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峯山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峯山寺
金峯山寺きんぷせんじ Kinpusen-ji
藏王堂(国宝)
基本信息
位置奈良县吉野郡吉野町吉野山
宗教日本佛教
本尊藏王权现3躯(秘佛、重要文化财)
宗派金峯山修验本宗
称号与地位山号:国轴山
状态文化财:(国宝)本堂(藏王堂)、仁王门、大和国金峯山经冢出土品
重要文化财)铜鸟居、木造藏王权现立像3躯
世界遗产
札所等役行者灵迹札所
神佛灵场巡拜之道 第39番
开基(传)役小角(开基)
开山时间7世纪后半
地图
地图
藏王权现

金峯山寺(きんぷせんじ)是座位在日本奈良县吉野郡吉野町吉野山寺院金峯山修验本宗总本山。山号“国轴山”(こくじくさん)。传说开基(创立者)为役小角;本尊是安置在藏王堂的三尊藏王权现立像。这三尊本尊立像以巨大而闻名,居中的立像高约七公尺,平常时并不对外开放,因此也被称为日本最大的秘佛。

现在的藏王堂是1590年由丰臣秀吉出资重建,三尊藏王权现立像是由同样塑造方广寺大佛的南都佛师宗贞・宗印兄弟所创作,这段事迹可在藏王立像内的铭文得知。

金峯山寺所在的吉野山,自古即是赏樱名胜而广为人知,日本南北朝时代,这里也曾经是南朝的政治中心。金峯山并不单指一座山,而是包括吉野山和南面 20 公里左右的大峰山脉中的山上岳(奈良县吉野郡天川村)在内的山岳圣地之总称。

吉野・大峯是自古代以来山岳信仰的圣地,平安时代以降,作为灵场聚集许多参诣者。吉野・大峯之灵场和和歌山县高野山熊野三山等构成世界遗产纪伊山地的圣地及朝圣路”。

历史[编辑]

概要[编辑]

金峯山寺位于奈良县南部的吉野山上,据说是由活跃于七世纪的修验道苦行僧役小角所创建,其主神是藏王权现。 金峯山寺所在的吉野山上还有许多寺社,包括吉水神社如意轮寺竹林院樱本坊喜藏院吉野水分神社金峯神社等。

其实吉野山并非单一山峰,而是指遍布这些寺社的更广阔的山脉;也包含吉野山以南约20公里处的吉野郡天川村的山上岳(海拔 1719 公尺),其近山顶处还有一座大峯山寺吉野山上的金峯山寺和山上岳的大峯山寺,于近代以来被分隔成两座寺庙,但在这之前,两座寺院本是紧密而不可分的。金峯山寺被称为“山下的藏王堂”,大峯山寺则被称为“山上的藏王堂”。因此,金峯山寺最初是一个统称,范围包括如上提到的两间藏王堂和相关的附属寺院。

金峯山寺的藏王权现[编辑]

金峯山寺的本尊是三尊分别高达七.二八公尺(中尊)、六.一五公尺,(右尊)、五.九二公尺(左尊)的巨像。这是一组独特的造像,既不是佛教神像,也不是神道教的造像。这三尊藏王权现的容貌凶恶,背燃火焰、吊目怒视、血盆大口以示愤怒,右腿高高抬起(典型的丁子立像),宛如踏入虚空。这样的形象既不是佛教起源地印度所有,也非模仿自中国,虽有些西藏密教佛像的神态,但因融入了日本修验道的信仰,实实在在为日本所独创。根据修验道传承的说法,藏王权现据说是役小角在金峯山修行时感应而得(通过祈祷而显现)。

这三尊藏王权现立像目前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中尊立像内有七份祈祷经文,三尊立像供奉在藏王堂内巨大的佛龛当中。三尊各代表佛教中的垂迹化身,中间的立像是释迦摩尼佛垂迹(过去世),右边是千手观音(现在世),左边则是弥勒菩萨(未来世)。三尊秘佛通常不对外公开,只在特殊时间开帐供膜拜。

平安时代[编辑]

金峯山寺中兴之祖是平安时代前期真言宗僧侣、也是京都醍醐寺开山祖师而广为人知的圣宝(谥号理源大师)。

根据《圣宝僧正传》记述,他在寛平6年(894年)重建了已荒废的金峯山寺,并修整了参道,建立了一座殿堂以供奉如意轮观音多闻天和金刚藏王菩萨。“金刚藏王菩萨”是两部曼荼罗当中胎藏界曼荼罗至尊。从那时起,金峯山就成了密教末法思想、净土信仰相结合而成的山岳信仰修行地,王室贵族们争相来此朝拜。著名的有:宇多法皇昌泰3年(900年))、藤原道长寛弘4年(1007年))、藤原师通寛治2年(1088年))、白河上皇寛治6年(1092年))等人。

