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乔治·夏帕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夏帕克
乔治·夏帕克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Georges Charpak
出生(1924-03-08)1924年3月8日
 波兰杜布罗维察(现乌克兰境内)
逝世2010年9月29日(2010岁—09—29)(86岁)
 法国巴黎[1]
国籍法国
知名于粒子探测器尤其多线路正比探测器
奖项 诺贝尔物理学奖(1992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乔治·夏帕克(法语:Georges Charpak,1924年3月8日—2010年9月29日),法国物理学家,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1]

生平

[编辑]

乔治·夏帕克出生在波兰东部的一个犹太人隔离区,7岁随父母移居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参加抗击纳粹的抵抗运动被捕,流放到德国达豪集中营,战后回到法国。[1]

夏帕克于1946年成为法国公民,最初他以研究核物理学为职,后来转向高能粒子物理学领域。[2]1968年,夏帕克发明粒子探测器多线路正比探测器(又称多丝正比室),这两项发明使他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

夏帕克发现仅有3%的法国小学为学生开设科学实验课程,乃于1996年发起“动手做”行动计划,与自愿参与的小学教师合作,在学校当中普及推广科学实践活动。这一行动传播到墨西哥巴西中国塞内加尔阿富汗斯洛伐克等国家。[2]

2010年9月29日,夏帕克在法国巴黎逝世,享年86岁。[1]

各方反应

[编辑]
  •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9月30日的公报中表示,法国“向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致敬,他一生的努力都是这个国家和青年人的榜样”。[3]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9月30日在声明中表示,“乔治-夏帕克的去世,使教科文组织失去了一位有远见的朋友,他在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的贡献至今还对本组织的诸多工作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2]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