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
推理小說(英語:Detective fiction),是一種以推理方式解開故事謎題的小說類型,它們通常以偵探事件為主題(偵探小說),通常講述主角以敏銳的觀察和理性的分析解決事件。亦有部份以其他事件為主要劇情走向,如找尋失物或解開奇異事件的謎底等[1]。犯罪小說、神秘小說與推理小說有密切的關係。
概述
[編輯]日本最早使用「推理小說」一詞,其來源為歐美的偵探小說。由於「偵探」二字的限制性,歐美也常用更鬆散的統稱如神秘小說或犯罪小說來代替,較有名的例子有:美國神秘作家協會(中文常譯成「美國推理作家協會」)、英國犯罪作家協會(中文常譯成「英國推理作家協會」)。作為開創者的愛倫·坡本人則稱其為「推理故事(tales of ratiocination)」。
按中文字面意思理解,推理小說指含有推理成份的小說,似乎與偵探小說不盡相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在偵探小說傳入日本後,因當用漢字制度的關係,「偵」這個字在二戰後被限制使用。[2] 經過一些人士的提倡後,改用「推理小說」來代替「偵探小說」,從此在和製漢語詞彙中[3],推理小說就是偵探小說。隨着推理小說的發展,不同流派的推理小說相繼出現,如社會派、冷硬派、變格派等,這使原來的傳統正宗推理小說被稱為「本格推理小說」。雖然日本後來廢止了當用漢字制度,但該習慣未有改變。中國受日本影響,同樣使用了推理小說這個稱呼,以及這種派別分類(當然也用「偵探小說」或「探案小說」這些稱呼,不過沒前者廣闊)。
另外,在日語詞彙中,「推理」、「本格」、「mystery」這三個詞常都是混合的亂用[4],「神秘」(mystery)一詞常當成「推理」使用。而實際上,推理小說的解答一定要合理,而神秘小說則不一定。中文翻譯時常常因使用情況而把mystery翻譯成推理,但也卻時常把該翻譯成「神秘」的地方誤譯為「推理」。
類型
[編輯]推理小說可以是以下類型的子類型。但也有些許區別:
- 偵探小說(英語:detective fiction):兩者幾乎相等。
- 神秘小說(英語:mystery fiction):是推理小說的一個更鬆散的統稱。島田庄司認為推理小說的解答一定要合理,而神秘小說則不一定。推理小說評論家霍華德·海格拉夫(Howard Haycraft)對威爾基·柯林斯推理成分單薄的《白衣女人》表示不屑,稱它為「一部神秘小說而不是偵探小說」。
- 犯罪小說(英語:crime fiction):是推理小說的一個更鬆散的統稱。R.奧斯汀·弗里曼(R. Austin Freeman)在《偵探小說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tective Story)一文中認為,將偵探小說與「純粹的犯罪小說」相提並論是一個極大的錯誤。霍華德·海格拉夫的《為了娛樂而殺人:偵探小說及其時代》(Murder for Pleasure: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Detective Story)中說道:「偵探小說中的犯罪是為了達成目的所用的手段,這個目的就是——推理。」
- 間諜小說(英語:spy fiction)
發展歷史
[編輯]早期阿拉伯
[編輯]《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中的〈黑奴與蘋果〉故事被認為是記錄上最早形式上的「誰是兇手」(whodunit)故事。故事中,國王哈里發哈倫·拉希德買下一個漁民剛拉上岸的網。然而魚網裏的不是魚,而是一隻掛着鎖的箱子。等箱子被抬進王宮,哈里發命人將它撬開,發現裏面原來是一具被卸成幾塊的女屍後。哈里限宰相吉爾法三天內把兇手抓到,否則就要他全家人抵命。這個故事中出現了懸念、逆轉以及破案的概念,但與後來的探案故事不同,故事中的吉爾法並沒有想破案的意願。
早期中國
[編輯]中國古代的公案小說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偵探故事。故事中出現了推理小說的元素,主角也有破案的意圖。較有名的有元朝的《灰闌記》(全名:包待制智勘灰闌記),明朝的《包公案》與清代的《狄公案》。很多故事內容並非真實的案件記錄,而是後人的原創。
