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努斯三世
罗曼努斯三世·阿尔吉罗斯 | |
---|---|
罗马人的皇帝和独裁者 | |
拜占庭帝国皇帝 | |
统治 | 1028年11月15日-1034年4月11日 |
前任 | 君士坦丁八世 |
继任 | 米海尔四世与佐伊 |
共治者 | 佐伊 |
出生 | 968年 拜占庭帝国色雷斯西亚军区希拉波利斯 |
逝世 | 1034年4月11日(约65-66岁) 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 |
配偶 | 佐伊 |
朝代 | 马其顿与阿尔吉罗斯 |
罗曼努斯三世·阿尔吉罗斯(希腊语:Ρωμανός Γ΄ Αργυρός,拉丁化:Romanus III Argyrus;968年-1034年4月11日)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统治期间为1028年11月15日至1034年4月11日。罗曼努斯出身于拜占庭的贵族家庭,于君士坦丁堡担任过高阶的官员职位,后来在当时的君士坦丁八世病重弥留之际,其强迫罗曼努斯与元配离婚,以迎娶君士坦丁八世的女儿佐伊为妻。在君士坦丁八世驾崩后的第三天,罗曼努斯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
罗曼努斯被史书记载为一名性格和善但庸懦无为的皇帝。帝国在他的治理下,不仅原有的税收体系被搅乱,同时军队的力量亦被大幅削弱,罗曼努斯本人还亲自指挥了一次对阿勒颇以灾难性收场的远征。除此之外,罗曼努斯世与妻子佐伊的政治婚姻相当失败,在两人的感情恶化后,罗曼努斯成功挫败了佐伊对自己数次的篡位阴谋,其中还包括两次围绕着佐伊之妹狄奥多拉为中心的密谋。此外在其统治期间,罗曼努斯另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与修复教堂以及修道院。
罗曼努斯在位仅短短的六年便去世了,死因极有可能是死于谋杀,在他逝世后,皇位由妻子佐伊年轻俊秀的情人米海尔四世继任。
生平
[编辑]家庭和早年
[编辑]罗曼努斯·阿尔吉罗斯出生于968年[1],为阿尔吉罗斯家族一名身份不详成员的儿子。他的父亲可能是于958年击退马扎尔人袭击的波弗斯·阿尔吉罗斯(Pothos Argyros,有部分学者认为应是另一位同名同姓的波弗斯·阿尔吉罗斯),或者是尤斯塔西奥斯·阿尔吉罗斯(Eustathe Argyros),此人在950年为纪念罗曼努斯二世写了一首诗作而名噪一时[2]。而罗曼努斯的祖父是另一位罗曼努斯·阿尔吉罗斯的儿子,其妻子则为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一世(公元919年-944年在位)之女阿加莎(Agathe)[3]。
罗曼努斯有多名兄弟姐妹,分别是:曾于巴西尔二世(976年-1025年在位)麾下担任将军和总督的巴西尔·阿尔吉罗斯[4]。和同样也在巴西尔二世手下任职的利奥·阿尔吉罗斯(Léon Argyros),利奥日后于1017年在意大利被杀害[5]。以及嫁给了执事长官瓦西里·斯科莱鲁的普尔科莉娅·阿尔吉罗普琳娜(Pulchérie Argyropoulina)[1]。另一名姊妹则与在罗曼努斯统治时期担任安条克总督的君士坦丁·卡兰特诺斯(Constantine Karanténos)成婚[5]。此外还有与威尼斯总督彼得罗二世·奥瑟罗之子乔凡尼·奥瑟罗[5]成婚的玛丽亚·阿尔吉罗普琳娜。
