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施特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Otto Stern
奥托·施特恩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出生(1888-02-17)1888年2月17日
 普鲁士王国若雷(今属波兰)
逝世1969年8月17日(1969岁—08—17)(81岁)
 美国伯克利
母校法兰克福大学
知名于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自旋
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1943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家
机构罗斯托克大学
汉堡大学
卡内基理工学院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奥托·施特恩Otto Stern,1888年2月17日—1969年8月17日),德国美国核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他发展了核物理研究中的分子束方法并发现了质子磁矩,获得了194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44年颁发)。

生平简介[编辑]

奥托·施特恩1888年2月17日生于德意志帝国上西里西亚的索劳(即现在波兰的若雷波兰语Żory),1892年与父母移居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在那里上了中学。施特恩从1906年开始学习物理化学,1912年在布累斯劳大学(今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在布拉格查理大学结识了爱因斯坦,后来跟随他来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13年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物理化学无薪讲师。

1914至1921年任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学无薪讲师,其间服过一段兵役。

1921至1922年任罗斯托克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23年至1933年任汉堡大学物理化学系教授和实验室负责人。

1933年移居美国,开始担任匹兹堡卡内基技术学院的物理学研究教授,后来又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名誉教授,直到1945年退休。

学术贡献[编辑]

施特恩早年的研究是在理论物理领域,在统计热力学量子理论方面有一些重要论文。从1919年他开始转向实验物理,由他研发和使用的分子束方法成为研究分子原子原子核性质的有力工具,该方法最初的意图是为了证明气体速率分布的麦克斯韦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1922年他同瓦尔特·盖拉赫合作,做了磁场对磁矩的作用力使原子发生偏转的施特恩-盖拉赫实验,而后又测量了包括质子在内的亚原子粒子的磁矩。1929年的氢、氦射线衍射实验是对原子和分子的波性质的精彩演示。

诺贝尔物理学奖[编辑]

1944年,施特恩荣获了前一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当年唯一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获奖理由是:“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对质子磁矩的发现”。获奖理由中没有提及施特恩-盖拉赫实验,因为当时盖拉赫已经是纳粹科学家了。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