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簡稱:山東省、東省、齊、魯
一級行政區
國家大明六部
政府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衙門
 • 行政中心濟南府
歷史 
• 成立
洪武九年(1376年)
行政分區濟南府兗州府東昌府
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
前身
繼承
山東行中書省
山東省 (清)
轄境:今山東省大部、遼東半島遼東平原
方言:冀魯官話河南話膠東話
毗鄰:南直隸
河南省
北直隸

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山東布政司,是明朝華北平原東部、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遼東平原的一級行政區名,下轄6府15州89縣。布政使司衙門濟南府

沿革

[編輯]

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太祖高皇帝宣布廢除行中書省制,改設承宣布政使司以負責一級行政區的民事及部分刑事事務。各府、直隸州隸屬於承宣布政使司。當時除直隸以外,共設14布政司,山東布政司即為其中的一個(由山東等處行中書省改來),治濟南府。自此以後,濟南就一直成為山東省城未曾變更。山東布政使司下轄6府15州89縣,大部分縣名沿用至今。這6府是:濟南府、東昌府、兗州府、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此外,河間府、大名府的部分縣也在今山東境內。[1]

山東布政使司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2],部分直屬中書省。吳元年(1367年)濟南路益都路濟寧路東平路分別改置濟南府青州府濟寧府東平府;洪武元年(1368年)東昌路改置東昌府般陽路降淄川直隸州,萊州萊州府,寧海直隸州、德州直隸州、高唐直隸州分別降散州;同年置山東等處行中書省,治青州府,轄青州府、濟南府、東昌府、濟寧府、東平府、萊州府、淄川直隸州、泰安直隸州、曹州直隸州、濮州直隸州、冠州直隸州、恩州直隸州;同年北平府永平路來屬;二年(1369年)永平路改置平灤府,同年北平府、平灤府改屬北平行省;泰安直隸州、濮州直隸州降散州,淄川直隸州廢,恩州直隸州降縣;三年(1370年)冠州直隸州降縣;四年(1371年)曹州直隸州降縣;五年(1372年)置金州復州蓋州海州來屬;六年(1373年)萊州府降直隸州,登州升登州直隸州;同年置遼陽府來屬;七年(1374年)東平府降散州;九年(1376年)萊州直隸州、登州直隸州分別升萊州府、登州府;同年山東行省改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十年(1377年)遼陽府廢;同年布政使司移治濟南府;十八年(1385年)濟寧府降散州,兗州兗州府;二十八年(1395年)金州、復州、蓋州、海州廢。

轄區

[編輯]
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地圖

濟南府

[編輯]

元為濟南路。吳元年(1367年)改置濟南府,洪武元年(1368年)屬行省。

府直屬縣:歷城縣章丘縣鄒平縣淄川縣長山縣新城縣齊河縣齊東縣濟陽縣禹城縣臨邑縣長清縣肥城縣青城縣陵縣

散州

元為直隸州。洪武元年(1368年)屬行省,二年(1369年)降為散州,改屬濟南府,並省倚郭奉符縣入州。

州屬縣:新泰縣萊蕪縣

元為直隸州。洪武元年(1368年)降為散州,改屬濟南府,並省倚郭安德縣入州;七年(1374年)省陵縣入州,並徙治故陵縣。

州屬縣:德平縣平原縣

元為棣州。洪武元年(1368年)省倚郭厭次縣入州;六年(1373年)更名樂安州,宣德元年(1426年)更名武定州。

州屬縣:陽信縣海豐縣樂陵縣商河縣

洪武元年(1368年)省倚郭渤海縣入州。

州屬縣:利津縣霑化縣蒲台縣

兗州府

[編輯]

元兗州屬濟寧路。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為兗州府,屬布政司。

府直屬縣:滋陽縣曲阜縣寧陽縣鄒縣泗水縣滕縣[b]嶧縣金鄉縣魚臺縣單縣城武縣

散州

元為濟寧路。吳元年(1367年)改置濟寧府,洪武元年(1368年)屬行省;十八年(1385年)降為濟寧州,改屬兗州府,並省倚郭任城縣(元初為濟州倚郭)入州。

州屬縣:嘉祥縣鉅野縣鄆城縣

元為東平路。吳元年(1367年)改置東平府,洪武元年(1368年)屬行省;七年(1374年)降為東平州,改屬濟寧府,並省倚郭須城縣入州;十八年(1385年)改屬兗州府。