荷蘭外交家高羅佩,同時也是《大唐狄公案》的作者,認為中國古典公案小說與歐美推理小說的區別為:
- 「偵探」是當地的官員,而且通常同時偵破幾個不相關的案子;
- 犯人、犯罪過程、手段草草帶過,犯罪動機在一開始就交待,因此故事多是「倒敘推理」而非「誰是兇手」;
- 破案過程總要有超自然力量的介入,比如被害者的冤魂向破案的人講述遇害過程;
- 大量哲學分析和冗長的官方文件;
- 過多相關人物(上百個)並介紹他們與幾個主要人物的關係;
歐美
[編輯]推理小說在19世紀起源於美國,後來發展於英國。一般人認為,推理小說的發展是由愛倫·坡的莫爾格街兇殺案開始,愛倫坡採用科學的演繹法來破案,也就是胡適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後來柯南·道爾受其啓發創造出福爾摩斯神探,推理小說逐漸自成一格。福爾摩斯也成為小說中名偵探的經典;「名偵探與助手」的搭擋模式由此展開,直至後來被封為謀殺天后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赫丘勒·白羅與海斯汀、美國推理名家艾勒里·昆恩筆下同名偵探艾勒里與其警探父親、近代日本推理作家島田莊司筆下的御手洗潔與石岡等等,皆或多或少延用了這樣一個名偵探與其助手的模式。
日本
[編輯]在偵探小說傳入日本後在日本文壇中建立了一個新類別。1920年代初,江戶川亂步把握了偵探小說的本質後,發表了處女作《兩分銅幣》,成為日本推理小說領域的開拓者,日本本格推理小說的鼻祖。在本格派盛行期間,甲賀三郎更將異常心理狀態描寫的推理小說類型稱為「變格」。1950年代末,松本清張開創了社會派推理小說,聚焦於戰後經濟快速發展之下誕生的政界腐敗、大家族消逝等社會性問題。90年代初期,以島田莊司、綾辻行人為代表的新本格派崛起,主張以更奇特的詭計而非劇情為核心。ACG產業發達的日本,也出現推理的動漫畫作品,例如《名偵探柯南》等。
台灣
[編輯]偵探小說在日治時代傳入台灣,和日本偵探小說的起源相同,當時台灣的偵探小說皆屬於「實話」(實錄)的類型。根據呂淳鈺的研究,1898年1月7日,在台灣的日本內地人さんぽん開始在《台灣新報》連載的〈艋舺謀殺事件〉,共54回,是台灣最早的推理小說。之後有飯岡秀三(「絕世兇賊騷動台北城」等)、野田牧泉(「基隆八尺門的殺害養母事件」等)、座光東平(「士林川血染的漂流船」等)、山下景光(「基隆分屍事件」等)、林熊生(「龍山寺的曹老人」系列)等作家輩出,也由此可知,台灣早期的推理小說開創於在台日人之手。[5][6]
香港
[編輯]香港的推理小說潮流,大多承沿日本的推理小說發展。而香港推理小說較為著名的作者有陳浩基,作品《13·67》售出十二個國家的版權,電影版權被王家衛買下,同時獲得2017年度日本「週刊文春推理Best 10(海外部門)」及「本格推理Best 10(海外部門)」兩大推理排行榜冠軍[7]。
類型與派別
[編輯]類型
[編輯]推理小說類型大致上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物證推理類
[編輯]以亞瑟·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筆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以及奧斯汀·傅利曼(Richard Austin Freeman)筆下的約翰·宋戴克博士(Dr.John Evelyn Thorndyke)為代表,其特點為:專注於犯罪現場的物證搜集與搜索(諸如指紋、腳印、血液跡、現場遺落物品等此類)和破解犯人挖空心思所佈置的物理或化學詭計以推論出犯人的犯罪手法,並以此找出犯人。而這也是一般推理小說的主要類型。
心證推理類
[編輯]以G·K·卻斯特頓筆下的布朗神父(Father Brown)以及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筆下的赫丘勒·白羅(Hercule Poirot)和珍·瑪波(Jane Marple)為代表,其特點為:從對人們的行為模式與對人性的直觀洞察(亦即是犯罪心理學),從而推論出犯人的犯罪模式和犯罪動機,並以此找出犯人。
當然,推理小說類型不一定就是這幾類,以上所述者只不過是基本類型罷了。
