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安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日期20220626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9日 (二) 13:36 →‎媒体生涯:​ // Edit via Wikiplus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储安平
出生1909年11月5日
 清朝江苏宜兴
失踪1966年9月(56岁)
失踪情况已失蹤57年9个月又2天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上海光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职业思想家、学者、政治评论
知名作品觀察》社长和主编(民国时期);“党天下”发言(中共时期)
配偶端木露西(1934年结婚,1944年或1945年离异)
易吟先(中共建国后结婚,反右后离异)
儿女储望英、储望瑞、儲望華

储安平(1909年—1966年),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学者、知识分子。出身望族,曾留学英国,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曾因批判国民政府政策而导致杂志被查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曾出任新华书店经理、《光明日报》社总编、九三学社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57年因响应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發表了《向毛主席、周總理提些意見》(即“党天下”)一文。毛泽东对此不满发文反驳,并迅速发起了反右运动。儲安平被作为右派典型打倒,其家人和诸多相关人士均受牽連。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储安平遭受残酷迫害而失踪,后被宣布死亡。1978年後,55萬右派被平反改正,但儲安平依然是不予改正的中央级“五大右派”之一。

生平简历

早年

儲安平出身于宜兴望族。宜興儲氏為唐代詩人儲光羲之後,自南宋以來,科名長盛不衰。儲安平十二世祖儲昌祚、九世祖儲方慶、八世祖儲大文皆為進士[1]。儲安平出生后六天即丧母[2],14岁丧父,依靠祖母、伯父儲南強抚养成人。儲南強肄業於江陰南菁書院,與黃炎培是同學,曾官南通知縣。

1928年,储安平入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英文系学习,爱好文学创作,为“新月派”后起之秀,1932年毕业。

媒体生涯

1933年任南京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同时在戏剧学校兼课。1934年,储安平与光华大学同学端木露西结婚[3]。1936年赴英国采风,后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或受到当时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哈罗德·拉斯基教授的影响[4]。在英期间担任无薪酬、只领稿酬的《中央日报》驻欧记者。

1938年因抗战学业未完,回重庆,先后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大学研究员。由于不堪忍受写作“遵命文章”及拒绝入等原因,离开重庆。1940年8月後,辗转于之间。曾任国立师范学院教师(今湖南师范大学,学校时在湖南安化县蓝田镇),讲授英國史和世界政治概论。后在桂林担任《力报》主笔和湖南辰溪《中国晨报》主笔。日军侵占桂林后返重庆。1945年11月与张稚琴创办《客觀 (重慶雜誌)》周刊,任主编。1944年或1945年,与端木露西离婚[3]

1946年春,储安平离开《客观》杂志社,9月1日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并使得《观察》成为国共内战时期著名的自由刊物。同时兼任复旦大学教授,讲授《比较宪法》、《各国政府与政治》等课程。1948年12月25日,蔣介石親自下令查封《觀察》雜誌和逮捕《觀察》工作人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此後,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時親自出面,以自己的影響力多方奔走,給當局施壓。並於1949年2月親自擔保和營救了包括美術家朱宣咸在內數位《觀察》進步人士出獄。《觀察》是宣傳「第三條道路」的代表,是當時中國一面進步民主運動的旗幟。查封《觀察》是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悲歌。儲安平曾批判中国國民黨“七十天是一场小烂污,二十年是一场大烂污,烂污烂污,二十年来拆足了烂污”[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观察》复刊,储继续担任主编至1950年终刊。文章多以游记杂感为主,鲜见时评。1950年《观察》终刊后,任新华书店副总经理,1952年改任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4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并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黨天下”言論與遭迫害

1957年4月1日,经胡乔木推荐任《光明日报》总编。4月30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召集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请他们积极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6]。为消除党外人士的思想顾虑,中国共产党再次重申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在这种政策影响下,经历胡风案等一系列批判事件后的知识分子开始逐渐向中共提出批评和意见。6月1日,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召集的座谈会上,储安平以《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为题发言,称“宗派主义的突出,党群关系的不好,是一个全面性的现象。”而且与中央也有很大关系。并且称在百花政策後“大家对小和尚(基层和一般党员)提了不少意见,但对老和尚(中共高层)没有人提意见。”并委婉地批评政府已经成为一党天下,國務院12位副總理中無黨外人士,最后总结“这个‘党天下’的思想问题,是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终根源,是党和非党之间矛盾的基本所在”[7]。此文一出石破天惊,动撼朝野。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醒目标题显著位置全文刊登。據胡乔木兒子透露,毛澤東在文章发表後「一連幾天沒睡好覺」。

