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色州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12月9日) |
阿肯色州 | |
---|---|
美國聯邦州 | |
State of Arkansas | |
綽號:自然州 | |
格言:Regnat populus (拉丁語: The People Rule) | |
頌歌:"Arkansas", "Arkansas (You Run Deep in Me)", "Oh, Arkansas", 以及 "The Arkansas Traveler" | |
地圖中高亮部分為阿肯色州 | |
坐標:34°48′N 92°12′W / 34.8°N 92.2°W | |
國家 | 美國 |
建州前 | 阿肯色領地 |
加入聯邦 | 1836年6月15日 (第25個加入聯邦) |
首府 (最大城市) | 小岩城 |
最大都會區 | 小岩城都會區 |
政府 | |
• 州長 • 副州長 | 莎拉·桑德斯(R) 萊斯利·拉特利奇(R) |
立法機構 | 阿肯色州議會 |
• 上議院 | 阿肯色州參議院 |
• 下議院 | 阿肯色州眾議院 |
司法機關 | 阿肯色州最高法院 |
聯邦參議員 | 約翰·博茲曼(R) 湯姆·卡頓(R) |
聯邦眾議員 | 4名眾議員(R)(列表) |
面積 | |
• 總計 | 137,732 平方公里(53,179 平方英里) |
• 陸地 | 134,771 平方公里(52,035 平方英里) |
• 水域 | 2,961 平方公里(1,143 平方英里) 2.15% |
面積排名 | 全美第29名 |
尺寸 | |
• 長度 | 386 公里(240 英里) |
• 寬度 | 435 公里(270 英里) |
海拔 | 200 公尺(650 英尺) |
最高海拔 (Magazine峰) | 839 公尺(2,753 英尺) |
最低海拔 (沃希托河) | 17 公尺(55 英尺) |
人口(2019) | |
• 總計 | 3,017,804人 |
• 排名 | 全美第33名 |
• 密度 | 21.8人/平方公里(56.4人/平方英里) |
• 密度排名 | 全美第34名 |
• 家庭收入中值 | $45,869 |
• 收入排名 | 全美第49名 |
居民稱謂 | Arkansan Arkansawyer Arkanite[1]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英語 |
郵政代碼 | AR |
ISO 3166碼 | US-AR |
傳統縮寫 | Ark. |
時區 | UTC−06:00(北美中部時區) |
• 夏時制 | UTC−05:00(CDT) |
緯度 | 33° 00′ N 至 36° 30′ N |
經度 | 89° 39′ W 至 94° 37′ W |
網站 | www |
阿肯色州(英語:State of Arkansas /ˈɑːrkənsɔː/),是美國南部的一個州份,位處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北接密蘇里州,西界俄克拉荷馬州,南鄰路易斯安那州,西南與得克薩斯州接壤,東隔密西西比河與田納西州和密西西比州相望。其面積137,539平方公里,在五十個州內列第29位。2017年人口超過三百萬,人口排名33。其首府是小石城。
阿肯色州面積排名第 29,人口排名第34,2020 年人口普查人口略高於 300 萬。首府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小石城,位於該州中部,是交通、商業、文化和政府的中心。該州的西北角,包括費耶特維爾-斯普林代爾-羅傑斯都市區和史密斯堡都市區,是人口、教育和經濟中心。該州東部最大的城市是瓊斯伯勒。該州東南部最大的城市是派恩布拉夫。
