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K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3K党
三K黨


三K黨旗幟
存在時間
第一波1865年—1871年
第二波1915年—1944年
第三波自1950年起
成員
第一波未知
第二波300萬至600萬[1](1920-1925年達到頂峰)
第三波5000至8000[2]
性質
發源 美國
意識形態白人優越主義
白人民族主義
極端民族主義
本土主義
反共主義
基督教恐怖主義[3][4]
反天主教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民族保守主義
反猶主義
恐同主義
新法西斯主義(第三波)
新納粹主義
政治坐標極右翼
宗教基督新教

三K黨(英語:Ku Klux Klan/ˈk ˈklʌks ˈklæn, ˈkj-/,簡稱KKK)是指美國歷史上三個不同時期奉行白人至上主義運動和基督教恐怖主義的民間團體,也是美國種族主義的代表性組織。

三K黨最早於1865年由美國內戰中被擊敗的南方邦聯軍隊的退伍老兵組成。在其發展初期,三K黨的目標是在美國南部恢復民主黨的勢力,並反對由聯邦軍隊在南方強制實行的改善黑人待遇政策。1871年,共和黨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簽發了三K黨和執行法案,強行取締了這個組織。

第二個使用這個名稱的組織是在1915年由威廉·西蒙斯亞特蘭大建立的。這是一個盈利性組織,其宗旨在於贏取以英國裔為主的新教背景的白種人族群對於黑人、羅馬天主教徒、猶太人亞裔及其他移民的相對優勢地位。儘管這個組織宣揚種族主義,並且實施私刑和其他暴力行為,但是卻在美國公開運作,並且在1920年代的巔峰時期擁有400萬成員,其中包括在政府各級機關中的政治家。在大蕭條時期,該組織的發展跌入了低谷,並且在反法西斯戰爭氛圍中喪失很多成員支持。

該組織的名字Ku Klux Klan也曾經被其他許多組織所使用,其中包括1960年代反對1964年民權法案和鼓吹人種差別待遇的組織。在當今美國和其他國家,仍有數十個組織使用全部或者部分詞語作為名稱。

歷史

[編輯]

初期三K黨及語源

[編輯]
三K黨領導人福雷斯特
三個被捕的三K黨員(1871年密西西比)

最早的三K黨在南北戰爭結束不久的1865年12月24日,由六個失落的南方軍隊老兵在田納西州普拉斯基成立。這六人分別為:John C. Lester、John B. Kennedy、James R. Crowe、Frank O. McCord、Richard R. Reed及J. Calvin Jones[5]。三K黨的名稱原文「Ku Klux Klan」源自希臘語的「κυκλος」(kyklos,圓圈的意思,發音與"Ku Klux"相同)及英語的「clan」(家族的意思)[6]這兩個字組成。

三K黨當初的宗旨在於進行諷刺節目表演和某種紀念儀式。從1866年到1867年,該組織成員開始破壞黑人的祈禱會,並且在夜中闖入黑人住宅搶走槍支。這些行動部分帶有之前田納西州的「黃色夾克衫」、「紅帽」等自衛警察團的影子。1867年,三K黨在納什維爾召開大會,並發表了由前南方邦聯軍隊喬治·戈登英語George Gordon (Civil War general)準將起草的章程,開始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組織。數周后,曾做過奴隸貿易的前邦聯軍隊將軍內森·貝德福德·福雷斯特被選舉為首任全國領袖。

三K黨的主要目標是與憲政重建作鬥爭。在內戰結束後,南方諸州在社會和政治上經歷着劇烈的變革。當地的白人將之視為對其種族優勢地位的威脅,因此企圖抵制這種變革。由於國會通過了實現種族平等的法令,因此南方白人的代表民主黨無法通過立法來維持白人一直以來的地位。除此之外,三K黨也希望能夠控制被解放黑奴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其中主要包括限制黑人受教育權,發展經濟的權利和選舉權等。於是,暴力成為了三K黨實現目標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三K黨實施暴力的對象並不局限於非洲裔美國人。南方的共和黨人也經常成為無辜的受害者。由此,三K黨成為了民主黨的暴力工具。另外,隨着南方邦聯政府的統治的結束,當地的高加索系白人恢復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並開始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在一次報紙的採訪中,福雷斯特宣稱三K黨在全國擁有55萬男性成員,另外儘管他本人不屬於該組織,但是他非常支持這個組織,而且能夠在5天內召集4萬三K黨員。他還宣稱,三K黨最大的敵人並非黑人而是「提包客」(內戰後遷移至南方的北方人)和「孱崽子英語Scalawag」(支持共和黨的南方白人)。事實上,這番話並非全是謊言。三K黨也將上述白人群體作為目標,尤其是戰後隨着自由民部門英語Freedmen's Bureau來到南方的教師。這些教師中很多人在戰前就是積極的廢奴論者,並且在「地下鐵路」的秘密行動中表現活躍。許多南方人相信,當地的黑人正是受了這些北方人的教唆鼓動才投票支持共和黨的。