派別
[編輯]推理小說中的派別分類,與一般文學分類的感覺很類似,多數都是模糊而難以明確分類的,總是會有一部作品同時有人分別認定是不同的派別,很少有作品可以精確地納入某一分類。然而流派仍多少有些區別性,僅此稍微介紹常見數種專有名詞,但請注意,即使是以下名詞的定義,有時也有些歧異。
本格派
[編輯]又可稱為正宗、正統、古典派或傳統派。以推理解謎為主要走向,是推理小說的主流。本格派可滿足以解謎為樂趣的讀者,通常儘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擁有同樣線索、站在同一平面。本格派中部份作者,書中會有「向讀者挑戰」的宣言(例如艾勒里),也就是告訴讀者「到這裏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挑戰讀者是否能與偵探一樣解開謎題。因此,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是本類型推理的特徵。
冷硬派(硬漢派)
[編輯]英語:Hard-boiled,源起於美國。「冷硬」一詞原為形容一次大戰時受過磨練的部隊軍人;用到推理小說中,即是指既冷酷又強硬的偵探角色,也有以警察為主角。在這一類型的小說中,動作場面較多,解謎比例減少,主要為寫實化的偵探角色導向小說,描述偵探如何憑着一雙硬拳和打不死的精神,執着地追尋真相。本類型代表的作家有達許·漢密特、雷蒙·錢德勒、詹姆斯·肯恩、米凱·史必林及勞倫斯·卜洛克、綾辻行人。另外,此流派也在四零年代衍生出黑色電影。
寫實派
[編輯]沒有神探的推理小說,主要描寫幹探(警員)追查線索的過程,福里曼·克勞夫玆的《桶子》是當中的代表作。
法庭派
[編輯]英語:Legal thriller,顧名思義,以法庭辯論為主軸,通常場景發生於法庭內。
歷史推理
[編輯]歷史推理(英語:Historical mystery)指的是按照現有的史料對過去未解的歷史之謎進行考證,進而找出真相的過程。代表作有約瑟芬·鐵伊的《時間的女兒》。
日本特有派別
[編輯]社會派
[編輯]日語:社会派,某種程度上為反對本格派「流於紙上謎題遊戲」而生,強調推理小說不應只是推理,更應當反映並描寫現實社會。此派推理小說較着重於社會寫實。代表作家有松本清張、森村誠一和山崎豐子等。
新本格派
[編輯]新本格派(New Mystery,新本格推理),指的是從1980年開始的日本第三波本格推理潮。由島田莊司領導,綾辻行人等人實行。
「新本格」這一專有名詞,其實就是1987年講談社在出版綾辻行人的《殺人十角館》時所發明的賣點和噱頭的廣告詞。然而該書因為風格迥異於當時程式化的社會推理派,一路熱賣並受到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的廣泛關注,催生了大量同類作品的出版,「新本格」作為一種風格流派便產生了。因此1987年那一年,更被被稱作「新本格元年」。在1987年後,任何本格推理小說都可被稱為「新本格」,意義其實並不大。若有作家專門把自己的作品稱為「新本格推理」,則顯得外行。
日常推理
[編輯]日語:日常の謎,以平日生活中的解謎為主,多為短篇,此類作品則不一定有一般推理小說具備的命案、屍體等要素,有時接近青春幽默派推理。一些日常推理同時有輕小說的特徵,又可稱為「輕推理」。代表作家包括北村薰《空中飛馬》、光原百合《十八之夏》、加納朋子(《七歲小孩》)、米澤穗信(《古籍研究社系列》、《小市民系列》)、坂木司《青空の卵》、櫻庭一樹《GOSICK》等等。
青春幽默派
[編輯]日語:青春ミステリ,以赤川次郎為代表,手法不重要。
旅情派
[編輯]日語:トラベルミステリ,案件多發生於主人公旅行的過程中,偏重隨機性與地方文化的描寫。代表作家有內田康夫的淺見光彥系列、西村京太郎等。
變格派
[編輯]日語:變格探偵小説,以詭譎氣氛營造與異常心理為主軸,注重描繪陰森恐怖的氣氛或揭示人物的變態心理。變格推理的情節通常是怪誕離奇的,可能包含鬼怪、科學幻想、神奇和冒險等元素,因此謎團通常極具驚奇性或為異想天開的構想。變格派不依賴詭計,總是在故事性上投下很大的功夫。橫溝正史和江戶川亂步都寫過變格作品。
八嘎推理