阿肯色州以前是法屬路易斯安那和路易斯安那購地所購買的土地的一部分,阿肯色於1836年6月15日被接納為聯邦第25個州。該州東部的密西西比河沖積三角洲平原地區的大部分地區被開發用於棉花種植園,那裡的土地所有者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奴隸制下非裔美國人的勞動。1861年,美國內戰期間,阿肯色州脫離美國並加入美利堅聯盟國。1868年回歸聯邦後,阿肯色州由於過度依賴大規模種植園經濟,經濟繼續遭受損失。棉花仍是主要商品作物,但棉花市場下滑帶來了經濟的衰退。由於農民和商人沒有多元化,而且工業投資很少,阿肯色州在經濟機會方面落後於其他州。19世紀末,該州制定了各種種族隔離法來隔離非裔美國人。白人至上主義主導了阿肯色州的政治,非裔美國人的選舉權被剝奪,並拒絕重新分配立法機構;只有在聯邦立法通過後,更多的非裔美國人才能夠投票。在20世紀50年代和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期間,阿肯色州,尤其是小石城,是反對教育種族隔離努力的主要戰場。
20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阿肯色州開始實現經濟多元化並實現繁榮。20 世紀 60 年代,該州成為沃爾瑪公司的總部,該公司是全球收入最大的公司,總部位於本頓維爾。21世紀,阿肯色州的經濟以服務業、飛機、家禽、鋼鐵和旅遊業以及棉花、大豆和大米等重要商品作物為基礎。
該州的郵政縮寫是AR。本州下轄共75個縣,詳見阿肯色州行政區劃。
歷史
[編輯]早期歷史
[編輯]「阿肯色州(Arkansas)」州名來自印第安語,原為多個印地安人部族居住地。在歐洲人定居北美之前,阿肯色州已有土著人民居住了數千年。卡多人、奧塞奇人和夸帕人遇到了歐洲探險家。最先來到阿肯色州的歐洲人是一個16世紀末的探險家,西班牙人赫爾南多·德·索托。他橫渡密西西比河,進軍阿肯色州中部和奧扎克山脈。在沒有發現任何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並一路遭遇當地人的抵抗後,他和他的部下回到了密西西比河,德索托在那裡病逝。臨終前,他命令手下屠殺附近阿尼爾科村的所有男子,因為他擔心這個村子正與密西西比河下游的一個強大政體奎瓜爾塔姆勾結。他的手下聽從了命令,他們並沒有因他的逝世而停止追隨,但據說還屠殺了婦女和兒童。第二天,他在據信位於現代阿肯色州麥克阿瑟附近的地方去世。1542年5月,他的屍體在黑暗的掩護下被他的部下安葬在密西西比河的一個水墳里。德索托曾試圖欺騙土著居民,讓他們相信他是一位不朽的神,以阻止憤怒的美洲原住民對他當時虛弱不堪、髒兮兮的軍隊發起攻擊。為了繼續這個詭計,他的手下通知當地人德索托已經升入天空。這些飢餓的探險家們一直靠從當地人那裡偷來的玉米為生,後來在前副官的指揮下莫斯科索試圖通過陸路返回墨西哥。他們最遠到達了得克薩斯州,然後又進入了因乾旱而無法種植玉米、且人口稀少而無法通過偷竊當地人食物來維持生計的地區,此後探險隊立即返回阿肯色州。在建造了一支小船隊後,他們沿着密西西比河航行,最終通過水路到達墨西哥。阿肯色是法國或西班牙探險者起的名字,很可能是法語或加泰羅尼亞語中「住在河流下游的人」一詞的語音轉寫。其中人指的是夸保(Quapaw)印第安人,河流指的是他(她)們沿而居住的密西西比河。
歐洲殖民地
[編輯]後來的探險家包括 1673 年的法國人雅克·馬凱特 (Jacques Marquette )和路易斯·若利埃 ( Louis Jolliet ),以及 1681 年的法國人羅伯特·拉薩爾(Robert La Salle)和亨利·德·通蒂 ( Henri de Tonti )。[2][3]17世紀末法國人開始以新奧爾良為據點沿密西西比河擴張。通蒂於1686年在夸帕村建立了阿肯色站(Arkansas Post),使其成為歐洲人在該地區的第一個定居點。17到18世紀該地區經常在法國與西班牙之間易手,導致殖民活動僅限於建立軍事據點和與原住民的貿易。在法國統治時期阿肯色屬於法屬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1762年,即將在七年戰爭中戰敗的法國不願將路易斯安那地區拱手讓給英國從而增強英國在北美的勢力,法國與西班牙籤署《楓丹白露條約》,將包括阿肯色在內的路易斯安那割讓給西班牙。但僅僅數年後,當地德裔和法裔移民發動叛亂,使得該地再次回歸法國的統治。
併入美國