罗曼努斯曾担任过奥普西金军区的司法官,官衔为“卫兵司令”(该头衔是拜占庭最高司法级别之一,通常被授予高阶将领或省督),在他任职期间,曾利用职权迫害过阿克摩尼亚地区的异教徒[6]。随后,他被晋升为司法裁判官(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高级司法官员),并成为君士坦丁堡有盖竞技场(即帝国高等法院)的法官之一。他在这个职位上的经历,于当时著名法学家尤斯塔西奥斯·罗曼奥斯所汇编的法律判决纲要集《佩拉》(Peira)中被提及[7],《佩拉》一书里记载到,罗曼努斯被进一步拔擢为“贵族”(帝国的高级荣誉头衔,仅少数人持有)和“执事官”(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管理者),同时他继续主持帝国的高等法院[8]。在君士坦丁八世统治时期,他还担任君士坦丁堡的城市行政官一职,正是因为该职位的缘故,让罗曼努斯正式成为元老院的领袖和皇帝的首席副官之一[8]。
统治
[编辑]1028年末,君士坦丁八世躺在他的病床上奄奄一息,病重垂死的皇帝希望能确保马其顿王朝的存续,但是他却没有儿子,为此君士坦丁八世决定传唤远在安条克的君士坦丁·达拉瑟诺斯赶赴都城,准备与他的二女儿佐伊结婚并继承皇位。当时君士坦丁·达拉瑟诺斯正担任安条克的都督(doux),他是一名经验老到的军事指挥官,同时出身于对帝国拥巨大影响力的贵族家庭,并且坚定地效忠于朝廷。但君士坦丁八世的顾问们不愿见到一名强而有力的军事将领成为新任皇帝,为此,他们最终说服皇帝改变主意,选择更容易受人摆布,且深居简出的罗曼努斯作为帝国继任者[9][10]。君士坦丁八世强迫罗曼诺斯与他的元配离婚(后来她被送往修道院),好让时年60岁的罗曼努斯迎娶当时已50岁的佐伊为妻[11]。这场婚礼于公元1028年的11月12日举行,君士坦丁八世在婚礼结束后的第三天便病重离世,罗曼努斯随即登基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12]。
虽然成为新皇帝的罗曼努斯三世渴求立下丰功伟业,但他的统治却几乎毫无建树。罗曼努斯三世尽管已年过花甲却依然衣冠楚楚、举止典雅,富有文化品味,不过他确实能力平庸且意志软弱,却又企图模仿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罗曼努斯三世将马可·奥理略视为理想中的君主,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像他那般伟大的哲学家皇帝,不仅如此,罗曼努斯三世还试图仿效图拉真率领大军驰聘沙场,建立显赫的战功[12]。此外在其统治期间,他另花费巨额资金大兴土木,捐赠大笔金钱用于兴建修缮教堂和修道院[12]。由于罗曼努斯三世竭力减轻帝国贵族应缴纳的税赋金额,他的举动严重破坏了帝国的财政。先前的拜占庭皇帝,如巴西尔二世便曾大力打击凌驾于平民之上且握有特权的显贵阶层。而作为贵族菁英出身的罗曼努斯三世即位后却放弃原本保护农民的政策。致使农民阶层再也无法抵抗贵族的庞大势力,进而让贵族们得以大肆剥削与兼并拥有土地的小农,最终使帝国越发陷入农奴制的困境里。不当的经济政策反过来破坏了拜占庭军队传统的征兵基础。税基和本国军队来源的减少对帝国局势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随着税金收入萎缩而导致的国家财政困难,连带削弱了帝国招募军队的能力[13]。
公元1030年,尽管阿勒颇的米尔达西王朝早已接受拜占庭人的统治,但罗曼努斯三世仍决定御驾亲征阿勒颇当地,发起一趟以灾难性收场的远征[14]。在这次战役中,拜占庭大军选择在一处没有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且派出的侦察部队也遭到敌军的伏击,除此之外,由拜占庭骑兵所发动的一次攻势亦被敌方击退[15]。那天夜里,罗曼努斯三世召开了一次帝国会议,士气低落的拜占庭人决定放弃战争返国,罗曼努斯三世同时下令将攻城器械付之一炬[16],1030年8月10日,拜占庭军队离开营地开始往安条克撤退。这时拜占庭一方的军纪涣散,队伍中的亚美尼亚人佣兵更利用撤退的机会,趁机抢夺营地里的物资[16]。