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達文西密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美國第一版封面
作者丹·布朗
類型神秘小說推理小說陰謀論小說英語Conspiracy fiction驚悚
系列羅柏·蘭登系列 #2
語言英語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Doubleday英語Doubleday (publisher)
出版時間2003年4月
出版地點美國
頁數454頁
系列作品
前作天使與魔鬼
續作失落的符號
規範控制
ISBNISBN 0-385-50420-9(US)
978-0-55215971-5(UK)
OCLC50920659
杜威分類法813/.54 21
LC分類法PS3552.R685434 D3 2003
《達芬奇密碼》英文版(英國)的封面

達芬奇密碼》(英語:The Da Vinci CodeISBN 0-385-50420-9)是美國作家丹·布朗的一部小說,2003年3月18日由蘭登書屋出版。這本書以750萬本的成績打破美國小說銷售記錄,目前全球累積銷售量更已突破8000萬冊[1],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這本書集合了偵探驚悚陰謀論等多種風格,並激起了大眾對某些宗教理論的普遍興趣,包括:有關聖杯的傳說、抹大拉的瑪麗亞基督教歷史中的角色等通常被基督徒視為異端的理論。雖然作者聲稱書中所用資料是事實,不少批評者已經指出內有極多歪曲事實和捏造之處。

此書是布朗2000年小說《天使與魔鬼》的續篇。蘭登書屋[2]於2004年將此書再版為「特製插圖版」。新版本包含了超過160幅包括文字說明的圖片。

情節簡介

[編輯]
維特魯威人》,李奧納多·達文西作。盧浮宮卓有聲望的館長賈克·索尼耶赫被人發現在盧浮宮的地板上被人謀殺,屍體擺出了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名畫維特魯威人的姿態,而且在身邊寫下一段隱秘的訊息並且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畫下了五芒星的符號。

該書是關於主角——哈佛大學宗教符號學教授羅伯·蘭登,解決巴黎盧浮宮聲望卓著的館長雅克·索尼埃被謀殺一案。索尼埃赤裸的屍體是以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名畫維特魯威人的姿態在盧浮宮被發現的,索尼埃死前在身邊寫下一段隱秘的訊息並且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畫下五芒星的符號。一些達芬奇的著名作品中隱含的訊息,包括《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都在解密的過程中逐漸顯露。

小說的主要衝突圍繞着兩個謎團展開:

  1. 索尼埃保護的,最終導致他被殺害的秘密是什麼?
  2. 是誰在背後策劃了這一謀殺案?

小說以不同的人物同時展開幾條故事線,最終所有的故事線匯集在一起,並在書的結尾得到解決。

要弄清楚謎團需要解決一系列的智力難題,包括單詞中字母的排序和數字難題。謎題的真相最終指向聖杯可能出現的地點和兩個分別叫做錫安會聖殿騎士團的秘密團體。羅馬天主教組織西班牙主業會也出現在情節中。

人物介紹

[編輯]

以下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幾位主要角色。人物的名字裡含有雙關語、變位字、或暗藏線索似乎是丹·布朗的風格。[來源請求]