其中,藤原道长在藏王堂附近营建了的金峯山经冢,是目前已知日本最古老的经冢。埋藏的经筒在江户时代被发掘出来,现在存放在金峯神社(已被指定为国宝)。金峯山寺被视为属于未来佛弥勒佛净土。在金峯山(山上岳)山顶也建有许多经冢。

中世[编辑]

中世纪晚期后,修验道主要分成“本山派”与“当山派”两支。本山派系出天台宗,由园城寺(三井寺)的圆珍创立。该派主要在熊野地区活动,其总本山京都圣护院。当山派则属于真言宗,由圣宝创立;其主要活动重心在吉野,总本山是京都的醍醐寺三宝院。由于金峯山寺与其中兴之祖圣宝的关系,当山派与金峯山寺有著密切的关系。在中世纪,金峯山寺在吉野山上有36座寺院,山下更有一百多个分院,更拥有大量僧兵(被称为吉野大众),其势力不亚于南都北岭(指兴福寺延历寺的僧兵)。因此藏王堂分别在寛治7年(1093年)、嘉禄元年(1225年)、文永元年(1264年)年三度被烧毁,但每次都得以重建。

元弘二年(1332年)元弘之乱爆发时,后醍醐天皇的儿子护良亲王拉拢金峯山寺的僧兵,将吉野山变成其据点,扩建了吉野城,并驻扎在吉野城中。元弘3年(1333年)2月,镰仓幕府派了二阶堂道蕴率领六万多兵力进攻吉野,护良亲王军寡不敌众,最终导致村上义光穿著亲王的甲胄在二天门自戕,给了护良亲王撤退逃命的空档。二天门在彼时被烧毁,所幸藏王堂平安无恙。

元弘之乱后,后醍醐天皇在吉野建立了南朝,但在后村上天皇时代的贞和4年(1348年)1月28日,足利尊氏的家臣高师直再度讨伐吉野山,并放火烧了全境。在那之后藏王堂得到重建,但在天正14年(1586年)烧毁,天正18年(1590年)在丰臣秀吉的捐助下再次重建。庆长年间(1596 - 1615年),丰臣秀赖重建了境内的威德天满宫。

庆长19年(1614年),德川家康敕命天台宗僧侣天海,成为金峯山寺的住持,金峯山寺至此也被纳入隶属天台宗的日光轮王寺保护伞之下。

明和9年(1772年)日本国学者本居宣长造访吉野,并在3月8日前往金峯山寺参拜,并瞻仰了藏王堂的三尊藏王权现立像。他在《菅笠日记》中写道:“三尊塑像看起来都一样,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另外,他也在日记中记录到在金峯山寺境内安置著宝塔上的九相轮(塔刹)残骸,可见以前寺境内应有宏伟的宝塔建筑。

近代[编辑]

明治天皇即位后对修验道信仰造成沉重打击。明治元年(1868年)颁布的《神佛分离令》,命令废除许多地区长年实行的神佛习合信仰,为了存续,许多寺庙被迫变成神社。6月,金峯山也被政府勒令更改藏王权现的神号,并令僧众改变信仰立场,但藏王权现像因为信众设法让政府单位相信其非佛像,而侥幸逃过被毁的浩劫。

但在明治4年(1871年)开始,金峯山寺屡次接到执行神佛分离的命令,改称为祭奉金精明神金峯神社,并且命令整个金峯山全境都必须神社化。明治5年(1872 年)修验道被废止,然后在明治7年(1874年)颁布命令,指定金峯神社为本社,山下的藏王堂(现金峯山寺)为口宫,山上的藏王堂(现大峯山寺)为奥宫,金峯山寺被迫废弃。12月17日,原作为僧坊之一的吉水院被改建后醍醐天皇神社(现在的吉水神社)。

不过,明治12年(1879年),一些曾被改为神社的地方又开始作为寺庙营运。政府之后也因政策过于激进而转变立场,在修验道修行者的恳求下,修验道作为“天台宗修验派”重新于明治19年(1886年)恢复合法,金峯山寺得以回复成寺院并续存。从那时起,山下的藏王堂变成为金峯山寺,山上的藏王堂则为大峯山寺,两座寺院分立至今。

