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erthe留言 | 贡献2016年9月12日 (一) 17:5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发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三次北征。

洪武十三年二月,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領上萬人在和林屯扎,懷疑有南侵动向。十一日,朱元璋命令西平侯沐英率其陕西明军进攻北元。三月二十一日,沐英行軍到達灵州(今宁夏灵武),偵察到脱火赤已经到了乃路(今内蒙古额集纳旗东南)。于是沐英急行軍七昼夜,渡過黄河,經宁夏翻過贺兰山進行突襲;在距離脱火赤軍营50里的地方分兵四路,分別從各個方向乘夜合围攻袭。脱火赤、爱足等遭突然袭击,未經激烈抵抗就被明军俘虏南下。

明史记载明军攻入哈拉和林,活捉了脱火赤、爱足。[1]

参考

  1. ^ 明史 列传第二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