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烧灰炉村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坐标22°11′15.81″N 113°32′14.87″E / 22.1877250°N 113.5374639°E / 22.1877250; 113.5374639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11′15.81″N 113°32′14.87″E / 22.1877250°N 113.5374639°E / 22.1877250; 113.5374639

烧灰炉村
Povoação do Chunambeiro


花地玛堂区
圣安多尼堂区
望德堂区
风顺堂区
大堂区
氹仔
路氹城
路环

图 例
  行车道
  行人道
  隧道#
  水体
  绿化区
  海洋
海岸线
  建筑物/地点
  建筑物/地点 (附名字)
本街区范围#

#:以半透明显示

· · · 澳门街道专题

烧灰炉村葡萄牙文Povoação do Chunambeiro)是澳门一个已消失的古老村落,位于澳门半岛风顺堂区东部、西湾南湾之间,北端出口接南湾大马路,南端接民国大马路,东侧外围有何鸿燊博士大马路。名称源自村内原有用作把牡蛎壳烧成白灰为建材的火炉,该村约于16世纪被葡萄牙人侵占,至1910年时村庄正式消失,后来设有公园、学校等,周边亦改建为住宅至今,对出的海岸今也已被填平。

烧灰炉街之街名路牌

历史沿革

[编辑]

源起

[编辑]

昔日烧灰炉村原为浅滩一片,村内居住的多为渔民蜑户,建有数十间平房,在平房附近设有售卖渔获的茅寮[参1],茅寮外还结有火炉。村民除以捕鱼维生外,由于浅滩的沙堆上不时有鲜蛤蚬隐现,故村民在早晚潮汐时,试图在水中采蚬,据《百尺楼诗稿》“南环所见”便有如此记载:“晨光渐熹微,水落鱼梁浅。砂碛岸边浮,蛋妇忙采蚬”。捕获的蚝蚬被取肉后,剩下的贝壳则被堆起来,堆到一定数量后放到火炉烧成白灰,白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故当时也有建筑商在此村采购建材,自此村民便有多一条维持生计之道。“烧灰炉”也因而得名。[参2][参3][参4]

被占

[编辑]

1557年,明朝政府批准葡萄牙人在澳门南湾兴建工厂;后来葡人便借故占领该村,驱逐村里的渔民,茅寮及火炉亦被拆毁,并陆续兴建砖屋。据《澳门租界图说》称:“妈阁原有围墙为界,界边有妈祖阁庙,其附近有小村名:竹仔室、烧灰炉等,皆为渔民所居,后被侵占。”[参2][参3]

1945年俄罗斯画家乔治·史密罗夫George Smirnoff)笔下的西湾街大洋房建筑,当时还未为利玛窦学校

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因为荷兰攻打澳门,葡萄牙人为了抵御荷兰人的来犯,在今灰炉斜巷东端南侧的山麓上修建炮台,此即为今天的烧灰炉炮台;又由于需要大量建材来修建,是故葡人在烧灰炉村西北面的山头开采花岗岩石。采石的工作是聘请华人来做的,而这些华工被安置于村内,使烧灰炉村顿时成为了工匠聚居的村落[参5]

拆村开路至今

[编辑]

及至同治年起(1862年起),澳葡政府南湾沿岸开辟道路,烧灰炉村同时亦逐渐被荒废[参4]。从1889年的澳门地图中,可见炉灰炉村西南的部份有多条里巷[参6];而中央被划为建筑物的地方,即为建于19世纪初的怡和洋行澳门办事处[参7]和建于1868年的后来作为利玛窦学校校址的大洋房[参8]。1910年,当局在西湾沿岸开辟民国大马路,同时将烧灰炉村内大部份屋舍清拆,多条里巷亦告取消,村前的浅滩也被用作辟路,自此烧灰炉村正式消失[参4]。至1939年,原地建立了一个儿童游乐场[参9]

1889年澳门地图中的烧灰炉村
(粗体字为属于村内的街道)
图中的南湾街即今南湾大马路,义字巷即今公园街;而西湾街罗飞勒前地义字巷仁字巷智字巷实际上在当时并未见命名。

1955年,澳门私立利玛窦学校办学,西湾街的大洋房被作为该校校址,两年后又在西面的烧灰炉街兴建校舍[参8](现已易手予海星中学)。1966年,儿童游乐场侧建有梁文燕培幼院[参10];及后该区周边陆续建有住宅大厦[参4]。1992年南湾填海工程动工,炉灰炉区以东对出海面逐步被填平成马路,渐渐远离海岸至今。[参11]

