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
李廣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前187年至前179年期間[1] 隴西成紀 |
逝世 | 前119年 大漠 |
國籍 | 西漢 |
別名 | 飛將軍 |
職業 | 軍人 |
兒女 | 長子李當戶 次子李椒 幼子李敢 |
經歷
|
李廣(前187年至前179年期間[1]—前119年),隴西成紀人,西漢時武將。一生與匈奴交戰四十餘年,大小七十餘戰,匈奴人畏其英勇,稱之為「飛將軍」。
生平
[編輯]李廣的先祖是秦朝將領李信,將門世家出身。漢文帝十四年(前165年)從軍。
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身高過人,猿臂善射,愛惜士卒,深得士兵的愛戴。李廣為人廉潔,《史記》記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李廣在關外狩獵時射虎形之石,使得李廣成了後世神射手的代名詞之一,但李廣一生都沒有被封過侯。漢文帝曾向李廣說:「如果你在漢高祖爭天下的時代,封為萬戶侯又算甚麼呢!」
有一次,李廣被敵人捉住,但他卻殺人奪馬,帶傷逃跑。也有一次,李廣和他的手下在和匈奴對戰的時候,被大軍包圍,手下皆亂,只有他用弓箭不停射殺匈奴人,令到對方不敢前進,最後支撐到援軍到來,把匈奴人殺退。
景帝時期
[編輯]漢景帝七國之亂時,李廣隨周亞夫平亂建有軍功,但因私自接受梁王所給的將軍印和賞賜,朝廷因而撤銷對李廣的封賞,同時不予承認此將軍頭銜。後來,被朝廷指派為上谷太守,與匈奴作戰,隨後出任上郡太守。
武帝時期
[編輯]漢武帝時期,武帝因賞識李廣名氣,讓他擔任未央宮衛尉。前133年,漢武帝聽從王恢之言,在馬邑伏重兵意圖圍殲匈奴,但因單于生疑退兵而作罷。李廣馬邑之戰時是驍騎將軍,屬護軍將軍,因此無功而返。
前129年,漢武帝遣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和衛青四人率四萬大軍分別從雁門、雲中、代郡、上谷四個方面同時出擊入侵的匈奴軍。衛青長途奔襲匈奴聖地龍城,殺敵七百;世家出身的公孫賀入敵境後沒有撞見敵人,無功而返;禁衛軍出身的公孫敖遭遇敵軍,不敵,折損七千人後撤回;李廣戰敗全軍覆沒而且被俘,後來奪弓掠馬逃出。李廣、公孫敖因為戰敗被廷尉提審,按軍法當斬,付贖金後,廢為庶人。
幾年後,匈奴入侵遼西,殺死太守,並打敗鎮守漁陽的韓安國。漢武帝重新起用李廣鎮守右北平,匈奴人敬畏李廣的威名,幾年內沒有騷擾遼西地區。
隨衛伐匈
[編輯]後來李廣被調入京當郎中令,前123年,被重新封為將軍,隨衛青由定襄出擊匈奴,但沒能建功。前120年,李廣率四千人出右北平配合張騫的部隊作戰,遭遇匈奴左賢王精銳四萬人包圍,僵持一天一夜,彈盡糧絕損失慘重,後來張騫帶領一萬騎兵趕到,逼走匈奴解圍。此戰李廣因損兵折將沒有得到封賞,而張騫因為延誤軍機,按律當斬,後廢為庶人。
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李廣被分配跟隨衛青出征。漢武帝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打先鋒,但隨後密信衛青,說李廣犯楣運,不能給與先鋒官的重任。衛青因此安排李廣與趙食其領兵支援東路,令李廣頗為不滿。由於路途過遠的關係,李廣在沙漠中迷路,延誤了戰鬥時機,導致單于突圍逃走。漠北大戰結束後李廣部才和主力部隊會合,李廣因此犯延誤戰機罪受到衛青責問,不願受軍法審判,憤而自殺,享壽六十餘歲。[2]
家庭
[編輯]李廣死時,他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已經過世,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當時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戰功被封為關內侯,聽說父親死訊,認為是衛青陷害李廣,因此鬧事打傷衛青。衛青本人並不追問李敢,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不能接受部屬毆打自己舅舅,後來借甘泉宮狩獵的機會射殺了李敢。
李廣的孫子李陵,少年時受到漢武帝的賞識。後來不願隨李廣利部下效命,自薦以五千步兵出擊匈奴,但是身陷重圍兵敗投降。李陵叛降後武帝以謀叛罪將李陵及其兄一家處死,而李廣的另一個孫子李禹(李敢之子)也在巫蠱之禍時遭江充誣陷而被殺,隴西李氏從此衰敗。
歷史評價
[編輯]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
---|
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3]
|
---|
燕歌行並序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
至今猶憶李將軍
|