[編輯]1803年,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因遭受反法同盟圍攻而無力管理法屬路易斯安那,法國擔心該地區落入英國手中會有利於英國的對外擴張,同時剛建立的美國有着旺盛的擴張主義思想,因而兩國達成協議,美國以1500萬美元購買法屬路易斯安那,史稱路易斯安那購地。路易斯安那購地事件法國士兵仍駐紮在阿肯色站。之後,定居者和美洲原住民之間平衡的給予和接受關係開始在包括阿肯色的整個邊境地區發生變化。[4]在一場關於允許在該領土上實行奴隸制的爭議之後,阿肯色領地於1819年7月4日成立。阿肯色的逐步解放法案以一票之差被否決,眾議院議長 亨利·克萊 (Henry Clay)允許阿肯色州作為蓄奴領地組織起來。[5]
由於來自東部的移民不斷增加,阿肯色州在1836年6月15日以聯邦州的身份加入美國。隨着歐洲裔美國人在東海岸定居並進入中西部,1830年代美國政府強迫許多美洲原住民部落遷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阿肯色州和印第安領地。[6]1821年,在領地時期,阿肯色領地首都從阿肯色站遷至小石城。[7]
在領地時期,更多的美洲原住民遷移開始了,最終夸保人的遷移在1833年完成,他們被遷入印第安領地。1821年,在領地時期,首都從阿肯色站遷至小石城。州內大多數移民來自於東南部的佐治亞、亞拉巴馬和密西西比等州,加之阿肯色州東部有着適合種植棉花的肥沃土地,而且該州處於密蘇里妥協線以南,阿肯色建州之初就是蓄奴州。奴隸製成為阿肯色州的一個棘手問題,形成了持續數十年的地理鴻溝。阿肯色州東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堅決支持奴隸制,因為他們認為奴隸勞動是收穫商品作物的最佳或「唯一」經濟上可行的方法。[8]阿肯色州西北部的山地地帶無法種植棉花,只能依靠資金稀缺的自給農業經濟。[9]
內戰和重建
[編輯]1861年5月6日,在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時阿肯色州加入南方聯盟,脫離聯邦,與其他蓄奴州共同組成「美利堅聯盟國」。雖然1860年美國內戰前夕,被奴役的非裔美國人人數為111,115人,略高於該州人口的 25%。
許多政治家都是從阿肯色州內戰前的南方權利政治力量家族中選出的。本地居民普遍希望避免內戰,因為他們不清楚戰爭會帶來什麼結果,無論是永久性的分裂還是戰火席捲都不是好事。1861年初,墨西哥灣各州宣布脫離聯邦,出席會議的民選代表們決定阿肯色州是否應該脫離聯邦,並將該問題交還給選民,以便於8月舉行全民公投。[10]直到亞伯拉罕·林肯要求阿肯色州軍隊被派往薩姆特堡鎮壓那裡的叛亂後,阿肯色州才脫離聯邦。5月6日,州代表大會成員被大會主席召回,投票決定終止阿肯色州的聯邦成員身份,加入美利堅聯盟國。[11]
阿肯色州對邦聯來說占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該州維持着對密西西比河和周邊南部各州的控制。密蘇里州邊境的威爾遜河血腥之戰震驚了許多阿肯色人,他們認為這場戰爭將是南方迅速而決定性的勝利。戰爭早期的戰鬥發生在阿肯色州西北部,包括甘蔗山戰役、豌豆嶺戰役和草原格羅夫戰役。1862年,聯邦將軍塞繆爾·柯蒂斯 (Samuel Curtis)橫掃該州,到達三角洲的海倫娜。次年,小石城被北軍占領。在全州範圍內,戰爭對城鄉的破壞都很嚴重。在實施徵兵、高稅收和戒嚴等計劃後,本地居民對南方邦聯事業的熱情減弱了,這導致徵兵和發售戰爭債券等都受到了影響。
根據《軍事重建法》,國會在立法機關接受第14條修正案後,宣布阿肯色州於1868年6月恢復聯邦州身份。共和黨控制的重建立法機構建立了男性普選權(儘管暫時剝奪了前邦聯軍軍官的選舉權,他們都是民主黨人)、黑人和白人的公共教育體系,並通過了改善國家和幫助更多人口的一般性問題。該州很快就被激進共和黨人和聯邦主義者控制,在州長鮑威爾·克萊頓的領導下,他們作為南部邦聯的同情者和三K黨主持了一個巨大的動盪時期,他們反對新的發展,特別是非洲裔美國人的投票權。
重建末期和19世紀末的阿肯色
[編輯]重建後,該州開始接收更多的移民和移民。中國、意大利和敘利亞男子被招募到發展中的三角洲地區從事農業勞動力。這些民族中沒有一個人長期從事農業勞動。尤其是中國人,因為他們很快就成為三角洲周邊城鎮的小商人。許多中國人在小鎮上成為了成功的商人,以至於他們能夠讓孩子上大學。[12]
鐵路的建設使更多的農民能夠將他們的產品推向市場。它還為該州的不同地區帶來了新的發展,包括奧沙克地區,其中一些地區被開發為度假村。例如,在19世紀末的幾年內,卡羅爾縣的尤里卡斯普林斯人口增長到10,000人,迅速成為旅遊勝地和該州第四大城市。它的特點是新建的、優雅的度假酒店和水療中心圍繞其天然溫泉規劃,被認為具有健康特性。該鎮的景點包括賽馬和其他娛樂活動。它吸引了各種各樣的階層,幾乎和溫泉一樣受歡迎。
