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跨国威权主义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Exile”[编辑]

关于标注的疑问[编辑]

@Wetrace抱歉,请问自由之家是否应该写为“主要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机构‘自由之家’”,以对应“中共党媒《人民网》”以及“美国官方对外广播机构《美国之音》”?--MINQI留言2023年4月15日 (六) 17:29 (UTC)[回复]

(~)补充:请问《中央通讯社》是否应累述标注为“中华民国国家通讯社《中央通讯社》”,以对应阁下之“中共党媒《人民网》”以及“美国官方对外广播机构《美国之音》”?--MINQI留言2023年4月18日 (二) 11:20 (UTC)[回复]

(!)意见-回应一下,MINQI在客栈声称他人“装死装瞎”
  1. MINQI的说法,应该是违反文明方针。在下忙的近十天没能来编辑,MINQI这期间持续编辑他的、在下也没阻止他做什么。在下就说明一下:
  2. 关于MINQI提到这一笔[1],在下编辑的重点是“中央社是否确实这么写”?因为MINQI写“中央社2023年4月6月报导,主要受美国政府资助自称独立的”,但浏览中央社报导时 一时没有看到提到谈到自由之家资金来源。现在编辑纪录MINQI也回退了。不过在下仍想指出,MINQI该底编辑仍存在问题,因为中央社报导写“自由之家主要是由美国资助,但本身独立。”MINQI把原创的(自由之家)“自称(独立)”两字塞到了中央社的口中,不适合。
  3. 关于MINQI提到[2],两个脉络情况不同。
    1. 在明慧网条目,想了解的可看Talk:明慧网#关于中共党媒人民网,在下明确列出了维基方针的相关要求,也回复MINQI的问题。中共党媒人民网 明显是非第三方来源、是镇压一方所直接控制的党的喉舌,而且中共是“党国”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都是“党委大于首长”;依据维基WP:可靠来源等方针,应使用第三方来源,但MINQI坚持添加,在下不愿编辑战,因此在“人民网”前面写上“中共党媒”。
    1. MINQI举报在下Wikipedia:管理员布告板/编辑争议/存档/2023年4月#Wetrace,在下对问题也清楚说明。各位也可以去对比MINQI被其他人举报的情况。
    1. 至于在其它条目,如果MINQI认为需要标注出什么其背景,那MINQI就列举合理理由并说明。例如MINQI说要标注台湾的中央通讯社为“中华民国国家通讯社”。----在下说明一下:中央社是经过立法院立法定位“全民的国家通讯社”,由国会拨给资金,主管还要到国会接受国会议员的质询、监督,是具有编采独立性的、也是在媒体自由环境下受到不同媒体的平行监督竞争,就像公共电视台、更著名的是英国BBC、日本NHK、美国PBS,这些是由老百姓纳税钱,经过国会公部门拨给资金支持,希望有基本资源确保媒体关心公共议题,以法律、制度、媒体自由环境 来保障 “公共媒体”的独立编采空间。自由民主国家、宪政三权分立制度,媒体常被定位成“宪政的第四权”。------这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华通讯社是非常大的差异,新华社 有党委、有媒体监控、出版监控,人事、资金、通稿等制度,都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密度控制。Wetrace欢迎参与WP人权专题 2023年4月28日 (五) 02:12 (UTC)[回复]
1.请Wetrace停止颠倒黑白,所谓本人声称前提是你的确如此做了,“装死装瞎”虽不好听却是是事实——你到现在都没说明为何你自己未一视同仁标注VOA或其他编者在其他条目未如此“繁琐”、之前尽管你编辑了却对讨论页熟视无睹;
2.本人如此编辑(主要受美国政府资助自称独立的)对应的是你原创研究“中共党媒《人民网》”,请不要混淆视听。“Freedom House advocates for U.S. leadership and collaboration with like-minded governments to vigorously oppose dictators and oppression, and strengthen democracy around the world. ”、“Freedom House is a nonpartisan 501(c)(3) organization. ”来自其自身网页;“与‘自由之家’一样,‘国家民主基金会’以为自己在听命于美国政府的同时可以保持独立。‘国家民主基金会’的一名官员2006年曾对外交学会的出版物说过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不是美国政府;我们只是花美国的钱。’我们要说,这没有什么区别。这个不自由的“自由之家”心安理得地在其年度调查中对全球各地的自由品头论足。”可见自称非本人原创。
3.❶关于“明慧网”问题,到现在你都是在原创研究、原创总结——a.从未证明你所谓的“记者、编者等参与镇压逾越自身职业”;b.完全混淆“对外广播机构”与“国家媒体”。并且你强迫大家接受你的解释、曲解包括WP:可靠来源在内的内容指引与维基百科:可供查证在内的方针严重游戏维基规则。甚至你到现在还在错误的将WP:可靠来源称为方针,尽管本人与那页下方说明、写明“本页是中文维基百科的内容指引,经社群商议并采纳。”;
❷我举报你和这有什么联系?你就是在那车轱辘,那几位,先不说某目前以W开头的用户以编辑摘要回退编辑内容完全没有维基方针或指引支持,就以A开头用户而言,其与你一样是在双标——“内链即可不累述”正是其告知本人。
请你记住是你在那不断要求具体标注!请停止贼喊捉贼与转移话题!你的“说明”说明什么?台湾的中央通讯社不是中华民国国家通讯社”?除了重复遍你的偏见外毫无用处!正如你一面声称“记者人员都被要求服从依从共产党的意志”、“中共党媒官媒,新闻记者采访时,依从中共的方针政策要求、不敢违逆”,一面无视“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最大的党性”,即完全片面以偏见在执拗阐释观点。--MINQI留言2023年4月28日 (五) 06:37 (UTC)[回复]