---|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評價很高,「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鄉之。」(《太史公自序》);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兩句話來讚美李廣。蹊,小路。意指,桃樹、李樹並不會說話,但提供美味可口的果實給人,其樹下自然形成一條小路,喻意真誠待人,自能感召人心。日本東京成蹊大學即以此為名。
漢文帝:「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公孫昆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程不識:「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班固:「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彼其中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將,道家所忌,自廣至陵,遂亡其宗,哀哉!」(《漢書·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司馬貞:「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邊郡屢守,大軍再從。失道見斥,數奇不封。惜哉名將,天下無雙!」(《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唐朝詩人對李廣多有讚頌。《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是為飛將軍不能封侯而感慨。
黃震:「李廣每戰輒北,因躓終身。」
司馬光:「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
蘇泂:「十載尊前,放歌起舞,人間酒戶詩流。盡期君凌厲,羽翮高秋。世事幾如人意,儒冠還負身謀。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榆關萬里,一去飄然,片雲甚處神州。應悵望、家人父子,重見無由。隴水寂寥傳恨,淮山宛轉供愁。這回休也,燕鴻南北,長隔英游。」
葉適:「李廣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論之,固非矣。」
陳元靚:「雄氣旡敵,亦遠斥候。能縛射鵰,甞格猛獸。有勇有方,少年訥口。千載廟食,斯為不朽。」(《事林廣記後集》)
解縉:「暴寇之來,必慮其強。善守勿應,若李廣、田豫類此。」(《永樂大典》)
李東陽:「匈奴七十戰,戰戰不得當。一當遂失道,憤激摧肝腸。君恩念數奇,將令抑不揚。白頭恥下獄,飲泣橫干將。「(《李東陽詩》)
王夫之:「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心。」
黃道周:「李廣為將,才氣無雙。世世受射,射無不當。三人與戰,中責受傷:殺其二人,擒一以償。孤軍擊敵,解鞍其傍。敵疑為誘,轉奔而亡。不擊刁斗,部伍偏強。凡戰可侯,侯則未嘗。細推其故,禍在殺降。速道自剄,天意難量。」(《廣名將傳》)
爭議
[編輯]異於一般「李廣是忠勇之士」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李廣為人陰險、殘暴,此般見解一般根據兩件事情而來。
- 第一件,李廣曾誘降隴西羌族叛軍,然後把降卒800餘人全部殺死。李廣不能封侯也被當時著名的相士王朔認為是上天對他殺降的懲罰。
- 第二件,李廣曾經公報私仇,殺掉了一個與他有過節的軍官。李廣戰敗丟官後,有次打獵經過南山,耽誤了返回的時辰。按照規定,入夜後要封關不許通行,於是霸陵尉禁止他通過。李廣要求通過,並稱自己是飛將軍。霸陵尉表示:「現任的將軍都不能通過,何況是以前的?」李廣因此記恨在心,後來任右北平太守時,以人事調度的名義將霸陵尉招至自己轄內藉機殺死。
此外,歷史上對李廣的欣賞多出自文人,兵家少有對李廣的讚譽之詞。李廣一生對匈奴大小交戰七十餘次,「皆以力戰為名」,能夠拿上檯面的勝仗卻屈指可數,史書記載的更多是個人英雄行徑(如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等等),而損兵折將、兵敗不敵的次數卻也不少。李廣自己也認「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從不落在別人後面,卻沒有半點夠封侯資格的軍功)。宋人黃震《史記評林》說:「李廣每戰輒北,因躓終身。」司馬光也認為:「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此外李廣心高氣傲,常常意氣行事,甚至有為了追殺三個匈奴兵,率百人追趕,結果被數千敵軍包圍的事例。在上谷作太守時,典屬國公孫昆邪就曾經上書漢景帝說李廣雖然「才氣天下無雙」,但是「自負其能」,擔心他冒然與匈奴交戰會吃大虧(李廣因此被改調到上郡做太守)。
