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地球大气层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地球大气层属于维基百科自然科学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气象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气象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气象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物理学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物理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物理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地质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地质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地质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天文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天文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天文学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地理学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中文维基百科地理学专题的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本站所有和地理学相关的内容。您若愿意参与其中,请勇于更新该专题之下的页面,也欢迎访问专题讨论页,针对条目编写和专题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建议。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地球科学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地球科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地球科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特指地球上的空气及其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大致从下垫面始至海拔3000公里处。密度从下垫面至高空逐渐变小。 根据大气圈不同高度的物理性质,可将大气圈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热层,中间层和散逸层。

大气圈[编辑]

大气圈名字不是很好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并称--用心阁(对话页) 02:29 2005年4月1日 (UTC)

成分[编辑]

移动自大气层


地球大气的成分(体积)
名称 体积%
氮气(N2) 78.084
氧气(O2) 20.947
水蒸气(H2O) 0.1~4.0
氩气(Ar) 0.934
二氧化碳(CO2) 0.032
氦气(He) 5.24×10-4
氖气(Ne) 1.82×10-4
甲烷(CH4) 1.8×10-4
氪气(Kr) 1.14×10-4
二氧化硫(SO2) 1.0×10-4
氢气(H2) 5.0×10-5
一氧化二氮(N2O) 2.7×10-5
一氧化碳(CO) 6.0×10-6~1.0×10-5
臭氧(O3) 1.0×10-6~1.0×10-5
氙气(Xe) 8.7×10-6
氡(Rn) 微量
一氧化氮(NO) 微量
二氧化氮(NO2) 微量

移动结束

建议更名:“地球大气层”→“大气层”[编辑]

地球大气层” → “大气层”:查阅大量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国语辞典》《辞海》)、术语表([1]),搜索大量可靠来源,“大气层”一词绝大部分情况下都默认特指“地球大气层”,提及其他天体大气层时除非在上下文紧密的语境,否则一定会加定语限制说明。故此建议将“地球大气层”移动至“大气层”,原“大气层”移动至“天体大气层”等名称,并在本条目加顶注采用主从消歧义的方式链至“天体大气层”。WP:DPAGES如该名称明显地有一个解释非常重要及常用,而其他解释只属较窄的范畴及较少人知道,那么我们应让该名称成为该主要解释的条目名称。--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1日 (一) 08:24 (UTC)[回复]