州屬縣:汶上縣東阿縣陽穀縣平陰縣壽張縣

正統十年末(1446年)析曹縣於黃河北舊土城另置曹州,來屬兗州府。

州屬縣:曹縣定陶縣楚丘縣

元屬益都路。洪武元年(1368年)改屬濟寧府,並省倚郭臨沂縣入州;五年(1372年)改屬濟南府,七年末(1375年)復改屬青州府,十八年(1385年)改屬兗州府。

州屬縣:郯城縣費縣

東昌府

[編輯]

元為東昌路。洪武元年(1368年)改置東昌府,同年屬行省。

府直屬縣:聊城縣堂邑縣博平縣茌平縣莘縣清平縣冠縣

散州

臨清縣屬濮州直隸州。洪武二年(1369年)自縣南徙治臨清閘,同年改屬東昌府,弘治二年(1489年)升為臨清州;景泰元年(1450年)徙治臨清閘東北三里。

州屬縣:丘縣館陶縣

元為直隸州。洪武元年(1368年)降為散州,改屬東昌府,並省倚郭高唐縣入州。

州屬縣:恩縣夏津縣武城縣

元為直隸州。洪武元年(1368年)屬行省,二年(1369年)降為散州,改屬東昌府,並省倚郭鄄城縣入州;景泰三年(1452年)自縣東故城徙治王村。

州屬縣:范縣觀城縣朝城縣

青州府

[編輯]

元為益都路。吳元年(1367年)改置青州府,洪武元年(1368年)屬行省。

府直屬縣:益都縣臨淄縣博興縣高苑縣壽光縣樂安縣昌樂縣臨朐縣安丘縣諸城縣蒙陰縣

散州

洪武元年(1368年)省倚郭莒縣入州。

州屬縣:沂水縣日照縣

萊州府

[編輯]

元為萊州般陽路。洪武元年(1368年)升為萊州府,屬行省;六年(1373年)降為萊州直隸州,九年(1376年)復升為萊州府。

府直屬縣:掖縣

散州

元為膠水縣。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升為平度州。

州屬縣:濰縣昌邑縣

元屬益都路。洪武元年(1368年)省倚郭膠西縣入州。九年(1376年)改屬萊州府。

州屬縣:高密縣[c]即墨縣[c]

登州府

[編輯]

元為登州屬般陽路。洪武元年(1368年)改屬萊州府,六年(1373年)升為直隸州;九年(1377年)升為登州府

府直屬縣:蓬萊縣黃縣福山縣棲霞縣招遠縣萊陽縣

散州

元為直隸州。洪武元年(1368年)降為散州,改屬萊州府,並省倚郭寧海縣入州;九年(1377年)改屬登州府。

州屬縣:文登縣[d]

遼東都司

[編輯]

元屬遼陽行省。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遼都衛,治金州城,六年(1373年)徙治遼陽府,八年(1375年)改置遼東都指揮使司。領25個衛,2個州。

衛:定遼中衛、定遼左衛、定遼右衛、定遼前衛、定遼後衛、東寧衛、海州衛、蓋州衛、復州衛、金州衛、廣寧衛、廣寧中衛、廣寧左衛、廣寧右衛、廣寧前衛、廣寧後衛、義州衛、廣寧後屯衛、廣寧中屯衛、廣寧左屯衛、廣寧右屯衛、廣寧前屯衛、瀋陽中衛、瀋陽左衛、瀋陽右衛、瀋陽中屯衛、鐵嶺衛、三萬衛、遼海衛

州:自在州、安樂州

名人

[編輯]

軍事家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一說,永樂初年棣州更名樂安州。
  2. ^ 一說,滕縣洪武二年(1369年)改屬濟寧府,十八年(1385年)直屬兗州府。
  3. ^ 3.0 3.1 一說,高密、即墨二縣洪武元年(1368年)直屬青州府,九年(1376年)改屬萊州府,十年(1377年)復改屬膠州。
  4. ^ 一說,文登縣洪武元年(1368年)改屬萊州府,九年(1376年)改屬登州府,後復改屬寧海州。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元明清時期的山東政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廣播網,2005年4月13日
  2. ^ 《元史・志第十 地理一》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