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佐之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ew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月25日 (六) 02:17 (bot: 清理跨語言連結崔奎瑞成為內部連結:編輯摘要的red link經繁簡轉換後存在)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李麟佐之亂
諺文이인좌의 난
汉字李麟佐의亂
文观部式I Injwa ui nan
马-赖式Yi Inchwa ŭi nan

李麟佐之亂,又名戊申亂(무신란)、嶺南亂(영남란),是朝鮮王朝時期的一場反對朝鮮英祖的叛亂。這次叛亂發生在1728年(英祖4年),持續了17天,最終以失敗告終。

辛壬士禍後,少論派分裂為緩和派的緩論(완론)和激進派的峻論(준론),緩論派以朴文秀等人為首,峻論派以李麟佐沈維賢朝鲜语심유현金一鏡等人為首。峻論派在英祖即位後失勢,李麟佐便秘密勾結峻論派和南人黨,陰謀發動叛亂。1728年,李麟佐與金寧海、鄭希良一起發動叛亂,攻破清州,誅殺李鳳祥。李麟佐自稱大元首,向四方發出檄文,聲稱景宗是被英祖和老論派毒死的,擁戴昭顯世子的嫡孫密豐君李坦為國王。李麟佐叛軍身穿喪服,以示對景宗之死的哀悼。平安兵使李思晟、摠戎使金重器、禁军别將南泰徵皆與之通謀,內外相應。沈維賢朝鲜语심유현和朴弼顯竊取了炸藥,圖謀炸毀弘化門、敦化門以接應叛軍入宮。

少論派元老崔奎瑞得知後,向朝廷告變,計劃流產。朝廷派遣兵曹判書吳命恆朝鲜语오명항為都巡撫使,率領官軍前去鎮壓。叛軍以清州為根據地,一度威脅到周邊的鎮川竹山朝鲜语죽산군安城等地,但最終在短時間內被鎮壓。李麟佐等首犯被押送漢陽(今首爾)處死,密豐君李坦也被賜死。

在此次叛亂中,叛軍控制了十三個郡,主要集中於全羅道地區,[1]叛軍還在京畿道忠清道以及慶尚道南部獲得了廣大的支持。[2]

叛亂被平定後,朝廷在大邱的南門外豎立平嶺南碑。此次叛亂使少論派中的峻論派勢力覆滅。雖說少論派中的緩論派在鎮壓叛亂中立下功勞,但叛亂的大部份人士是峻論派,故而少論派勢力受到了打擊,此後政權大體上被老論派掌握。

參考資料

  1. ^ Byun, Ju Seunng and Gyeong Deuk Mun. 2013. "18세기 전라도 지역 무신란(戊申亂)의 전개과정 The Development of Musin Revolt(戊申亂) in Jeolla Province in the 18th Century -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cord of the Musin Revolt(「戊申逆獄推案」)',"인문과학연구 93: 135-178 [in Korean]
  2. ^ Jackson, Andrew David. THE 1728 MUSIN REBELLION (MUSILLAN 戊申亂): APPROACHES, SOURCES AND QUESTIONS. STUDIA UBB PHILOLOGIA, LVIII (1): 161-172; quotation from p. 162. 2013.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