(!)意见,不考虑一下命名一致性吗,其他的太阳系行星都是“X星大气层”命名,外语维基也是如此。--D留言2024年7月2日 (二) 12:40 (UTC)[回复]
没有必要,根据词典、术语表和可靠来源的使用,“大气层”的义素已经包含了“地球”,称“地球大气层”是冗余的,前面也已经说明了。就像对流层不必命名为地球对流层(即使恒星也有对流层);另外,从常用度来说,就像西湖不用命名为杭州西湖天坛不用命名为北京天坛,“大气层”一词指地球大气层(相对于指其他天体的大气层)的比例还要远高于“西湖”“天坛”——至少在那些城市,人们还会把“(惠州)西湖”“(南京)天坛”直称“西湖”“天坛”,但人类却并没有个体居住在火星、金星等行星上;且即便是专门研究其他天体的学者,在文章中也会特别指明“X星的大气层”,无上下文语境的单称“大气层”必是指地球。--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2日 (二) 13:16 (UTC)[回复]
等人类殖民了其他行星,且殖民者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中文母语者、用不加限制性定语且无上下文的“大气层”一词指代这些行星的大气层时,再考虑所谓“命名一致性”即可。“外语维基也是如此”,单看“地球大气层”条目或许确实,但综合“大气层”条目看就未必,外语不是只有英语。德维的“Atmosphäre”就是链至一个平等消歧义页,“Erdatmosphäre”链至“地球大气层”,而“Atmosphäre (Astronomie)”链至“大气层”;法维的“Atmosphère”也是平等消歧义页,而非链至“atmosphère planétaire”(大气层)。而且不同语言习惯不同(如德语Erdatmosphäre是一个词但汉语“地球大气层”明显是松散短语),词语的具体含义也不同。汉语“大气层”一词不链至“地球大气层”会给绝大多数读者造成困扰、和多余的“点击大气层天体大气层)顶注中‘地球大气层’链接”的步骤。一个词语在99%的语境中指A事物,理应采用主从消歧义,最妥协的也是平等消歧义,怎能使它指向B事物(至于B是什么无关紧要,可以是A的上位概念)?再不济也至少应该像法维、德维那样使“大气层”成为一个平等消歧义页而非指向“天体大气层(大气层)”,但根据前面对词语义素和常用程度的分析来看,并无必要采用平等消歧义。--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2日 (二) 19:11 (UTC)[回复]
需要确定另一条目如何命名。既有中文学术来源是否有现成标题可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7月3日 (三) 07:58 (UTC)[回复]
其实非常少 囧rz……“天体大气层”仍然是有点原创性质的松散短语,很少在学术来源出现(在知网只有《冲压发动机在其他天体大气层中的应用》这一篇,而且它其实是“其他天体/大气层”结构,也不是“天体大气层”固定短语)。一般在提到其他天体大气层时候都是直接加限制定语,比如《土卫六大气层发现独特环状碳氢分子》《……,图中火星大气层及表面形貌清晰可见》。之前说命名为“天体大气层”只是出于“优先使用不带后缀的名称”(WP:DABNAME),不过仔细想来,或许命名为“大气层 (天体)”更合适?--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3日 (三) 08:10 (UTC)[回复]
这样的话,大气层这条目还是维持现状不要移动好,wikidata中,Q3230大部分外语都带有地球,Q8104只有少部分外语带有“(天体)”后缀--Htmlzycq留言2024年7月7日 (日) 08:13 (UTC)[回复]
我不认为目前中维的状态会对大部分读者有益。另外,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其他语言的命名永远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定名的主要理由。我们看中文的可靠来源,很明显:一方面,大部分情况下来源中指地球大气层是不带“地球”两字的;另一方面,无上下文语境的“大气层”一词几乎都是指地球大气层而非泛指各天体大气层。举例如:《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层的排放——二氧化碳地下储存研究》《低大气层中宇宙射线电离量的分布测量》《贵阳降雪和凝冻天气的大气层结特征》,等等,不论是根据最开始给出的词典、术语表定义,还是自行搜索,都不难验证我下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俩结论。若一定要看齐其他语言,那么勉强可以接受将“大气层”平等消歧义且维持“地球大气层”不变,但很难接受目前将“大气层”一词直接链到介绍各天体大气层的条目。--——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7日 (日) 08:43 (UTC)[回复]