事實上,福雷斯特領導的全國性組織對於當地三K黨成員並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後者有相當高的自治性。一個三K黨官員宣稱,「所謂的總幹事只是有名無實,對於那些在復仇和私刑這些超出三K黨宗旨的暴力活動中表現最積極的年輕人,我毫無任何權威可言。」1869年,福雷斯特宣佈「該組織的活動已經超出了當初偉大的愛國宗旨,變成了危害公眾安全的犯罪行為」,下令解散三K黨。但是,這個命令收效甚微,原因是各地組織缺乏可信的交流渠道。因此,有許多三K黨組織在缺乏中央機關的情況下依然在各地活動。正如福雷斯特對自己的三K黨成員身份的公開否認一樣,許多人認為這個命令只是為了保護他自己免受法律的懲罰而已。

1871年,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簽署《三K黨條款》,宣佈該黨為非法組織,並且授權政府強行取締該組織的活動。數百名三K黨成員被判罰款或入獄,並且在南卡羅來納州部分地區,人身保護令狀也被限制適用。這些行動取得了成功,三K黨在南卡羅來納州幾乎銷聲匿跡。1882年,三K黨法案被判為違憲法令,三K黨大勢已去,但他們也實現了部分目標,例如否定黑人的政治權利等,民主黨執政的南方州份近乎剝奪黑人的基本公民權。

第二次三K黨

[編輯]
《一個國家的誕生》海報
弗蘭克被執行絞刑
1928年三K黨在華盛頓賓西法尼亞大街遊行

第二次三K黨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遍認為它的成立與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以及葛里菲斯導演的經典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年)有着莫大的關聯。這部影片是根據小托馬斯·迪克遜的兩部小說《同族英語The Clansman》和《豹斑英語The Leopard's Spots》改編而成的。原作者期望「通過重現一段美好的民主黨歷史來革命性地改變北方人觀念」。這部片中將三K黨獲得成功的地區說成是中西部地區,而事實上應該是美國南部。許多社會底層的白人在觀看此片後,都認為他們的貧窮是由黑人或者猶太銀行家造成的,這種宣傳手法與納粹德國相類似。這部影片導致了三K黨在美國全國的風行。在洛杉磯的試映式上,打扮成三K黨成員模樣的演員被雇作廣告宣傳員,而之後在亞特蘭大的正式首映式中,重新集結起來的三K黨員走上街頭歡呼雀躍。在有些地方,狂熱的南方觀眾甚至朝舞台銀幕開槍。

在這一年,另一件導致三K黨復活的重要事件是猶太人工廠主利奧·弗蘭克被私刑處死。當時的地方報紙報道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在一家猶太人開辦的工廠裏,業主利奧·弗蘭克對其員工瑪麗·帕甘(Mary Phagan)實施了性犯罪並謀殺了她。在喬治亞州的一次充滿疑問的審判中,弗蘭克被宣判犯有謀殺罪(由於法庭內聚集了暴力民眾,因此在陪審團宣佈結果時被告與辯護律師並不在場)。弗蘭克的上訴也被駁回(高等法院法官奧利弗·溫戴爾·赫爾姆斯表示了不同意見,因為他認為審判不符合合法的訴訟程序)。執政官將弗蘭克的刑罰減為終身監禁,但是一群自稱「瑪麗·帕甘騎士」的人將弗蘭克從監獄劫走,在私刑中將其絞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謀殺案中的證據顯示真正的兇手是一名具有犯罪前科的黑人吉姆·康利,他是工廠的看門人,案發後有人發現他在洗一件帶有血跡的衣服。

對於許多相信弗蘭克有罪的南方人來說,這起案件與《一個國家的誕生》有着異常的聯繫。因為他們將被害人帕甘聯想成片中為了避免被黑人強姦而跳下懸崖的女性角色Flora。在這起事件後,再次集結起來的三K黨人將「反猶太」、「反天主教」、「反移民」加入他們的訴求之中。

