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聯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語言聯盟(德語:Sprachbund直譯:語言聯邦;英語:sprachbund,area of linguistic convergence,diffusion area;俄語:языковой союз),也稱語言區域語言的區域分類,指沒有親屬關係語言,由於長期共處於一個地區而在語言結構上產生共同區域特徵的現象[1]:195。語言聯盟中的不同語言,詞彙上相互有大量的借代,而且語音語法系統有著一些共同的結構格局、結構規則,這不是因為這些語言同源,在發展的過程中留存了歷史上的同一語言的特徵,而是語言長期密切接觸的結果[2]:27[3]:214。但語言聯盟中的諸民族,在經濟文化人口比例上相差不很懸殊,因此還能保持各自語言的本質,相當多的核心詞根繼承了自己語言的祖語[3]:214

表現[編輯]

詞彙借用[編輯]

語言聯盟中的語言有較大數量的詞語借代經濟文化水平低的一方主要向高的一方借用文化、政治方面的詞彙,高的一方則向低的一方借用當地事物風俗觀念的名詞。[原創研究?]

薩丕爾安東尼·梅耶布龍菲爾德白保羅等人都認為語言接觸是有界的,基本詞彙或核心詞彙不能被借用[4]:6。但學者通過對語言接觸的更加嚴格的觀察後發現,語言接觸是「無界有階」的:語言聯盟中,語言接觸非常深入,極少數的核心詞也可以相互借用[4]:152

結構相似[編輯]

結構相似包括音系和語法兩方面的相似。如東北亞語言聯盟中的諸語言,大多都屬於黏著語,語序多是主賓謂SOV。這些相似點並非來自共同的祖語,而是後來產生於這一區域的;這些語言與跟自己親緣關係更近的語言在語音、語法結構上的差距較大,而相互之間的區別較小。

互協過程[編輯]

同一地區中,語言長期密切基礎,會造成區域內的雙語或多語現象。地區多語現象會使得各個語言都出現了非母語者所說的、帶有其他語言味道的語言變體,而各個語言就有可能在這些變體的影響下趨同[3]:216。以漢語傣語雲南德宏的接觸為例,漢族人使用的是漢語,第二語言是傣語,但是帶有漢語口音,和漢族人交流密切的土生傣族人,其傣語也會受到這種漢化的傣語的影響,而帶有了漢語的部分特徵;反之亦然,漢語受到傣化的漢語的影響,帶有了傣語的部分特徵[4]:8-162。這一過程被稱為互協,長期以往就會形成語言聯盟。

語言聯盟和語言同源的判定[編輯]

語言聯盟和語言同源都會造成不同語言的語音、語法結構類似,相當數量詞彙的語音形式相互對應。在各種類型的語言的交雜地區,區分相似性是因為語言接觸還是語言分化對於歷史語言學非常重要,同時也很困難。

有學者提出,在有親屬關係的語言中,第一百詞[a]中的關係詞[b]比例高於第二百詞[c]中的關係詞比例,而在語言接觸中,第一百詞中的關係詞比例低於第二百詞中的關係詞比例[4]:197,據此可以區別譜系樹和語言聯盟。

著名的語言聯盟[編輯]

東南亞語言聯盟[編輯]

東南亞語言聯盟在其表面的相似性上是最引人注目的語言聯盟,早期的語言學家往往被相似性誤導,將它們劃在一起,實際上它們分屬好幾個不同的語系。這一地域從泰國延伸到中國,涵蓋漢藏語系苗瑤語系壯侗語系南島語系占語支孟高棉語族語言。[5]:181–206

這些語系間鄰接的語言常常有著相似的特徵。最顯著的例子是漢語族、苗瑤語系、台語支越南語聲調系統。其中大多數語言在早期的非入聲音節都分三個聲調,後來經歷了因聲母清濁對立消失而翻倍的陰陽調裂化過程。這些平行過程造成了它們表面上極為相似的聲調系統,以及錯誤的系統分類,直到奧德里庫爾1954年發現聲調本身並非不變的特徵,給出越南語聲調和其他孟高棉語族語言末輔音間的對應關係,證明了聲調可以因末輔音脫落而產生,並假設其他語言的聲調的產生過程與越南語相似。[5]