[編輯]日語:バカミス,為「愚蠢推理」(バカなミステリー)、「可笑推理」(バカバカしいミステリー)的縮寫,中文又稱「蠢推理」、「白爛推理」、「另類推理」、「惡搞推理」或「扯淡推理」等。這類作品通常是由於作者筆力不足,導致謎底不合邏輯或使用毫無公平性、甚至明顯自相矛盾的敘述方式愚弄讀者。但也有不少知名作家故意如此寫法,以達到惡搞效果。一般讀者會對此類小說產生「笨」、「愚蠢」、「如此愚蠢」、「胡說八道」的感嘆或評價。
「八嘎推理」一詞最早出自於《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又譯: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1995年版中的一篇評論家小山正介紹Michael Slade的作品《Cutthroat》的一文中。從此,日本推理小說界就將那些追求極端意外、極端無理,缺乏現實性的作品通稱為「八嘎推理」。
從2008年開始,日本毎年都會選出一部作品頒發「世界八嘎推理☆獎」(日語:世界バカミス☆アワード)。
因為日語八嘎是個多義詞,既可指貶義的愚蠢,也可用於表示對於作品極度驚訝時的感慨語讚賞,因此也有許多異想天開的神作被歸類到八嘎推理中。所以一些作家並不喜歡獲得該獎。
專有名詞
[編輯]whodunit、whydunit、howdunit
[編輯]在古典推理小說中,有「whodunit」、「whydunit」和「howdunit」這三大元素。分別表示:
- Whodunit = Who (has/had) done it
- 犯人身份
- Howdunit = How (has/had the perpetrator) done it
- 犯罪手法與詭計
- Whydunit = Why (has/had the perpetrator) done it
- 作案動機
暴風雨山莊
[編輯]封閉空間(英語:closed circle,日語:クローズド・サークル,又稱暴風(雪)雨山莊、孤島殺人),指小說發生場景與外界完全隔離,像是處於暴風雨中的孤立山莊,電話不通,無法求得外界(如警方)援助也無法逃離的狀況,通常狀況為發生連續殺人案件。由於完全隔離,所以必得由在場人物解決事件,死亡時間或指紋等等通常不能取得(有法醫或醫生在場則前者例外,但仍然較不精確)。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無人生還》即為此方面的代表,為暴風雨孤島殺人。
密室
[編輯]密室推理(locked room mystery,或稱密室殺人)是推理小說常見的一種題材。指發生在密閉空間(房間)內的命案,也就是說乍看之下,兇手或兇器彷彿蒸發一樣,未留下任何進出此空間的痕跡或證據的不可能犯罪。約翰·狄克森·卡爾的《三口棺材》,便是此方面的代表。
敘述性詭計
[編輯]敘述性詭計是指作者寫作時,藉由文字詞義或敘事結構,讓讀者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使讀者「直覺地」對某些事情或狀況不疑有他,進而在最後解開謎題時,讓讀者有大吃一驚的感覺。這是一種不易掌控的技巧,讀者對此種詭計的反應有時也頗為兩極。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羅傑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便是敘述性詭計的典型應用。(阿嘉莎·克莉絲蒂亦是西方的敘述性詭計寫作法的創始人。)
完美犯罪
[編輯]完美犯罪(英語:perfect crime),指不為社會大眾所察覺、或無法使犯人落網的犯罪。不少中譯日系推理作品中則常直接使用日式漢字[3]完全犯罪。
倒敘推理
[編輯]倒敘推理又稱反敘式偵探小說(英語:inverted detective story),這種故事中的兇手在一開始就被揭露,看點是看偵探是如何抓到兇手。故事通常會以兇手視角展開,犯人將先實現一宗完美犯罪。等偵探登場後,再通過各種蛛絲馬跡查明真相、抓到犯人。由於破案關鍵一定會在故事前半段的犯罪過程中,經由敘述充分展示給讀者知曉,因此倒敘推理也被視為「最公平的解謎推理」。
由於倒敘推理並不好寫,對偵破過程要求較高,既要有較為科學、可信的偵破知識,又要求偵破過程具有相當的可讀性,所以這類小說作品很少。比較有名的是美國電視電影《神探可倫坡》(Columbo)和模仿該劇的日劇《古畑任三郎》。
舒逸推理