主要原因是中文没有en:Extraterrestrial atmosphere这样专门介绍各天体大气层的条目,搞得大气层条目好像是在介绍其它天体大气层 囧rz……。其实以当前的条目(需要重写),约有40~50%的内容是在讨论地球大气层--Htmlzycq留言2024年7月7日 (日) 10:34 (UTC)[回复]
大气层这个条目,重要的是各个大气的共性,而非某一大气的个性。如果重写的话,也可以这样,让“地球”相关的内容占40%左右:
“大气压”一节,以地球大气压atm为例,“大气逃逸”一节,以地球逃逸速度为例等等。而地球大气与其它不同的地方,少写,比如化学成分等--Htmlzycq留言2024年7月7日 (日) 13:29 (UTC)[回复]
如果这样的话……大气层条目和地球大气层条目就有点重复了……而且我仍然不认为读者搜索“大气层”一词主要是想知道个天体大气的共性。我想我们应该能断言,就算没有95%,也有70%的读者输入“大气层”时期待的就是完全介绍地球大气层的内容——也即,按目前的消歧义方式,大部分读者都会在“大气层”页面弹出来之后,扫一眼内容(尤其是旁边的木星图片)就发现不对劲,就立即看顶注,然后点击“地球大气层”链接……地球大气层的结构与天气现象等知识应是中文各地基础教育(主要在七~十二年级)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深入人心,而其他天体大气层(包括各天体大气层“共性”)内容则完全不涉及。我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大气层”一词脑海中想到的都是有关大气对流、平流层、逆温、天气系统、大气环流等等这些发生在地球上的事情。(这部分有点原创研究在,不过也只是起辅助论证用的,主要还是看可靠来源。)
不过说实话,我确实没有仔细研究过中外文维百(非地球)大气层条目都在说些什么……您说的不无道理,或许还需要再考虑考虑。--——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7日 (日) 20:08 (UTC)[回复]
在下同意查阅者搜索“大气层”一词是为地球的而搜,但是页面弹出来之后,会第一眼看到顶注,然后点击“地球大气层”链接,(而不注意旁边的是否为木星图片,是不是换成地球的好?)天气系统、大气环流其它大气也有的,对流层、平流层、逆温层似乎其它大气上也有?--Htmlzycq留言2024年7月8日 (一) 01:46 (UTC)[回复]
您的意思是“会第一眼看到顶注,点击链接……”,所以没必要担心给读者带来困扰吗?我前面引用这一点反而恰恰是为了说明我认为这已经构成了足够的困扰,大部分读者搜索“对流层”(或“大气层”“大气环流”等)一词就是想了解地球对流层,根本不关心天体对流层的共性,也不关心其他天体(如恒星)的对流层,所以“点击顶注,进入第二个页面”已经对他们构成了障碍。(而不注意旁边的是否为木星图片,是不是换成地球的好?这句没怎么读通……)--——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02:29 (UTC)[回复]
避免地域地球中心(?
以通用词语来说,“大气层”确实多指地球的大气层,但这仅仅是因为我们人在地球;这跟人在中国,直接说“国家主席”,此处的“国家”专指“中国”一样的情况。“大气层”本身的严谨科学定义应该不包含是哪个星球的,此处似乎严谨定义比通用说法更为重要。若将内文翻译至英文,通用说法的“大气层”就是“the atmosphere”,而不是单单“atmosphere”这个概念,而显然“atmosphere”跟“the atmosphere”相比,前者是主后者是从,若需消歧义则应在以大气层为主条目,添加主从消歧义至此条目。--西 2024年7月8日 (一) 02:07 (UTC)[回复]
最前面给出的术语在线(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制订的,3个学科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无一例外都有“地球”)难道不是严谨科学定义嘛()台湾的乐词网我似乎一直都没找到各种术语的具体定义(似乎只有中英对照?),不知道哪里可以看台湾中文术语的定义?避免XX中心固然是好事,但我觉得没必要过火了……毕竟我们目前还没有在其他星球的(中文)居民直接使用“大气层”一词指代他们星球的大气,以及地球上的研究各天体大气层的学者也不会单单使用无上下文语境的“大气层”一词指代其他天体大气层。而且如果要贯彻这个逻辑的话,“西湖”“天坛”更应改名“杭州西湖”“北京天坛”才对,凭什么杭州的西湖、北京的天坛能占用主名称呢?(我没觉得它们应该改名,只是说,既然中维目前都“牺牲”了其他西湖、天坛所在城市的居民,那自然没必要担心“牺牲”目前根本不存在的非地球的居民。)--——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02:22 (UTC)[回复]