相似地,彼此無關的高棉語占語寮語卻有著幾乎一樣的元音系統。許多語言都是分析語,語素以單音節為主,詞形變化詞綴系統相當不發達,不過幾種孟高棉語族語言的派生變化很豐富。共享的句法特徵有:量詞、賓語-動詞語序和話題與述題結構,儘管每個都有許多例外。[5]

東北亞語言聯盟[編輯]

東北亞語言聯盟實際上是為了反對阿爾泰語系存在所作的另一假說。有的語言學家認為突厥語族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三種語族之間沒有同源關係,這些反對阿爾泰語系的學者認為,這些語族雖然有許多相同的語法特點和共同詞彙,例如存在元音和諧律主賓動語序以及同屬黏著語,但是這些是因為民族長期接觸,互相融合而產生的,是借用的結果,而並不是原始語遺留下來的原始特徵。一般認為是蒙古語借用突厥語的詞彙和語法形態。因此此組語言應該屬於同一語言聯盟而非組成語系。目前這個問題還在議論之中。

印度次大陸語言聯盟[編輯]

印度次大陸諸語言、民族數千年來的頻繁交流,使得這組語言有著眾多並非從各自原始語遺留下來的相同處。此組語言聯盟包括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達羅毗荼語系南亞語系蒙達語族

西歐語言聯盟[編輯]

巴爾幹語言聯盟[編輯]

巴爾幹半島諸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包括斯拉夫語族南斯拉夫語支中東部亞語支的保加利亞語馬其頓語,西部亞語支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斯洛維尼亞語羅曼語族羅馬尼亞語,以及各自分別孤立希臘語阿爾巴尼亞語等。巴爾幹半島歷史上動亂較多,民族興衰更迭不斷,政治、經濟聯盟變幻無定,宗教混雜,因此各民族有密切的聯繫,但沒有一個民族有長時期的絕對權威或者人口的絕對優勢,各民族在文化、經濟、政治、人口比例上均相對平衡,因此產生了語言聯盟。巴爾幹語言之間有眾多共同的語法規則,例如不定式的缺失,以及未來時的構成等。這些特點在巴爾幹語言各自的親屬語言中都找不到,例如在羅馬尼亞語所屬的羅曼語族,以及與南斯拉夫諸語言屬同一語族的波蘭語中,都沒有發現上述特徵。

注釋[編輯]

  1. ^ 第一百詞,指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中最核心的100詞。
  2. ^ 關係詞,指語音形式上可以相互對應的詞。
  3. ^ 第二百詞,指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中的207個核心詞去掉100個最核心的詞。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语言学名词.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1. ISBN 9787100068710. 
  2. ^ 徐通鏘. 历史语言学.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1. ISBN 9787100001526. 
  3. ^ 3.0 3.1 3.2 葉蜚聲、徐通鏘著 王洪君、李娟修訂.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1163108. 
  4. ^ 4.0 4.1 4.2 4.3 陳保亞. 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6. ISBN 780126021X. 
  5. ^ 5.0 5.1 5.2 Enfield, N.J. AREAL LINGUISTICS AND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005-10-01, 34 (1) [2022-11-26]. ISSN 0084-6570. doi:10.1146/annurev.anthro.34.081804.120406. hdl:11858/00-001M-0000-0013-167B-C.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9) (英語). 

書籍[編輯]

  • Трубецкой Н. С. Вавилонская башня и смешение языков, в кн.: Евразийский временник, т. 3, Берлин, 1923 (俄文)
  • Якобсон Р. О. К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е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языкового союза, в его кн.: Selected writings, I. Phonological studies, ’s-Gravenhage, 1962 (俄文)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