关于双引号[编辑]

@Newerdrawn Shinohara Chihiro 抱歉打搅两位,那个双引号加不加是否需要按照来源原文?还是统一添加或不添加?之前没注意这个问题。--MINQI留言2023年5月2日 (二) 16:48 (UTC)[回复]

无关紧要,不加也没关系。但是考虑到文中很多次出现这个词,都加上双引号对排版不友好,我认为还是不要加。--Shinohara Chihiro留言2023年5月2日 (二) 16:51 (UTC)[回复]
--MINQI留言2023年5月2日 (二) 16:53 (UTC)[回复]
完全按照原文不可行,因为一部分文本是根据媒体标题来写的,或者是编者自己根据原文总结的,比如VOA的文章中加了引号,但标题没加。--newerdrawn留言2023年5月2日 (二) 16:54 (UTC)[回复]

有关“美国迫使斯诺登流亡”与“跨国镇压-迫使流亡”关联探讨[编辑]

另,我亦在英维发表有关探讨请求(RFC),之后我会复制于此。--MINQI留言2023年5月14日 (日) 09:12 (UTC)[回复]

(※)注意:某用户人身攻击诽谤性离题内容未复制。

--MINQI留言2023年5月21日 (日) 09:33 (UTC)[回复]

(~)补充(※)注意对于单一原创研究方采用中国新闻网所述Anthony Cordesman之言论认为迫使特定人士流亡,对照查验其原文,恐怕属于片面而失实地传递讯息。Anthony Cordesman完整受访公布报导,见CNN原文,其所载之完整意思,并非迫使exlie,先头标明为op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getting Snowden back to face espionage charges. 其附属之观点来自于章节Demands for Snowden to return,同时也是开宗明义为先设假定奥巴马总统公开发布相关声明等公务动作之情况、非衡常国际间观察之跨境直接执法这类灰色地带,Anthony Cordesman声称之“迫使逃亡”是与Demands for Snowden to return之相反作用—— 该章节中AC补充要求回来的成效,取决于当事者自身搜集之情报,而该基础受制于反情报活动的俄罗斯和中国。中国新闻网的转述是不实片面而歪曲整个论说,应可同时将相关记录引用为本地可靠来源讨论版,作对中国新闻网之不可信情况判定典型个案。
诸君可以参考原文报导。--约克客留言2023年6月14日 (三) 03:52 (UTC)[回复]

