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形目
鹦形目 | |
---|---|
由左上角開始的順時針方向依序為:鴞鸚鵡、紅胸達摩鸚鵡、非洲灰鸚鵡、白鳳頭鸚鵡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演化支: | 今颚类 Neognathae |
演化支: | 新鸟类 Neoaves |
演化支: | 雀类 Passerea |
演化支: | 陸鳥類 Telluraves |
演化支: | 南鸟类 Australaves |
演化支: | 真隼形类 Eufalconimorphae |
总目: | 鹦雀总目 Psittacopasserae |
目: | 鹦鹉目 Psittaciformes Wagler, 1830 |
總科 | |
鹦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英文:Parrot)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Aves)中的一个目。[1]本目分為四個科,約有101屬410種物種。[1]據統計,鸚形目下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瀕臨絕種[2]。
俗语鹦鹉、鹦哥可以用来单独指代鸚鵡科,或者整个鹦形目,一般多指稱後者。关于其分类讨论,请参阅下文。
本目的所有种类都有如下特征:钩曲的喙、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
本目鸟类可以在世界上多数气候温暖的地区找到,包括印度、东南亚和西非。美国也曾有一个种卡罗琳鹦哥,但现已灭绝。鹦形目为数最多的地区为大洋洲(澳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南美洲的淺藍綠金剛鸚鵡,巴西的伯南布哥鵂鶹,與爪哇麥雞、美拉尼西亞的新喀吸蜜鸚鵡现今已被列為「可能滅絕」(Possibly Extinct)的鸚鵡。
起源
[编辑]通常来说,一个地区如果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说,集中地拥有某个科的很多种类,那么该地区就很可能是这个科共同祖先的故乡。
南美和大洋洲拥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暗示着本目起源在冈瓦纳大陆。 然而鹦鹉科的化石记录稀少,它们的起源更多只是推测。
最早的类鹦鹉鸟类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白垩纪(约7千万年前)。在怀俄明州找到的这块长15mm的下喙碎片类似于现存的吸蜜鹦鹉类。至今仍不清楚该标本是否应归入鹦鹉类。
欧洲有着更丰富的始新世(5千8百万到3千6百万年前)化石记录。在英国和德国找到了几具较完整的类鹦鹉鸟类的骨骼化石。尽管还不能十分确定,但总的来说这些标本并不像是现代鹦鹉的祖先,而仅仅是其在北半球演化并在后来灭绝的亲戚而已。
南半球在同时期没有像北半球那样丰富的化石记录,而且直到中新世中期(大约2千万年前)都还没发现类似鹦鹉的化石。然而到了中新世中期,就发现了确凿无疑的鹦鹉化石,其上颌与现存的白凤头鹦鹉甚至无法区分。
分類學
[编辑]鹦形目 |
| ||||||||||||||||||
Psittaciformes |
系統學
[编辑]目前由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所承認的鸚形目物種101屬410種。[1][3]
- 鴞鸚鵡總科(Strigopoidea)
- 鳳頭鸚鵡總科(Cacatuoidea)
- 鸚鵡總科(Psittacoidea)
- 金刚鹦鹉科(Psittacidae)
- 非洲鸚鵡亞科(Psittacinae):2屬12種,為分佈於非洲的亞科
- 金剛鸚鵡亞科(Arinae):為分佈於美洲的亞科
- Amoropsittacini族:4屬15種
- Forpini族:1屬(即Forpus屬)9種
- Androglossini族:10屬64種
- 金剛鸚鵡族(Arini):20屬,現存75種及絕滅4種
- 舊世界鸚鵡科(Psittaculidae)
- 金刚鹦鹉科(Psittacidae)
鹦鹉学舌
[编辑]鹦鹉学舌是指一些鸟类可以模仿人类语言,因为鹦鹉作为该类鸟的代表而最为人知,所以鹦鹉学舌作为此类的通称。会学舌的鸟类所能掌握的词语程度不同。有些例如乌鸦虽然很聪明,但只会个别词语;而非洲灰鸚鵡大概可以学舌2000个词语。
而關於鸚鵡是否可以和人對話交流的研究上,最知名的首推非洲灰鸚鵡。艾琳·派波柏格(Irene Pepperberg)博士與非洲灰鸚鵡艾利斯(Alex)經過30年的訓練與實驗,證明了若是能讓灰鸚鵡了解單字所代表的意義,是可以和鸚鵡進行對話交流。艾利斯於2007年9月6日過世,享年31歲;牠對主人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See you tomorrow.You be Good, I love you.(明天見,你保重,我愛你)」,派波柏格博士則出了一本書《Alex & Me: How a Scientist and a Parrot Discovered a Hidden World of Animal Intelligence—and Formed a Deep Bond in the Process》(ISBN 9780061673986)紀念艾利斯。[4]
保育狀況
[编辑]除被列入附录Ⅰ和未被列入附录的桃脸牡丹鹦鹉(Agapornis roseicollis)、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鸡尾鹦鹉(Nymphicus hollandicus)和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外的所有种,其他种均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1.2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Rasmussen, Pamela , 编. IOC World Bird List 13.2. [2022-08-17] (英语).
- ^ Olah, George; Butchart, Stuart H. M.; Symes, Andy; Guzmán, Iliana Medina; Cunningham, Ross; Brightsmith, Donald J.; Heinsohn, Robert.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ffecting extinction risk in parrots.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16, 25 (2): 205–223. ISSN 0960-3115. doi:10.1007/s10531-015-1036-z (英语).
- ^ 3.0 3.1 Joseph, Leo; Toon, Alicia; Schirtzinger, Erin E.; Wright, Timothy F.; Schodde, Richard. A revised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for family-group taxa of parrots (Psittaciformes). Zootaxa. 2012-02-24, 3205 (1): 26 [2023-09-27]. doi:10.11646/zootaxa.3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英语).
- ^ 艾琳·派波柏格著,汪遠伊、王心瑩譯:《你保重,我愛你—我和我的聰明鸚鵡艾利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9)
- 《鸚鵡:與牠快樂、長久地生活!》,監修:松本壯志,譯者:黃郁婷,出版:晨星出版社,ISBN 978-986-177-546-3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