  • 羅柏·蘭登(Robert Langdon)——哈佛大學著名宗教符號學教授、學者。小說開篇時,他正在巴黎講學,並和盧浮宮的館長雅克·索尼埃約定見面,卻突然發現法國刑警出現在旅館房間的門口。警察通知他,索尼埃被人謀殺,希望蘭登能去盧浮宮協助警方破案。事實上,蘭登已經是謀殺案的主要嫌疑人,但他一直被蒙在鼓裡,警方將他弄到犯罪現場,是希望獲取蘭登的供詞。
  • 賈克·索尼耶赫 (Jacques Saunière)——盧浮宮的館長,錫安會的秘密首領,蘇菲·納芙的祖父。在被西拉(一個患白化病的僧侶)於博物館裡謀殺前,雅克·索尼埃刻意給了西拉錫安會拱心石的錯誤訊息,據說錫安會拱心石包含了關於聖盃正確所在的暗示。在被子彈擊中腹部後,賈克·索尼耶赫用生命中最後的時間為關係疏遠的孫女蘇菲·納芙留下了一系列的線索,蘇菲·納芙可以利用這些線索解開他的死亡之謎,同時保護錫安會所保守的秘密。
賈克·索尼耶赫的名字可能是由Bérenger Saunière而來,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曾經在《聖血和聖盃英語The Holy Blood and the Holy Grail》(Holy Blood, Holy Grail)一書中被廣泛提到。
  • 蘇菲·納佛(Sophie Neveu)——賈克·索尼耶赫的孫女。她是法國政府的一位密碼員。年幼時,父母因交通意外而去世,後由她的祖父撫養長大。她的祖父通常叫她「蘇菲公主」,並且教導她如何解決複雜的文字謎題。在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她曾經在祖父的房間裡發現一把神秘的鑰匙,上面刻著兩個大寫字母「P.S.」後來,當她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一次,她希望能給祖父一個驚喜,直接去了祖父在諾曼地的房子,卻發現祖父在參與一個神秘的宗教性(聖婚)儀式。這次意外後,她開始疏遠祖父,直到祖父去世。
  • 伯居·法舍(Bezu Fache)——法國刑警偵查局長。強悍、精明、堅定的他被派來負責賈克·索尼耶赫被謀殺的調查。從死去的館長留下的線索來看,法希相信殺手是羅伯·蘭登,於是把他叫到盧浮宮來招供。但蘇菲·納芙偷偷通知了蘭登,因為她相信蘭登是無辜的,這給法舍帶來了阻礙。在整本書裡,法希都在偷偷的追蹤蘭登,因為他相信,放過蘭登就意味著他職業生涯結束。
伯居不是一個普遍的法國名字,而是一個城堡的名字。伯居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頭瘤牛,因為伯居是法語裡瘤牛(zébu)的諧音。法舍是法語裡憤怒的諧音,但本身也是個普遍的法國名字。
  • 西拉(Silas)——一個患有白化病主業會獻身者,嚴格遵守肉體苦修的修行戒律,年輕時在馬賽成了孤兒,此後便開始了罪惡的一生,他一直被監禁在比利牛斯山中的安道爾,直到一次因地震導致監獄部分倒塌才逃出來。他受到一位名叫艾林葛若薩的年輕的西班牙牧師的庇護,此人給他起名叫西拉,後來此人成為主業會的首腦。在小說情節開始以前,艾林葛若薩讓他與老師聯繫,並告訴他,他將接受一個對挽救真正的聖道(the true Word of God)至關重要的使命。按照老師的命令,他謀殺了賈克·索尼耶赫和其它三位錫安會的領袖,為的是得到錫安會的拱心石(法語為clef de voûte;英語為keystone,意思是「拱頂的關鍵」)的下落。後來他發現上了假消息的當,便為了得到真正的拱心石而追殺蘭登和納芙。他並不知道老師的真實身份,而只是個協從的殺手,他明白這是罪惡的事,但只因他堅信自己的行為能拯救天主教會,還是做了這些壞事。
  • 曼紐爾·艾林葛若薩主教(Bishop Manuel Aringarosa)——主業會的全球領袖、白化病僧侶西拉的恩主。在書中故事開始的五個月前,他被梵蒂岡教廷召回,參加在意大利地區的阿爾卑斯山的一座天文台召開的一個會議,被大吃一驚地告知,在六個月內教皇將撤回對主業會的支持。由於他相信主業會是維持教會不被分裂的力量,因此他認為忠誠要求他必須採取行動來挽救主業會。在會見梵蒂岡官員後不久,一個自稱「老師」的神秘人物和他聯繫,該人瞭解了這次秘密會議的內幕。導師告訴艾林葛若薩,他可以把一件對教會非常有價值的物品交給阿林加洛沙,這樣能幫助主業會在梵蒂岡爭取到極大的優勢。
