻未編輯文章中的任何內容。如此的作法被視為一種破壞行為,繁體內容的缺少很容易被視為中文維基百科排擠繁體字的使用者。隨著簡體使用者大幅度的增長,中文維基百科從以往的繁簡並陳,逐漸成為簡體為主流的百科全書。中文版成立以來就不斷出現繁體版或是臺灣版維基百科獨立的呼聲,從這段時間得到越來越多臺灣使用者的認同。

經過大約兩年的爭論與等待,2004年9月,Zhengzhu加入中文維基,提出繁簡轉換的處理方式爲此並製作了具體程式,開始進行繁簡轉換功能的開發。該套轉換程式一度以主要中文維基用戶的所在地為字庫分類,后簡化為“簡體”“繁體”與“不轉換”3類。中文繁簡轉換系統因其易于手動添加及使用,成爲中文維基百科解決繁簡問題的最實際並可行的方案。該套方案及程式在2005年的第1届维基媒体国际大会上由中文用戶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繁簡體字詞轉換功能啟用

為了免除如此的障礙,從2004年12月23日起,中文維基百科在伺服器端提供一個功能──繁簡體自動轉換功能,能夠依據用戶參數自動地轉換不同的字體與辭彙至用戶端瀏覽。過去許多使用繁簡兩種版本內容的文章逐漸合併。輸入繁簡兩種名稱都可以檢索瀏覽合併後的文章。

轉換功能免除了繁體簡體的隔閡,也一併解決了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之間辭彙的分歧所帶來難以跨越的障礙。

中文维基百科的特色

特色条目和质量提升计划

特色条目汉字的插图:合体字“好学孔孟”。

经过一定时间发展的维基百科一般都会产生“特色条目”,虽然真正100%符合维基百科完美作品标准的条目实际上并不存在,但特色条目依然是作为该语言维基百科中,通过多数人认可为比一般条目要更为完整、优秀的作品。它们一般是众多维基人共同协作的甜美果实,也可以是部分人独立完成的华彩篇章。每一篇特色条目都会在正文右上角和条目讨论页上注明标记。

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而言,特色条目的概念的出现始于2004年3月(中文维基百科实质开展近半年后),起初是由管理员们将个人认为较为完整的条目遴选为特色条目,而这种做法在中文维基百科步入条目数量与质量大幅增长后变得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此外,为尽快提升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质量,该年5月份,中文维基百科引入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在动员更多维基人参与的同时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写作质量,选取进行质量提升的条目由维基人投票决定,在经过数周的提升后复交特色条目评价。不久后“条目评选”制度也许可有个人独立完成的条目参选特色条目。香港條目提升計劃則是針對香港相關條目而發展的質量提升項目,以提升香港之條目至特色條目為目標。此外,還有台灣主題化學主題生物主題足球主題

最早的特色条目是文化大革命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经过第一次同行评审后伊丽莎白一世依然保留了特色条目的地位,该条目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最早的特色条目。特色条目评选得分最高的是欧洲(平均4.8分)。当前53篇特色条目(数字还在增加)主要以偏文化类条目居多,可能与参与者的爱好和日常工作,文化类条目的普及度较高所致。

中文维基百科很多条目拥有极佳的内容质素但其仍不足以成为特色条目;可能是因为其长度过短、或论题过广、或过于聚焦于某一话题、或是该条目所述的领域并不太知名。即那些具有成为特色条目潜力的条目,由维基人主动找出、编写,通过提名并通过的,将会成为优良条目

每周翻译

主题首页

專題

工作小組和興趣小組

维基文摘

维基读本的第一期封面,由Shizhao任主编

中文维基百科从2005年起,由Shizhao主持编写维基读本(第二期称为维基文摘)。维基读本是对维基百科上某种主题文章的精选的一个连续出版物,并且制作成PDF格式出版。维基读本每一个季度出版一期,至今已出版两期。

目前维基文摘中的几个栏目是:特色条目、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每周翻译。

以下是两期已出版的维基文摘的PDF链接

第一期:

第一期(2005年第一季度)维基文摘(繁简混合)

第一期(2005年第一季度)维基文摘(简体中文版)

第二期:

第二期(2005年第二季度)维基文摘(繁简混合)


維基人佈告板

2005年8月,有香港的維基人者尺發起了香港維基人佈告板。這是中文維基百科首個成立的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作為香港維基人和對撰寫香港條目感興趣的維基人聯絡之用。該板的最大特色,是其香港條目提升計劃。在這個計劃之下,有數個條目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並成為特色條目。最早從此計劃中出來的特色條目是香港電車,於該板的條目提升檢討中得到平均得分3.4分。而於隔年1月1日,有台灣的維基人阿儒發起了相同性質的台灣主題公告欄,以求將台灣的風土文化在維基百科裡展現出來。

wikidigest邮件组

该邮件组由中文维基人snowyowls建立于2005年12月,内容为中文维基百科新条目精选,目前定期向用户发送每日入选中文维基首页你知道吗栏目的条目,可以从这里进入。

中文维基百科社群

參與者

中文維基百科的參與者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文使用者,並非集中於中國大陸。東南亞擁有龐大的華語使用人口,但當地華人人口沒有反映在該地區相關文章的書寫量上,可能與東南亞華人多使用粵語閩南語客語或是當地華人已失去華文書寫的能力有關。维基人的年龄跨度和一般人印象中“百科全书”的编辑者年龄跨度不同,其中不少活跃的维基人在生活中还是学生。此外,通过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访问与编辑总数上显示中文维基百科用户大部分对政治、历史、文化类条目报有较大的热情,因此特色条目、新条目推荐中也以该类条目居多。