组成街道

[编辑]

现存

[编辑]

罗飞勒前地(又名:烧灰炉口;葡文名称:Praça de Lobo de Ávila

烧灰炉口

是为烧灰炉村北部的一个广场,东南端接西湾街,西南端接烧灰炉街,西侧接有灰炉石级,北端在高楼斜巷连接南湾大马路。长约105米,阔约29米。这条街道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12]

街道葡文名称中的“Lobo de Ávila”取自第89任澳门总督亚威拉José Maria Lobo de Ávila)全名的最后三个字,中文名称“罗飞勒”则是该字以澳葡官方的译法并配以中国人姓名的文法来组合(“罗”取译自“Lobo”[注1],而“飞勒”则取译自“Ávila”[注2])。亚威拉于1874年至1876年间出任澳门总督[参13]

烧灰炉口在2000年代初时曾设有露天茶座,但今已不存。[参14]

烧灰炉街

烧灰炉街(葡文名称:Rua do Chunambeiro

位于烧灰炉村西北边,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街道。东北端由罗飞勒前地起,向西南伸展与灰炉石级、公园街相交,并在梁文燕培幼院西角向东南转折,再在烧灰炉公园向西南转至灰炉斜巷止。长约185米,阔约8米。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灰炉石级(葡文名称:Escada da Árvore[注3]

坐落在烧灰炉村西北部,它的东北端由一段梯级接罗飞勒前地,西南端则分成两支,向南的一支又有梯级接烧灰炉街,向西的一支则为掘头路。所有路段总长约57米,阔约4米。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灰炉斜巷(葡文名称:Calçada do Bom Parto[注4]

灰炉斜巷

地处烧灰炉村南边,西端在竹室正街高可宁绅士街交界,向东斜落与烧灰炉街相交,止于西湾街民国大马路交界,其中竹室正街与烧灰炉街的部份由两个发夹弯组成。全长约160米,阔约7米。与灰炉石级同日命名。[参15]

公园街(葡文名称:Rua do Parque

位于罗飞勒前地与灰炉斜巷之间,东南端由西湾街起向西北至烧灰炉街止。长约72米,阔约7米。在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这条街道被记为“义字巷(Travessa da Emenda)”[参16];1955年1月8日澳门议事会决议改为今名,同月1月15日刊登宪报实施。[参17]

街道名称中的“公园(Parque)”所指的是位于街道东南端的烧灰炉公园

西湾街(葡文名称:Rua da Praia do Bom Parto

在烧灰炉村东边,南端在灰炉斜巷连接民国大马路,沿途与公园街相交,北端连接罗飞勒前地。长约135米,阔约13米。这条街道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18]

西湾街

已消失

[编辑]

大树围(葡文名称:Beco da Árvore

烧灰炉街附近,实际位置不清楚。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19]

金多里(葡文名称:Beco do Cedro

在烧灰炉街附近,实际位置亦不清楚。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信安街(葡文名称:Beco da Flor

位于义字巷(即今公园街)附近,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按照1889年澳门地图所示,大概即今烧灰炉公园西北侧,东北端在义字巷近西湾街交界,西南端至烧灰炉街。[参6][参15]

智字巷(葡文名称:Travessa da Trindade

座落在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按照1889年澳门地图所示,应该是位于义字巷西南面并与之平行,西北由烧灰炉街起向东南至信安街[参6][参20]

智字里(葡文名称:Beco da Palmeira

地处烧灰炉街附近,实际位置不清楚,可能位于今烧灰炉公园内。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罗飞勒前地(烧灰炉口)

义字里(葡文名称:Beco da Emenda

位于智字巷附近,但实际位置不详,最早见于192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街名壹览表》中。[参16]

礼字巷(葡文名称:Travessa do Pires

座落在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按照1889年澳门地图所示,应该是位于仁字巷与智字巷之间,西北由烧灰炉街起向东南至信安街。[参6][参15]

礼字里(葡文名称:Beco da Raposa

位于智字巷附近,但实际位置不详。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21]

仁字巷(葡文名称:Travessa do Palma

座落在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按照1889年澳门地图所示,应该是位于礼字巷西南面并与之平行,西北由烧灰炉街起向东南至信安街[参6][参22]

仁字里(葡文名称:Beco dos Calafates

在烧灰炉街附近,实际位置亦不清楚。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23]

利字里(葡文名称:Travessa do Nivat

地处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但实际位置不详,已为烧灰炉公园占去。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区内地点

[编辑]