內戰前阿肯色州經濟因為棉花種植而十分繁榮。內戰期間主要的棉消費國英國因美國北方對南方的封鎖轉而在印度大力開拓棉種植業,阿肯色州失去出口收入,加上黑奴解放後人力成本上升,以及缺乏成體系的工業,導致阿肯色的經濟長期落後。
吉姆·克勞法的興起和20世紀初的阿肯色
[編輯]1880年代末,阿肯色州日益惡化的農業蕭條催生了民粹主義和第三方運動,導致了跨種族的政治聯盟。為了保住權力,阿肯色州的民主黨在1890年代跟隨其他南方各州通過了剝奪黑人和貧窮白人選舉權的立法和憲法修正案。1891年,州立法者通過了識字測試的要求,因為他們知道這會把許多黑人和白人排除出選舉。當時,該州有超過25%的人口既不會讀寫,大部分是黑人和鄉村貧困白人。1892年,他們修改了州憲法,要求徵收人頭稅和更複雜的居住要求,這兩者都對窮人和佃農產生了不利影響,迫使大多數黑人和許多貧窮白人退出選民名冊。
到1900年,民主黨在縣和州選舉中擴大了白人初選的使用範圍,進一步剝奪了黑人參與政治進程的機會。只有在初選時,候選人之間才會有競爭,因為民主黨掌握着所有權力。該州幾十年來一直是民主一黨制國家,直到通過《1964年聯邦民權法案》和《1965年投票權法案》以強制執行憲法權利。[13]
1905年至1911年間,阿肯色州開始接收來自歐洲的少量德國人、斯洛伐克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移民。德國人和斯洛伐克人定居在該州東部稱為草原的地區,愛爾蘭人則在該州東南部建立了小型社區。德國人主要信奉路德教,斯洛伐克人主要信奉天主教。愛爾蘭人大多是來自阿爾斯特的新教徒,有蘇格蘭和北部邊境的血統。20 世紀初的一些移民包括來自東歐的人。這些移民共同使三角洲地區比該州其他地區更加多元化。同年,一些黑人移民因為有機會開發低地並擁有自己的財產而遷入該地區。但總體而言,阿肯色依舊不能像沿海各州尤其是東北部那樣吸引移民,因為阿肯色的經濟很差,無論是農業還是工商業都不能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黑人佃農開始嘗試組織農民聯盟。 他們向該地區棉花種植園的白人土地所有者尋求更好的付款和會計條件。白人抵制任何改變,並經常試圖破壞農民聯盟的會議。1919年9月30日,兩名白人,包括一名當地代表,試圖驅散一場黑人佃農集會,因為他們正試圖組織農民工會。一名白人議員在會議上與警衛的衝突中被殺後,消息傳遍了城鎮和周邊地區,來自菲利普斯及鄰近地區的數百名白人開始大規模襲擊黑人。州長查爾斯·希爾曼·布拉夫要求聯邦軍隊制止所謂的伊萊恩大屠殺。白人暴徒遍布全縣,在10月1日後大部分暴力事件被鎮壓之前,估計有237名黑人死亡。[14]事件中還有5名白人死亡。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批准動用這些軍隊後,州長陪同部隊趕赴現場。
根據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在日本襲擊珍珠港後不久發出的命令,近16,000名日裔美國人被強行從美國西海岸驅逐,並被監禁在阿肯色三角洲的兩個拘留營中。[15]德沙縣的羅韋爾集中營於1942年9月至1945年11月期間運營,高峰時期關押了8,475名囚犯。德魯縣的傑羅姆戰爭安置中心於1942年10月至1944年6月期間運營,收容了約8,000人。[16]
在最高法院在《布朗訴堪薩斯州托皮卡教育委員會案》 (1954年)中裁定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違憲後,一些學生努力整合該州的學校。1957年,小石城九人組織讓阿肯色州引起全國關注,當時聯邦政府不得不進行干預,保護試圖融入州府一所高中的非裔美國學生。州長奧瓦爾·福布斯命令阿肯色州國民警衛隊幫助種族隔離主義者阻止九名非裔美國學生進入小石城中央高中就讀。在三次嘗試聯繫福布斯後,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總統1957年9月25日,美國現役第101空降師派出1,000名士兵護送和保護進入學校的非裔美國學生。州長和市政府不顧聯邦法院的整合命令,決定關閉學校高中剩餘學年。到1959年秋天,小石城高中完全合併。[17]
