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津李公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津李公祠後院

天津李公祠,即「天津李鴻章祠堂」,又稱「天津李鴻章廟」,是中國天津市現已不存在的一座祠堂建築群,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位於原淮軍在天津駐地窯窪(今河北區天緯路李公祠西箭道4號,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學校址),天津李公祠是中國清朝末期重臣,將領外交官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淮軍創始人和統帥、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的祠堂,後簡稱「李公祠」。[1]

歷史

[編輯]
天津李公祠前院中的李鴻章銅像,建於光緒三十二年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李鴻章復調回天津原職並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病故,根據清典中:「功臣死後要贈諡建祠。李鴻章死後賜太傅、一等侯爵安葬,諡「文忠」,並准入祀賢良祠。」清政府先後在李鴻章家鄉和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河北、山東和河南等任職之處為其修建了十座祠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李鴻章繼任者袁世凱在天津窯窪建立李公祠。辛亥革命以後,天津李公祠曾改為遊園並設茶座,並逐漸成為天津各政治派別的資產階級政客、社會名流議政、集會的場所。1937年,七七事變後,天津淪陷,天津李公祠被日本軍隊佔用,園中的河水被截斷。1945年,天津光復後,天津李公祠曾被國民黨三區黨部書記宋雁題利用在祠堂西跨院興辦啟明小學,後來,宋雁題又向李鴻章之孫李嘉琛借用前院來開辦廬山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津市人民政府先後將天津李公祠原建築拆毀並改建學校,原址先後作為向前小學和天津市第三十三中學。後來,天津李公祠後花園的部分山石被移至曹家花園,其餘部分填平後改為天津造紙研究所。天津李公祠西門入口處的一片空地和原遊廊改為天津師範附小的操場,後來又改為西箭道小學的東院,後再次拆除。天津李公祠前門的照壁和李公祠大街之間的廣場被闢為漁業批發市場。園中的六角亭移至北寧公園,原天津李公祠祠堂中的石碑部分移至天津市歷史博物館,部分被埋地下。目前,天津李公祠原址為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學的校址,學校周圍僅存留李公祠大街、李公祠東箭道和李公祠西箭道的名字。[2]

建築

[編輯]

原天津李公祠的建築風格仿照李鴻章合肥家鄉祠堂的建築風格,佔地兩萬餘平方米,祠堂正門為兩扇朱漆大門,坐北朝南,門前設有石級,左右設有石獅,正門對面設有一面磨磚對縫的大影壁牆,正門兩側設有東箭道和西箭道,正門的大牆東端設有便門,正門兩側裏面設有門房。進入天津李公祠正門為前院,前院設有紅柱綠琉璃瓦的遊廊,前院中部安放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所建的的李鴻章銅像。前院內設有東西配房和廂房。前院北面兩側設有腰房,前院中間設有過廳通向後院。後院設有東西兩側廂房和後花園,後花園中引北運河水入內形成小池,池中設有一座琉璃瓦六角亭,六角亭後面設有享堂,享堂內部設有紅色大圓柱。[3]

內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天津李公祠话旧.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16). 
  2. ^ 天津李公祠.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3. ^ 天津李公祠-许杏林.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