弗蘭克審判被佐治亞洲的政治家兼出版商托馬斯·沃森所利用,這位雜誌主編在後來成為三K黨的領袖人物,並被選為參議員。1915年,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三K黨員與「瑪麗·帕甘騎士」組織的成員在一個山頂召開了成立大會,宣佈新三K黨的誕生。

新三K黨同時是一個盈利組織,同時也參與了當時流行的兄弟組織。與初期三K黨不同的是:老三K黨的背景是美國民主黨和南部各州,而新三K黨的成員來自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後者的比例稍低),並且影響力遍及整個美國,甚至在一些州對政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925年,新三K黨的其中一位主要領導人、印第安納州的「巨龍英語Ku Klux Klan titles and vocabulary」(Grand Dragon)大衛·史蒂芬森英語D. C. Stephenson因強姦、監禁、虐待並殺害了年輕的女教師瑪奇·奧伯霍爾茨英語Madge Oberholtzer而被起訴。由於新三K黨長期自詡為「婦女貞操的捍衛者」,這起謀殺案使印第安納州三K黨英語Indiana Klan爆發大規模出走潮、從此不復存在,案件的餘波也重創了全國的三K黨分部、成員人數急速下跌。

1930年代,三K黨中有一個稱作「黑軍團」的派系在美國中西部活動非常猖獗。與一般身着白色長袍的三K黨員不同,他們身着黑色的海盜裝。黑軍團是三K黨中最為暴力血腥的組織,他們以襲擊和暗殺共產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而聞名。

1930年代起,第二代三K黨開始走向衰弱,並在1944年解散。此後,Ku Klux Klan的名稱被一些相互獨立的組織所使用。

美國民俗學者和作家史泰森‧甘迺迪(Stetson Kennedy)在二戰後曾深入三K黨進行調查,並將該組織的信息甚至一些暗號都提供給《超人》廣播節目組,最後該節目推出了一個介紹三K黨的專題節目。甘迺迪試圖解開三K黨神秘的面紗,而且他對三K黨儀式以及暗號的解說也對該組織的人氣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在一些事件中,三K黨的攻擊對象開始展開反擊。1958年北卡羅來納州,三K黨成員在兩個結識白人的Lumbee原住民家中燃燒十字架,並在附近舉行了三K黨的夜間集會,結果他們發現被數百名手拿武器的原住民包圍了。最後雙方發生了槍戰,三K黨成員被迫撤退。

後期三K黨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使用三K黨名稱的數個組織被認定是對19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的抵制和反抗。1963年,兩個三K黨成員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個民權組織舉行聚會的教堂內製造了爆炸案。這起事件導致了4個年輕女孩的喪生,也激起了極大的民憤。1964年6月21日密西西比州尼肖巴縣發生3名民權人士(黑人、猶太人以及白人)為了宣傳平等權利及爭取黑人投票權而被謀殺,這次事件成為頭條報導後引起美國人嘩然,約翰·甘迺迪總統命令聯邦調查局調查此案,白人採用報復手段對黑人動用私刑,以免殺人情報涉漏到聯邦調查局手中,因而觸發黑人對白人的仇恨,該事件被拍成電影《密西西比在燃燒》。這兩件特殊事件促成了1964年民權法案的通過。

同年聯邦調查局開展了「反情報計劃」,試圖滲透並摧毀三K黨組織。這項計劃在民權運動中的意義是多重性的。這是因為在行動中,情報人員使用了滲透、假情報、以暴制暴等手段,這不僅用來對付三K黨以及「氣象員」等極右和極左的組織,而且也被用於針對馬丁·路德·金領導的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這樣的非暴力組織。這種兩面性最典型地體現在維奧拉·劉易佐(Viola Liuzzo)謀殺案件中。劉易佐是一名出身於南方的白人婦女,當時她與另外4名成員從底特律的家中出發去南方參加一個民權運動會議。劉易佐在公路上被一輛車中的四名三K黨成員開槍打死,其中有一名是聯邦調查局的臥底。慘案發生後,聯邦調查局散佈謠言宣稱受害人是一名共產主義者,並且為了和黑人民權運動成員發生性關係而拋棄了自己的孩子。儘管聯邦調查局上述行動的兩面性,一名在1979年打入三K黨內部的報社記者傑里·湯普森公開說,反情報計劃非常成功地摧毀了三K黨組織。三K黨內部兩個敵對的派系互相指責對方的領袖是聯邦調查局的臥底,而最終其中一方三K黨騎士的領袖比爾·威爾金森(Bill Wilkinson)被發現果然是為聯邦調查局服務的。