自古兵家向來崇尚治軍嚴謹,而李廣治軍寬鬆,部隊紀律性很差,甚至行軍不列隊(「廣行無部曲行陳」)、駐紮時只會就近找水邊草地部營(「就善水草屯,舍止」),風氣散漫且平時不練兵(「人人自便,不擊刀鬬以自衞」),管理軍隊的表冊文書一律簡化(「莫府省約文書籍事」),只依靠在遠處派遣偵察兵才沒遭過偷襲(「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但因為帶兵寬和願同甘共苦而很受士兵歡迎(「將兵,乏絶處見水,士卒不盡飲,不近水;不盡餐,不嚐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爲用」)。雖然他得到了士兵的支持和愛戴,卻犯了兵家大忌。在當時與李廣齊名的另一名將程不識因為治軍嚴格,列陣、部營、操練、文職都很嚴謹,軍隊絲毫不得鬆懈(「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鬬,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士兵們不喜歡到其帳下服役吃苦而更樂意去效命於李廣(「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而程不識本人對「李廣軍極簡易」的評價則是:雖然「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士兵們高興,也樂意為他賣命),但是「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一旦匈奴人來攻打,就頂不住了),「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我軍雖然辛苦,但匈奴人也占不到我們便宜)。對此宋人何去非認為:「自漢師之加匈奴,廣未嘗不任其事,而廣每至敗衄廢罪,無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軍不用紀律。……廣之治軍,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於部曲頓舍,警嚴管攝,一切馳略,以便其私而專為恩,所謂軍之紀律者,未嘗用也。」司馬光也認為:「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效仿程不識,就算不立功,也不會打敗仗;效仿李廣,很難不全軍覆沒。)」
明代黃淳耀評論:「李廣非大將才也,行無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敵則覆矣。太史公敘廣得意處,在為上郡以百騎御匈奴數千騎,射殺其將,解鞍縱臥,此固裨將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陣,正正之旗,進如風雨,退如山嶽,廣豈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謀反,只憚衛青與汲黯,而不聞及廣。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評價李廣雖為名將,卻非良將。陳仁錫則說:「子長(司馬遷)作傳,必有一主宰。如《李廣傳》以『不遇時』三字為主,《衛青傳》以『天幸』二字為主。」認為司馬遷僅從李廣豪情飛揚的個人魅力方面着眼,過度抬高了李廣,並且淡化了出身低賤、謙遜低調但真正有功於社稷的衛青。明代大儒王夫之則更是評論李廣「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心」[4]。李廣終生不能封侯,以至於被後人評為「數奇」(運氣不好),其實和他治軍不嚴、缺乏管理才能和戰略眼光導致軍功不夠是脫不了聯繫的。
家族
[編輯]- 隴西李氏、唐朝皇室以及詩仙李白均自稱是李廣之後,但隴西李氏李暉儀的墓誌自稱李廣堂弟李蔡後裔,羅新據此認為隴西李氏在北魏後期還沒有將編造祖先譜系的工作完成。
- 堂弟李蔡,漢文帝的侍從,武騎常侍。漢景帝時軍功賜二千石祿。後任漢武帝的第七個丞相執政四年。
子輩
[編輯]孫輩
[編輯]藝術形象
[編輯]影視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史記》(卷109):「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 ^ 司馬遷《史記》:「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逺,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
- ^ 典出《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 ^ 王夫之. 卷三 武帝。. 《讀通鑒論》. [2020-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透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漢書 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亦有勇。
- 《史記·李將軍列傳》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