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巨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古巨龜屬
古巨龟
化石时期:晚白垩世
无效状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龟鳖目 Testudines
亚目: 曲颈龟亚目 Cryptodira
科: 原盖龟科 Protostegidae
属: 帝龟属 Archelon
种:
古巨龟 A. ischyros
二名法
Archelon ischyros
Wieland, 1896

古巨龟学名Archelon ischyros),又名恐龟帝龟古海龟,模式种为“不朽古巨龟”,其学名Archelon出自希腊语,意思是“乌龟中的帝王”,是一灭绝的巨型海龟,它栖息于7000万年前的中晚白垩纪西部内陆海道,是当时的北美洲中央的一块巨大的浅海区域[1]。古巨龟是史上最大的龟类之一,其平均体长为4.1米(13.5呎)、鳍状肢间距4.9米(16呎)、体重可达2.2 t(2.2 long ton;2.4 short ton),龟甲上有2.5或5 cm(1或2英寸)的脊骨凸起,

概述

[编辑]

古巨龟在晚白垩纪的数量非常之多,它们拥有一个边缘锋利的喙,没有牙齿,像一把磨光过的V形剪刀,能轻松切割水母鱿鱼等表皮黏滑的海洋动物,也能切割漂浮在海面上的动物尸体藻类植物,比它小的各类海洋生物均能成为它食谱的一部分。

除了在海床上冬眠以外,古巨龟在浅海就能自给自足的满足一生需要,所以几乎不会潜入到深海水域。和现代海龟一样,古巨龟还会趁陆地是一片黑夜之时,爬上沙滩、迅速产卵并将其掩埋。

古巨龟并没有现代海龟的“纯骨甲”,只是把“长出体外的肋骨”和“肋骨之间的胶质皮层”组合成一块龟甲,在这块龟甲上可能还覆盖着一些皮革表层或角质层来加固,不过,这依然导致它的龟甲太软、有太多孔隙、防御力有限,同样栖息于西部内陆海道的大型沧龙超科白垩尖吻鲨剑射鱼均能以古巨龟为食物来源。古巨龟属于生态位的中层,也能反向捕食顶级掠食者的幼体[来源请求]。在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发生时,古巨龟并没有跟随沧龙翼龙菊石一起迅速灭亡,其灭绝的真正原因可能来自于内陆海道的限缩、卵与幼体被更小的海洋动物捕食、以及骤降的气温所致,在古近纪初期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亡。

最大的帝龟化石是于1970年代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皮耳页岩发现的,其长度可达460 cm(15英尺)、两鳍肢之间宽400 cm(13英尺)、重量3吨。1970年代的这具化石曾被认为是地球最大的龟类,直到后来地纹骇龟被发现才打破它的记录。古巨龟因为没有实体的龟甲,在以往被认为是现存棱皮龟的近亲物种,但现今的研究表明:包括古巨龟在内的原盖龟科的所有物种均属于“独立于现存海龟之外”的演化支,不仅和棱皮龟无关、和现代所有海龟类都不存在着进化关系。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he Archelon. Black Hills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Research, Inc. [23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