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爱德华·扎尔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爱德华·N·扎尔塔
Edward N. Zalta
Photograph of Zalta speaking at Wikimania 2015
扎尔塔在维基媒体国际会议上讲话
出生 (1952-03-16) 1952年3月16日72岁)
母校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机构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英语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时代20世纪哲学
地区西方哲学
学派
主要领域
知识论, 形上学, 语言哲学, 意象性逻辑学英语intensional logic, 逻辑哲学英语philosophy of logic, 数学哲学, 心灵哲学, 意向性
著名思想
抽象客体理论, 数学哲学[4]
博士导师Terence Parsons英语Terence Parsons
论文Abstract Objects(抽象对象) (1980)

爱德华·努里·扎尔塔(英语:Edward Nouri Zalta/ˈzɔːltə/;1952年3月16日),是史丹佛大学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英语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的一位学者。它的BA是1975年在莱斯大学获得的,哲学博士则是1980年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获得的,二者的领域都是哲学[6] 扎尔塔在史丹佛大学莱斯大学萨尔茨堡大学奥克兰大学有教职。他也是《史丹佛哲学百科全书》的总编辑。[7]

研究

[编辑]
爱德华,“史丹佛哲学百科全书:维基人可能会感兴趣的学术工作”,墨西哥的维基媒体国际会议

扎尔塔最著名的哲学立场来自亚历克修斯·迈农Ernst Mally英语Ernst Mally[8]:即认为有很多客体并不实际存在。扎尔塔解释说,有些客体(日常的、具体的,比如桌子和椅子)“例示”了性质,而其他的东西(抽象客体,例如数字,圆的方形,完全由金子做成的山或其他的“不实际存在的客体”)只是把性质编码(Encode)了。[9] [10] 对于所有性质,都有且仅有一个对象把相应的那一个 性质的集合给编码了。[11] 这就使得形式化的本体论得以存在。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Tennant, Neil. Logicism and Neologicism. Zalta, Edward N. (编). [[史丹佛哲學百科全書|]] Winter 2017.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3 November 2017 [First published 21 August 2013] [31 May 2018]. ISSN 1095-50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2. ^ st-andrews.ac.uk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2-24.
  3. ^ Edward N. Zalta and Uri Nodelman, "A Logically Coherent Ante Rem Structural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tological Dependence Workshop, University of Bristol, February 2011.
  4. ^ Linsky, B., and Zalta, E., 1995, "Naturalized Platonism vs. Platonized Naturalism",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92(10): 525–555.
  5. ^ Anderson & Zalta 2004.
  6. ^ Zalta 1983,第xii页.
  7. ^ Editorial Information.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pring 2018.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21 March 2018 [31 May 2018]. ISSN 1095-50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7). Principal Editor: Edward N. Zalta, Senior Research Scholar,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8. ^ Zalta 1983,第xi页.
  9. ^ Zalta 1983,第33页.
  10. ^ Zalta 1983,第36页.
  11. ^ Zalta 1983,第35页.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