「艾林葛若薩」的名字似乎是「紅鯡魚」(red herring)一詞在意大利語的(近似的)字面譯法(「aringa rossa」、「aringa rosa」的字面意思就是「粉紅色的鯡魚」),儘管在意大利語中其實並非用這種說法來表示「紅鯡魚」。
  • 老師(The Teacher)——一個貫穿整個故事的神秘人物,他不只知道主業會的部份陰謀。也知道錫安會的四大長老,那四位知道拱心石所在的人。他引誘艾林葛若薩並且保證會讓主業會在梵蒂岡爭取到極大的優勢,而那拱心石中的秘密一旦被揭發,則會摧毀天主教會。艾林葛若薩同意他的提議,被指使去保護主業會和教會。老師利用了西拉和艾林葛若薩,去完成他的計劃。
  • 安德烈·維賀內(André Vernet)——蘇黎世存托銀行(Depository Bank of Zurich,似為虛構)巴黎分行的總裁。當納佛和蘭登來到銀行並告訴他該銀行的一位長期客戶賈克·索尼耶赫已經去世、其帳戶的鑰匙現在由納芙所擁有時,他非常驚訝。在納芙和蘭登試圖用那把鑰匙來開啟銀行保險箱、卻不知道後帳戶的號碼後,維賀內產生了懷疑,說他們在銀行沒有合法的業務。在他看到報紙的報導說懷疑納佛和蘭登是索尼耶赫謀殺案的逃凶時,他又回來找他們,卻發現兩人確實輸入了正確的帳戶號碼並取走了索尼耶赫保險箱裡的物品,便意識到按照銀行嚴格的規定,兩人確實是銀行的合法客戶,於是認為自己有義務幫助兩人逃生。他假裝成一個銀行司機,欺騙警察放過了躲在一輛銀行卡車後部的蘭登和納芙。後來他改變主意,試圖阻止兩人,但蘭登偷走了卡車,帶納芙逃到附近蘭登的朋友李伊·提賓爵士的城堡,挫敗了維賀內的陰謀。
  • 李伊·提賓爵士(Sir Leigh Teabing)——英國皇家史學家皇家騎士,聖盃學者,也是羅伯·蘭登的朋友,一位獨立的富翁,居住在巴黎外的一座城堡中,在蘭登和納芙帶著裝有拱心石的紅木箱從蘇黎世存托銀行逃出後來到這裡躲避。他對納芙說出了聖盃的「真實」釋義(參看下文)。在賽拉斯和法國警察同時在爵士家裡發現他們後,三人和爵士的司機雷米一起乘坐爵士的私人飛機逃到英國。當納芙解開藏密筒,取出其中的拱心石後,爵士解釋了其中的謎語含義是他們應去倫敦聖殿教堂(Temple Church)尋找打開能幫他們打開拱心石的第二道組合鎖的隱藏的線索。
要注意的是,李伊爵士的名字是《聖血和聖盃》一書作者中的Michael Baigent和Richard Leigh兩位的名字通過字母順序的變化和重新組合而來的,該書中的觀點和李伊爵士的觀點非常相近。
  • 雷米·利加路迪(Rémy Legaludec)——李伊·提賓的僕人。在和提賓、蘭登及納芙一起逃到英格蘭後,他把他們載到倫敦的聖殿教堂。然而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是,他實際上為老師工作。當他們在聖殿教堂裡時,他和得到老師指示來這裡的西拉會面。在其他人找到並解開可能藏在教堂裡的秘密之前,他帶著一支手槍進入了教堂,將提賓押作人質,要求蘭登交出拱心石。蘭登把拱心石交給他後,他和西拉帶著作為人質的提賓開著他的車逃走了。
雷米·馬丁(Rémy Martin)其實是一個著名的白蘭地的品牌,而白蘭地也影響了雷米的命運。
  • 羅絲林禮拜堂的講解員(The docent at Rosslyn Chapel)——監管著禮拜堂的基金會的頭腦,當他看到蘭登和納芙攜帶的紅木箱、並意識到這似乎和他的祖母所擁有的另一個箱子是完全相同的一對時,他正在為兩人參觀羅斯林禮拜堂進行導遊。
  • 羅絲林信用基金的監護人(Guardian of the Rosslyn Trust)——她實際上是賈克·索尼耶赫的妻子、蘇菲·納芙的祖母。那位導遊則是索菲的弟弟。她與賈克·索尼耶赫認為他們由於瞭解了錫安會的強大秘密而成為教會刺殺的目標。她和索尼耶赫都認為蘇菲的弟弟應該秘密地居住在蘇格蘭。儘管人們認為的是蘇菲全家都在車裡,其實當時車裡只有索菲的父母。索尼耶赫對官方聲稱蘇菲的祖母和她的兄弟也在車裡。這位監護人告訴納芙和蘭登,雖然聖盃和秘密文件曾被埋在羅絲林禮拜堂的地下宮殿中,但幾年前錫安會已把它們轉移到了法國。在看了第二個藏密筒裡面的羊皮紙上的內容後,她明白了現在聖盃的藏所,但拒絕告訴蘭登,只對蘭登說他自己會想出來這個地點。她認為錫安會絕無意圖在任何預定時間公開聖盃的秘密。她認為就算是秘密被公開,這種公開也是沒意義的,因為即使沒找到真正聖盃的地點,世界也正呈現出聖盃的真正本性及其精神力量。她還對蘇菲·納芙說明了蘇菲的真實血統。