1977年阿拉巴馬州三K黨集會上的暴力事件
米高·唐納德在1981年被執行死刑

在這個時期,對三K黨的反抗也開始擴大化。湯普森報道說,在他混入三K黨的時期內,他的汽車曾經被槍襲擊,而他本人也被黑人小孩公開叫罵。一次三K黨的集會也因為附近的軍事基地內的黑人士兵的搗亂而陷入混亂。三K黨的行動經常會遭到敵對的抗議,有時也會包括暴力行為。

三K黨在訴訟案件中的劣勢刺激了人們不斷尋求司法手段來打擊其發展。例如1981年米高·唐納德(Michael Donald)被執行私刑死亡案件導致了一起司法審判,最終使得「美國聯合三K黨」這個組織的崩潰。湯普森指出,許多不在乎刑事逮捕的三K黨領導人在面對「南方法律中心」提出的高達數百萬美元的民事賠償案件中,不得不收斂其行為以節省對付該類法律案件的費用。但是,訴訟也是三K黨人使用的手段,例如湯姆森的書就因為三K黨提出的名譽中傷訴訟而被迫取消出版。

此後,三K黨也可以轉變為針對其他有色人種群體的組織,例如「基督教身份」、「新納粹」以及光頭黨等。

政治影響

[編輯]

第二次三K黨曾經聲名大噪,其影響力也從南部擴張到中西部,以及北方各州,甚至到達了加拿大。在其鼎盛時期,大多數組織都遷移到中西部各州。通過許多當選的地方政治家,三K黨控制了田納西州印第安納州奧克拉荷馬州俄勒岡州等地的政府。其出版物甚至宣稱共和黨的前總統沃倫·哈定也是三K黨成員,但是至今尚無任何正式證據足以證明此事。三K黨的代表在1924年紐約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以致這次大會被稱為「三K黨炮製大會」(Klanbake)。大會最後導致了具有三K黨背景的威廉·麥克阿杜與信仰天主教紐約州州長艾爾·史密斯的對抗。經過數日的交涉和爭論,兩位候選人選擇了和解。三K黨代表推翻了一個可能禁止組織活動的民主黨論壇綱領。1924年7月4日,數千名三K黨成員在新澤西州集結,並且焚燒十字架和史密斯的人像,慶祝了他們對於推翻綱領的勝利。

在1920年的巔峰時期,三K黨擁有將近6百萬的成員,其中包括許多政治家。1924年哈里·杜魯門曾交納了10美元加入三K黨,但是在一次會議上,三K黨的幹部要求杜魯門如果再次當選郡法官的話,就不再聘請任何天主教背景的官員。但是杜魯門拒絕了這個要求,因為他的許多戰友都是天主教徒。最後他退出了組織。杜魯門在擔任美國總統後,對於民權維護作了許多工作,也因此招致了許多三K黨黨員的嫉恨。另一個在美國具有全國影響的前三K黨人是阿拉巴馬州民主黨參議員和日後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雨果·布萊克,但是他在後來與該組織斷絕了聯繫。在布萊克的早期政治生涯中,他曾經在阿拉巴馬州天主教神父詹姆士·柯伊勒(James Coyle)被暗殺一案中為三K黨成員辯護,在最終得到了被三K黨控制的陪審團的無罪判決。大衛·杜克曾經擔任三K黨騎士組織的全國領導人直到1978年,他也曾擔任路易斯安納州的共和黨州議員,後於1980年脫離了三K黨組織。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羅伯特·博德在20多歲的時候也曾經加入三K黨,並獲得了Kleagle的稱號,1958年,41歲的博德還在參議院選舉中為三K黨辯護,並反對民權法案。之後他曾經說過他加入三K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三K黨在1929年省選舉中發揮了重要影響。他們擊敗了自由黨政府,並使詹姆士·T·M·安德森英語James Thomas Milton Anderson(James T.M. Anderson)領導的保守黨在此後的五年控制了該省政府。

當代三K黨

[編輯]