至二次大戰以後阿肯色州開始吸引外來投資,1953年還把阿肯色州別名為「機會之地」。現有多家著名的企業在阿肯色興起,包括世界著名零售商沃爾瑪,其總部位於本頓維市。
法律和政府
[編輯]美國民主黨在阿肯色州州議會中,整個20世紀一向佔大多數,1964年前起本地政府機構絕大部分都是由民主黨人所擔任。這在美國南部較為少有,在1964年所有公職選舉皆是支持民主黨,包括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南部其他州長在1970年代後,逐漸由共和黨人擔任公職。自1990年代以來,共和黨逐漸控制州政府。民主黨有不少政治人物都是出自阿肯色州,最著名的乃是曾擔任12年阿肯色州州長的前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2010年後,代表阿肯色州的四名眾議員全由共和黨人出任,參議員則民主黨和共和黨各有一人出任,至2014年參議院改選後,兩名參議員都是共和黨人。
阿肯色州向來政治立場傾向保守,如在一次關於禁止同性婚姻的投票中,74%民主黨人都投贊成票。而比爾·克林頓的妻子希拉里·羅得漢·克林頓基於支持女性主義,以前曾拒絕跟從夫姓,就引來阿肯色州民主黨人的不滿,在克林頓擔任州長後才加上夫姓。
地理
[編輯]阿肯色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原山脈各半,幾乎所有河流均自西北流向東南,入密西西比河。高地多森林,產松木和白橡樹木,並有豐富的煤和天然氣礦藏。低地土地肥沃,產多種農作物。昔日僅種棉花,現改種稻米和大豆代替。
阿肯色州南部與路易斯安那州接壤,西南與德克薩斯州接壤,西部與俄克拉荷馬州接壤,北部與密蘇里州接壤,東部與田納西州和密西西比州接壤。美國人口普查局將阿肯色州歸類為南部州,屬於中西南部各州。密西西比河構成其東部邊界的大部分,但克萊縣和格林縣除外,聖弗朗西斯河在這兩個縣構成密蘇里州布瑟爾河的西部邊界以及許多地方,密西西比河的河道已和1836年的原始河道有所不同,但州界並未因此而變更,導致很多飛地的出現。
阿肯色州通常可以分為兩半,西北的高地和東南部的低地。這些高地是南部內陸高地的一部分,包括奧沙克山脈和沃希托山脈。南部低地包括墨西哥灣沿岸平原和阿肯色三角洲。這種分裂可能導致區域劃分為阿肯色州西北部、西南部、東北部、東南部和中部。這些區域範圍很廣,並不是按照縣界劃分的。阿肯色州有七個獨特的自然區域:歐扎克山脈、沃希托山脈、阿肯色河谷、墨西哥灣沿岸平原、克勞利嶺和阿肯色三角洲,其中阿肯色州中部有時被視為多個地區的混合體。[18]
阿肯色州東南部沿密西西比沖積平原有時被稱為阿肯色三角洲,雖然並不是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但其地形地貌、形成原因河形成機制與三角洲相同。該地區地勢平坦,擁有肥沃的沖積土,是由鄰近的密西西比河的反覆洪水形成的。距離河流較遠,在該州的東南部,大草原的地貌更加起伏。兩者都是肥沃的農業區。三角洲地區被稱為克勞利山脊的地質構造一分為二。克勞利山脊是一片狹窄的連綿起伏的山丘,高出周圍的沖積平原 250 至 500 英尺(76 至 152 m),位於阿肯色州東部許多主要城鎮的下方
阿肯色州氣溫冬溫夏熱。首府小石城1月氣溫從11至~-1℃;7月氣溫從22~34℃。平均年降水量為1220毫米,全年分布均勻。夏季較乾燥。
經濟
[編輯]2005年該州的本地生產總值為8700億美元。以前阿肯色州以棉花種植為主要產業,目前該州仍有棉花田,但農產品已不限於棉花,而包括了稻米和大豆。
阿肯色州的工業包括了食品加工、電子儀器生產等等,也有少量的汽車製造廠,分佈於東面。該州有幾家重要公司在美國數一數二。包括JB 亨特運輸服務公司和三家世界500強企業:
人口
[編輯]調查年 | 人口 | 備註 | %± |
---|---|---|---|
1810 | 1,062 | — | |
1820 | 14,273 | 1,244.0% | |
1830 | 30,388 | 112.9% | |
1840 | 97,574 | 221.1% | |
1850 | 209,897 | 115.1% | |
1860 | 435,450 | 107.5% | |
1870 | 484,471 | 11.3% | |
1880 | 802,525 | 65.6% | |
1890 | 1,128,211 | 40.6% | |
