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字通
《字通》標題頁,隸書
字面意思character mastery
韓語名稱
諺文字通
漢字자통
日語名稱
漢字 字通

《字通》(1254)是南宋學者李從周編寫的一部字典。它探討了秦篆書、漢隸書和當時宋楷書不同字間的語素差異。《字通》也是可見的宋代最後一部規範、解說楷書字形的字樣之書。《字通》作為與宋代理學有着深刻聯繫的字樣學著作,對於認識宋代理學影響下的文字觀念、文字規範態度也有着不容忽視的價值。

標題[編輯]

《字通》的名字來自一部早已散佚的字典:北魏楊承慶《字統》(約4世紀)。其中共收13734字頭,比《字林》(約350年)的12824字多。[1][2]《隋書·經籍志》載:「《字統》二十一卷,楊承慶撰。」《新唐書·經籍志》和《舊唐書·藝文志》則載「《字統》二十卷,楊承慶撰」。《字統》全書正文可能為二十卷,另有目錄一卷。據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二《文字》載:「《字統》二十卷,凡一萬三千七百三十四字,亦憑《說文》為本,其論字體時復有異。」[3]

清朝學者廖文英著《正字通》(1671),改編自明朝學者張自烈《字彙辯》(1627),本為《字彙》(1615)增補。

另外,日本辭書學家白川靜編寫的國語辭典也用了《字通》(1996)的名字。

歷史[編輯]

中國第一部以「正字」為目的的字典編於唐朝,試圖糾正篆書、隸書、楷書的字間的差異,並使異體字得到標準化。[4]:197, 177唐太宗顏師古(581–645)為秘書省以修訂《五經》。[5]:194為出版經典文獻的權威版本、收集字體、檢查官文、編寫標準字書,顏師古編《字樣》(《顏氏字樣》)給出了不同字體的正字,其孫顏元孫(?-732)編《干祿字書》時也遵循了這一原則。

《字通》之外,宋朝還有許多不同字書,如張有《復古編》和郭忠恕《佩觿》。

內容[編輯]

《字通》僅有1卷,含601個字,依正字筆畫數又分89節,多數字下有屬字,所涉及字數總計千字左右。字頭以篆書寫就,正文用楷書。所有註釋都僅來自《說文》。

《字通》也有錯漏,如將部分字列了兩遍。附錄收有82條常見訛字,如「衣常」,當作「衣裳」。[6]無論如何,《字通》對於辭書理論研究、宋代辭書編寫等方面都意義重大。[4]:198

參考[編輯]

  • Yong, Heming; Peng, Jing. Chinese Lexicography: A History from 1046 BC to AD 191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腳註

  1. ^ 周有光 (2003),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Languages and Scripts, tr. by 張立青 National East Asian Languages Resource Center, Ohio State University. p. 72.
  2. ^ Lin Yuan (2008), 《《字統》勾沉》, 古漢語研究 3.80: 85-88. (中文)
  3. ^ 徐時儀 (2013) 北朝字書《字統》佚文鈎沉, 中國文字研究 17. (中文)
  4. ^ 4.0 4.1 Yong & Peng 2008.
  5. ^ Tr. Yong & Peng 2008.
  6. ^ Theobald, Ulrich (2013), 《字通》, Chinaknowledge.

外部連結[編輯]

  • 字通,《字通》摹本(c. 1660)
  • 字通,《字通》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