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坐标23°22′41″N 120°20′24″E / 23.378191°N 120.339925°E / 23.378191; 120.33992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Ohtashinichiro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5日 (一) 06:23 Cat-a-lot:分类间移动:从Category:1960年建立Category:1960年台灣建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菁寮聖十字架堂
菁寮聖十字架教堂。圖中的尖頂分別裝飾著十字架與皇冠。地图
地图
位置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294-1號
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所屬宗派天主教會
建築
建筑师/公司哥特佛伊德·波姆
行政
總鐸區第四總鐸區
教區臺南教區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是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天主教教堂,興建於1955-1960年,最初由方濟會管理,但在1991年後轉交聖若望修會法语Communauté Saint-Jean管理。教堂建物由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所設計[1]。在波姆於1986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該教堂在臺灣的建築價值與時代意義更加受到重視[2]。而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該建築被票選為第23名。該教堂主保為聖魯德克主教。聖堂左側的壁龕為朝拜聖體堂,內有鑲有極小片真十字架纖維的十字架以及聖瑪利亞·葛萊蒂的聖髑。

建築特色

聖十字架堂的建築由四個角錐尖頂組成,分別為「鐘樓」、「聖洗堂」、「聖殿」、「聖體小堂」,其最大特徵是其外觀均為包覆鋁皮角錐尖頂,圓錐頂上各有不同的基督信仰標記,分別為「公雞」、「鴿子」、「十字架」、「王冠」,指出這些禮儀空間的特殊意涵和作用;而這些狀似秋收之後田間稻草堆的四個尖錐建物,也形似帳幕,意指「天主居住在人間的帳幕」。此外該座教堂的深紅色木質門窗與不規則紋樣的花玻璃,均使得這座建築與當地傳統紅牆紅瓦建築形成強烈對比,並成為當地的著名地標。[1]

圖片

參考來源

  1. ^ 1.0 1.1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二版.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06-30: 146頁. ISBN 957-01-2749-X. 
  2. ^ 王浩一. 《黑瓦與老樹:台南日治建築與綠色古蹟的對話》. 臺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10: 278頁. ISBN 978-986-80248-3-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