1900 | 1,311,564 | 16.3% | |
1910 | 1,574,449 | 20.0% | |
1920 | 1,752,204 | 11.3% | |
1930 | 1,854,482 | 5.8% | |
1940 | 1,949,387 | 5.1% | |
1950 | 1,909,511 | −2.0% | |
1960 | 1,786,272 | −6.5% | |
1970 | 1,923,295 | 7.7% | |
1980 | 2,286,435 | 18.9% | |
1990 | 2,350,725 | 2.8% | |
2000 | 2,673,400 | 13.7% | |
2010 | 2,915,918 | 9.1% | |
2020 | 3,011,524 | 3.3% | |
Source: 1910–2020[19] |
根據2019年人口普查估計,阿肯色州72.0%為非西班牙裔白人,15.4%為黑人或非裔美國人,0.5%為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1.5%為亞裔美國人,0.4%為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島民,0.1%為其他種族,2.4%為兩個或更多種族,7.7%為西班牙裔或拉丁美洲人。[20] 2011年,該州為80.1%的白人(74.2%非西班牙裔白人),15.6%的黑人或非裔美國人,0.9%美國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1.3%亞裔,1.8%來自兩個或兩個以上種族。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美國人或任何種族的拉丁裔占人口的6.6%。[21] 截至2011年,阿肯色州39.0%的年齡小於 1的人口是少數民族。[22]
種族和民族[23] | 單一種族 | 總數 | ||
---|---|---|---|---|
白人 (非西班牙裔) | 68.5% | 73.2% | ||
非裔美國人 (非西班牙裔) | 14.9% | 16.2% | ||
西班牙裔或拉丁裔[a] | — | 8.5% | ||
亞裔 | 1.7% | 2.2% | ||
美國原住民 | 0.7% | 3.4% | ||
太平洋島民 | 0.5% | 0.6% | ||
其它 | 0.3% | 1.1% |
2003年人口普查,阿肯色州有2,725,714人。其中:
- 78.6%-白人
- 15.7%-非裔
- 3.2%-拉丁裔
- 0.8%-亞裔
- 0.7%-印地安原住民
- 1.3%-混血種族
阿肯色州的族裔調查(依據受訪者回報)中,自認美國人(15.9%)者最多,其次是非裔(15.7%)、愛爾蘭人(9.5%)、德國人(9.3%)和英國人(7.9%)。
宗教上,阿肯色州的新教徒(Protestant)占了壓倒性的比率。
下列是阿肯色州的人口信仰比例:
阿肯色州新教徒中,各教派所占比例不同,其中以美南浸信會最高(Southern Baptist,42%),其次為衛理宗(Methodism,9%),接著是保守的基督會(Churches of Christ,6%-屬於歸正宗的分支)。
歐洲裔美國人在奧沙克西北部和該州中部地區有很強的影響力。非裔美國人主要居住在該州的南部和東部地區。具有愛爾蘭、英國和德國血統的阿肯色人大多居住在靠近密蘇里州邊境的奧沙克西北部地區。奧沙克地區愛爾蘭人的祖先主要是蘇格蘭愛爾蘭人,來自北愛爾蘭、蘇格蘭低地和英格蘭北部的新教徒是美國革命前最大的英國和愛爾蘭移民群體的一部分。英語和蘇格蘭愛爾蘭語移民定居在整個南方偏遠地區和山區。英國血統的美國人遍布全州。[24]
-
Non-Hispanic White 40–50%50–60%60–70%70–80%80–90%90%+Black or African American 40–50%50–60%60–70%
大多數被認為是「美國人」的人都有英國血統或蘇格蘭愛爾蘭血統。他們的家人在該州居住了很長時間,很多情況下是在建州之前就已經存在,以至於他們選擇簡單地認為自己有美國血統,或者實際上不知道自己的血統。他們的血統主要可以追溯到最初的13個殖民地,因此,他們中的許多人今天只是聲稱自己是美國血統。許多自認為具有愛爾蘭血統的人實際上是蘇格蘭愛爾蘭血統。[25][26][27][28]
