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巴文德王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c.Sun1998留言 | 贡献2020年7月13日 (一) 00:4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巴文德王朝
باوندیان
651年—1349年
首都法里姆英语Farim, Iran
(651–1074)
薩里
(1074–1210)
阿莫勒
(1238–1349)
常用语言
宗教瑣羅亞斯德教
(651–842)
遜尼派伊斯蘭教
(842–964)
十二伊瑪目派伊斯蘭教
(964–1349)
政府君主制
Ispahbadh 
• 651–665
Farrukhzad
• 1334–1349
Hasan II
历史时期中世紀
• 建立
651年
• 终结
1349年
前身
继承
薩珊王朝
阿弗拉西亚布王朝

巴文德王朝為存在於七世紀伊朗古王朝,統治區域約為伊朗北部塔巴里斯坦(Tabaristan)一帶。他們自七世紀起就以游擊戰等方式抵抗伊斯蘭教穆斯林武力的進入,此對峙一直持續到十四世紀才告結束。

巴文德王朝(Bavand)(波斯語:باوندیان)(也可以拼為 Bavend),或簡稱為Bavandids,是伊朗的一個王朝,從公元651年到1349年統治現今伊朗北部的塔巴里斯坦(在現今馬贊達蘭省)的部分地區,他們一直是在徹底獨立,或屈從於更強大的地區統治者作附庸,兩者之間交互輪替。

起源

這個王朝王族的血統可追溯到,據稱他是薩珊帝國(Sasanian)王子卡烏斯英语Kawus(Kawus)的孫子,卡烏斯英语Kawus是帝國皇帝霍斯勞一世(Khosrow I)的兄弟,[1][2] 兩位兄弟是皇帝卡瓦德一世的兒子(統治期間公元488年–531年),據說巴甫(Bav)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時期逃到了塔巴里斯坦。他召集周圍的當地人,擊退阿拉伯初期的攻擊,並統治了十五年,直到他被瓦拉什謀殺,之後瓦拉什統治該地區委八年,巴甫(Bav)的兒子設科哈勃一世英语Surkhab I塔巴里斯坦東部山脈的邳陵(Perim)立足,這區域後來成為他們家族的領土。[1][2] 然而,德國歷史學者馬考特提出了對傳說中的巴甫(Bav)另一種身份來源的看法,說他是6世紀末期,來自雷伊(Ray)的瑣羅亞斯德教教士(“ magian”美贊英语Magi)。[1][3] 當代學者 Parvaneh Pourshariati 在重新審視薩珊帝國的晚期歷史時,斷言這個巴甫(Bav)是伊朗七大家族中的阿杜巴達甘英语Adurbadagan齊克家族英语House of Zik(House of Zik)幾位成員的混合體:霸威英语Bawi(Bawi),霸威英语Bawi的孫子韋斯塔姆英语Vistahm,和霸威英语Bawi的曾侄子法魯克扎德英语Farrukhzad[4]她還重建了7世紀中葉的事件,在達布依王朝法魯克罕大帝英语Farrukhan the Great征服塔巴里斯坦,讓當地的幾個地方統治者成為附庸之前,這是伊朗七大家族中的兩個敵對家族,阿杜巴達甘英语Adurbadagan齊克家族英语House of Zik(House of Zik)和 納哈萬德卡倫家族英语House of Karen(House of Karen)之間的內戰。然後達布依王朝統治這裡,直到公元760年阿巴斯王朝征服這個地區。[5]

历史

阿拔斯王朝征服這個地區之後,巴文德王朝與其統治者撒文一世英语Sharwin I才一起進入文字歷史,在後來的傳統中,他被記載為設科哈勃一世英语Surkhab I的曾孫。[1] 王朝通常分為三個主要分支:第一個分支,卡宇斯亞(Kayusiyya),以 Kayus ibn Kubad 的名字命名,這名字是卡瓦德(Kavad)阿拉伯語的稱法,卡瓦德(Kavad)是這個家族的傳奇祖先 Kawus 的兒子,卡瓦德(Kavad)的統治時期為公元665年至1,006年,這一分支的統治到 恰巴斯英语Qabus ibn Wushmagir的時代終止。[3] 此後,這一分支的幾位成員繼續在幾個小地方統治,於是第二個分支,即伊斯帕巴第亞 (Ispahbadhiyya)於公元1073年興起。建都在薩里(Sari)[6],統治範圍擴展到吉蘭(Gilan),雷伊(Ray)和庫米斯英语Qumis(Qumis)以及塔巴里斯坦,但它們基本上是塞爾柱人的附庸,後來則是花剌子模(Khwarezmshahs)的附庸。這個分支在公元1,210年因統治者魯斯塔姆五世英语Rustam V被謀殺而終結,花剌子模(Khwarezmshah)的 阿拉烏丁·摩訶末(Muhammad II)直接控制了這個地區。[3] 第三個分支,稱吉那科瓦利亞(Kinakhwariyya)在蒙古族入侵後所造成的混亂狀態時,於公元1,237年建立,,它一直是蒙古帝國的附庸,王朝持續到公元1,349年結束。[3]