[編輯]舒逸推理(英語:cozy mystery),小說內容淡化性與暴力描寫,代表作有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瑪普爾小姐系列。
安樂椅偵探
[編輯]安樂椅偵探(英語:armchair detectives),是偵探小說所塑造的一種偵探。與一般的偵探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安樂椅神探無須奔波勞碌,只需坐在舒適的安樂椅,聽着、看着命案的線索,就能憑藉着推理,指出真兇。艾瑪·奧希茲的角落裏的老人便是其代表。
推理小說創作守則
[編輯]- 隆納德·諾克斯(Ronald A. Knox)「推理小說十誡」
- 雷蒙·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九命題」
- 范·達因(S.S.Van Dine)「推理小說二十法則」
- 清涼院流水「推理小說的三十項要素」
- 「創造密室的動機」
較為知名的推理小說創作守則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皆為對推理小說創作的規範,在1928年由諾克斯提出推理小說十誡後,知名推理作家范·達因又提出推理小說二十法則。必須聲明的是,那僅為原作個人意見,可供為當代對推理小說想法的參考,卻並非絕不可破的戒律──事實上,這些戒律差不多都被破光了。目的其實可約略看出,主要為限制作者與讀者站在同一平面、擁有同樣的線索可以解開謎團。可約略視為古典本格中心的看法。
推理名家
[編輯]此處舉些有名的推理作家。
歐美
[編輯](依出生年排序)
- 愛倫·坡(Allan Poe):美國作家,推理小說的始祖,其作品《莫爾格街兇殺案》被公認為世界第一篇推理小說。
- 亞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英國推理小說作家,筆下的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是廣受全球推理迷喜愛,至今不衰,成為名偵探的代名詞。
- 莫理斯·盧布朗(Maurice LeBlanc):法國推理小說作家,以風度翩翩的怪盜亞森·羅蘋的故事風靡全球。
- 艾瑪·奧希茲(Emma Orczy):匈牙利裔英國作家,創造了史上第一位安樂椅神探──角落裏的老人。
- G·K·卻斯特頓(G.K. Chesterton):英國作家、文學評論者以及神學家,因熱愛推理小說,不但致力於推廣,更親自下海撰寫推理小說,他筆下最著名的角色是布朗神父,以犯罪心理學的方式推理案情,與夏洛克·福爾摩斯注重證物的派別相庭抗禮。
- 范·達因(Van Dine):因為生了一場大病而在病床上選擇看推理小說,康復後也寫始撰寫,寫下「推理小說二十法則」,著有主教謀殺案。他筆下的神探菲洛·萬斯被譽為「美國的黃金神探」。
- 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美國人,冷硬派的第一拓展人,筆下的名偵探為菲力普·馬羅。
-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被稱為「謀殺天后」,畢生創造大量長篇小說,筆下的名偵探有赫丘勒·波洛和瑪波小姐。
- 多蘿西·L·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英國人,與阿嘉莎齊名,筆下的名偵探彼得·溫西勛爵亦被稱爲末代貴族神探。
- 達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美國人,冷硬派的創始人,筆下的名偵探為山姆·史培特。
- 喬治·西默農(Georges Simenon,1903-1989):法國作家,多產的快筆作家,創造名偵探儒勒·梅格雷探長。
- 約翰·克瑞希(John Creasy,1908-1973),英國作家,推理小說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常用不同筆名發表並得獎。筆下主角以神探基甸(George Gideon)著名。
- 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美國人。此為筆名,實際上是由兩個表兄弟共同創作。筆下有同名神探艾勒里·昆恩和哲瑞·雷恩。