種族 | 1990[29] | 2000[30] | 2010[31] |
---|---|---|---|
白人 | 82.7% | 80.0% | 77.0% |
非裔美國人 | 15.9% | 15.7% | 15.4% |
亞裔美國人 | 0.5% | 0.8% | 1.2% |
美洲原住民 | 0.5% | 0.7% | 0.8% |
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原住民 | – | 0.1% | 0.2% |
其他種族 | 0.3% | 1.5% | 3.4% |
兩個或多種族身份 | – | 1.3% | 2.0% |
重要城市
[編輯]都會區
[編輯]排名 | 都會區名稱 | 人口(2019年估計) | 人口(2010年普查) |
---|---|---|---|
1 | 小石城-北小石城 MSA | 742,384 | 699,757 |
2 | 費耶特維爾-斯普林代-羅傑斯 MSA | 534,904 | 440,121 |
3 | 史密斯堡 MSA (州內部分) | 191,084 | 187,692 |
4 | 瓊斯伯勒 MSA | 133,860 | 121,026 |
5 | 溫泉城 MSA | 99,386 | 96,024 |
6 | 派恩布拉夫 MSA | 87,804 | 100,258 |
7 | 拉塞爾維爾 μSA | 85,535 | 83,939 |
8 | 瑟西 μSA | 78,727 | 77,076 |
9 | 帕拉固德 μSA | 45,325 | 42,090 |
10 | 哈里森 μSA | 45,285 | 45,233 |
教育
[編輯]州立大學
[編輯]- 阿肯色大學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ayetteville)
- 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 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Little Rock
- 阿肯色大學布拉芙松分校 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Pine Bluff
- 阿肯色大學蒙特賽羅分校 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Monticello
- 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Fort Smith
-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or Medical Sciences - UAMS
- 阿肯色學院
- 阿肯色州立大學 Arkansas State University
- 阿肯色中央大學 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
- 阿肯色科技大學
- 亨瑞克斯學院 Hendrix College
- 南阿肯色大學 Southern Arkansas University
- 漢德森州立大學 Henderson State University
私立大學
[編輯]- 約翰·布朗大學 John Brown University
- 哈汀大學 Harding University
- 歐扎克斯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Ozarks
- 沃希托浸會大學 Ouachita Baptist University
交通
[編輯]重要機場
[編輯]重要高速公路
[編輯]重要體育團體
[編輯]籃球
[編輯]- NCAA的University of Arkansas (Razorbacks)
美式足球
[編輯]- NCAA的University of Arkansas (Razorbacks)
棒球
[編輯]其他
[編輯]名人
[編輯]註釋
[編輯]- ^ Persons of Hispanic or Latino origin are not distinguished between total and partial ancestry.