扩大检视MINQI涉及爱德华·斯诺登等之原创研究[编辑]

在多日以来之关联跨国威权主义标的,不顾课目既已限定为威权主义之事项,有维基人MINQI阁下坚持硬搬内容当中涉及Exile(直译流放,但在课目内关联含义相信并不能直接单独诠释)而诉诸于原创研究,贯彻其个人采编政治立场不断延伸及添加关联爱德华·斯诺登朱利安·阿桑奇的编辑内容,有所偏颇地呈现不中立和不可靠的采编内容于不明就里的使用者。在是次提出议题前,曾已提起相关争议予编辑争议版面寻求检视,并于附属讨论版面有所提出问题,亦获得几位维基人之协助检视,但是MINQI持久拒绝接纳其他维基人观点达成共识、坚持以其政治观点主张主导研究,并继续自行总结和编辑内容,并有所继续自行为本不关联的既有观点和材料建立形成可支持其自身编辑主张之内容,

即其坚持以不断的一致倾向编辑活动,主张认为爱德华·斯诺登和朱利安·阿桑奇两个受到美国司法辖区追缉之对象是属于跨国威权主义的镇压对象,而其基础为中国国营新闻网《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26日报道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022年6月20日之发言。

以上为提起扩大检视采编爱德华·斯诺登朱利安·阿桑奇之编辑者,关联跨国威权主义之编辑基础和大概理解,并不代表提起人即现提案留言者之任何合规编辑活动或协作意向,还请社群及社区可根据维基编辑之查证和中立等约定,严正检视上述提起之编辑活动及记录是否可获适切合规约束。谢阅。--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2日 (二) 14:36 (UTC)[回复]