靈感來源和影響

[編輯]

小說是20世紀後期對諾斯提教派的興趣的復興的一部分。小說的素材主要來自《聖血和聖杯》(原文版小說的第253頁區別於其它素材來源,特別提及了這本著作的名字)。有人聲稱《達芬奇密碼》就是取材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英國廣播公司播放的一組短片的《聖血和聖杯》的傳奇演繹版本。兩者相同之處包括將抹大拉馬利亞描述為活着的聖杯、對法國王朝的神聖起源的描寫、書中涉及的神秘論、古埃及聖賢、教皇制度中的陰謀、以及隱寫術的應用等。在《聖血和聖杯》一書中,油畫《阿爾卡迪的牧人》(「Et in Arcadia ego」。譯註:中文的畫名採用的是較熟知的翻譯,但並不準確,西方美術史上對該畫的拉丁文名字的含義以及畫中隱匿的內容有一些不同的解釋)的法國畫家普桑扮演了後來被《達芬奇密碼》一書的作者布朗賦予達芬奇的角色(多年後,《聖血和聖杯》一書的作者之一向新聞界公開承認,整個故事都是虛構的)。關於《聖血和聖杯》一書的作者之一Baigent,布朗的故事中人物提賓(Teabing)的名字是把Baigent的字母重排了順序而來的。

也有人聲稱布朗改寫了其早先的羅伯·蘭登小說《天使與魔鬼》中的題材。

翁貝托·埃可早先的《傅科擺》一書也涉及這些宗教陰謀,包括(順便提及的)關於聖血解釋的雙關含義以及神殿,但卻是以更具批判性的方式涉及的——實際上該書是一部對陰謀論和相信它的人的無用之處的一個文學諷刺

基督教自由主義也被認為對本書產生了影響。

社會反應

[編輯]

讚譽

[編輯]

丹·布朗的小說在2003年出版來一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銷售上甚至可與廣受歡迎的《哈利·波特》叢書相匹敵。該書產生了大量相關書籍,並在《紐約時報》、《人物》雜誌以及《華盛頓郵報》上受到熱評[3]。很多人讚揚該書情節引人且發人思考。這本書還重新燃起了對天主教會歷史的興趣。

批評

[編輯]

由於此書開篇宣稱:

「本書中所有關於藝術品、建築、文獻和秘密儀式的描述均準確無誤。」

許多人認為《達芬奇密碼》曝光了基督教正統過去的真相。但其結果招致了來自天主教和其它基督教團體,歷史學家,藝術史家及其它抱怨其研究粗糙的讀者們的負面批評。有歷史學家認為丹·布朗歪曲——有時甚至捏造了——歷史。另一方面,包括作者在內[4]有人指出開篇的聲明並沒有聲稱小說中的人物所提出的關於抹大拉的馬麗亞,耶穌及基督教歷史的理論是都準確的。

批評包括:

