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国王陛下
陛下
漢語名稱
漢語陛下
越南語名稱
國語字 Bệ hạ
儒字 陛下
韓語名稱
諺文폐하
漢字陛下
日語名稱
漢字 陛下

陛下是一種君主敬稱此外,英文中的「Majesty」作為陛下的等義詞,是在國際外交上對君主制國家元首及其法定配偶的敬稱。

詞意[編輯]

蔡邕編著的《獨斷》說到:「陛下者,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於陛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羣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說明在天子寶座之下,執戟郎立在御階兩側戒備。因為天子身分尊貴,大臣直呼天子被視為是一種大不敬的行為,當大臣要向天子上奏時,必須先請御階下的執戟郎去轉告,稱此為「陛下」。涵意就是指「通過御階前的近侍向天子進言,以表示尊敬。」[1]

演變[編輯]

西漢司馬遷編著的《史記·秦始皇本紀》提到:「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本紀中使用陛下做為秦始皇的代詞,故自秦漢以後,「陛下」也就演變成對皇帝的敬稱。[2][3]

後來,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對「陛」字做了以下的解釋:「陛。升高階也。從𨸏。坒聲。」指的是天子御座下的台階丹陛[4]

再後來,「陛下」一詞的用法也隨着中原文化的向外發展而流通到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週邊地區。

尊稱太后[編輯]

中國歷史上也有部分皇太后被尊稱陛下:西漢時期,匈奴單于冒頓曾寫信向呂后求婚:「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匈奴傳》)。東晉時期,晉明帝司馬紹的皇后庾文君在皇帝駕崩後被群臣奏請「臨朝攝萬機」,繼而「公卿奏事稱皇太后陛下」(《晉書·后妃傳》)。北宋時期,蘇軾曾向慈聖皇后撰寫《上太皇太后賀正表》:「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無能名,德博而化」(《東坡全集》)。

在各國的使用[編輯]

日本明治維新皇室典範對「陛下」的稱謂作了相關的制定,除了今上天皇以外,三宮后位(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也適用陛下的敬稱。[5]依照《天皇退位特例法》而設立的上皇上皇后,亦適用陛下的敬稱。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最初尊奉外王內帝的外交策略,在國內,其君主稱為「陛下」。[6]元朝侵略高麗之後,元朝將臣下對國王的稱呼降格為「殿下」,並在之後的朝鮮王朝沿用。甲午戰爭之後,朝鮮王朝宣佈脫離清朝的冊封體制獨立,朝鮮君主的稱呼升格為「陛下」。[7]大韓帝國時期,亦使用「陛下」稱呼。

文獻[編輯]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史記·秦始皇本紀》
  • 「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陛下者,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於階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羣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漢 蔡邕 《獨斷》
  • 「竊為陛下惜之。」——漢· 賈誼《論積貯疏》
  • 「臣請伏於陛下以伺候之。熒惑不徙,臣請死。」——《後漢書·劉盆子傳》
  • 「願陛下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 「不得永奉陛下。」——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 「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唐 李白 《春日行》
  • 「陛下雖以金石相弊,則兼天下之日未也。」——周《韓非子·存韓》

其他文化[編輯]

歐洲[編輯]

Majesty英語國家對君主的敬稱,最初的語源來自拉丁語Māiestās,演變成古法語Majesté,再演變成中古英語MaiesteMageste,最後演變成Majesty。原先涵義是指「偉大」、「宏大」的意思。[8]Majesty相同語源的詞語還有德語Majestät法語Majesté西班牙語Majestad葡萄牙文的Majestade、意大利語Maestà荷蘭語Majesteit等。

羅馬共和國時代,Māiestās是代表國家最高權利與尊嚴的法律術語,是高於一切的存在狀態(Being),任何侮蔑國家最高權利與尊嚴的舉動將會被視為犯下大不敬Lese majesty。而被認為是大不敬的行為包括:在公開追悼期間舉行歡慶、藐視國家、對共和國的威嚴發表不實的言論或行動等。到了羅馬帝國時代以後,不敬罪的覆蓋範圍也進一步地將皇帝包含在內。

在羅馬帝國覆滅後,Majesty開始成為對王室最高成員的敬稱,[8]當中尤其強調君權神授的說法,同時,這個稱謂也是滿足君主自我虛榮心的一種讚美詞,儘管當時的王室最高成員是比羅馬皇帝Emperor)位低一級的國王(King)或女王(Queen),也會樂意接受「國王陛下」His Royal Majesty或「女王陛下」Her Royal Majesty的稱謂。