“exile”不就是流亡嘛,有什么好争论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3日 (三) 18:57 (UTC)[回复]
不是“exile”流亡与否的问题,是Longway22自己翻译英维条目,一没发现英维在那为了塞来源直接把“跨国威权主义”和“跨国镇压”给等同了;二一心想阐释观点只增加中国大陆事例(这也不是其第一次如此干了,以前法西斯主义就干过类似的事),结果就直接原创总结:A.这些国家被某些国家/某些国家资助的组织认为是“威权国家”;B.这些国家有被某些国家/某些国家资助的组织认为进行了“跨国镇压”;原创总结出C.这些国家“跨国威权主义”。英维那也在假借来源、原创总结,直接明目张胆“principally countries governed by authoritarian states are known to engage in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of dissident and diaspora communities abroa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看了下英维参与此条目的编者至少两位疑似现实人权人士(在英维和德维他们属于应谨慎参与编辑相关内容的——可能违反“利益冲突”,[3][4],这个在中维没共识)。
条目里除了TOP几个来源写了“跨国威权主义”(transnational authoritarianism)和一个事例写“我们将坚定地捍卫所有那些生活在我们国家的人免受威权镇压威胁的自由”其他全用的“跨国镇压”/“跨境镇压”/“Transnational Repression”: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Diaspora Mobilization, and the Case of The Arab Spring——Table 2.Typology of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美国国会跨党派参议员2023年3月推出新法案《跨国镇压政策法》;中国跨国镇压的最新迭代;该机构记录到2014年至2022年间共发生854起跨国镇压事件;其他跨国镇压案件数量较多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伊朗与卢旺达也参与多起跨国镇压事件并提及埃及;英国批准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是充分显示出英方维系同美特殊关系的忠诚以及美英配合对特定人士进行跨国镇压的事实;两名网信办官员跨国镇压;以所谓“跨国镇压”公然对中国执法和网信部门官员提起诉讼;更适合跨国镇压的帽子。
那个分类还是我给修正的,英维和Longway22直接看着“Typology of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写“跨国威权主义分类”。我意见是直接把这条目移动到“跨国镇压”题目,跨国威权就提一句“据学者(那几位头衔我有点没搜到)XX的XX一文,将被其认为是专制国家的跨国镇压称为跨国威权”。我也不知道上哪去开“移题”讨论。--MINQI留言2023年5月3日 (三) 21:34 (UTC)[回复]
@Ericliu1912是Transnational authoritarianism,当中学者归结时分类将“exile”列出,被MINQI单一利用作原创定义爱德华·斯诺登和朱利安·阿桑奇属于Transnational authoritarianism内一部分,且偷换成repression而不断制造雪球,也不见妥协将该主观观点作为观点呈现、而依照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宣称之事实理解,坚持作为事实内容诉诸编辑。
早前扩大讨论时,虽有过被封禁之影响未能及时跟进,蒙sam君等协助完整讨论,可知参与扩大商议该争议时,其他诸君与个人意见是一致,即相关争议之缘起是属于原创研究问题,而且不应该继续诉诸于如此滥用“exile”制造漏洞,但MINQI一直利用本地机制漏洞繁复地制造讨论缺口和衍生解读、分化使用者之理解认知
——其一直是在为诠释其编辑观点持续以一贯编辑方式,而不断地原创研究和不断兜拉西拼并不关联的既有素材和观点内容、以为其编辑立论和对抗社群共议及意见,制造包括个人及其他参与者在内发言之任何漏洞、拒绝接纳合规范围内之停止原创研究要求和共识。机制内对于如此典型之filibuster情状,似乎也是仅凭某一时刻有超然于一切之力量方可应付,平心而论,认为我们还是需要更多常识,保障在此之价值与收获可尽量回馈予参与者和使用者。--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2:28 (UTC)[回复]
我简单搜寻了一下,所谓“transnational authoritarianism”及“transnational repression”即使不是同义词,至少也是近义词,而常有混用。就此而言,不认为“跨国威权主义”与“跨国镇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4日 (四) 02:39 (UTC)[回复]
那阁下是否认为,是可以编辑者自行按照其编辑观点来总结去单独以“exile”作切入,说爱德华·斯诺登和朱利安·阿桑奇之个案关联上述概念?--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3:19 (UTC)[回复]
要注意在建立authoritarianism理解时,repression是为其中一种特征,且以有关既有学术定义而言,主要指向并不是单一行为,而是诸多行为特征及个案所系统形成之定论。现在问题如果重新变成仅以出版辞典基本解释作结,是可能不合比例地,适用于该概念被本地编辑者重新自行研究化之争议。--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3:25 (UTC)[回复]
那我的编辑更没问题了,即@Longway22所称“不顾课目既已限定为威权主义之事项”是无稽之谈。跨国威权主义和跨国镇压是有不同(按部分人士和组织说法,跨国威权是跨国镇压子集),混用就是因为部分组织与个人为了造词以免伤了漂亮国但实际上没本质区别。--MINQI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8:25 (UTC)[回复]
不需要阁下代表Eric阁下。--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8:52 (UTC)[回复]
@Longway22,请问你有什么问题?我在那回复Eric Liu阁下,莫名其妙变我“代表Eric阁下”❓❓❓--MINQI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10:15 (UTC)[回复]
如果有误,致歉。请明示阁下引用之“说法”及适切解释路线,但请避免依据阁下观点主张解释,而是必须展示既有素材观点本身。--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10:20 (UTC)[回复]
目前有关行动分类、法律以及事例之来源中明文使用的是不是“跨国镇压”/“跨境镇压”/“Transnational Repression”?--MINQI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10:23 (UTC)[回复]
(※)注意:@Longway22,朱利安·阿桑奇的依据是“英国批准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是充分显示出英方维系同美特殊关系的忠诚以及美英配合对特定人士进行跨国镇压的事实”,和“exile”有什么关系?少欺骗其他编者与社群!社群共议不是你原创总结么?不是“exile”就是流亡、迫使流亡意思么?不是爱德华·斯诺登和朱利安·阿桑奇被明文使用“exile”、“被迫流亡”、“迫使流亡”么?--MINQI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8:31 (UTC)[回复]
随阁下雪球好了。--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8:40 (UTC)[回复]
莫名其妙❗ 你就回答一个问题:目前有关行动分类、法律以及事例之来源中明文使用的是不是“跨国镇压”/“跨境镇压”/“Transnational Repression”。就知道谁在滚雪球了。--MINQI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10:20 (UTC)[回复]

