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Johnson.Xia/川漢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川漢鐵路User:Saigyouji-Noriko/川漢鐵路


漢粵川鐵路督辦署分設三家工程局——湘鄂、漢宜和宜夔段工程局,分別由美國貸款資助,並由放貸國公民出任總工程師。由詹天佑任督辦,橋樑專家李文驥曾任職。[註 1][1]

主線[編輯]

背景:出川需要、商辦鐵路

經過:錫良上奏→公司成立→修築爭端(修築路段和方向)→終於動工→宜昌段初步運營[2]

轉折:→工作低效→「國」有化→保路運動→難以復工

結局:

  1. 李、詹兩位領頭人離世,無疾而終(歷史課本的說法,以警醒世人?)
    • 另一種說法:1926年,漢宜、宜夔兩局撤銷,計劃落空。[3]
  2. 1964年《川漢鐵路選線報告》,仍然被擱置,但促成了襄渝鐵路[4][5][6][7]
  3. 宜萬鐵路(宜萬開通時媒體的口徑[8][9])(看成後續也行)

後續和遺存:

成渝鐵路漢丹鐵路、襄渝鐵路、宜萬鐵路、渝懷鐵路漢宜鐵路[5]鴉宜鐵路(?)

312省道、其他遺留設施、紀念公園/紀念館

參考:[4]

--🐹通遼署理交通相討論·成就·交通點滴) 2024年6月16日 (日) 15:28 (UTC)

模板[編輯]

相關人物

相關機構

相關線路

相關事件

遺存和紀念

參見:四川省鐵路運輸重慶市鐵路運輸湖北省鐵路運輸

清政府時期的勘測與建設[編輯]

早期方案及開工之爭[編輯]

前期爭議[編輯]

1904年,四川在日留學生上書錫良,認為川漢鐵路全線當分為漢宜、宜渝、渝蓉三段,且必當先修宜渝區間[1]。此後亦有四川人士發文認為應該分成漢宜、宜夔、夔渝、渝蓉四段,應當先修宜夔區間[2]:1

胡棟朝入川[編輯]

在川漢鐵路公司上馬後,即開始準備聘請工程師參與勘測。錫良原本與袁世凱等人商定請詹天佑前來負責工程,但當時詹天佑正忙京張鐵路的建設,於是袁世凱推薦了胡棟朝,錫良隨即發電商務、外務部請求胡棟朝來川,但胡棟朝並未接受。1905年,錫良奏請胡峻入美考察實業學務,並一道考察聘請川漢鐵路技師。1906年3月胡峻至波魯雲機車公司考察,此時胡棟朝在該公司實習,胡棟朝得知胡峻是受錫良之託專程前來邀請,十分感動,便同意入川承辦川漢鐵路工程。1906年11月,胡棟朝被正式聘為川漢鐵路正工程司,開始勘測宜昌至成都之間的線路。

開工爭議[編輯]

由於彼時,兩位留美的青年工程師

原口方案[編輯]

詹天佑方案[編輯]

後續[編輯]

霧渡河大峽谷的川漢鐵路舊線(省道312)(左)與滬蓉高速(右)

在內憂外患之中,川漢鐵路計劃終被擱置。1915年,原川漢鐵路公司駐宜總經理李稷勛帶着悲憤寫下《四川商辦川漢鐵路宜昌工場志痛碑並序》(「東山碑誌痛」),詳細講述了這條未成鐵路的起因、勘探、修築及停工經過,並於同年勒石[3]。1919年,詹天佑和李稷勛先後離世,而李稷勛葬在了宜昌東山巔——志痛碑的旁邊,也是能俯視川漢鐵路宜昌車站的地方[3]。1926年,漢宜、宜夔兩個鐵路工程局撤銷,留下了約80公里的路基、宜昌7.5公里的鐵路,和仍然是圖紙的川漢鐵路[4]:32-33

然而,川漢鐵路停工前遺留的設施和工程,以及規劃的路線,在未來都發揮了作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本計劃的成渝段——成渝鐵路復工,並於1952年竣工。1960年代,漢丹鐵路藉助漢口至應城區間遺留的設施建成。1970年代,襄渝鐵路通車,其區間就包括本計劃的達縣至重慶段。渝懷鐵路在修建時,重慶主城區秀山縣區間也使用了川漢鐵路勘測時的資料[5]。漢宜公路和宜興公路(湖北省道312)[4]:32-33、宜秭(歸)公路利用了川漢鐵路修建時留下的橋隧[6]

再次續建[編輯]