卡宇斯亞(Kayusiyya)分支

達布依王朝隕落之後,有兩個主要的地方性王朝存留在塔巴里斯坦:東部山區的巴文德王朝(Bavandids)和佔據達布依王朝遺留在中央和西部山區領土的卡倫尼德王朝(Karenids)。兩個王朝都聲稱源自薩珊帝國皇族的血統,也沿用他們的封號稱謂,巴文德王朝稱自己為“塔巴里斯坦國王”,卡倫尼德王朝則自稱為伊斯帕巴德ispahbadh)。[7]

撒文一世英语Sharwin I與卡倫尼德王朝統治者範達德 霍爾莫茲德英语Vandad Hormozd(Vandad Hormozd)一起對穆斯林的統治,以及由阿巴斯王朝(Abbasid)總督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Khalid ibn Barmak,公元768年-772年)在當地展開的伊斯蘭化和定居做反抗。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調離後,當地的統治者率領人破壞了他在高地建造的城鎮,雖然當地統治者在公元781年宣誓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忠誠,但到公元782年,他們又發動了全面的反穆斯林武裝行動,直到公元785年薩伊德 哈勒西(Sa'id al-Harashi) 帶領4萬部隊進入該地區,才告平定。[8] 此後當地統治者與在低地的阿拔斯王朝的總督關係有所改善,但巴文德王朝和卡倫文德王朝統治者仍然團結一致,反對穆斯林侵入高地,他們甚至禁止往生的穆斯林埋葬在高地。獨立的反抗事件,例如殺害阿拔斯王朝的收稅人也曾發生。但是,當這兩個小王朝的統治者被召,在公元805年覲見哈倫·拉希德(Harun al-Rashid)時,他們允諾效忠,繳納稅款,並被迫將他們的兒子留作為期四年的人質。[9]

撒文一世英语Sharwin I在公元817年去世,由他的孫子沙里亞一世英语Shahriyar I(Shahriyar I)繼承,後者設法將卡倫尼德王朝的統治者馬茲雅英语Mazyar驅逐。馬茲雅英语Mazyar逃往阿拔斯王朝皇帝馬蒙的朝廷,皈依為穆斯林,並在公元822年/23年在阿拔斯王朝(Abbasid)總督的支持下返回,並進行報復:沙里亞一世英语Shahriyar I的兒子和繼任人沙普爾英语Shapur被擊敗,並遭殺害,馬茲雅英语Mazyar統一了高地。他日漸強大的勢力使他與阿莫勒(Amol)的穆斯林定居者發生衝突,但他還是能夠佔領這座城市,並讓阿拔斯王朝承認他對整個塔巴里斯坦地區的統治。然而,最終他與阿拔斯王朝呼羅珊的總督,阿卜杜拉 伊本 塔希爾英语Abdallah ibn Tahir發生爭執,並於公元839年被阿卜杜拉 伊本 塔希爾英语Abdallah ibn Tahir(Tahirids)俘虜,塔巴里斯坦(Tabaristan)被接管。[10] 巴文德王朝趁這個機會奪回祖先土地:沙普爾英语Shapur的兄弟喀林一世英语Qarin I因為協助阿卜杜拉 伊本 塔希爾英语Abdallah ibn Tahir(Tahirids)擊敗馬茲雅英语Mazyar(Mazyar),從而獲得了他兄弟遺留的土地和王室頭銜。 在公元842年,喀林一世英语Qarin I皈依伊斯蘭教[1][11]