这样说你就不对了。撇开第二项搜寻结果(建筑学跟科学上的“大气层”无关),其余两项分类属于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前者明确指明是“地球”物理学显然不是在定义泛义的“大气层”;大气科学则是专门研究地球的大气层,也显然不是在定义泛义的“大气层”。两者都只是在定义其专门学科中的唯一大气层,当然可以直呼“大气层”(the atmosphere);而维基百科并非专门学科,我们显然知道并非只有“唯一”的大气层,那么“大气层”条目显然就应该是指“atmosphere”而非“the atmosphere”。
你另外指出的西湖天坛,这些都是有数个数量级的常用度差异,而“google:地球大气”和“google:火星大气”连一个order of magnitude的差异都不到,显示地球的大气层并不比其他大气层有决定性的常用度差异。--西 2024年7月8日 (一) 02:49 (UTC)[回复]
我觉得您说的也不对……拿“地球大气”结果和“火星大气”结果只能证明文献中同时出现“地球”大气”两词和同时出现“火星”“大气”两词的频率比,这和“大气”一词出现在文献中指“地球大气”与指“(其他天体)大气”的频率比完全是两个问题。很多文献中“大气”前后文根本不出现“地球”两字,您的比较方式就会将这些文献全部漏掉,但反而这些用法才是最能用来证明“‘大气’一词主要是指什么”这一问题的(“因为‘大气’默认指‘地球大气’,所以上下文都不用提及‘地球’了”)。(西湖、天坛倒仍可以用这种方法比较,因为西湖相关文献的上下文确实一般会出现“杭州”等城市。)如果该主名称明显地有一个解释非常重要及常用,而其他解释只属较窄的范畴及较少人知道,则该非常重要及常用的解释占用主名称,显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大气”这一词本身更常被解释为什么含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04:08 (UTC)[回复]
默认指地球大气即代表有关范畴是指地球大气,但不等于“大气(层)”这个词本身就是解“地球的大气”。请搞清楚“the atmosphere”和“atmosphere”的分别。--西 2024年7月8日 (一) 05:48 (UTC)[回复]
但就算术语在线中的名词因为学科性质关系不能用来证明“大气(层)”词语本身的义素包含“地球”,中国大陆、台湾的各种词典中也能证明啊(具体解释中都带有“地球”这一限制性定语)。如果说汉语词典更体现日常用法而非百科用法,那么,《辞海》中“大气圈”首句即“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当然,《辞海》的性质是介于语文性和百科性之间的,那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大气圈系统”也只介绍地球(即“大气圈”一词的含义已包涵了地球)。《汉语大词典》中“大气”解为“包围地球的一层气体,是空气、水汽和微尘的混合物”,书证给出了叶玉森的《渤海舟中端午》诗:“大氣飛行風鷊健,孤吟出聽水龍嫻。”可见,“大气”一词应为近代形成,且形成至今以来便一直包含[地球,周围,气体]三个义素(“形成时”包含“地球”我想毫无疑问,因为那时几乎还没有对其他天体大气的研究;“至今”则是参考目前的词典和百科)。至于为什么“火星大气”这种用法依然合法,那是因为在这种用法中,“大气”一词发生了泛化,即[地球]义素脱落了,只剩下了[周围,气体]两个义素。[原创研究?](还需一些时间找这个语言学问题的资料)如果这种“泛化”的用法已经完全固定,那么是可以类比“the atmosphere”和“atmosphere”:对英语来说,用冠词来表达特指;对汉语来说,应认为“大气”特指“地球大气”是特定语境或范畴下的省略。但根据目前的词典和中文百科全书提供的信息来看,我更倾向于“大气”义素包含“地球”是固定用法,“泛化”的用法才是特殊用法。--——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06:39 (UTC)[回复]
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用一般词典来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的定义了?