[7]

1960年代,隨着中蘇關係緊張,中共中央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方針,隨後發出了《關於加速修建西南鐵路動員全路支援勘測設計和施工力量及有關問題的指示》[8]:4。1964年9月3日,四川省委書記李井泉、鐵道部部長呂正操向中央呈遞《川漢鐵路選線報告》,請示修建川漢鐵路[3]。在此背景下,鐵四院接受了續建川漢鐵路的任務,並於1964年11月20日,在四川省秀山縣(今屬重慶市)成立了相應的「4101總隊」[8]:4, 264。為完成本計劃,鐵道部從各鐵路局調集了400名幹部支援[8]:4。之後,「4101總隊」在四川、貴州、湖南、湖北4省勘察了35萬平方米的地形,並形成了5個大方案[8]:53,分別取道長江北岸、清江桑植澧水沅江[3]鐵道專業設計院也曾配合這一工作[5]。期間,呂正操多次關心「4101總隊」的進展,毛澤東也親自在1964年12月18日批示「資源、線路都要用兩三年時間認真調查」[8]:266。1965年9月25日,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賀龍陳毅李富春等中央領導,在呂正操陪同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聽取鐵四院副院長方力,4101總隊副總工程師曹晉倫等匯報川漢鐵路設計方案[8]:4。然而,中央考慮到投資太大,齊岳山隧道難以修建,加上文革爆發,川漢鐵路又一次被擱置[3][8]:53

最終「成線」[編輯]

[7]

根據工程勘察專家、中鐵工程設計諮詢集團副總工程師卓寶熙的回憶,川漢鐵路在60年代又一次被擱置後,其規劃仍未停止;到1990年代,共出現了20個線路方案,而宜萬鐵路可以被視為川漢鐵路的第21個方案[5]。1995年3月,恩施州的全國人大代表向興平在第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當面向江澤民匯報請示修建「枝城至萬縣鐵路」。當年,鐵四院受湖北省計委的委託,編制了《川漢線枝萬段可行性研究報告》[9]。1997年,湖北省成立川漢鐵路枝萬段建設籌備領導小組[10]。1998年10月,湖北、四川、江西、安徽等四省聯合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懇請國務院儘早批准立項建設川漢鐵路枝萬段,儘快貫通沿江鐵路大通道的請示》[10]。宜萬鐵路開通前後,不少報道也將其視為川漢鐵路的一部分[3][11][9][10]。在漢宜鐵路開通後,也有報道認為這是川漢鐵路的一部分,象徵着川漢鐵路最終「夢想成真」[12][13]

紀念[編輯]

武漢市[編輯]

礄口區長豐街道地名「鐵路大廠」[14]

宜昌市[編輯]

川漢鐵路在宜昌境內的遺址主要分佈在夷陵區、西陵區、興山縣、秭歸縣等地,包含涵洞、隧道、橋墩、車站、橋樑、路基和擋土牆等共20多處[15]

「鐵路壩」「三堆土」「瓮子溝」「鐵路溝」「上陣埡」「交戰埡」「大峽」「洞子包」「公事房」等地名[15]

一些遺蹟已在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後被淹沒[15]

川漢鐵路夷陵段
興山川漢鐵路橋墩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宜昌市夷陵區興山縣
認定時間見左
川漢鐵路現存遺址一覽[1][6][16][17]
位置 備註
鐵路壩 西陵區 夷陵廣場所在地
上風埡山峒遺址

川漢鐵路夷陵段 夷陵區 黃花鎮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家場車站 第七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花場橋墩 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新坪涵洞(懸棺涵洞)
清江坪涵洞(鄧家坪涵洞)
南邊涵洞
猴兒窩涵洞
張家口車站
  • 9桶桶裝水泥[18]

曉峰河鐵路橋墩
川漢鐵路遺址馬家河橋墩 第三批夷陵區文物保護單位
白石灣橋遺址 興山川漢鐵路橋墩 興山縣 水月寺鎮 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三道瓮子橋
斑鳩窩橋遺址
學堂坪橋遺址
青樹包橋遺址
史家台川漢鐵路橋 興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小灣子川漢鐵路橋
鴛鴦水川漢鐵路橋
店子川漢鐵路橋
鏵崗川漢鐵路路基
保管室川漢鐵路橋
石槽子川漢鐵路橋
高瓮子川漢鐵路橋
青龍寨川漢鐵路橋
夏陽河川漢鐵路擋土牆
瓮灣川漢鐵路橋墩
小圈子、寺衝口鐵路墩
張家場公路橋 公路橋
廟灣口鐵路橋墩
里村坪川漢鐵路橋
馬頸項川漢鐵路橋
小溪塔火車站遺址
軍田壩鐵路橋墩
泰山廟鐵路橋墩