參考資料
[編輯]- ^ Blevins 2009, p. 2.
- ^ Sabo III, George. First Encounters, Hernando de Soto in the Mississippi Valley, 1541–42. December 12, 2008 [May 3, 2012].[永久失效連結]
- ^ Fletcher 1989, p. 26.
- ^ Arnold et al. 2002, p. 79.
- ^ Johnson 1965, p. 58.
- ^ White 1962, p. 197.
- ^ Eno, Clara B. Territorial Governors of Arkansas. Arkansas Historical Quarterly. Winter 1945, 4 (4): 278. JSTOR 40018362. doi:10.2307/40018362.
- ^ Bolton, S. Charles. Slavery and the Defining of Arkansas. The Arkansas Historical Quarterly. Spring 1999, 58 (1): 9. JSTOR 40026271. doi:10.2307/40026271.
- ^ Scroggs 1961, pp. 231–232.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bol2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bol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William D. Baker, Minority Settlement in the Mississippi River Counties of the Arkansas Delta, 1870–1930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May 27, 2008,., Arkansa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 Retrieved May 14, 2008
- ^ "White Primary" System Bars Blacks from Politics—1900, The Arkansas News, Old State House, Spring 1987, p.3. Retrieved March 22, 2008.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January 15, 2009,.
- ^ Elaine Massacre, Arkansas Encyclopedia of History and Cult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April 3, 2008.
- ^ Japanese American Relocation Camps—Encyclopedia of Arkansas. encyclopediaofarkansas.net. [2023-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
- ^ Japanese American Relocation Camps—Encyclopedia of Arkansas. encyclopediaofarkansas.net. [2023-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
- ^ Little Rock Nine—Encyclopedia of Arkansas. [August 24,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9, 2007).
- ^ Arkansas Regions. Discover Arkansas History. The Department of Arkansas Heritage. [June 2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4, 2012).
- ^ Historical Population Change Data (1910–2020)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April 29, 2021,.
- ^ 2019 Census Data for Races and Ethnicities. data.census.gov.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 ^ Arkansas QuickFacts. U.S. Census Bureau. [December 13, 2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4, 2011).
- ^ Exner, Rich. Americans under age 1 now mostly minorities, but not in Ohio: Statistical Snapshot. The Plain Dealer. June 3, 2012 [2023-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8).
- ^ Race and Ethni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0 Census and 2020 Census. census.gov.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August 12, 2021 [2021-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 ^ David Hackett Fischer, Albion's Seed: Four British Folkways in Ame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633–639
- ^ Sharing the Dream: White Males in a Multicultural Americ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Dominic J. Pulera.
- ^ Reynolds Farley, 'The New Census Question about Ancestry: What Did It Tell Us?', Demography, Vol. 28, No. 3 (August 1991), pp. 414, 421.
- ^ Stanley Lieberson and Lawrence Santi, 'The Use of Nativity Data to Estimat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Vol. 14, No. 1 (1985), pp. 44–6.
- ^ Stanley Lieberson and Mary C. Waters, 'Ethnic Groups in Flux: The Changing Ethnic Responses of American White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 487, No. 79 (September 1986), pp. 82–86.
- ^ Historical Census Statistics on Population Totals By Race, 1790 to 1990, and By Hispanic Origin, 1970 to 1990, For The United States, Regions, Divisions, and States. [April 17,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25, 2008).
- ^ Population of Arkansas—Census 2010 and 2000 Interactive Map, Demographics, Statistics, Quick Facts—CensusViewer. Censusviewer.com. [January 6,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7, 2014).
- ^ Bureau, US Census. Decennial Census by Decades. The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April 17,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 ^ Annual Estimates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April 1, 2010 to July 1, 2018 - 2018 Population Estimates. US Census Bureau. US Census Bureau. [2019-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