公共交通

[编辑]
公共巴士

备注

[编辑]

    注:

  1. ^ 澳葡将其译为“罗保”,并只取首个音节——“罗”。
  2. ^ 澳葡将其译为“亚飞勒”,并取后两个音节——“飞勒”。
  3. ^ 葡文名称意谓“树木阶梯”。
  4. ^ 葡文名称意谓“西湾斜巷”。

参考资料

[编辑]

    参:

  1. ^ 李鹏翥. 灣環舟泛桃花浪. 《澳門古今》 1986年11月香港第一版. 三联书店(香港)、澳门星光出版社. : 第7页. ISBN 962-04-0527-7. 
  2. ^ 2.0 2.1 王文达. 十、閭巷漫談 - (酉) 南環街. 澳門掌故 1999年整理版. 中华教育会《澳门教育》出版社. : 第192页 [1950年代]. ISBN 972-97840-1-9. 
  3. ^ 3.0 3.1 王文达. 十三、名勝古跡掇拾 - (甲) 南灣. 澳門掌故 1999年整理版. 中华教育会《澳门教育》出版社. : 第275至276页 [1950年代]. ISBN 972-97840-1-9. 
  4. ^ 4.0 4.1 4.2 4.3 唐思. 灰爐系列街道溯源. 《澳門風物誌》. 九九澳门回家书系.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8年4月. ISBN 7-5057-1421-X. 
  5. ^ 澳門街巷 來龍去脈 (第155篇). 澳门: 大众报. 2003年8月18日. 
  6. ^ 6.0 6.1 6.2 6.3 6.4 Planta da Peninsula de Macau, Sociedade de Geographia de Lisboa, 1889 [2022-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7. ^ 7.0 7.1 怡和房屋. 澳门文物网. 澳门: 文化局. [2012年8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8. ^ 8.0 8.1 8.2 學校歷史. 澳门: 利玛窦中学. [2015年1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21日). 
  9. ^ 9.0 9.1 唐思. 兒童遊樂場新設施. 《澳門風物誌》續篇. 澳门文学丛书.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11月. ISBN 7-5059-3503-8. 
  10. ^ 10.0 10.1 活動相簿 - 探訪「梁文燕培幼院」. 澳门: 民政总署人员文康福利会. [2015年1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日). 
  11. ^ 唐思. 水警更亭述舊談新. 《澳門風物誌》第三集. 澳门基金会. 2004年4月. ISBN 99937-1-027-X. 
  12. ^ 羅飛勒前地. 《澳門特別行政區街道名冊——澳門篇》.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149页. ISBN 978-99965-0-108-1. 
  13. ^ 吴志良、杨允中 (编). 附件三:人名錄. 《澳門百科全書》.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ISBN 972-658-078-1. 
  14. ^ 唐思. 露天茶座今昔記趣. 《澳門風物誌》第三集. 澳门基金会. 2004年4月. ISBN 99937-1-027-X.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EL CONSUL GENERAL DE PORTUGAL EN EL PERU. Boletim da Provincia de Macau e Timor (Macau: Impresso na Typographia). 1869年7月26日, (1869年第30期): 第141至143页 (葡萄牙语). 
  16. ^ 16.0 16.1 (第六部份) 已不存在或被取消的街道及其它公共地方.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284页. 
  17. ^ 澳門議事公局委員會佈告. 澳门宪报 (澳门: 官印局). 1955年1月15日, (1955年第3期): 第25至26页. 
  18. ^ 西灣街. 《澳門特別行政區街道名冊——澳門篇》. 澳门: 民政总署. 2012年2月: 第211页. ISBN 978-99965-0-108-1. 
  19. ^ (第六部份) 已不存在或被取消的街道及其它公共地方.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273页. 
  20. ^ (第六部份) 已不存在或被取消的街道及其它公共地方.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310页. 
  21. ^ (第六部份) 已不存在或被取消的街道及其它公共地方.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303页. 
  22. ^ (第六部份) 已不存在或被取消的街道及其它公共地方.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299页. 
  23. ^ (第六部份) 已不存在或被取消的街道及其它公共地方.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277页. 
  24. ^ 燒灰爐炮台. 澳门文物网. 澳门: 文化局. [2012年8月15日]. [永久失效链接]
  25. ^ 25.0 25.1 25.2 第83/92/M號法令. 澳门政府公报 (澳门政府印刷署). 1992年12月28日, (1992年第52期). 
  26. ^ 「怡和」房屋. 澳门日报. 2007年2月25日: C2版.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