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特快车
外观
欧洲特快车 Europa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拉斯·冯·提尔 |
监制 | Peter Aalbæk Jensen Bo Christensen |
编剧 | 拉斯·冯·提尔 Niels Vørsel |
主演 | 尚-马克·巴尔 芭芭拉·苏科瓦 恩斯特-雨果·亚格 |
剪辑 | Hervé Schneid |
片长 | 113分钟 |
产地 | 丹麦 法国 德国 波兰 瑞典 瑞士 |
语言 | 英语 德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1991年5月12日(康城影展首映) 1991年6月22日 1991年8月16日 |
发行商 | Nordisk Film |
各地片名 | |
香港 | 时光倒流欧罗巴 |
台湾 | 欧洲特快车 |
《欧洲特快车》(英语:Europa)是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在1991年的电影作品,也是“欧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影。该片演员来自许多国家,包括法裔美籍、德国、美国、瑞典。本片受到丹麦童书《火车》(Toget)和法兰兹·卡夫卡的《美国》(Amerika)的影响,尤其后者更影响了片名。
电影里火车公司“参卓帕”(Zentropa)后来也成为拉斯·冯·提尔在丹麦成立的电影公司名称,这是模仿德国铁路的卧铺及餐饮服务公司米托帕(Mitropa)。
剧情
[编辑]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德裔美国青年李欧波·凯斯勒决定返回仍然被美军占领的德国,并在叔叔的帮助下在参卓帕铁路担任卧铺列车的见习车掌,并与参卓帕老板麦斯·哈特门的女儿凯瑟琳娜·哈特门坠入情网,而后李欧波被迫卷入亲纳粹恐怖分子的攻击行动当中。
拍摄手法
[编辑]《欧洲特快车》以其实验性的拍摄手法闻名,全片大多为黑白,并不时参杂彩色片段;电影的拍摄分为远景和近景,远景在波兰拍摄,近景则在丹麦摄影棚内拍摄,最后再将两者影像相叠而成,部分画面甚至重叠了十五个影像。由于先在波兰拍摄远景,因此必须精准计算好重叠效果,拉斯·冯·提尔为此画了800个分镜表,以避免画面出现误差而造成成果失败。
佚事
[编辑]- 由于另一部美国电影《欧罗巴!欧罗巴!》(Europa Europa)的关系,为免两者混淆,在美国上映时片名成《参卓帕》(Zentropa)。
- 拉斯·冯·提尔本人在片中客串了一位偷东西被逮到的犹太人。
- 本片在康城影展获得三个奖项,拉斯·冯·提尔在明白自己不会获得金棕榈奖时,向评审比出中指并怒气冲冲地离开会场。[1]
奖项
[编辑]奖项 | 奖项 | 受奖者 | 阶段/结果 |
---|---|---|---|
第44届康城影展 | 金棕榈奖 | 《欧洲特快车》 丹麦 |
提名 |
评审团奖 | 获奖 | ||
最佳艺术贡献奖 | 获奖 | ||
最佳技术大奖 | 获奖 | ||
1992年波迪奖 | 最佳丹麦电影 | 《欧洲特快车》 | 获奖 |
1992年罗伯奖 | 最佳丹麦电影 | 《欧洲特快车》 | 获奖 |
最佳摄影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获奖 | ||
最佳原创电影配乐 | Joachim Holbek | 获奖 | |
最佳制片 | Peter Aalbæk Jensen、Bo Christensen | 获奖 | |
最佳音效 | 获奖 | ||
最佳特效 | 获奖 | ||
斯德哥尔摩国际影展 | 铜马奖 | 《欧洲特快车》 | 获奖 |
锡切斯影展 | 最佳影片 | 《欧洲特快车》 | 获奖 |
最佳摄影 | 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