阿勒颇的埃米尔在此时派出军队发起进攻,拜占庭大军于这场阿扎兹之战中全面溃败,兵士们纷纷逃离战场。仅剩赫塔雷亚卫队仍坚守着阵地,罗曼诺斯本人则几乎被敌军俘虏[17]。对于拜占庭军队在该场战役中的损失人数,于不同的文献纪录中有所差异:约翰·斯凯利兹记载拜占庭人经历了一次“可怕的溃败”,部分士兵更在溃逃的混乱中被战友踩踏而死[15]。而安条克的叶海亚则写道,拜占庭军队的实际伤亡人数并不多[18][19][15]。另外据叶海亚所述,拜占庭一方有两名高级军官战死,另一名军官则被阿拉伯人俘虏[15]。在经历阿扎兹之战的惨败后,拜占庭军人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笑柄”[17][14]。
尽管赢得这场胜利,但阿勒颇的埃米尔仍旧选择与拜占庭帝国进行谈判,双方签署了一项条约,使阿勒颇成为帝国的附庸,并允许拜占庭人派出的总督负责管理这座城市[20]。1032年,乔治·马尼亚克攻占且成功守卫住幼发拉底河东岸的重镇埃德萨[21],并在亚得里亚海击败了一支撒拉森人的舰队,但这一连串的胜利却并未让罗曼努斯三世恢复他早年的声望。
罗曼努斯三世在位期间面临过数次的夺位阴谋,这些密谋主要围绕在他妻子佐伊的妹妹狄奥多拉身上。1029年,狄奥多拉计划下嫁给保加利亚的普列西安,并与他共谋篡夺皇位。在阴谋被发现后,普列西安被皇帝刺瞎双眼,并勒令其剃发出家成为修士,不过狄奥多拉并没有受到罗曼努斯三世的惩罚[22]。1031年,狄奥多拉又再度卷入一场阴谋之中,这次是与色米姆的执政官君士坦丁·第欧根尼同谋[18],事发后君士坦丁·第欧根尼自杀身亡,狄奥多拉则被禁锢于佩特里翁(Petrion)的僧院里[23]。
为了减少宫廷的巨额开支,罗曼诺斯三世决定缩减和限制他妻子的开销,但他徒劳无功地举动只招来佐伊的憎恨,反倒加剧了两人原本就已疏远的夫妻关系[13]。罗曼诺斯三世私下包养了一名情妇。他的妻子佐伊则迷恋上高级宫廷太监孤儿院长约翰俊美的兄弟米海尔。而罗曼诺斯三世对此事一无所知,还让米海尔成为他的私人仆从之一[24]。在狄奥多拉图谋皇位的阴谋中幸存下来后,罗曼诺斯三世于1034年4月11日驾崩[25]。死因极有可能是被他的妻子下药毒死[11]。另有人猜测罗曼诺斯三世是在佐伊的命令下于浴室中被人淹死[11]。在罗曼诺斯三世去世后,他被埋葬于自己下令建造的萨玛提亚的圣乔治教堂内[26]。
佐伊和米海尔在罗曼努斯三世死后的同一日结婚[27]。第二天,这对夫妇传召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阿历克塞前来为新皇帝主持加冕典礼[28]。起初普世牧首拒绝与他们合作,但很快地,他便被送到眼前五十磅黄澄澄的金子改变了主意[27],欣然帮米海尔加冕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新皇帝米海尔四世[29][30]。
注脚
[编辑]- ^ 1.0 1.1 Cheynet & Vannier 2003,第68页.
- ^ Cheynet & Vannier 2003,第64–65页.
- ^ Cheynet & Vannier 2003,第63–64, 68页.
- ^ Cheynet & Vannier 2003,第72–73页.
- ^ 5.0 5.1 5.2 Cheynet & Vannier 2003,第73页.
- ^ Cheynet & Vannier 2003,第69页.
- ^ Cheynet & Vannier 2003,第69–70页.
- ^ 8.0 8.1 Cheynet & Vannier 2003,第70页.
- ^ Patlagean 2007,第131–132页.
- ^ Treadgold 1997,第584页.
- ^ 11.0 11.1 11.2 Duggan 1997,第145页.