  • 325年之前基督的追隨者認為他僅僅是一個「凡人先知」,是君士坦丁透過政治手段,在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上微弱優勢的選票才使得基督教接受了基督的神性:有許多作者引證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以前的聖經和教父中大量材料揭穿了這一點。(見,另見Olson和Meisel (2004),引自Philip Hughes著《The Church in Crisis: A History of the General Councils, 325——1870》(1964).)在第一屆尼西亞會議上,問題的中心在於基督與上帝是否一體,或者說基督是否首先被造,是否是僅次於父而高於其它被造物(參見阿里烏教派)。而此書的中心議題為女神和男女兩性的聯合,這是現代新紀元運動中異教巫術的要務,從未成為早期基督教的議題。丹·布朗沒有引用正典內外的根據以支持其論點。可以認為抹大拉的馬麗亞在歷史中的角色被普遍低估,這是有經文根據的;但是她與基督之間的曖昧關係卻純屬猜測;甚至諾斯替派的經外作品也沒有這樣離譜。
  • 書中聲稱《死海古卷》和《漢馬地古卷》是最早期的基督教文獻;但事實上,《死海古卷》是猶太人的文獻,而非基督教文獻;除了《多馬福音》之外,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在公元二世紀之後已經有《漢馬地古卷》的文獻存在。
  • 稱「抹大拉的瑪麗亞屬便雅憫支派」(58章)。這是沒有歷史證據的,實際上抹大拉位於以色列的北方,而便雅憫支派卻居住在南方。
  • 耶穌和抹大拉的瑪麗亞傳聞中的婚姻「結成了有效的政治聯盟,這樣,他就有可能合法地要求繼承王位」:關於耶穌的國度的世俗內涵是學界長期以來爭論的題目。對於相信福音書記載的人而言,他死後復活升天使他不會成為俗世的君王。然而基督教會與世俗政府的聯繫是不可否認的。
  • 「女性崇拜」遭到基督教的鎮壓:舉例而言,在羅馬天主教瑪利亞作為耶穌的母親,受到特別的禮敬,認為她是「天主之母」,「天上母后」,是所有人靈性的母親,無玷原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福音書中耶穌並沒有給予她殊榮,特別對待。對這一主張的反駁是耶穌告訴他所愛的那門徒要象照顧自己母親那樣照顧她。
  • 聲稱羅絲林禮拜堂「為聖殿騎士團所建」。實際上由Sir William St Clair,第三任奧克尼伯爵(third Earl of Orkney)和羅斯林勳爵(Lord of Rosslyn)修建。
  • 稱「在追捕女巫的三百年中,被教會綁在柱子上燒死的女性多達五百萬」。很多批評者認為這是有問題的,因為根據現有的數據無法支持這樣的估計。從九百萬到幾百人兩個極端的數字都見報道,但也都遭到強烈質疑。一般認為在四至六萬之間,大多數由在俗的基督教信徒組成的法庭判決而非教會。判處女巫火刑也流行於一些新教宗派,儘管《達文西密碼》認為皆系天主教所為。(Jenny Gibbons, Brian Levack, WIlliam Manchester, Norman Cantor)
  • 稱聖殿騎士團設計的哥特式建築是為了「記錄神聖女性的秘密」。歷史學家認為聖殿騎士團的歐洲教堂建築並無關係,通常此類事務交由主教委辦。
  • 聖殿騎士團描繪為「建築行業公會的建立者」,秘密的保守者。研究聖殿騎士團歷史學家有充分的證據指出[聖殿騎士團]並不參與建築施工項目或者建立石匠的行會,他們多數都是文盲,不懂得「神聖的幾何」(據稱傳自金字塔的建造者)。然而他們建造了大量的要塞。至於共濟會則成立於18世紀,因而他們希望重寫聖殿騎士團的歷史。
  • 認為蒙娜麗莎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自畫像,並認為其標題意指埃及神祇阿蒙艾西斯:歷史上蒙娜麗莎究竟何人並不清楚,但具有說服力的材料指出,她是麗莎·格拉迪尼,另可能是阿拉貢的伊莎貝拉。然而有研究者利用「變形」技術("morphing" techniques)認為畫像與列奧納多驚人地相似(貝爾實驗室的Lillian Schwartz英語Lillian Schwartz和倫敦Maudsley醫院的Digby Quested)。蒙娜Monamadonna(意即太太,女士)之縮寫。麗莎Lisa是最有可能的畫中人的名字。無論如何,此畫在意大利語中最常用的名字是La Gioconda(麗莎·格拉迪尼夫家的姓)。
  • 書中以確鑿的口氣稱列奧納多·達芬奇是同性戀。然而達芬奇個人生活中的線索構成了這一論點的基礎,但未有確論,學界亦無共識。
  • 把主業會當成天主教修會,是教宗自治社團英語Personal prelature。事實上主業會的成員中沒有修士,主要由平信徒組成。「自治社團」並不說明與教宗有特別的關係,其監督治理的權限並非一個固定的地區,而是「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社會團」中的「自治」。然而主業會的成員中的確有禁慾苦修,自二世紀聖安多尼起基督教即有此傳統。
  • 稱列奧納多《岩間聖母》第一版因有異端內容而被教會否決。是說並無任何證據。
  • 抹大拉的瑪麗亞被教會當作妓女(58、60章)。這來緣於教宗聖額我略一世把《路加福音》第七、八章的兩個人物聯繫在了一起。其一是抹大拉的瑪麗亞,據記載被鬼附體:「抹大拉的瑪麗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路加福音8:2)。額我略把她和伯大尼的瑪麗亞以及未具名的女「罪人」當作了一個人。後來瑪麗亞又被當作《約翰福音》裡「行淫時被拿的婦人」(約翰福音第八章),使瑪麗亞更加接近性犯罪。天主教傳統與其它基督教傳統相反,確曾有意為這樣的聯繫辯白(參見Catholic Encyclopedia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然而把瑪麗亞的角色從行淫上升到娼妓起源於她作為悔罪女子的主保聖人[2] 婉語「從良妓女」magdalen即源於此(參見Magdalen Asylum英語Magdalen Asylum),並和瑪麗亞產生了聯繫。
  • 舊約聖經中表示神之名四個字母「是由代表男性的Jah與古猶太人給夏娃取的猶太名Havah構成的雌雄同體」(74章)通常認為聖經原文中的這四個字母(י yod, ה heh, ו waw, ה heh‎)意思是「存在」或「發展」,用來表示神的名字。
  • 認定「左」與「陰險」sinister等負面的詞彙聯繫在一起乃是出於「教會的中傷」;事實是這種關聯的產生早於基督教,而且在其它文化中也有出現,如印度教(例如,「left hand tantra」)。此外,「左腦」通俗地來說意味着非理性和情感,並非如此;大腦的左半球主要與理性和雄性機能向關。
  • 宣稱早期的以色列人崇拜耶和華那樣地崇拜Shekinah。事實是Shekinah(源自希伯來語「住所」一語)從未出現在早期猶太教中,在後來的猶太教塔木德中意指「住所」,或者上帝與他的百姓同在。也可以解釋為上帝「家庭的」或陰性的一面。