其他类似的天文科学概念都是相同的情况,如地壳地幔地核等。人类在地球生活,自然首先会研究地球的构造,这并不代表这些词的“固定用法”就是用以描述地球的构造,然后其他描述就是“特殊用法”;而是在人类发展的同时这些词自然地同样适用于其他星体的相同构造。维基百科虽然不是“宇宙的百科全书”,但起码不是“地球百科”以地球科学为尊,无视其他科学范畴显然不是合理做法。
你前面列举的“西湖”“天坛”等例子均互不隶属,与当前“地球的大气层”实际是“天体大气层”的子项目的情况完全不同。从分类而言,地球的大气层是“大气层”这个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大气层”的概念是主要、地球的大气层是从属。我相信给任何人看到Category:太阳系行星大气之下存在名为“大气层”条目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和不知道这是在搞什么。--西 2024年7月8日 (一) 08:01 (UTC)[回复]
我没有认为词典可以作为科学概念定义,一开始重点也是讲了术语在线;后来确实意识到您说的学科问题,就不用了,但暂时还没找到权威的科学定义,就拿词典举例说了它词义可能的演变过程。词典固然不能作为科学定义,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而且维基百科意图按比重表达出所有可靠来源的观点,我当然认为科学性条目应该绝对以科学性的来源为主,但“大气(层)”一词也非常频繁地在不涉及严肃科学的可靠来源中出现,这种时候它其实应用的是词典定义而非科学定义,虽然不是说要按来源数量把这些非科学来源和科学来源同等看待(如果这样想应该是“游戏方针规则”了),但仍不能完全忽略它们。
一个概念用于不同的学科,应视作含义有所不同的词(也就是说,某一术语其实不存在所谓的“具有普适性的严谨科学定义”,而是只在某一学科内有一普适定义);不同的科学范畴也应是平等的,即假设天文学中“大气层”的定义是“包裹天体周围的气体”,我们也不能说地球科学中的大气层定义“包裹地球周围的气体”这一概念的“地位”就低于天文学(除非地球科学是天文学的子学科,但目前非但不是[1][2],前者的研究者人数、可靠来源数量还≫后者)。当然大气层的例子确实特殊,它不是像物理学中的频率数学中的频率完全是不同含义,而是地球科学定义完全是天文学定义的“子”概念(即较窄的范畴),但如果地球科学的概念常用度明显多于天文学,那么我仍认为可使较窄的范畴成为条目主名称(当然,我现在发现“大气”义素包含“地球”的情况可能确实没有我先前想的那样“压倒性”的多数)。
然后,您举了地壳、地幔、地核的例子,可是您的例子里,地幔的处理恰恰是我(大气层)更名建议实现后的效果:地幔条目介绍地球的地幔,而地幔 (地质学)条目介绍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体的地幔。前者是后者的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为什么不应处理成地球地幔地幔呢?
最后,在“Category:太阳系行星大气”下看到“大气层”条目确实会令读者感到困惑,可是,我想您应该不否认大部分读者搜索“大气层”时内心是只想着看地球大气层相关百科内容的(因为日常用法、因为地球科学来源数量远多于天文学),跳转到发现是天文学概念而非地球科学概念,这也会让他们困惑(如果您说,这种困惑一看消歧义顶注就能解决,我也可以说,在分类中读者想想“大气层”一词的日常用法也马上可以领会),以及很重要的,多余的消歧义步骤。我想条目空间要比分类空间重要得多。(另外,分类名完全可以维持“地球大气层”不变,因为分类并没有命名常规消歧义的那些问题,上面讨论的重点其实是消歧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11:12 (UTC)[回复]
“地幔”置于“地幔 (地质学)”的原因是(一)其建立于地幔条目之后;(二)译者将en:Mantle (geology)翻译过来的时候把消歧义都翻译了过来,而英维消歧义的原因是Mantle有其他意思,而不是“地幔”有其他意思。
既然地球科学属于天文学子集,那么地球科学的用法亦同样属于天文学的用法,而仅仅限缩为描述地球的大气层,不代表词汇定义改变成仅只指地球,而是在地球的框架下仅存在唯一的“大气层”概念——“大气层”的概念并无改变,只是改变了frame of reference。这表示“大气层”的所谓“日常用法”亦可算进天文学的使用当中,故此并不存在所谓“地球科学的使用大于天文”的情况。--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1:51 (UTC)[回复]
我赞同自由雨日君的做法,而且他已经非常有耐心地举出了许多实例和文章来解释了。另外,请注意,避免地球中心(对!真的有这个页面)只是玩笑话,并不是中维的方针或指引。-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7月8日 (一) 16:17 (UTC)[回复]
此避免地球中心非彼避免地球中心。我说的是以基本逻辑而言,“地球的大气层”只是“大气层”子项目之一,不能“因为我们在地球所以‘大气层’就必须以地球的大气层占用主标题”;“大气层”存在明确的科学定义(包裹任何星体的气体层),不同于避免地球中心中所指避免矫枉过正,将“世界”“外星”等空泛定义也硬要加“地球”上去。--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1:57 (UTC)[回复]
“大气层”存在明确的科学定义(包裹任何星体的气体层)[来源请求]?一本术语表作此定义,似乎不能证明其“存在明确的科学定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9日 (二) 08:13 (UTC)[回复]
