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7日 (三) 11:43 (补救8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仁愛區
Ren-ai[1][2] District
市轄區
仁愛區位置圖
坐标:25°06′N 121°42′E / 25.1°N 121.7°E / 25.1; 121.7
國家 中華民國
上級區劃基隆市
下級區劃29536
政府
 • 區長林文琛仁愛區區長列表)
面积
 • 总计4.2335 平方公里(1.6346 平方英里)
海拔60 公尺(200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18,941戶)
 • 總計41,037人
 • 排名6
 • 密度9,693人/平方公里(25,106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200
戶政資料代碼10017040
毗鄰安樂區中山區中正區信義區暖暖區
網站http://www.klra.gov.tw/
從中山區港西國小東南俯覽仁愛區。

仁愛區臺灣話Jîn-ài-khu)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中央位置的,北側臨基隆港,位處基隆市中心的精華地帶,北鄰中山區中正區,東臨信義區,南接暖暖區,西臨安樂區,為基隆市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也是臺灣除去六都人口密度最高且唯一逾1萬人/km²的三級行政區。廟口夜市座落於本區。基隆車站原屬於本區,改建後改隸中山區

歷史

戰後,統合日治時代昭和6年(1931年)町名改正設置的高砂町旭町堀川町瀧川町福德町元町玉田町雙葉町天神町設置第三區,1946年改稱仁愛區。

地名

地名沿革

日治時期,此區地名為石牌街,其由來已不可考。

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註 1]基隆市改制為省轄市,隸屬台灣省,旗下的八尺門、白米甕、田寮港、石牌街改名為中正區、中山區、信義區與現今的仁愛區。[3]

同名地名

行政區劃

  • 仁德里、水錦里、吉仁里、光華里、林泉里、明德里、書院里、朝棟里、誠仁里
  • 文安里、玉田里、同風里、育仁里、忠勇里、英仁里、崇文里、博愛里、新店里
  • 文昌里、曲水里、兆連里、和明里、花崗里、虹橋里、智仁里、福仁里、獅球里
  • 德厚里、龍門里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71,692—    
1986 66,254−7.6%
1991 62,902−5.1%
1996 56,438−10.3%
2001 50,341−10.8%
2006 49,981−0.7%
2011 48,717−2.5%
2016 45,021−7.6%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永久失效連結]

歷年人口變化

  • 仁愛區人口自1981年起幾乎呈逐年減少之勢,僅2005~2007、2009這4年正成長,其餘35年皆呈負成長。
  • 累積五年(2015年底~2020年底)人口減少2,839人,折合流失率6.22%,是基隆市人口流失最嚴重的行政區。
仁愛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4]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基隆市仁愛區成功國民小學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路

旅遊

入夜後人聲鼎沸的基隆廟口主入口

註解

  1. ^ 或稱接收台灣、光復台灣佔領台灣

參考資料

  1. ^ Ren-ai District Office, Keelung City.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2. ^ Geography. Keelung City is divided into seven districts, which are {...}Ren-ai District,{...}Ren-ai District is the smallest one.{...}Ren-ai District{... }
  3. ^ 基隆市政府全球資訊網-認識基隆. [2014-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6). 
  4.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外部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