- ^ 12.0 12.1 12.2 Ostrogorsky 1969,第322页.
- ^ 13.0 13.1 Ostrogorsky 1957,第286页.
- ^ 14.0 14.1 Shepard 2010,第102页.
- ^ 15.0 15.1 15.2 15.3 Wortley 2010,第359–360页.
- ^ 16.0 16.1 Zakkar 1971,第116页.
- ^ 17.0 17.1 Norwich 1991,第273页.
- ^ 18.0 18.1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 Sewter 1966,第43页.
- ^ Stevenson 1968,第256页.
- ^ Angold 2004,第224页.
- ^ Garland 1999,第161–162页.
- ^ Finlay 1853,第471页.
- ^ Norwich 1991,第276页.
- ^ Ostrogorsky 1969,第324页.
- ^ Norwich 1991,第279–80页.
- ^ 27.0 27.1 Garland, Zoë Porphyrogenita
- ^ Norwich, pg. 279
- ^ Treadgold, pg. 586
- ^ Finlay, pg. 478
参考来源
[编辑]- Cheynet, J.-C.; Vannier, J.-F. Les Argyroi (PDF). Zbornik Radova Vizantološkog Instituta. 2003, 40: 57–90. ISSN 0584-988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3) (法语).
- 公有领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编). Romanu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3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83–584. 1911. 本条目包含来自
- Duggan, Anne J. (编). Queens and Queenship in Medieval Europe. Rochester: The Boydell Press. 1997. ISBN 978-0-85115-657-6.
- Finlay, George.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from 716 to 1057. Edinburgh. 1853. OCLC 906577940.
- Garland, Lynda. Byzantine Empresses: Women and Power in Byzantium AD 527–1204.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ISBN 978-0-415-61944-8.
- Luscombe, David; Riley-Smith, Jonathan (编).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Volume 4, C.1024-c.119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521-41410-4.
- Norwich, John. Byzantium: the Apogee. London: Penguin. 1991. ISBN 978-0-670-80252-4.
- Ostrogorsky, George.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由Hussey, Joan翻译.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7. OCLC 2221721.
- Ostrogorsky, George.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由Hussey, Joan翻译.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69 [1957]. ISBN 978-0-8135-0599-2.
- Patlagean, Évelyne. Un Moyen Âge Grec: Byzance, IXe–XVe siècle. Paris, France: Albin Michel. 2007 [2021-02-08]. ISBN 978-2-226-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9) (法语).
- Sewter, Edgar Robert Ashton (编). The Chronographia of Michael Psellus.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6 [2021-02-08]. OCLC 3142873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4).
- Shepard, Jonathan. Battle of Azaz. Rogers, Clifford J. (编).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Medieval Warfare and Military Technology Vol.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2. 2010. ISBN 978-0-19-533403-6.
- Stevenson, William B. Tanner, J.R.; Previte-Orton, C.W.; Brooke, Z.N. , 编. The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The Contest of Empire and Papacy Vol. V.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OCLC 1001099260.
- Treadgold, Warren. 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021-02-08]. ISBN 978-0-8047-26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6).
- Wortley, John (编), John Skylitzes: A Synopsis of Byzantine History, 811-105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2021-02-08], ISBN 978-0-521-7670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 Zakkar, Suhayl. The Emirate of Aleppo: 1004–1094. Aleppo: Dar al-Amanah. 1971 [2021-02-08]. OCLC 9771265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 Michael Psellus, Chronographia.
-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延伸阅读
[编辑]- Thurn, Hans (编). Ioannis Scylitzae Synopsis historiarum. Berlin-New York: De Gruyter. 1973 [2021-02-08]. ISBN 978-3-11-00228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 Lauritzen, F. The Miliaresion Poet: the dactylic inscription on a silver coin of Romanos III Argyros. Byzantion. 2009, 79: 231–240. ISSN 0378-2506.
外部链接
[编辑]罗曼努斯三世 出生于:968年逝世于:4月11日1034年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者: 君士坦丁八世 |
拜占庭皇帝 1028年11月15日-1034年4月11日 与佐伊共治 |
继任者: 米海尔四世与佐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