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塞爾維亞—美國關係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國際關係專題 (獲評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國際關係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國際關係(含外交)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美國專題 (獲評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美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美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優良條目落選塞爾維亞—美國關係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21年2月22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21年2月15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塞爾維亞-美國關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提名人:金色黎明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3:34 (UTC)[回覆]

投票期:2021年2月15日 (一) 13:34 (UTC) 至 2021年2月22日 (一) 13:34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1年3月24日 (三) 13:35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參考資料

  1. ^ [1] Congressional Record 101st Congress (1989-1990): Foreign Operations Conference Sends Strong Message. October 27, 1990
  2. ^ [2] Schudel, Matt. Washington Post: John D. Scanlan; U.S. Diplomat in Eastern Europe - November 25, 2007
  3. ^ [3] Schudel, Matt. Washington Post: John D. Scanlan; U.S. Diplomat in Eastern Europe - November 25, 2007
  4. ^ [4] Lewis, Paul. Washington Post: Yugoslavs Face Hard Winter as the Blockade Bites. October 29, 1992
  5. ^ [5] Naša Borba: Razradjen Program Radikalnih Ekonomskih Reformi u Jugoslaviji September 9, 1997
  • (!)意見:英文版本雖然是英文維基的優良條目,但其實寫得並不夠好,詳略安排比較詭異。Rudy Giuliani 2012年在塞爾維亞的活動寫得比較細,2008年撤回大使危機卻一帶而過。2012年美國是民主黨奧巴馬當政,共和黨人Giuliani甚至都沒有公職,為塞爾維亞政客做諮詢差不多是他個人的生意,實在不算什麼大事。2008年撤回大使的原因為美國承認科索沃獨立,然而「美國承認科索沃獨立」僅在首段出現,「2008年危機」一節甚至都沒有明說撤回大使的原因;大使撤回之後美塞兩國關係如何回歸正常,條目沒有介紹。1999年3月斷交之後雙方在2000年11月重新建立外交關係,條目記述為「2000年10月5日的推土機革命後,美國在貝爾格萊德重新建立了外交存在」非常彆扭、晦澀。--如沐西風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09:55 (UTC)[回覆]
3支持,1反對,落選。--7留言2021年2月22日 (一) 14:2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