- 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1905-1977):美國作家,擅長營造神秘氛圍,並以密室推理聞名,素有「密室之王」之稱,筆下神探有基甸·菲爾博士(Dr. Gideon Fell)、亨利·梅利威爾爵士。
- 蘇·葛拉芙頓(Sue Grafton):美國作家,筆下神探為女私家偵探金絲·梅芳。
-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現役美國作家,1994年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得主。以酒鬼私家偵探馬修·史卡德和雅賊系列著名。
- 米涅·渥特絲(Minette Walters):現役英國女作家,1992年起以《冰屋》、《女雕刻家》、《毒舌鈎》首創以三本新書連獲三大英美重要獎項。
日本
[編輯]- 江戶川亂步(えどがわ らんぽ,Edogawa Ranpo):本名平井太郎,日本本格派的開山鼻祖,改變了推理小說在日本的地位。風格浪漫,富有想像力。有以他為名的江戶川亂步獎,專門表彰新人作家。筆下的名偵探為明智小五郎。
- 橫溝正史(よこみぞ せいし,Yokomizo Seishi):日本傳統本格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影響了變格派與恐怖小說。筆下的名偵探為金田一耕助。
- 高木彬光(たかぎ あきみつ,Takagi Akimitsu):作品數量多産且風格多變,跨及本格與社會派各領域。法庭派的代表之一。筆下的名偵探為神津恭介。
- 松本清張(まつもと せいちょう,Matsumoto Seichō):他的創作打破了早年日本偵探小說界本格派和變格派的固定模式,開創了社會寫實派推理小說領域。代表作品有《某〈小倉日記〉傳》、《點與線》、《砂之器》
- 土屋隆夫(つちや たかお,Tsuchiya Takao):被稱為「日本推理小說大師」,著名的系列作品為千草檢察官系列。
- 赤川次郎(あかがわ じろう,Akagawa Jirō):日本幽默推理小說的代表,創造大量系列作。大部份作品的推理意味較淺,故有時受推理迷批評,然仍為推理入門的好選擇。代表作品有《三毛貓福爾摩斯系列》和《三姊妹偵探團系列》
- 山村美紗(やまむら みさ,Yamamura Misa):作品風格以懸疑佈局為主,擅長細膩的推理,常以故鄉京都為小說中舞台背景,創作量極多,且多部被改拍成電視劇。有「日本的克莉絲蒂」之稱。曾以《死亡立體交叉》等三部作品獲江戶川亂步賞的提名。《消失了的繼承人》獲一九八三年第三屆日本文藝大賞。
- 島田莊司(しまだ そうじ,Shimada Sōji):本格派,對之後所謂新本格影響甚重,代表作為《占星術殺人事件》,被稱為新本格的開山鼻祖。筆下的名偵探為御手洗潔。
- 綾辻行人(あやつじ ゆきと,Ayatsuji Yukito):本格推理小說作家,但又帶有恐怖情節。代表作是《館系列》推理小說。
- 有栖川有栖(ありすがわ ありす,Arisugawa Arisu):本名上原正英,日本新本格派推理小說家的中堅力量,多產作家,涉獵領域極其廣泛,涉及漫畫,電視劇,評論等等方面。
- 泡坂妻夫(あわさか つまお,Awasaka Tsumao):本名厚川昌男,日本推理小說作家兼魔術師。代表作是《失控的玩具》。
- 森村誠一(もりむら せいいち,Morimura Seiichi):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元老,現代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大多受其影響。主要作品包括《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及《野性的證明》等。
- 京極夏彥(きょうごく なつひこ,Kyōgoku Natsuhiko):新生代當中很有特色的「妖怪型」推理作家。新本格派的先鋒人物,思維極其大膽靈活,作品的走向多變寬廣,讀者年齡層廣。
- 坂口安吾(さかぐち あんご,Sakaguchi Ango):本名坂口炳五,知名作品為《不連續殺人事件》。