如今,在不按照歐洲傳統的君主制國家,儘管當地君主的頭銜不是「國王」,英語書面也會將當地的君主稱為King,同時匹配Majesty的稱謂。這種慣例適用於一些非洲和亞洲君主制國家。

英國[編輯]

英國Majesty一詞有幾種被使用的衍生詞,其用意是用以宣示英國君主的君權或者在正式的文書和場合中突顯王室的權威及地位。包括:

  • 高尚的陛下(Most Gracious Majesty):只在社交場合和儀式中使用
  • 大不列顛國王陛下(Britannic Majesty):通常只在外交國法國際關係中使用
  • 卓越的陛下(Most Excellent Majesty):大多數只在國會法案中使用

總統陛下[編輯]

中華民國陳水扁在任職總統時,曾以藏傳佛教稱呼尊貴者為由被稱「總統陛下」,引起爭議。[9]一般而言,共和制下的領導人只會稱呼爲「閣下」。

Majesty的衍生詞[編輯]

歷史外交上,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歧義,Majesty又產生其它的衍生詞,例如:

  • 皇帝(天皇)陛下、皇后陛下Imperial Majesty:皇室的稱謂,現在只有對日本天皇夫婦使用這個稱謂
  • 皇帝、女皇、及國王、女王 、王后陛下Imperial and Royal Majesty:皇帝兼君主者的稱謂,印度皇帝奧地利皇帝德意志皇帝都曾使用過這個稱謂
  • 大不列顛國王、女王陛下Britannic Majesty英國君主的稱謂
  • 普魯士王陛下Prussian Majesty:普魯士君主的稱謂
  • 使徒王陛下Apostolic Majesty:匈牙利君主的稱謂,「君權傳承自使徒」的意思
  • 天主教國王、女王陛下Most Catholic Majesty:西班牙君主的稱謂,由教皇加冕,「君權傳承自天主教」的意思
  • 基督教國王、女王陛下Most Christian Majesty:法蘭西君主的稱謂,「君權傳承自基督」的意思
  • 堅貞的陛下Most Faithful Majesty:葡萄牙君主的稱謂,由教皇加冕
  • 高尚的陛下Most Gracious Majesty:大不列顛君主的稱謂
  • 卓越的陛下Most Excellent Majesty:大不列顛君主的稱謂
  • 國王、女王陛下Royal Majesty:通用的稱謂,多用於歐洲王室
  • 陛下Majesty:通用的稱謂,幾乎可用於所有君主制國家

相關條目[編輯]

腳註[編輯]

  1. ^ 蔡邕. 獨斷 卷上. [201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1). 
  2. ^ 司馬遷. 史記 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201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7). 
  3. ^ 《酉陽雜俎·卷一》:「秦漢以來,於天子曰陛下,於皇太子曰殿下,將曰麾下,使者曰節下、轂下,二千石長史曰閣下,父母曰膝下。」
  4. ^ 說文解字注. [06-11-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0) (中文(繁體)). 
  5. ^ 皇室典範(昭和二十二年一月十六日法律第三号). 日本總務省法令資料. [201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3) (日語). 
  6. ^ 高麗史55卷-志9-五行3-土-049:毅宗二年十二月戊午大霧. 三年九月甲午大霧. 七年九月己亥霧塞. 十年四月丙子霧塞. 十二年三月甲戌霧塞日無光. 十四年十月丁未霧塞. 十八年十一月戊子大霧. 癸卯陰霧四塞行者失路. 太史奏雲: "霧者衆邪之氣連日不解其國昏亂. 又霧起昏亂十步外不見人是謂晝昏. 大闕明堂者祖宗布政之所其制皆法天地陰陽. 故王者出入起居不可無常. 今陛下處非其位任非其人明堂久曠而不居天 可懼而不省移徙無常號令不時故有此異." 王竟不悟.
  7. ^ 《高宗實錄》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主上殿下稱「大君主陛下」,依允;王大妃殿下稱「王太后陛下」,敬依;王妃殿下稱「王后陛下」,王世子邸下稱「王太子殿下」,王世子嬪邸下稱「王太子妃殿下」,箋稱表,並依允。」」
  8. ^ 8.0 8.1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1) (英語). 
  9. ^ 陈水扁数度被称“总统陛下” 台民众以为听错. 新華網. 2008年2月18日 [2015年2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