雲夢縣[編輯]

德日炮樓遺址,位於應城市長江埠街道雲夢縣道橋鎮交界處的府河岸邊。

應城市[編輯]

註釋[編輯]

  1. ^ 《李文驥傳》,唐寰澄

參考[編輯]

  • 《川漢鐵路選線報告》,1964年9月3日,四川省委書記李井泉、鐵道部部長呂正操
  • 《川漢線枝萬段可行性研究報告》,1995年3月,鐵四院受湖北省計委的委託
  • 《關於懇請國務院儘早批准立項建設川漢鐵路枝萬段,儘快貫通沿江鐵路大通道的請示》,1998年10月,湖北、四川、江西、安徽等四省
  • 《勘測川漢鐵路圖》,詹天佑
  1. ^ 留學東京四川學生爲川漢鐵路事上川督錫制軍書. 新民叢報 第3年第9號. 1904 (中文(繁體)). 
  2. ^ 與四川同鄉諸君子論宜速修川漢鐵路並續修川藏川滇川陝各路書. 申報. 1904-10-05 (中文(繁體)). 
  3. ^ 3.0 3.1 3.2 3.3 3.4 3.5 宜万铁路 百年梦圆. 時代周報. 2009-07-16. 
  4. ^ 4.0 4.1 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湖北省志·交通邮电.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5-03: 388 [2019-04-20]. ISBN 7-216-01650-5. 
  5. ^ 5.0 5.1 5.2 卓寶熙. 铁路勘测生活:为川汉铁路建设做贡献. 科學網. 人民鐵道. 2017-07-13. 
  6. ^ 6.0 6.1 湖北兴山新发现多处川汉铁路遗址. 中國新聞網. 2013-08-20. 
  7. ^ 7.0 7.1 宜万线,穿山越水跨百年. 三峽晚報. 2010-08-18.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铁四院志. 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 1992. 
  9. ^ 9.0 9.1 新闻背景:宜万铁路筹建大事记. 新華網. 2004-02-19. 
  10. ^ 10.0 10.1 10.2 賈天增. 关于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 2006-07-11. 
  11. ^ “最难修铁路”宜万线今日贯通. 武漢晚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2010-08-18. 
  12. ^ 三张无法兑现的股票见证“川汉铁路”百年修建史. 四川日報. 2021-09-03. 
  13. ^ “百年梦想今朝成真”:川汉铁路全线贯通运营. 新華社. 2012-07-02. 
  14. ^ 长丰乡志民情风俗-轶闻掌故-〔铁路大厂〕. 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 
  15. ^ 15.0 15.1 15.2 川汉铁路工程遗址:诉说历史沧桑 唤醒铁路记忆. 中國檔案報. 2022-12-09. 
  16. ^ 百年印记!夷陵川汉铁路遗址公园今日对外开放!. 澎湃新聞. 2022-04-19. 
  17. ^ 三峡库区迎来首条高铁 郑渝高铁全线通车. 新華社. 2022-06-21. 
  18. ^ “张家口车站”内拍摄的川汉铁路建设期间未用完的已凝结成块的桶装水泥。. 新華社. 2022-06-20.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支那經濟全書5」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1][2][3][4][5][6][7][8][9]

  1. ^ 清末川汉铁路高层借“国有化”掩盖资金流向. 新世紀周刊. 2011-08-02 [2019-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2. ^ 川汉铁路建设中的詹天佑. 宜昌市政協. 2018-03-26 [2019-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1). 
  3. ^ 一条川汉铁路难修好 压垮腐朽清王朝. 重慶晨報. 2011-10-21 [2019-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6). 
  4. ^ 省文物局关于川汉铁路上风垭山峒遗址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 湖北省文化廳. 2015-12-01 [2019-07-14]. [永久失效連結]
  5. ^ 翟樹峰. 论四川川汉铁路总公司的抽租之股. 0 (四川大學). 2007 [2019-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6. ^ 川汉铁路新发现9处遗址 欲打包申报“国保”. 楚天金報. 2013-08-22. 
  7. ^ 穿越梦想(上). CCTV-10. 2009-12-29. 
  8. ^ 穿越梦想(中). CCTV-10. 2009-12-30. 
  9. ^ 穿越梦想(下). CCTV-10. 20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