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承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承斌
性別
出生(1877-08-21)1877年8月21日
 大清盛京將軍興城縣
逝世1936年2月15日(1936歲—02—15)(58歲)
 中國北平市
國籍 中華民國
職業軍人
活躍時期20世紀
政黨直系軍閥
兒女王家禧
經歷
  • 直隸省長
    陸軍上將
    直隸督軍
    直魯豫巡閱副使兼直隸督軍
    直魯豫省長
    寓居天津英租界
    轉居大連、北京
代表作
  • 北京政變

王承斌(1877年8月21日—1936年2月15日)[1],字孝伯滿族奉天省寧遠州(今遼寧興城)人,中華民國軍事人物。他是政治家吳景濂的表弟,亦是漫畫《老夫子》作者王家禧的父親。

生平

[編輯]

在曹錕的手下

[編輯]

早年他有志於學問,1902年(光緒28年)他入京師優等師範學堂。1905年(光緒31年)他轉而當軍人,入保定北洋速成武備學堂。1907年(光緒33年)畢業後,他入保定軍官學堂。1909年(宣統元年)他畢業。[2]。此後,王加入新軍,到長春赴任。此後他被任命為曹錕所率的第3鎮的三等參謀官。

1911年(宣統3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曹錕率第3鎮討伐山西省的革命派。1912年(民國元年)1月,第3鎮返回北京時,王承斌加入以清朝復闢為目標的宗社黨。其同僚吳佩孚遂要求曹錕罷免王承斌,遭到曹錕拒絕。因為這件事,吳和王產生了敵對關係。同年8月,王承斌任第3師第6旅第11團團長,授陸軍少將。

1913年(民國2年)秋二次革命被鎮圧後,王承斌跟隨曹錕所率的第3師入湖南省,駐紮於岳州。1915年(民國4年)護國戰爭中,他跟隨第3師遠征四川省。翌年1月,他升任第3師補充旅旅長。

同年6月袁世凱死去,第3師返回北方,駐紮保定。1917年(民國6年)5月,王承斌升任直隷第1混成旅旅長、授陸軍中將銜。同年7月張勳復辟之際,王的部隊組成西路討逆軍,在吳佩孚指揮下擊破了張勳。

翌年2月,他跟隨曹錕討伐南方政府,出征湖南省。曹錕軍因為吳佩孚主張和平而士氣低落,王承斌遂託病停止了軍事行動。6月,王承斌升陸軍中將[3]

1920年(民國9年)7月直皖戰爭中,王承斌任直系的後路總指揮,擊破皖系。同年10月升任第23師師長,兼任幫辦直隷軍務。此後,王承斌致力於調整奉系張作霖和直系曹錕的關係,但因兩派對立激化,調停困難。吳佩孚還向曹錕進讒言,稱王承斌私通奉系,王承斌遂在直系中遭到冷遇。

1922年(民國11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王承斌任中路總司令,擊破奉系。此後,王推進了兩派的停戰交涉,6月停戰協定簽署取。同年8月任直隷省長。

1923年(民國12年)2月後,王承斌為曹錕當選總統出謀劃策,成為主導。他和衆議院議長吳景濂和代理國務總理高凌霨合作收買議員。10月,曹錕當選總統。輿論稱之為「賄選」。因此功績,王被曹任命為直隷軍務善後督理(直隷督理)。

此後,吳佩孚再度向曹錕進讒言攻擊王承斌。王遂遭到曹錕懷疑和冷遇。1924年(民國13年)2月,王的第23師師長一職被罷免。王因此痛恨吳,逐漸和馮玉祥接近。

甲子兵變和失勢

[編輯]

同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王承斌協助馮玉祥發動甲子兵變北京政變),參與拘禁了曹錕。11月,王承斌迫使曹錕辭去總統職務。此後王承斌復任第23師師長。

不久,奉系的李景林突入直隷省,王承斌的軍隊被繳械。直隷省議會支持李,檢察方面追訴其賄選之罪,王自此失勢下野寓居天津

1936年(民國25年)2月15日,王承斌在北平逝世。享年58歲。死後葬於家鄉今興城市元台子滿族鄉棗山村

2011年,興城市人民政府有意定王承斌墓園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準備重修該墓園。經書法家趙序初推薦,興城市民政局局長郝大欣托弓挽強撰寫碑文。弓挽強草擬的碑文刊登在《葫蘆島晚報》20110901期第b6版上:

將軍諱承斌,字孝伯,號迂庵,奉天寧遠(今遼寧興城)人,滿族,生於一八七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清光緒三年七月初七日)卒於一九三六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二月十五日(夏曆乙亥年正月二十三日);官至匡武上將軍、陸軍上將、直魯豫巡閱副使、直隸督軍、直隸省省長。將軍天資聰穎,幼時啟蒙於家鄉私塾;及長,就讀於京師優等師範學堂(今北京師範大學);後棄文從武,考取保定速成武備學堂,畢業後升入軍官學堂,即陸軍大學。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家積弱,群雄並起。王承斌於軍閥混戰中嶄露頭角,最終成為北洋直系軍隊重要將領,其地位僅次於曹錕吳佩孚。其經歷紛紜複雜,波瀾壯闊,是非功過,歷史自有評說——扶保清廷,不遺餘力;擊敗辮軍,再造共和。直皖戰爭,躍馬橫刀;直奉首戰,指揮若定。軍國大事,咸與其中,倒閣奪印,縱橫捭闔。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期間,反對逮捕學生,力促收回青島賄選總統,遭到詰責;直奉再戰,兵敗下野;寓居津京,養性修身。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之後,白山黑水,淪為敵手;日偽高官,魚貫其門;將軍不為官祿所誘,不為禍害所懼,拒不出山,梅香晚節!將軍事跡,不惟信史所載,更有口碑相傳——慨解私囊,獨資擴修興城文廟,崇先賢,勵後學,義舉蔭桑梓。威名佑護梓邦,郭軍未擾興城。孝繼母若親娘,待丫鬟如女兒;敬師尊執禮甚恭,對胞弟督責以嚴。娘親駕鶴,發喪保密;兒子娶妻,婚事從簡。無藉機斂財之舉,有移風易俗之范。將軍乃舊時代之舊軍人,其所作所為,放諸今日,亦屬難能可貴。將軍其不朽兮,吾輩當奮勉兮;戮力同心建小康,先賢故里有來人!

注釋

[編輯]
  1. ^ 死亡時間據《「匡武上將軍」陵墓被毀開荒》
  2. ^ 以上據邵桂花「王承斌」453頁。另一方面,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増訂版』作速成武備學堂畢業後入陸軍大學,1908年於陸軍大學正則班第2期畢業。
  3. ^ 徐友春同上載其獲授陸軍中將銜是在1916年1月就任第3師補充旅旅長時,獲授陸軍中將位是在1917年5月就任第1混成旅旅長時。本條目采邵桂花「王承斌」之說法。

參考文獻

[編輯]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曹錕(直隷督軍)
直隷督理
1923年10月 - 1924年11月
繼任:
盧永祥(直隷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