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船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船喻,是柏拉圖在《理想國第六卷》(488a–489d)中提出的著名且經常被引用的隱喻。它把一個城市國家治理比作一艘海軍艦艇的指揮,並最終認為唯一適合擔任該船船長的人(希臘語ναῦς)是哲學王。他擁有絕對權力,但他是仁慈的人,他們可以利用善良的形式去管治國家。這個隱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抒情詩人阿爾卡烏斯 (6、208、249),而在柏拉圖之前的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和埃斯庫羅斯的《七將攻忒拜》中亦有提及。

柏拉圖通過說宙斯是描述船舶轉向的最佳模型之一,就像任何其他「技術」或職業,特別是政治家一樣,宙斯是建立這種比較的典範。然後,他引用了一種特定類型的政府來進行隱喻:民主。柏拉圖的民主不是民主與共和制混合的現代概念,而是通過純粹多數統治的直接民主。在488a--489d的比喻中,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將整個人口與一個堅強但近視的船東進行了比較,他們缺乏航海知識。吵架的水手是煽動者和政治人物,而飛船的航海家是觀星者,是哲學家。儘管他們對航行一無所知,但是水手們卻聲稱自己對航行有所了解,並不斷爭奪船東的批准,以便擔任船長,甚至用毒品和酒來愚弄船東。同時,水手們把導航員貶低為無用的觀星人,儘管他是唯一一位有足夠知識指導航向的人。

柏拉圖之後的國家之船

[編輯]

自從船喻誕生之後,它一直被整個西方文化所引用。兩個著名的文學例子就是賀拉斯的頌歌1.14和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所創作的「國家之船」。羅德島州的創始人羅傑·威廉姆斯在他的《普羅維登斯鎮信》(1656年)中也使用了這個比喻。法國大革命雅各賓俱樂部經常為新法蘭西共和國辯護,因為它捍衛了歐洲幾個君主制

最近,它已成為美國政治討論的主要內容,在這裏它被簡單地視為其國家形象的象徵,需要政府作為指揮它。但沒有反民主、親民主的立場、亦沒有獨裁者的意思。

今天,這個詞也已進入流行文化。 里奧納德·科恩的歌曲「民主」(Democracy)包含「風帆、航行、一艘強大的國家艦船。到了需要的海岸、經過了貪婪的仇恨、經過了貪婪的礁石。」 這類的詞語。另外,科恩在第二本小說《美麗的失敗者》(1966年)中寫道:「航行,航行,國家之船,交通事故,分娩,柏林,治癒癌症!」 (第12頁)。 在英國電視連續劇《Yes, Minister,》中,漢弗萊·阿普比爵士曾提出「國家之船是唯一從頂部洩漏的船」。 [1]

參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eason 3, episode 5 ("The Bed of Nails") at c. 25:33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