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電影
外觀
公路電影(英語:road movie)或稱為公路片,是一種將故事主題或背景設定在公路上的電影類型,劇中的主角往往是為了某些原因而展開一段旅程,劇情會隨著旅程進展而深入描述主角的內心世界[1]。
第一部華語公路電影是台灣導演虞戡平執導電影作品《台北神話》,後來又有何平的《國道封閉》,以及李志薔的《單車上路》,另外,台灣有一部類公路電影《十七號出入口》;中國大陸則有《搭車去柏林》、張楊導演的《落葉歸根》、2014年由知名年青作家韓寒編劇了一部名為《後會無期》的電影。好萊塢則有金鋼狼終章《羅根》。日本電視動畫《動物朋友》、《少女終末旅行》、電影《菊次郎的夏天》、動畫電影《鈴芽之旅》也以此方式呈現。
歷史
[編輯]這種電影類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旅遊文學,或是如《奧德賽》、《埃涅阿斯紀》等的史詩。現代公路電影的劇情鋪排上,往往帶有中古勇者探險故事的影子。公路電影的誕生則可以追溯到二戰後的美國電影,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內,汽車工業開始在美國迅速發展,汽車也因為成為當時繁榮和青年文化的象徵而登上大映幕,即便如此,公路電影發展成為一種電影類型則是發生在60年代以後,《逍遙騎士》(Easy Rider)和《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被認為是公路電影的源頭。
結構
[編輯]公路電影的標準故事模式多半是講述主角在經歷生活上的挫折後,選擇自我放逐的生活方式,之後在一連串的事件後,慢慢地開始學會成長和改變。公路電影的結局在一般傳統上有五個選擇:
- 主角達成了所希望的「勝利」,返回他們原來出發的地方,變得更聰明睿智。
- 主角在最後的旅程找到一個新的家園。
- 主角持續不斷的旅程。
- 主角因為他們的旅程而無法回家,要麼選擇死亡或被殺。
- 主角在影片結束後進行一段沒有任何意義的短途旅行。
參考文獻
[編輯]- ^ 詹晨智. 〈滾動的巨輪 公路電影的文化意涵研究〉 (PDF). [2010-07-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
[編輯]- Road Movies: A Bibliography of Materials in the UCB Libr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ublic Roa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