中文维基百科有3万7千餘名注册用户(截止至2005年10月),拥有1,417,862条条目和超过一百万次的编辑。但活跃的维基人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占据了整个中文维基百科的大多数。部分观点认为这是维基百科不易于新人上手或者对版权的要求严格的表現。

一般而言,已经熟悉中文维基百科的用户大多使用互助客栈Wikipedia:聊天来进行日常的编辑交流,而专为新人设立了常见问题的集合Wikipedia:社区。为了进一步加强维基社区之间各用户的交流,中文维基百科在Wikipedia:维基百科人中通过地域、爱好及兴趣、毕业学校、政治倾向……各种不同的分类创立了各个维基人之间的交流板块。通过这个板块维基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乡、校友、志同道合的其他维基人。维基人可以通过这里寻求各种帮助,或发起当地维基人举行聚会。也可以找到维基的部分指导方针,工作小组与一些怪诞而罕见的条目

聚會

参与2005年维基媒体国际大会的数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基人。

維基百科第一次的聚會──維基百科北京地區網友見面會,在北京大學舉辦。此后在上海香港台北新竹都有维基人发起聚会,将网上的聚会带到了现实中。聚会的主题主要涉及中文维基百科的当时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发展的建议,因此讨论的焦点往往各有侧重。2005年8月,中文维基百科的Wing阿仁虎儿等数名用户参加了这一年的維基媒體國際大會,並在会上发表了由Zhengzhu撰写的关于简繁转换的技术性论文“Chinese conversion the wiki way”和主要由Mountain撰写的讲演稿“We-create-pedia in China”等多篇文章,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中文維基年會

為使各地的中文維基人見面的機會,以及向外界推廣中文維基百科的應用,中文維基年會因此而被發起。第一屆中文維基年會將於2006年8月26日27日香港舉行。目前中文維基年會籌辦正在討論中。

網路討論交流

中文維基人依地區的習慣而有不同的網路交流方式,例如来自臺灣的維基人多使用BBSMSN互相交流,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参与者则较多使用QQ进行即时交流。但是随着参与者群体的不断交流和融合,这些不同网络交流方式的利用也并不绝对,比如,现在一些中国大陆的中文维基的网络会议也会使用MSN,以及Skype这样其他地区维基参与者常用的网络通讯软件。下面是一些大纪事:

  • 2005年1月19日,以Wikipedia為主題的討論看板成立於臺灣批踢踢BBS站,並開始有计划的在BBS上推廣維基百科。
  • 2005年3月24日,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冷玉(内容群:2382326,技术群:3680101)建立了以維基百科為主題的QQ群,阿pp(时事群:6035558)等大陆维基人也先后建立以維基百科為主題的QQ群,其中冷玉的两个群人数最多、讨论最为热烈。QQ群成為中國大陸的維基人網路即時交流的方式之一,接近甚至超越了其他維基百科的IRC頻道的地位。
  • 2006年4月26日,香港的香港地BBS建立維基百科版,並與台灣批踢踢BBS維基版建立轉信關係,此暫為香港唯一開設維基討論區的站臺。

維基榮譽與獎勵

2005年1月,RichyVipuser為進一步推動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參考英文日文版維基百科創建了目前中文維基百科通用的维基荣誉与奖励,並在不久后設立了以獎勵GmailWallop為主要方式的維基其他獎勵,以作爲對長期為中文維基百科付出貢獻的維基人的肯定。此後新条目推荐制與條目編寫競賽制(該項目已停止)。這幾措施在執行中既獲得了確實的成效,帶動了剛加入維基百科的新人的貢獻熱情,也走了不少彎路。同年8月,由FfaarrSuper1發起了針對維基榮譽與獎勵具體操作細節的一次討論,並將之付諸投票通過。

参見

註解

^ 注解1:中文維基百科最早的網址為chinese.wikipedia.com[2]、zh.wikipedia.com、zho.wikipedia.com、chi.wikipedia.com。

^ 注解2: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個參與者是Ghyll(即後來的Mountain),是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二位用戶,而第一位用戶則是系統開發人員Brion VIBBER

Mountain在2002年檢索英文資料時通過Google發現了英文維基百科,又從英文維基百科找到了當時的中文維基百科zh.wikipedia.com。當時中文維基百科上面全是一些測試文字,沒有真正的內容;而且服務程序是老版本的,漢字輸入的問題沒有解決。
2002年10月初Mountain 進行了一番研究之後,發現漢字可以通過Unicode編碼按Numeric character references的方式來顯示。在實驗室同學的幫助下,寫了一個把漢字轉換為Unicode編碼的程序,然後用這個程序,撰寫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個頁面HomePage(即现在的首页的最早版本)。最早版本的首頁是繁簡同頁的。因為中文維基百科後來更換了軟體系統,撰寫第一個頁面的具體時間已經無法考察了,但創建日期不晚於2002年10月24日。

^ 注解3:中文維基百科開始於2002年10月,當時英語維基百科已有4萬篇文章。許多後來發起的維基百科计划的初期,許多條目是從英文版的文章翻譯而來。

^ 注解4:維基百科的創始人吉米·威爾士通過香港的Chinatechnews 發表了對中國政府的正式聲明。他說:「對維基百科的封鎖,既不是對謊言也不是對宣傳的封鎖;對維基百科的封鎖,僅僅是對信息本身的封鎖。」

^ 注解5:至2005年12月20日,12月13日前后新增的所有年份条目都已重定向到相应的年代条目。

外部連接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