塔巴里斯坦當地人在這段時期迅速的伊斯蘭化。大多數人接受遜尼派伊斯蘭教,但什葉派也開始傳播,尤其是在阿莫勒(Amol)以及戈爾甘(Astarabad and Gurgan)的鄰近地區。因此,在公元864年,一位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後裔阿里德英语Alid哈桑 本 扎伊德英语Hasan ibn Zayd(Hasan ibn Zayd,阿里德王朝英语Zaydid dynasties of northern Iran的創立人)被邀請到塔巴里斯坦,並在德萊木(Daylamites)家族的支持下控制了這個地區。[12] 巴文德王朝一直堅決反對阿里德王朝英语Zaydid dynasties of northern Iran的存在,喀林一世英语Qarin I的孫子魯斯塔姆英语Rustam I甚至為此賠了性命:公元895年,阿里德王朝英语Zaydid dynasties of northern Iran(Alid)的支持者拉芬本 哈特哈馬英语Rafi'ibn Harthama魯斯塔姆英语Rustam I折磨致死。[13] 遜尼派薩曼尼德人在公元900年趕走阿里德王朝英语Zaydid dynasties of northern Iran統治者,但在公元914年,哈桑 本 扎伊德英语Hasan ibn Zayd(Hasan ibn Zayd)的親戚哈桑 烏特魯什英语Hasan al-Utrush(Hasan al-Utrush)設法趕走薩曼尼德人,恢復阿里德王朝英语Zaydid dynasties of northern Iran塔巴里斯坦的控制,甚至迫使巴文德王朝和卡倫尼德王朝接受他的統治。[14]

13世紀塔巴里斯坦的歷史學者伊本 伊斯凡迪亞爾英语Ibn Isfandiar(Ibn Isfandiar)和當地的另一位歷史學者馬拉希英语Zahir al-Din Mar'ashi(Mar'ashi)的作品詳細介紹了巴文德王朝的歷史,這些作品屬於當地歷史流派,在公元1,000年後在伊朗廣受歡迎。我們知道,通過齊亞爾(Ziyar,齊亞爾王朝的創立者)的父親馬丹薩英语Mardanshah(Mardanshah)與一位巴文德王朝國王的女兒的婚姻,他們與齊亞爾王朝(Ziyarid dynasty)有親戚關係。在整個塞爾柱帝國(Seljuq)和蒙古帝國時期,巴文德(Bavandi)王朝的王位顯然仍在傳承。據報導,他們最偉大的國王之一沙 加茲 魯斯塔姆英语Shah Ghazi Rustam(Shah Ghazi Rustam)重創在塔巴里斯坦(Tabaristan)逐漸崛起的伊斯瑪儀派(Ismailis),同時鞏固他們在裏海各省的統治權力。 當地被蒙古族征服後,巴文德王朝繼續統治塔巴里斯坦,有時還包括德萊木。最終,在公元1,350年左右,當時巴文德王朝的旁支的,阿弗拉西亞布王朝(Afrasiyab dynasty)的基婭 阿夫拉迪亞英语Kiya Afrasiyab(Kiya Afrasiyab)設法殺害文德王朝國王塔巴里斯坦的哈桑二世英语Hasan II of Tabaristan,第三個分支的統治也告終。

文化

巴文德王朝(Bavandids)強調了他們擁有薩珊帝國的血統。早在公元13世紀初,他們的加冕禮就被認為源自遙遠的過往,13世紀伊朗歷史學家伊本 伊斯凡迪亞爾英语Ibn Isfandiar(Ibn Isfandiar)曾有詳盡描述。[15]

參見

註釋

  1. ^ 1.0 1.1 1.2 1.3 1.4 Madelung 1984,第747–753頁.
  2. ^ 2.0 2.1 Pourshariati 2008,第292–293頁.
  3. ^ 3.0 3.1 3.2 3.3 Frye 1986,第1110頁.
  4. ^ Pourshariati 2008,第289–294頁.
  5. ^ Pourshariati 2008,第304–318頁.
  6. ^ Bosworth 1968,第27-28頁.
  7. ^ Madelung 1975,第200–202頁.
  8. ^ Madelung 1975,第202頁.
  9. ^ Madelung 1975,第202, 204頁.
  10. ^ Madelung 1975,第204–205頁.
  11. ^ Madelung 1975,第205–206頁.
  12. ^ Madelung 1975,第206–207頁.
  13. ^ Madelung 1975,第207頁.
  14. ^ Madelung 1975,第207–209頁.
  15. ^ Babaie & Grigor 2015,第157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