二战结束后,作为天台宗的分支,分派成立了大峯修验宗,并在昭和27年(1952年)更名为金峯山修验本宗,金峯山寺成为该宗派的总本山

平成16年(2004年)藏王堂和仁王门被登录为世界遗产纪伊山地的灵场与参诣道”的一部分。

金峯山寺伽蓝[编辑]

乘坐缆车在吉野山站下车后,只需走一小段路就能看到金峯山寺的正大门--黑门,从黑门开始,沿途有旅馆、餐厅和土产商店,途中会经过铜鸟居。从吉野山站步行10分钟即可抵达仁王门,正殿藏王堂则位于仁王门后稍高的地方。

黑门[编辑]

前往金峯山寺时望向黑门
离开金峯山寺后望向黑门

从吉野山缆车站步行几分钟,即可看到一座高丽门(一种门楼的形制),因为涂著黑漆,所以被昵称为黑门。它是金峯山寺的总门。目前的门重建于1985年。

铜鸟居[编辑]

由台阶下看向铜鸟居。

鸟居上的写著"かねのとりい"(金鸟居之意)。铜鸟居是通往圣域的入口,也是俗界与圣地的分界线。从吉野到大峯山(山上岳)的苦行之路有四座门,象征著四个悟道阶段:分别是发心门、修行门、等觉门和妙觉门;这座鸟居为发心门。鸟居的柱子矗立在莲花台上,可见神佛习合残迹。据说当年铸造东大寺后剩下的铜被拿来铸成这个鸟居,不过现在的鸟居是在室町时代重建的。

藏王堂[编辑]

藏王堂一隅

藏王堂是金峯山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着金刚藏王权现三巨像和许多其他佛像。据说藏王堂是役小角白凤时代所建立。

平安时代(794-1185 年)以来,藏王堂曾多次被焚毁后重建,据《太平记》记载,正平3年(1348年),足利氏高师直攻击此地时,藏王堂被大火烧毁;天正14年(1586年),藏王堂再次被大火焚毁。

现存的藏王堂是在天正20年(1592 年)左右建成的。三尊主尊都是秘佛,平时不对外开放;藏王堂本体建筑被列为国宝

仁王门[编辑]

金峯山寺的仁王门是日本著名的山门之一,采用重层入母屋造,整栋建筑高20.3公尺,被指定为国宝

正殿藏王堂坐北朝南,而仁王门则是坐南朝北。这样的位置象征仁王门迎接来自北方(由京阪神地区汇聚)的信众入山参拜。

大门左右安置著高约5公尺的两尊仁王像,阿形像于延元3年(1339年)、吽形像则在隔年(1340年),由来自南都的大佛师康成所塑造。这两尊仁王像都已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据考证,仁王门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此门从平成30年(2018年)起开始大修,工程预计持续到令和10年(2028年)。目前门内的两尊仁王像被暂时移置到奈良国立博物馆内的佛像馆展出。

二天门遗址[编辑]

二天门曾位在藏王堂南侧,方位坐北朝南而建,用以迎接从大峯来的修验道苦行僧众。

传说元弘3年(1333年)1月16日镰仓幕府军攻进金峯山寺时,村上义光代替大塔宫护良亲王在二天门切腹自尽。虽然一些江户时代的图画中画出了二天门,但实际上二天门在南北朝时期被烧毁之后,就从未重建过。如今在二天门遗址上矗立著一座石碑,上面刻著“二天门迹村上义光公忠死之所”。

观音堂[编辑]

主尊是一尊十一面观音立像。观音堂建于南北朝室町时代。主尊十一面观音立像据说是在南北朝时代制作的;本来身旁还供奉著阿难迦叶尊者立像。这尊十一面观音立像原本可能是供奉在现已不存的世尊寺内。

爱染堂[编辑]

此堂主尊为爱染明王。爱染堂在明和7年(1770年)建成,最初是作为藏经阁,后作为护摩堂使用。

昭和58年(1983年),原被供奉在藏王堂的爱染明王像被迁座至此,从此改名为爱染堂。该像曾供奉在明治初期被废寺的安禅寺内。

四本樱[编辑]

藏王堂前尚未开花的四本樱

四本樱就种在藏王堂殿前,以石栅栏包围,栅栏内还有刻著“大塔宫(だいとうのみや)御阵地”的石碑。石栅内的铜灯笼是文明3年(1471年)所作,现已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元弘3年(1333年),大塔宫护良亲王遭到镰仓幕府军的袭击,觉悟到吉野即将陷落,亲王在这里举行了最后的酒宴。这四株樱花树就种在当时阵幕的柱子位置上。

