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011:a004:3ece:3db7:5b36:a409:a342留言2020年11月1日 (日) 02:21 撤销2001:B011:A004:3ECE:3DB7:5B36:A409:A342讨论)的版本6261502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镨 59Pr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银白色、黄绿光泽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镨(praseodymium)·Pr·59
元素類別镧系元素
·週期·不適用·6·f
標準原子質量140.90766(2)
电子排布[Xe] 4f3 6s2
2, 8, 18, 21, 8, 2
镨的电子層(2, 8, 18, 21, 8, 2)
镨的电子層(2, 8, 18, 21, 8, 2)
歷史
發現卡尔·奥尔·冯·威尔士巴赫(1885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体
密度(接近室温
6.77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6.50 g·cm−3
熔点1208 K,935 °C,1715 °F
沸點3403 K,3130 °C,5666 °F
熔化热6.89 kJ·mol−1
汽化热331 kJ·mol−1
比熱容27.20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1771 1973 (2227) (2571) (3054) (3779)
原子性質
氧化态4, 3, 2
((a mildly basic oxide))
电负性1.13(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527 kJ·mol−1

第二:1020 kJ·mol−1

第三:2086 kJ·mol−1
原子半径182 pm
共价半径203±7 pm
镨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六方
磁序顺磁性
电阻率α, poly: 0.700 µΩ·m
熱導率12.5 W·m−1·K−1
热膨胀系数α, poly: 6.7 µm/(m·K)
聲速(細棒)(20 °C)2280 m·s−1
杨氏模量α form: 37.3 GPa
剪切模量α form: 14.8 GPa
体积模量α form: 28.8 GPa
泊松比α form: 0.281
維氏硬度250–745 MPa
布氏硬度250–640 MPa
CAS号7440-10-0
同位素
主条目:镨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141Pr 100% 穩定,帶82粒中子
142Pr syn 19.12 h β 2.162 142Nd
ε 0.745 142Ce
143Pr syn 13.57 d β 0.934 143Nd

拼音注音ㄆㄨˇ粤拼pou2)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Pr,它的原子序数是59,属于镧系元素,也是稀土元素之一。

主要性质

镨是一种银白色的,中等柔软的金属元素,是镧系元素,在空气中抗腐蚀能力比都要强,但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一层易碎的绿色氧化物,所以纯镨必须在矿物油或充玻璃管中保存。

应用

镨主要应用于:

  • 一起用于制造飞机引擎的合金中;
  • 用于碳弧光照明的碳芯中;
  • 镨的氧化物用于为玻璃或珐琅添加黄色;
  • 镨的化合物也用作催化剂;
  • 镨钕混合物可以用于制造电焊和玻璃制造使用的护目镜。

历史

镨的名称 Praseodymium 来源于希腊语词prasios(绿色)和didymos(成对的)。

1841年, 发现瑞典化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莫散德从含镧的矿物中分离出一种稀有的didymium土, 1874年, 瑞典地质学家波·提奥多·克莱夫证实了didymium土实际是两种元素的混合物。1879年, 勒考·德·布瓦包得兰从铌钇矿(samarskite) 中取得的didymium 土中分离出一种新元素,因此取名Samarium。 直到1885年, 奥地利 化学家 C·F·奥尔·冯·韦耳斯拔男爵才成功地将didymium土分离为镨和钕。两种元素的金属颜色不同。

自然界存在状态

镨在自然界中存在于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中,可以用离子交换法提取,在混合稀土金属中,大约有5%的镨。

化合物

镨的化合物包括:

同位素

自然界中镨只有一种稳定同位素, 141-Pr。 但有38种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比较稳定的有143-Pr,半衰期为13.57 天; 142-Pr,半衰期为19.12小时。 其他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都超不过5.985 小时,大部分的半衰期少于33秒。镨还有6个亚稳态,比较稳定的是138m-Pr (t½ 2.12 小时), 142m-Pr (t½ 14.6 分) 和134m-Pr (t½ 11 分)。

镨的同位素原子量从120.955 u (121-Pr)到 158.955 u (159-Pr)。稳定同位素 141-Pr如果放出β射线,会俘获电子。主要放射产物为的同位素铈58和的同位素钕60。

注意事项

像其他稀土元素一样,镨具有慢性低毒,不是生物必须元素。

外部連結

  1. ^ Standard Atomic Weights 20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mission on Isotopic Abundances and Atomic Weights
  2. ^ Jackson, M. Magnetism of Rare Earth (PDF). The IRM quarterly. 2000, 10 (3): 1 [2016-05-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