6月6日,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邀请党外人士举行座谈。国务院秘书长助理卢郁文首先发言,批评储安平的“党天下”的提法是严重的错误。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执笔的、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反右序幕从此拉开[8]。此后,对储安平铺天盖地的揭发、批判与控诉接踵而至。子女被迫划清界限,同事纷纷“检举揭发”,储安平陷入天下围攻的局面。6月21日,储安平在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扩大会议结束时“承认错误”,他说,他看到台湾香港的“反动报纸”为他喝彩时“感到很沉重”,并表示“要认真地挖掘自己的思想根源,并且交代同章伯钧罗隆基的关系”。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储安平作了题为《向人民投降》的发言,《人民日报》全文发表[9]

然而对储安平的批判并未因此而结束。1957年11月12日,作为《光明日报》总编辑的储安平和《光明日报》社长章伯钧被同时免职。在1958年1月18日至24日召开的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委会第三次全会上,储安平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职务被撤销。1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召开,决定罢免储安平人大代表的资格。此后,储安平被一顶特大号的“大右派分子”的帽子死死地扣在头上[9]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储被残酷迫害。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作为著名“大右派”,储安平也成为被“扫荡”对象。8月31日,遭受多次批斗后的储安平投河自杀未遂,被造反派押回九三学社,看管起来[10]。1966年9月上旬失踪,生死不明。同时对于其失踪也有不同的说法:出家说[8]、出走说、自杀说以及被打死说等不同的猜测和怀疑[11]。也有人说他是先在青龙桥投河自杀未遂,接着又跳海自沉了,然而何时何地都是未知[12]

言论

家庭

1933年,储安平与端木露西结婚,后离异,育有四子女。1949年后,与易吟先[14]结婚,1957年反右运动后离婚。

储安平子女有储望英(长子)、储望德(次子)、储望瑞(女儿)、儲望華(幼子,音乐家,现居澳大利亚)。

著作

  1. 《说谎者》(新月派文学作品专辑) 上海书店1992年12月影印版 ,ISBN 9787805696218
  2. 《给弟弟们的信》(散文集) 开明书店1936年出版
  3. 《英国风采录》商务印书馆1945年出版,1986年岳麓书社再版,2005年东方出版社再版,ISBN 9787506023207
  4. 《英人法人中国人》观察丛书1948年出版 ,2005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再版,ISBN 9787538276008
  5. 《英国和印度》科学书店1940年代出版
  6. 《玛纳斯河垦区──新疆旅》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出版
  7. 《新疆新面貌──新疆旅行通信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

参考文献

  1. ^ 《豐義儲氏家譜》
  2. ^ 储安平. 母亲. 《真美善》杂志7卷1号: 101. 1930年 (中文(繁體)). 
  3. ^ 3.0 3.1 章诒和. 端木露西:蔚蓝中的一点黯淡. 《南方周末》. 2010年3月25日 [2010年3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6日) (中文(简体)). 
  4. ^ 谢泳. 储安平的英国情节. 《南方都市报》. 2006年1月16日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中文(简体)). 
  5. ^ 储安平《一场烂污》,《观察》第5卷第11期第1页。
  6. ^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谈话.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4) (中文(简体)). 
  7. ^ 质疑“党天下”:“大右派”储安平的传奇人生. 中华网转自《福建党史月刊》. 2005年4月18日 [2009-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3月17日) (中文(简体)). 
  8. ^ 8.0 8.1 闻文. 中国“十大右派”之一──储安平的失踪之谜. 人民网. 2005-09-20 [200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中文(简体)). 
  9. ^ 9.0 9.1 何与怀. 北望长天祭英魂──储安平诞辰96周年纪念. 天益网. 2005-07-18 [200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1) (中文(简体)). 
  10. ^ 李菁; 储望华. 父亲储安平之死. 《三联生活周刊》. 2008年10月13日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中文(简体)). 
  11. ^ 余开伟. 储安平生死之谜又一说. 《书屋》. 1999年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1) (中文(简体)).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 |issue=被忽略 (帮助)
  12. ^ 姜, 德明. 余时书话.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231. ISBN 9787309121872. 
  13. ^ 储安平:中国的政局. 共识网. 201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14. ^ 易吟先1960年与宋希濂结婚,1980年後赴美定居。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