藏王权现本地堂[编辑]

本地堂是趁役行者1,300年忌时,在原本食堂的遗址上兴建的。里面供奉著释迦牟尼千手观音弥勒菩萨役行者及前鬼后鬼的塑像。

钟楼[编辑]

建于藏王堂西侧。建造年代不详,但有文永元年(1264年)被雷击而烧毁的纪录。自江户时代以来,钟楼一直用来作为告知报时、举办佛事所使用。在除夕夜,来参拜的信众可以敲钟祈福。

本坊[编辑]

本坊位在藏王堂北面。作为藏王堂大正整修工程的一部分,于1923 年竣工,并在隔年举行落成典礼。当时以住持之名被命名为智泉阁。在1983年(昭和58年)寺务办公所建成前,这里一直是金峯山寺的寺务所。

该建筑除了包括入母屋造的主屋、切妻破风造的配屋和唐破风造的停车廊,还有澡堂、前门楼和储藏室。正门则是本愿寺说教所(原樱本坊)大门改迁至此。

南朝妙法殿[编辑]

南朝妙法殿建于1958年,是一座三层佛塔,供奉着南朝的四位天皇及其忠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阵亡将士以及无主孤魂也一并奉祀。

过去,这里曾是后醍醐天皇的居住所在的实城寺。据说旧实城寺的主尊,也就是被奈良县指定为文化财的木造释迦如来坐像,如今被供奉在此殿内。而每年10月15日也会在此举行后醍醐天皇的追悼法会

圣佛舍利宝殿[编辑]

圣佛舍利宝殿是为了供奉释迦牟尼佛佛骨舍利而建造的。建筑位于南朝妙法殿的更深处,沿着通往脑天大神龙王院的参道可以抵达。殿内供奉的佛骨舍利是由印度政府在1967年11月24日馈赠的。

役行者铜像[编辑]

役行者与前鬼后鬼铜像

沿著圣佛舍利宝殿前步道继续向前,往脑天大神龙王院的方向走,在路上会看到很多石碑,当中就会看到修验道开山祖师役行者的铜像。在二战后,当时位于藏王堂西面山谷间的一个瀑布(龙神池),被开辟为女修行者的修行地;这座铜像就于1950年(昭和26年)立于修行场的入口处。

役行者铜像旁还跟随著一对鬼夫妇。手持斧头的叫前鬼,手持水瓶的叫后鬼。据说这对鬼夫妇在生驹山暗峠绑架了人家的孩子,役行者反之透过藏匿了鬼夫妇的孩子引诱出他们,并最终降伏了他们。

脑天大神龙王院[编辑]

脑天大神龙王院建于1951年(昭和26年),由当时的主持五条觉澄创建,位在藏王堂西侧的谷道中。据说有天他在前往瀑布途中看见一条头劈开的蛇,他就念经回向给蛇。第二天那条蛇就出现在他梦中,而且还附在某人身上,那人被附身时说道:“供奉我,供奉我。我就是山下那条头被劈开的蛇,是藏王的化身。要尊奉我为脑天大神,我会救助关于头部的任何苦痛疾病。”因此,人们在金龙王之地竖立一座神碑;但随着朝拜者越来越多,神碑被移到了现在的位置而有了龙王院。时至今日,很多人亲切的称呼脑天大神为“脳天さん”(Neoten-san)。

另外,龙王院境内还有一间供奉水子地藏菩萨的宝泉坊,每年8月22日的祭祀会总会吸引众多参拜者。

交通[编辑]

参观时间与门票费用[编辑]

藏王堂参观时间为早上八点半至下午四点。

  • 平时门票收费(日圆):成人800円、中学生600円、小学生400円;残障人士则为各身分区段门票费半价。
  • 秘佛本尊特别开放门票收费(日圆):成人1,600円、中学生1,200円、小学生800円;残障人士则为各身分区段门票费半价。

关连项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周刊朝日百科 日本の国宝’10号(金峯神社、金峯山寺ほか)、朝日新闻社、1997
  • ‘周刊古寺をゆく21 金峯山寺と吉野の名刹’(小学馆ウィークリーブック)、小学馆、2001
  • 大阪市立美术馆编‘祈りの道 -吉野・熊野・高野の名宝-’(特别展図录)、毎日新闻社、2004
  • ‘周刊朝日百科 仏教を歩く16 役小角と修験道’、小学馆、2004
  • ‘日本历史地名大系 奈良県の地名’、平凡社
  • ‘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 奈良県’、角川书店
  • ‘国史大辞典’、吉川弘文馆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