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坐标22°40′29″N 121°29′48″E / 22.67481268574364°N 121.49660128340108°E / 22.67481268574364; 121.4966012834010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3日 (三) 22:56 (使用HotCat已移除Category:中華民國文化部; 已添加Category:國家人權博物館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綠島人權紀念碑
綠島人權紀念碑:一道長約十來公尺的石牆上,刻滿當年在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名單
綠洲山莊大字
綠洲山莊
綠島監獄門口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位於台灣台東縣綠島鄉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旁,隸屬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園區原址曾經拘禁相當多台灣政治犯[1]。文化園區包含景觀保護區(海岸、燕子洞)、地質保護區(新生訓導處隘口鬼門關)、保護區(新生訓導處公墓、流麻溝)、公園用地(人權紀念碑)、機關用地(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原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綠島技能訓練所)。

歷史

1951年,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綠島成立「新生訓導處」,監管、改造思想或政治上有問題的犯人 。1970年2月8日泰源事件後,當局在綠島新生訓導處舊址西側興建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稱「綠洲山莊」,復於1972年將泰源監獄和各地軍事監獄的政治犯集中送到綠島監禁。[2]

1997年,當時的立法委員施明德等16人向行政院提案,要求將綠洲山莊改為史蹟館或紀念館。1999年3月29日,行政院核定將綠洲山莊規劃成立史蹟館或紀念館[3]。2000年11月,綠島綠洲山莊由法務部移交交通部觀光局接辦,2001年2月23日行政院核定名稱改為「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範圍從綠洲山莊擴充至莊敬營區、國防部醫務所、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岸巡及安檢兵力駐用廳舍、人權紀念碑、公館漁港及週邊海岸地區。

區內犯人蠟像姿態,是根據當時政治犯歐陽劍華所繪的人體素描所製作[4]

2002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正式啟用。2006年1月1日,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移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5]。2007年並更名為「綠島文化園區」。2009年6月與景美文化園區同時第三次更名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6]。2014年1月27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登錄為文化景觀類文化資產。2018年5月17日,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行「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揭牌儀式。[7]

新生訓導處

1950年代,臺灣地區約有一千多名政治犯被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該單位當時有12個由男性囚犯所組成的中隊(每個中隊約有數十位成員);其中有些人被監禁並強迫接受政治教育,也有些人被外放並在監視下從事「勞動改造」,但大都居住於數間木房搭建而成的牢舍內。

「新生訓導處」有關當局曾驅使其男性囚犯至附近海岸搬運石塊回單位所在地,建築圍牆與簡易屋舍,其獄友也因此曾自我謔稱「自己蓋自己的監獄」;此後,當局亦曾驅使其囚犯從事農耕及食品加工活動,以達自給自足之目標。[8]

當時,新生訓導處大多犯人持續維持不主動探詢他人罪刑內容的默契。[9]

第十三中隊

「新生訓導處」囚犯若因故身亡且家屬未領取遺體者,大都埋葬於「新生訓導處」與「燕子洞」之間的面海的山坡下;埋葬或死亡於當地者皆被統稱為「第十三中隊」,而該埋葬地點又被倖存者稱作「十三中隊公墓」。[8][10]曾被豎立於流麻溝旁之「周文彬紀念碑」及「孫連崑紀念碑」亦於2011年遷至該地。[11][12]

參見

參考文獻

  1. ^ 關於園區.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1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中文(臺灣)). 
  2. ^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綠洲山莊)1972~1987. 「2009綠島.和平.對話」 (中文(臺灣)). 
  3. ^ 綠島換裝 將闢人權紀念園區. 自由時報. 2001-02-09 (中文(臺灣)). 
  4. ^ 謝文華. 政治犯歐陽劍華辭世 老難友送行. 《自由時報》. 2011-10-02 [2015-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5. ^ 台文建會今接管綠島人權園區 展新頁. 大紀元時報. 2006-01-01.  已忽略未知参数|、language= (帮助)
  6. ^ 文建會「人權文化園區」名稱更迭聲明. 中央社訊息服務. 2010-03-20 (中文(臺灣)). 
  7. ^ Uncle Sam. [絮語] 重返火燒島,見證那一頁悲慘歷史. 2011 綠島 ˙ 和平 ˙ 對話. 2011-05-31 [2016-12-29]. 
  8. ^ 8.0 8.1 魁亨科技, iifun,. 【綠島十三中隊】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不凡的年代;我們的故事。. ndweb.iis.sinica.edu.tw. [2016-12-29]. 
  9. ^ 烽火中的家──毛扶正訪談紀錄(下). 2011 綠島 ˙ 和平 ˙ 對話. 2017-12-27 [2018-01-10] (中文(臺灣)). 
  10. ^ 陳彥斌. 重返火燒島 (PDF). 曙光. 2011, (38). 
  11. ^ 解開13中隊的謎團. zh-tw.facebook.com. [2016-12-29]. 
  12. ^ 綠島人權藝術季╱重返十三中隊 悼念受難亡魂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m.ltn.com.tw. [2016-12-29]. 

外部連結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