《達芬奇密碼》的流行,和對於書中記錄正確性的普遍接受,在基督教群體中引起了爭議,並導致了針對這一議題的大量書籍的出版。其中包括Carl Olson和Sandra MieselThe Da Vinci Hoax(《達芬奇惡作劇》)。

把學者尚未解決的爭議性話題斷言為事實,這是對此書質疑的很大來源。很多人認為,書中宣稱本身準確無誤,哪裡是「事實」的結束和虛構的開始卻模糊不清。再加上宗教團體稱其對爭議性宗教觀點的反對和冒犯,大量的爭論和偏袒性資料便由此引發。

本書曾受到廣泛的批評因為它被認為反映了陳舊的新教徒對天主教的毀謗(見,2005年7月24日BBC的Sunday節目),或者更一般的說,反映了反對教會干預政治的傳統。2005年3月15日,天主教熱那亞總教區總主教信理部前第二負責人達濟斯·貝爾托內樞機以具有反天主教傾向為理由申斥此書及其發售者。「它看起來就像是倒退到了十九世紀的反神職人員的小冊子,」他說。它是「粗俗和荒謬」的對歷史的扭曲,充斥着「廉價的謊言。」該樞機同時也堅決維護被作為該書主要目標的天主教組織主業會

關於此書和其它作品的寫作手法,布朗也受到了批評。《達芬奇密碼》中許多角色定位明顯帶有美國對歐洲人的偏見,致使歐洲人尤其抨擊布朗有欠思考的陳腐說庋和「厭煩的偏見」。

  • 聲稱郇山隱修會是一個存在於歐洲多個世紀,並保守著耶穌基督與抹大拉馬利亞結婚的秘密;但事實上,經美國時事雜誌60分鐘》派記者艾德·布萊德利(Ed Bradley)查證之後,發現該會只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並且還偽造了一份郇山隱修會成員名單的假文獻,宣稱達文西是郇山隱修會的會員。