- 仁木悅子:本名大井三重子,有「日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之稱。
- 水上勉(みずかみ つとむ,Mizukami Tsutomu):與松本清張並列為社會派棟樑作家的水上勉,代表作《大海獠牙》獲得第十六屆日本偵探作家Club大獎。雖然他創作推理小說的時期不算太長,但其間每部作品都稱得上是社會派的傑作。
- 西村京太郎(にしむら きょうたろう,Nishimura Kyōtarō):本名矢島喜八郎,以旅情推理著名,常以鐵道與航空等交通工具為題材,因此小說中會有火車時刻表及車站的平面圖。但也有本格派的佳作,如《殺人雙曲線》。
- 內田康夫(うちだ やすお,Uchida Yasuo):以旅情推理著名。筆下的名偵探為淺見光彥。
- 夏樹靜子:擅長性別的角度,主要作品有《W的悲劇》、《M的悲劇》、《雲間贈來的死》。
- 坂本光一
- 都築道夫
- 鮎川哲也
- 連城三紀彥
- 三津田信三(みつだ しんぞう,Mitsuda Shinzō):恐怖小說類型作家,代表性系列作品有《三津田信三系列》、《刀城言耶系列》、以及《死相學偵探系列》。
- 東野圭吾(ひがしの けいご,Higashino Keigo):早期以清新流暢的校園推理起家,並以縝密細緻的劇情佈局獲得「寫實派本格」美名,後期東野的創作逐漸突破傳統推理的框架,在懸疑、科幻、社會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獵。著名的作品有《嫌疑犯X的獻身》、《白夜行》、《偵探伽利略》。
- 森博嗣(もり ひろし,Mori Hiroshi):大學工學院副教授,在作品中大量出現理工科的術語及知識,故在日本特以「理科系推理小說」(此分類目前只有森博嗣一人)。著名的系列有《犀川&萌繪》系列、《瀨在丸紅子之V》系列、《四季》系列。
- 北村薰(きたむら かおる,Kitamura Kaoru):本名宮本和男,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為本格推理作家協會發起人之一,2005年擔任該協會會長。他在日本推理文壇以優美文風自成一格,相當講究故事性、小說結構與人物描寫。1995年起寫出「迴旋」(時と人)三部曲脫離推理小說類型,踏入一般大眾文學領域,對女性刻畫入微,更展現了成熟的小說功力。著名的系列著有《春櫻庭圓紫與我》系列《時的迴旋三部曲》系列《花村英子&貝基先生》系列。
- 二階堂黎人(にかいどう れいと,Nikaidō Reito):日本中央大學理工系畢業,為新本格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濃厚的狄克森卡爾氣息,代表作有《恐怖的人狼城》、《吸血之家》、《惡靈公館》等。
- 西澤保彥
- 橫山秀夫:
- 宮部美幸(みやべ みゆき,Miyabe Miyuki):日本作家,寫作範圍廣泛,獲獎無數,大致被歸類有推理小說、時代小說與奇幻小說三大系統,作品以反映當代社會問題的案件為主。短篇作品《鄰人的犯罪》獲得《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並連續七年榮獲《達文西》雜誌票選為日本最受歡迎女作家第一名,《模仿犯》更創下日本出版界史無前例的「六冠」榮耀。
- 中山七里
- 伊坂幸太郎:作品風格不僅限於推理小說。
- 乙一:他的寫作範圍極廣,作品領域橫跨懸疑、驚悚、恐怖、推理、純愛,尤其擅寫短篇。
- 大澤在昌:為日本知名的冷硬派推理小說作家,以《新宿鮫》榮獲「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
- 東川篤哉:屬本格推理派作家,作品以幽默推理見長。
- 米澤穗信:以日常推理的《古籍研究社系列》出道,講究深層人物人性的心理雕刻,代表作有《滿願》、《王與馬戲團》。
- 西尾維新:多產型且風格多變的作家,文筆帶有輕小說色彩因此大受年輕族群歡迎,《斬首循環》一書曾獲得「這本輕小說真厲害!」一獎,以充斥故事中的大量旁白以及角色心裏描寫著名,擅長使用排比以及敘述性詭計,評價兩極的作家。
- 今村昌弘:以小說《屍人莊殺人事件》系列出道,該作在封閉山莊題材中大膽加入出乎讀者意料的故事元素而大放異彩,同名小說在2018年獲得「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排名第1位、「本格推理小說 Best 10」排名第1位等大獎。
