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阴平郡,东晋设置的侨郡。永嘉年间阴平郡流亡民众南迁,寄治苌阳(今四川省德阳市西北)。领有实县绵竹县及阴平侨县。[1]
任荆州刺史期间,迁移新蔡郡流亡民众寄治寻阳黥布旧城(今湖北省黄梅县西)。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左右,将西阳郡蕲阳县拨付给新蔡侨郡,成为实土侨郡。[2]其下尚领慎、宋、苞信3个侨县。
刘宋时,为了把侨郡与北方原阴平郡相区别,称南阴平郡,隶属益州。领有实县绵竹县及阴平1个侨县。[3]南齐时领县同前。[4]
梁朝承圣元年(552年),南阴平郡移属潼州,隔年(553年)西魏攻取四川。北周时废南阴平郡,置南阴平县。[5]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晋南朝卷》,866页。
- ^ 《太平寰宇记》卷127〈淮南道五〉:“《晋太康地理记》云:‘改属弋阳郡。’惠帝时属西阳郡,孝武改为蕲阳,属新蔡郡。”
-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
- ^ 《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
- ^ 《隋书》卷29〈地理志上〉。
|
---|
|
|
注释 |
---|
注1:列出西晋 建兴四年( 316年)(此前已沦陷者列出沦陷前的名称)及东晋 义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国。带#者为《晋书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体字者为西晋所废置的州、郡;下划线者为东、西晋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于史无记载其封国何时被撤销,其封地在西晋末的建置仍按“国”处理),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东晋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淮南地区 | |
---|
淮北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
江汉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巴汉地区 | |
---|
蜀中南中地区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位置不详 | 新蔡郡(内史575-589) | 晋熙郡(内史575-589) | 巴东郡(内史586-589) | 临江郡(内史586-589) | 新兴郡(内史583-589) | 岳山郡(内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齐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后梁 广运元年(586年)、陈 祯明二年( 588年)的实州、实郡。下划线者为南朝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