既然是翻译英维搞出的分歧,为何不去英维的讨论页去讨论讨论呢? --MilkyDefer 2023年5月4日 (四) 04:15 (UTC)[回复]

阁下是不是没看懂现在根本不是翻译问题...--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8:30 (UTC)[回复]
的确不是翻译问题,就是你假借来源、原创总结:A.这些国家被某些国家/某些国家资助的组织认为是“威权国家”;B.这些国家有被某些国家/某些国家资助的组织认为进行了“跨国镇压”;原创总结出C.这些国家“跨国威权主义”。--MINQI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8:41 (UTC)[回复]
你开的原创研究Transnational authoritarianism头,就不要老是找别人问题好不?你研究人家英文维基人编辑提供的来源,再自己找到完全不相关之来源,再雪球出来的不提,还继续雪球一大堆不相关问题没有一个事实,都是阁下不断自行按照阁下思路无限总结提出。--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8:45 (UTC)[回复]
 警告:请你再次注意是你和英维自己假借来源、原创总结。你就回答一个问题:目前有关行动分类、法律以及事例之来源中明文使用的是不是“跨国镇压”/“跨境镇压”/“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你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MINQI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10:19 (UTC)[回复]
@MilkyDefer理解一下。--约克客留言2023年5月4日 (四) 08:48 (UTC)[回复]

(※)注意:我已在英维的“跨国威权主义”讨论页提出讨论,但目前为止无人回应。另外,请问大家英维的“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在哪?我在英维没找到“WP:VPD”,还请知情者赐教,以便我在那提出“扩大讨论”。--MINQI留言2023年5月6日 (六) 09:42 (UTC)[回复]

之前我在斯诺登条目的讨论页上对此有过发言,但后来要写其它条目而没有继续追踪讨论。我觉得目前当作观点写入条目是比较可取的写法。
此外,英维没有VPD,如果是要移动条目请依照en:WP:RM发布移动请求,如果单纯是内容上的争议请依照en:WP:RFC发布RfC。--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13日 (六) 02:53 (UTC)[回复]
谢谢。--MINQI留言2023年5月13日 (六) 06:33 (UTC)[回复]

2023.06.12.添加段落POV与OR模板说明[编辑]

这段内容在英维时也只是说“都有提到”(Regarding the second issue, all five of the governments you mention above are mentioned in the secondary source that is referenced. There is no synthesis of published material; the sentence is an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what is being described in the secondary source ,上方有英维讨论之复制),具体语句未做具体答复。且只有明文写倡导美国主导的“自由之家”一家之言,这些报告亦因未对美国跨国镇压行动而受指责。--MINQI留言2023年6月12日 (一) 15:12 (UTC)[回复]

原创研究问题。--约克客留言2023年6月14日 (三) 03:07 (UTC)[回复]
疑点归于在本地继续自行研究和解释之单一编辑方。--约克客留言2023年6月14日 (三) 03:08 (UTC)[回复]
@Longway22,你说你自己“在本地继续自行研究和解释”然后把维护模板移除了?偏激+编辑战?--MINQI留言2023年6月14日 (三) 10: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