- 湊佳苗(日語:湊 かなえ,1973年1月19日-):是一名日本女性小說家,以《告白》於2008年週刊文春推理小說 Best 10獲得第一名、「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中獲得第四名。
中國大陸
[編輯]- 周浩暉:作家、編劇、導演。著有《死亡通知單》系列。 [8]
- 程小青:近代中國推理小說開創人。
- 雷米: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學院犯罪心理學教師,著有《第七個讀者》、《心理罪》(網絡名《畫像》)、《教化場》、《暗河》等。
- 馬雨默:莫蘭系列,酷法醫系列,陸勁系列.
- 紫金陳:《無證之罪》等
- 陸秋槎:《元年春之祭》、《若且唯若雪是白的》、《櫻草忌》、《文學少女對數學少女》等
台灣
[編輯]- 林佛兒:1984年11月創辦《推理》雜誌,提倡推理小說,被中國時報譽為「台灣推理小說第一人」。其長篇推理小說《美人捲珠簾》被中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推薦,獲得中國2001年第二屆最佳偵探長篇小說獎。
- 既晴:長篇推理小說《魔法妄想症》獲得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首獎。
- 冷言
- 寵物先生
- 林斯諺
香港
[編輯]小說中的名偵探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Classic Crime Fiction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Private Eye Writers of America website
- The Golden Age of Detective Fiction Wik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ll About Agatha Christi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Chinese reasoning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herlock Holmes Cases A compilation of some of the most famous Sherlock Holmes cases. Original stories adapted from the Gutenberg project
相關條目
[編輯]腳註與參考
[編輯]-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偵探小說[永久失效連結]於2011年3月17日查閱
- ^ 山村正夫《推理文壇戦後史》,p.87(雙葉社、1973年)
- ^ 3.0 3.1 日本在引入中國的漢字後,很多漢字保留了原本的意思。而有些詞彙則因為文化的不同則變意了。如日式漢字「人參」指蘿蔔。
- ^ 日本推理小說家島田庄司曾試圖解釋下他對幾個詞的理解,所以寫了《本格Mystery宣言》(1989)及《本格Mystery宣言Ⅱ——混種維納斯論》(1995)。
- ^ 陳國偉《越境與譯徑: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聯合文學、2013年)
- ^ 『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集成 復刻版 9 台灣探偵小説集』中島利郎編 緑蔭書房 2002年
- ^ 【香港有推理】謀殺與創造之時 香港推理小說家群像. [201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 ^ 周浩晖与《死亡通知单》,中国犯罪小说走向世界. 紐約時報中文版. [2018-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