法律糾紛

[編輯]

2006年2月,Michael Baigent和Richard Leigh,《聖血與聖杯》三位作者中的兩位,為了著作權將《達芬奇密碼》的英國出版商告上了法庭,並主張其抄襲[5]4月7日,英國倫敦高等法院做出最後判決。法官認定達芬奇密碼作者並未涉嫌抄襲原告小說內容,因此將本案駁回。[6]

本書背後的事實和神話

[編輯]

電影製作

[編輯]

索尼旗下的哥倫比亞製片公司已經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於2006年5月19日全球同步上映。盧浮宮准許攝製組進行拍攝。拍攝權以6百萬美元購得。朗霍華德導演,Akiva Goldsman為編劇。湯姆·漢克斯飾演羅伯·蘭登。奧黛莉·朵杜飾演索菲·納芙讓·雷諾飾演貝祖·法希。漢斯·季默將為電影作曲。

參考文獻

[編輯]
  1. ^ New novel from Dan Brown due this fall. The Mercury News. 2009-06-05 [202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美國英語). 
  2. ^ 跟小說中主角之一Langdon的名字無關,僅因音譯譯名選字相同。
  3. ^ The Da Vinci Code » Book Reviews » Official Website of Dan Brown. [2006-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21). 
  4. ^ The Da Vinci Code » FAQs » Official Website of Dan Brown. [200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03). 
  5. ^ In a packed high court, a new twist in The Da Vinci Code begins to unfold. the Guardian. 2006-02-28 [202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英語). 
  6. ^ 存档副本. [2006-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9). 

相關書籍

[編輯]
  • Amy Welborn,《解密達芬奇》De-Coding Da Vinci (Our Sunday Visitor, 2004). ISBN 1-59276-101-1
  • Carl Olson and Sandra Miesel,《達芬奇的玩笑The Da Vinci Hoax (Ignatius Press, 2004). ISBN 1-58617-034-1
  • Steve Kellmeyer,《達芬奇密碼一書中的事實和虛構》Fact and Fiction in The Da Vinci Code (Bridegroom Press, 2004). ISBN 0-9718128-6-1
  • Ben Witherington III,《福音密碼》The Gospel Code (InterVarsity Press, 2004). ISBN 0-8308-3267-X
  • Umberto Eco,《傅科擺》(Ballantine Press, 1990). ISBN 0-345-36875-4
  • Richard Abanes(理查·阿邦尼斯), The Truth Behind the Da Vinci Code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 2004). ISBN 0-7369-1439-0. 中文譯本《達文西密碼的真相》,2004年,聖經資源中心,台灣台北縣新店市,ISBN 986-80638-0-9
  • Margaret Starbird,《福音書中的女神》The Goddess in the Gospels (Bear & Company, 1998). ISBN 1-879181-55-X
  • Margaret Starbird,《拿水罐的女人》The Woman with the Alabaster Jar (Bear & Company, 1993). ISBN 1-879181-03-7
  • Hank Hanegraaff and Paul Maier,《達芬奇密碼:事實還是虛構?》Da Vinci Code: Fact or Fiction?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04). ISBN 1-4143-0279-7
  • Michael Baigent, Richard Leigh, & Henry Lincoln,《聖血和聖杯》Holy Blood, Holy Grail (Dell, 1983). ISBN 0-440-13648-2
  • Michael Baigent, Richard Leigh, & Henry Lincoln,《天主的遺產》The Messianic Legacy (Dell, 1989). ISBN 0-440-20319-8
  • Lynn Picknett and Clive Prince,《聖殿啟示錄》The Templar Revelation英語The Templar Revelation (Touchstone, 1998). ISBN 0-684-84891-0
  • Darrell Bock and Francis Moloney,《破解達芬奇密碼》Breaking the Da Vinci Code (Nelson Books, 2004). ISBN 0-7852-6046-3
  • Dan Burstein (ed),《密碼的秘密》Secrets of the Code (CDS Books, 2004). ISBN 1-59315-022-9

外部連結

[編輯]

學術指南和研究輔助

[編輯]

質疑與評論分析

[編輯]

書迷站點和論壇

[編輯]

其它

[編輯]


Webquest網絡謎題的解法

[編輯]

Eurostar謎題解法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