“大气层”在“地球科学”和“通用描述”中专指地球的大气层不代表“大气层”这个词就是解为地球的大气层,而仅是因地球仅有唯一的大气层而缩略。你提供的所有来源都仅仅佐证在地球的框架内“大气层”代指地球的大气层,也就是“(我们的)大气层”,仅是语义上为免重复、冗余或已知语境描述而缩略;不等于“大气层”就有一个专门指地球的大气层的定义。这正如“我国”或“国家”等词在任何国家的报章中都表示自己的国家,但不等于“我国”一词就有了特定国家的定义。--西 2024年7月10日 (三) 01:42 (UTC)[回复]
那怎么解释日语、法维、德维等大维百“大气层”都是链至平等消歧义,以及(尽管不多)部分语言介绍“地球大气层”的条目名就是“大气层”?还有“大部分可靠来源用‘大气层’直指‘地球大气层’”、“大部分读者搜索‘大气层’都是只想看地球大气层内容,需要多一步消歧义步骤”的问题怎么解决?要是像《不列颠百科全书》那样“大气层”定义上是所有行星,但介绍内容上95%以上都是地球大气层(类似中维极光条目),那还能调和可靠来源和读者需求与所谓“没有特定定义”之间的矛盾问题。但中维大气层目前又不是这样。--——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0日 (三) 22:11 (UTC)[回复]
日维的ja:大気圏并非消歧义,描述地球大气层的内容在ja:地球の大気;德维描述地球大气层的内容在de:Erdatmosphäre(地球的大气层),消歧义“大气层”的显然主因是分辨“Atmosphäre”的其他用法(气压、氛围等);法维描述地球大气层的内容在fr:Atmosphère terrestre(地球的大气层),消歧义“大气层”的显然主因是分辨“行星大气层”、“恒星大气层”及其他同字用法。这些都首先证明“地球大气层”在多数大站点并不会占用“大气层”主标题。另,关于“部分站点‘大气层’标题下主要描述地球大气层”,很多情况下都是他们根本连generic的大气层都没解释,并不代表“大气层”的定义就是地球的大气层。不列颠百科全书“大气层”标题下以描述地球为主,你又要不要看看页首的breadcrumb?“Science > Earth Science, Geologic Time & Fossils > Earth Sciences”,在描述地球科学的大气层啊,当然主要描述地球的大气层啊,这不是更加证明“常用于某处不代表定义就会变了”吗?--西 2024年7月11日 (四) 04:49 (UTC)[回复]
而且您说的“大气层的科学定义是所有天体周围的气体,在地球科学和通用描述中只是已知语境的省略”这一观点还根本没有可靠来源支撑,它的所谓“科学定义”是哪家科学机构规定的?为什么我的“大气层的定义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在天文学中只是词义的泛化”解释就一定是错的呢?举个和“大气层”相反的例子,如“肺”一词,在日常生活和(非动物)医学等学科中也基本都单用,不会说成“人肺”“人的肺”,但词典、术语表定义都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现代汉语词典》)/“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包括《人体解剖学名词》在内都并没有定义成“人的呼吸器官”([2]),故“肺”一词完全符合您说的“在特定学科和日常使用中省略”的情况,故“肺”条目不能应用我提出的类似“大气层”条目的框架;但“大气层”却不是,它的词典、术语表定义大多是带有“地球”限定语的,凭什么说它也就是类似“肺”的情况呢?--——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10日 (三) 22:22 (UTC)[回复]
所有“atmosphere”的定义均可作为“大气层”并不专指地球大气层的来源,外语来源绝对可以作为中文维基百科的合理来源。所有“the atmosphere”的辞典定义都明确指明(或至少括号提及)是地球的大气层,不会因为“the atmosphere”没有写明地球而令“atmosphere”这个词的定义改变。词汇表达的意思可以改变,但定义并不是语义可以改变的。--西 2024年7月11日 (四) 05:02 (UTC)[回复]
另请注意,太阳及八大行星都有“赤道”,但赤道条目仍专写地球的赤道,却又不叫“地球赤道”。-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7月8日 (一) 16:44 (UTC)[回复]
其实路西法人的观点也非常有道理。我觉得根本问题就在于,日常用法和地球科学用法(常用)完全是天文学用法(不常用)的概念的一个真子集(或许语言学上不能这么讲,但暂时用这种通俗说法)。如果并没有这种子集(包含)关系,那么肯定是常用含义占用主名称。“如果该主名称明显地有一个解释非常重要及常用,而其他解释只属较窄的范畴及较少人知道”(WP:DPAGES)这句话中,“较窄的范畴”这里其实本意应该是较窄的使用领域/使用场合/使用学科(即“大气”在天文学属于较窄范畴),但不排除可以被解读为“概念本身的范畴”(即“大气”在地球科学/日常属于较窄范畴),如果作后者理解,那么我提出的命名方式就不那么明显有力(完全符合编辑指引)了。虽然我觉得后者并不是本意,英维en:WP:PRIMARYTOPIC也没有提及类似的表述。--——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21:22 (UTC)[回复]
