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用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吳安昌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8日 (四) 11:59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台湾地区領導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新聞媒體为了描述1949年兩岸分治後到現在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所使用的一個名詞。此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新聞媒体使用的標準詞彙,運用此一稱呼反映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立場,意即不承認「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是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其政府成立以來,已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唯一的中國政府,不承認1949年以後遷至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亦不承認其最高領導人的正式官銜「中華民國總統」。獲准在中國大陸落地的境外电视台,如鳳凰衛視,一般以「台灣領導人」的称谓来指代中华民国总统。在香港,部分親中媒體也會使用「台灣地區領導人」一詞。[1][2][3][4][5]

假若中國大陸媒體使用「台灣總統」一詞,等于承认台灣獨立;但若说中華民國總統,等于承认两个中国。因此,中國大陸采用“台湾地区领导人”来代替中华民国总统:用“地区”表示台湾不是一个国家,用“領導人”表示不等同于国家元首——“总统”。中国大陆媒体一般也不称之为「臺灣省省长」,但是也有例外,如环球网将現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戏称为「蔡省长」[6][7][8][9]

根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規定,中国大陆媒体不能使用“中华民国”字样描述台湾当局。但如果新闻中无法避免正式称谓,则需在其官衔或机构名称加上引号,如“中华民国总统”、“總統府”等[10][11],并且经常在引号前加上“所谓”二字,或者将出现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画面或总统字眼打上马赛克[12][13]

中華民國總統

1949年12月7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遷都臺北市。1950年三月一日,蔣中正台灣地區「復行視事」後即進駐總統府,復任中華民國總統,成為台灣的最高領導人。中華民國在1949年以後繼續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承認的中國,直至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引發一連串世界各國與中華民國政府的斷交潮為止。

現今中共所稱呼的台灣領導人實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即中華民國總統,對內負責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也是全國三軍的最高統帥,對外則代表國家行使權責。

在國際上,與中華民國有邦交的國家,使用「中華民國總統」的稱呼,而多數國際主流媒體則採用「台灣總統」來稱呼政府遷台後的中華民國總統。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不承認播遷至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而稱之為「台灣當局」,稱中華民國總統為台灣地區領導人。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任總統

任數 姓名 肖像 任期開始 任期結束 黨籍 時任副總統 時任副總統肖像
1 蔣中正 1950年3月1日 1954年5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李宗仁
陳誠
嚴家淦


2 1954年5月20日 1960年5月20日
3 1960年5月20日 1966年5月20日
4 1966年5月20日 1972年5月20日
5 1972年5月20日 1975年4月5日
5 (繼任) 嚴家淦 1975年4月6日 1978年5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不適用 不適用
6 蔣經國 1978年5月20日 1984年5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謝東閔
李登輝


李登輝

7 1984年5月20日 1988年1月13日
7 (繼任) 李登輝 李登輝 1988年1月13日 1990年5月20日 时为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李元簇
連戰

8 1990年5月20日 1996年5月20日
9 1996年5月20日 2000年5月20日
10 陳水扁 2000年5月20日 2004年5月20日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呂秀蓮
11 2004年5月20日 2008年5月20日
12 馬英九 2008年5月20日 2012年5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蕭萬長
吳敦義

13 2012年5月20日 2016年5月20日
14 蔡英文 2016年5月20日 2020年5月20日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陳建仁
賴清德

15(現任) 2020年5月20日 2024年5月20日

爭議事件

2007年5月,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员吳育昇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專訪時,用「台灣領導人」取代「中華民國總統」,被台灣人民批評,吳育昇辯稱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認為是自己的措詞遭央視扭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直言吳育昇發言不當,强调自己是选“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而不是“2008年台湾领导人”。[14][15]

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