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 中的醫學內容
僅供參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
腦電圖 、腦波圖 (英語: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是一種記錄腦電波 的電生理監測 方法。具體做法為放置電極 於頭皮 處來記錄腦 神經元 的離子電流 產生的電壓波動,所測量的是眾多錐體細胞 興奮時的突觸後電位的同步總和[1] 。主要用於輔助診斷腦部相關疾病,但因為其易受干擾,故臨床上通常要結合其他手段來斷症。
腦電圖最常用於診斷癲癇 ,因為癲癇會導致腦電圖讀數異常[2] 。它還可以用於診斷睡眠障礙 、麻醉深度、昏迷 、腦血管疾病和腦死亡 。它亦曾經是診斷腫瘤 、中風 和其他局灶性腦部疾病的第一線方法[3] ,但這種使用已經隨著高解析度解剖成像技術(例如核磁共振 (MRI)和電腦斷層掃描 (CT))的出現而減少。雖然腦電圖的空間解析度有限,但它能提供精確至毫秒 的時間解析度 ,這是MRI、CT和PET 所不能做到的。因此,腦電圖仍然是用於研究和診斷的寶貴工具。
腦波種類 [ 編輯 ]
腦波種類
頻率
人體狀態
Delta(δ)
0.1~3 Hz
深度睡眠且沒有做夢時
Theta(θ)
4~7Hz
成人情緒受到壓力時,尤其是失望或挫折
Alpha(α)
8~12Hz
放鬆、平靜、閉眼但清醒時
Beta(β)
Low Range
12.5 ~ 16 Hz
放鬆但精神集中
Middle Range
16.5 ~ 20 Hz
思考、處理接收到外界訊息(聽到或想到)
High Range
20.5 ~ 28 Hz
激動、焦慮
Gamma(γ)
25 ~ 100 Hz(通常在40Hz)
提高意識、減輕壓力、冥想
Lambda(λ)
誘發電位
眼睛受光刺激時100ms後誘發(又稱作P100)
P300
誘發電位
看到或聽到腦中想像的東西時300ms後誘發
參考資料 [ 編輯 ]
^ Niedermeyer E. and da Silva F.L. Electroencephalography: Basic Principl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lated Fields. Lippincot Williams & Wilkins. 2004. ISBN 0-7817-5126-8 . [頁碼請求 ]
^ Atlas of EEG & Seizure Semiology . B. Abou-Khalil; Musilus, K.E.; Elsevier, 2006.[頁碼請求 ]
^ EEG . [2015-09-10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