儘管三K黨經常作為右翼組織在美國的政治中被提及,不過如今三K黨的組織只以個別分散的形式存在,其支持者寥寥無幾。在2002年發表的《美國的極端主義》這一報告中,猶太人組織「反誹謗聯盟」認為「如今,美國已經不再存在三K黨這樣的組織了。僅僅存在一些分散、地區性的小規模組織,而且他們也日漸衰微。」但是,他們也提出這個組織的支持者仍企圖將三K黨的教旨合法化,並且也不可能迅速消失。

一些目前尚在運作的較大規模的三K黨組織包括:

  • 美國三K黨騎士團教堂
  • 美國三K黨帝國
  • 白卡梅利亞騎士

另外也有許多小規模團體。

在2003年,有關組織估計在美國尚存在5500到6000人左右的三K黨成員,他們分屬於約158個分散的組織,其中2/3都在原美國邦聯各州之內。其餘的三分之一主要分佈在美國中西部地區。

目前,自認為三K黨的個人也都不會將身份公開。他們通常會使用「AYAK」(Are you a Klansman?(你是三K黨人嗎?)字母組合)來向另一位可能的成員秘密地表示自己的身份。如果對方也是三K黨,往往會回答「AKIA」(A Klansman I am(我是三K黨人)。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也為三K黨的各種組織提供法律援助,以保證他們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規定的言論自由的保護。

2016年3月,三K黨前領袖大衛·杜克頻頻在各種場合表示對特朗普的支持,但是特朗普卻沒有即時和杜克劃清界線。這種模稜的態度,讓這位候選人與三K黨的關係,顯得更加地撲朔迷離。大衛·杜克在2016年8月稱要角逐美國參議院,但共和黨表達不歡迎態度,與這名種族主義者劃清界限。

2016年11月,特朗普勝選後,該團體也宣佈要舉辦勝利遊行。

藝術中的三K黨

[編輯]

三K黨與各宗教的關係

[編輯]

三K黨仇視黑人有色人種及其白人支持者、天主教徒猶太人。而焚燒的十字架是其最著名的恐嚇性標誌。

參見內部連結

[編輯]

註釋與參考文獻

[編輯]
  1. ^ McVeigh, Rory. "Structural Incentives for Conservative Mobilization: Power Devalu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Ku Klux Klan, 1915–1925". Social Forces, Vol. 77, No. 4(June 1999),p. 1463.
  2. ^ Ku Klux Klan. 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 [2013-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3). 
  3. ^ Al-Khattar, Aref M. Religion and terrorism: an interfaith perspective. Westport, CT: Praeger. 2003: 21, 30, 55. 
  4. ^ Michael, Robert, and Philip Rosen. Dictionary of antisemitism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Lanham, Maryland, USA: Scarecrow Press, 1997 p. 267.
  5. ^ Horn, 1939, p. 9.
  6. ^ Horn(1939年)的第11頁指「κύκλος」這個字由Reed提供,而Kennedy則加上「clan」這個字;但Wade(1987年)的第33頁則指Kennedy提出這兩個字,但Crowe建議把「κύκλος」拉丁化成為「kuklux」。

參考書目

[編輯]
  • Dray, Philip. At the Hands of Persons Unknown: The Lynching of Black America,紐約:蘭登書屋,2002年。
  • Horn, Stanley F. Invisible Empire: The Story of the Ku Klux Klan, 1866–1871, Patterson Smith Publishing Corporation: Montclair, NJ, 1939.
    在1889年出生的Stanley F. Horn是一位南方美國的歷史學家,對初代的3K黨同情。在1976年的一次口頭訪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他很小心的把自己與後期的3K黨成員分別("spurious Ku Klux organization which was in ill-repute—and, of course, had no connection whatsoever with the Klan of Reconstruction days.")。
  • Ingalls, Robert P. Hoods: The Story of the Ku Klux Klan,紐約:G.P. Putnam's Sons, 1979.
  • Levitt, Stephen D. and Stephen J. Dubner. 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紐約:William Morrow,2005年。
  • Thompson, Jerry. My Life in the Klan, Rutledge Hill Press, Inc.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82 by G.P. Putnam's Sons, ISBN 978-0-399-12695-6.
  • Truman, Margaret. Harry S. Truman.紐約:William Morrow and Co. (1973).
  • Wade, Wyn Craig. The Fiery Cross: The Ku Klux Klan in America.紐約:Simon and Schuster,1987年。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