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空喀山口事件

坐标34°17′23″N 79°2′29″E / 34.28972°N 79.04139°E / 34.28972; 79.0413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4°17′23″N 79°2′29″E / 34.28972°N 79.04139°E / 34.28972; 79.04139

空喀山口事件
日期1959年10月20日
地点
胜利山:空喀山口附近的中国西藏日土县
空喀山口在新疆和田县和西藏日土县交界处
结果 中方获胜,印军撤出阵地
参战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
指挥官与领导者
文杰  ?
兵力
14人 70人
伤亡与损失
1死亡 9死亡、3受伤、7被俘
地图
5km
3miles
none
印度温泉边防哨所
印度温泉
边防哨所
空喀山口事件地点
空喀山口
事件地点
空喀山口事件地点
空喀山口
空喀
山口
空喀山口边防哨所
空喀山口
边防哨所
地图
1959年空喀山口事件地点,印度温泉和中国空喀山口边防哨所基地就在空喀山口附近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在南疆的位置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位置
空喀山口在阿里地区的位置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 (阿里地区)
海拔5,171米(16,965英尺)
位置中印边界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坐标34°20′06″N 79°02′07″E / 34.335°N 79.0353°E / 34.335; 79.0353

空喀山口事件,是1959年10月20日发生于中国印度之间的边境军事冲突;也是朗久事件后的第二轮中印冲突事件。

概述

[编辑]

1959年印度政界右翼议员要求政府收复拉达克东部的阿克赛钦地区,当时尼赫鲁曾承认这个地区的边界从未划定过。同年9月13日,他还发布过一项秘密指示说:“在阿克赛钦地区应当大体维持现状,因为我方在那里未设哨所,而且很难到达这个地区。任何涉及该地区的问题,只有在时机成熟时联系整个边境的更大问题方可予以考虑。目前我们只好暂且容忍中国对拉达克东部地区的占领和他们通过这个地区修筑的公路。”[1][2]但是这一秘密指示并未得到贯彻。1959年夏,印度情报局和内政部仍指示其下属的边境警察部队向前推进。他们首先在列城东北的三个地点设置了哨所,并派遣巡逻队沿羌臣摩河河谷而上,要越过传统习惯线,靠近中国新藏公路拉那克山口建立一个哨所,并坚持认为这个山口是边界的标志[3]

1959年10月20日,三名印度武装人员在西藏地方西北端的空喀山口以南地区沿羌臣摩河河越入中国领土,遭到中国边防人员警告,但印方拒绝[4]。中国边防人员不得不将他们解除武装,予以扣押。第二天,10月21日,一支由70余名印度特种边防警察组成的巡逻队闯入中国领土在同一地点(一个无名的小独立高地,事件之后被命名为胜利山)[5],并于15时9分首先向中方开枪射击。15时19分对中方开始第二次射击。其中边防巡逻队副班长武国清中枪阵亡。中国巡逻队剩余13人随后进行还击,班长文杰看到印军进攻猛烈,便改变作战策略。他让大部分战士集中火力抵抗正面进攻的印军,自己带着两名战士抄印军的后路。印军在遭到背部进攻后,阵脚大乱开始撤退,19时30分,战斗结束,印军丢下了九具尸体,另有三名负伤、七名被解放军俘虏[6]

在此次战役中阵亡的中方士兵武国清,追授一等功臣,葬于疏勒烈士陵园[7][8]

后续

[编辑]

军事

[编辑]

空喀山口边防站配备有81型15瓦电台两部(1部备用),台长1名,军士报务员1名,与南疆军区和军区骑兵某团保持着定时无线电通信联络,需要时可全天候守听,随叫随应。南疆军区与新疆军区、统帅部建立有顺畅的无线电通信联络。事发当天晚上气候十分恶劣,双方联络不通。事发突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令陆军某师一台150瓦通信车迅速进驻空喀,保障了军区与空喀的直接无线电联络。通报方式上采用网路、专向并用。即:空喀以15瓦电台与南疆军区建立专向,以陆军某师150瓦车台与两级军区组成网路。发向两级军区的电报,以通播方式进行,重复的顺序是先军区后南疆,并保持随叫随应等,以防范印军发动新的攻势[9]

外交

[编辑]

事情发生后,中方立即向印度方面提出了抗议。第二天,印方也向中方提出了抗议,印度外交部并于10月23日发表了一项公报。印方公报主张:10月20日,印度警察巡逻队派出一批人,寻找在空喀山口附近进行巡逻而当天下午没有回来的两个警察。但寻找没有结果,在第二天上午,印度巡逻队的一个分遣队出发巡逻,再次继续寻找,但这支部队遭到了守在山顶上的中国军队突然发射的猛烈炮火袭击。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针对印度外交部10月23日发表针对性声明,驳斥了印方指控,希望印度政府以中印友谊为重,保持两国边境安宁[10]。中印双方关于空喀山口事件各执一词。

印度国内,印度政府对空喀山口事件的说明,却在无形中煽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尼赫鲁在边境问题上的态度也逐渐改变[11]。11月7日,周恩来致信尼赫鲁,主张两项提议:1、双方各自后撤二十公里,以留出冲突缓冲区;2、举行中印总理级会谈。11月16日,尼赫鲁回信表示拒绝[12]

11月14日,中国边防部队交还扣押和俘获的印军人员、尸体和武器[13]。1960年中国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尼赫鲁总理会谈,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14]。1962年6月起,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前进政策,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并声称中国不应占领西藏,中印战争最后爆发。

历史地图

[编辑]
1870 年印度勘探局英语Survay of India制作的一张地图,显示了 (1802-1852) 年使用的三角形定位和穿越调查在大三角测量英语Great Trigonometrical Survey。穿越调查只到达南迦帕尔巴特峰斯卡都羌臣摩河Hanle英语Hanle_(village)附近。三角形定位最北到拉卡波希峰K2峰

参见

[编辑]

朗久事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澳)马克斯韦尔著. 印度对华战争.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1.03: 138. 
  2. ^ 王宏纬著. 当代中印关系述评.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9.12: 164. ISBN 978-7-80253-199-4.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第9集 1962.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4.07: 15. 
  4. ^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 中印边界问题 第3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2.09: 56. 
  5. ^ 靳, 娟娟; 金, 天义. 新疆边防管理与边防建设 [The Border Control and Border Construction in XinJiang].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04: 184. ISBN 978-7-5097-1934-3. 防守于章图山南侧一独立小高地 (胜利山)。   [失效链接]
  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 通信兵 回忆史料 3.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7.05: 213. ISBN 7-5065-3348-0. 
  7. ^ 崔乃夫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 第5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08: 7777. ISBN 7-100-03254-7. 
  8. ^ 疏勒政府信息网站--疏勒县烈士陵园维修改造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工程竣工验收. 疏勒县人民政府. [201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 通信兵 回忆史料 3.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7.05: 214. ISBN 7-5065-3348-0. 
  10. ^ 孙挺进著. 说周边历史 话疆域变迁 上.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6.09: 427. ISBN 978-7-5057-3809-6. 
  11. ^ 王宏纬著. 喜马拉雅山情结 中印关系研究.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8.04: 170–174. ISBN 7-80057-319-2. 
  12. ^ 周卫平著. 百年中印关系.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09: 242–245. ISBN 7-5012-2881-7. 
  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 1927-1996.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1815. 
  14. ^ Indo-China War of 1962. GlobalSecurity.org.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