有啊,The primary topic might be a broad-concept article;连结至en:WP:CONCEPTDABWhere the primary topic of a term is a general topic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subtopics, such as chronologically (e.g., History of France) or geographically (e.g., Rugby union in the British Isles), the unqualified title should contain an article about the general topic rather than a disambiguation page.--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3:08 (UTC)[回复]
参看en:Equator:该英维条目的导言已经是写The equator is a circle of latitude that divides a spheroid, such as Earth, in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别人2002年已经改好描述,贵站的条目烂正表示贵站的烂条目不能作为参考。另,其他星体的“赤道”确实并无什么特别好描述的,直至当前也只是一条虚拟的线。无其他内容可描述的情况下,“地球的赤道”自然可以并入主条目描述,不代表“赤道”定义就变成了“地球的赤道”。--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2:02 (UTC)[回复]
列一些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资料中搜到的定义:
  • 大气层是围绕着地球的、看不见的一层气体。[3]
  • 〔大气圈〕笼罩在地球外部的空气层。又称大气层,简称大气[4]
  • 大气层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在不同高度上其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5]
  • 大气 靠重力维持的地球气体外壳,又称地球大气。[6]
  • 大气层 包围地球的整个空气层。[7]
不难发现,除天文学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大气(层)”义素均包含了“地球”。(当然了,其实这完全在情理之中,和一开始举的术语在线那些例子也没两样,仍然存在所谓“范畴”问题。即便“大气”基本上指地球大气,仍然没有明确“一个概念在某一学科中涵义较广,但这一学科可靠来源占比很小,那么这个词应定向至较广的范畴还是常用的特例”这一跟条目命名本身有关的问题的答案。
另外,《不列颠百科全书》Atmosphere条目是这么处理的:定义句是写作“the gas and aerosol envelope that extends from the ocean, land, and ice-covered surface of a planet outward into space”(仅限planet,而非astronomical object),但全篇条目仅有序言章节第一段和最后一章“The atmospheres of other planets”涉及了(泛指)各行星的大气,其他主体部分(可能接近95%)均全部介绍地球大气层。不设“atmosphere of earth”条目。也就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atmosphere”这一词义素不含地球,但内容设置上基本都介绍地球大气层。--——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8日 (一) 22:20 (UTC)[回复]
上面已覆:地球科学的用法亦同样属于天文学的用法。--西 2024年7月9日 (二) 02:03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推荐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
  2.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017). ISBN 978-7-04-038057-6. 
  3. ^ RAVEN P. 环境概论. 由姜智芹翻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67. ISBN 978-7-214-23415-5. 
  4. ^ 吴三保,孙以年, 等. 地理学小辞典.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 24. ISBN 7-5023-0642-0. 
  5. ^ 王贵贤. 国土工作手册.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 192. ISBN 7-209-00124-7. 
  6. ^ 曹文俊. 大气.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农业气象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编).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2–25. 1986. 
  7. ^ 熊武一,周家法, 等. 大气层. 军事大辞海. 北京: 长城出版社: 96.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