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放棄論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21年9月18日) |
金馬放棄論、金馬割棄論[4],是指中華民國政府放棄金馬地區(金門、馬祖)治權,或武裝部隊撤離兩地。是兩岸分治後,與台灣獨立運動有關的一種觀點[3]。一般追溯至1994年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提出的金馬撤軍論[3][4][5]。
歷史沿革[編輯]
自福建行政區形成起,金馬地區與今福建省內其它地區即同屬一個政權。清朝政府因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島時[6],金馬地區時屬福建省。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至今,金馬地區分屬福建省的金門縣、連江縣。金馬地區與福建其它地區的分治,是1949年兩岸分治的產物。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已大體掌握中國東南地區。中華民國政府僅控制東南沿海島嶼。當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起金門戰役失敗,未能攻占金門。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的軍事優勢增加,中華民國政府終在1955年,與美軍合力執行金剛計劃。從浙江沿海島嶼撤退。其後,金馬地區成為中華民國政府僅餘的大陸領土,是兩岸軍事對峙的最前線,亦視為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的跳板」[3]。
195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發起八二三砲戰。開戰原因有多種說法,日後產生的一種說法即是防止台獨。該說法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攻勢下,中國主要目的是「幫助國民黨守住金馬」,顯示大陸反對「兩個中國」、反對「一中一台」的意志與力量,中華民國不得不「守住金馬,節制美國,遏制『台獨』」。避免了中華民國放棄金馬,兩岸完全被台灣海峽分割的狀況產生[1]。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因為擁有金馬,便保有福建省建制,於是中華民國仍有閩台二省與北高二院轄市,儼然中土大國氣象。」這也是國共的共識,開戰的原因.故金馬地區「作為連結海峽兩岸『一個中國』的臍帶作用,貢獻極為明顯[2]。」
進入1980年代後,兩岸關係緩和。1990年代,中華民國國軍執行精實案後,十萬人的金門駐軍逐步裁撤[3]。1994年,時任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提出的「金馬撤軍論」[7]。當時,金馬地區民眾反對他的說法,黨內高層陳水扁等未予支持[3]。時任立法委員的呂秀蓮曾在美國紐約的活動中,說明獨立的台灣共和國領土不包括金門與馬祖,但是金馬人民也可透過公民投票加入台灣共和國。立委沈富雄主張,不屬於台灣的東西,台灣人民不可以貪心,他認為金馬應該歸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像故宮博物院的古董那樣!」台獨聯盟黃昭堂主張中華民國政府應遷去金門辦公,即台灣地位未定論,若要在台灣生存,便要公民自決建國。台灣建國之後,金馬住民也公民投票,可以建立金馬聯邦共和國,也可分別獨立,或併入海峽任何一方[2]。此後,台灣輿論長期流傳民進黨[5]及「台獨陣營支持金馬割棄論」的觀點[4]。
領海基線[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6年5月15日公告部分領海基線時,就已將金門和馬祖兩個島嶼劃入其領海基線的內側,但並無公布台灣的領海基線。中華民國政府則是在1999年2月10日,以《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公告其領海基線,範圍不包括金門和馬祖[8][9]。2009年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兩岸有一些共識就是,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當年就在這樣的前提底下,保持留白,避免兩岸為這樣的尚未最終劃清楚的界線,產生不必要的爭端[10][11]。2009年11月18日,中華民國公布第一批領海基線修正案,範圍仍未包括金門和馬祖[8][12]。當時民進黨立委質疑馬政府此舉是否要將金馬奉送對岸,內政部回應將於一年內提出第二批公告,積極爭取納入金馬兩地海域[13]。至今台灣幾經政黨輪替,政府官方並未公布包含金馬在內的第二批領海基線[8]。
各方觀點[編輯]
中華民國[編輯]
2009年3月24日,民進黨召開第十三屆第四次全台各縣市暨勞工黨部主委會議[14]。金門縣黨部主委陳滄江、澎湖縣黨部主委陳慧玲共同提案,要求民進黨中央將金門、澎湖、馬祖等三大外島的地圖納入黨旗之中,獲一致支持。陳滄江表示,「黨主席蔡英文當場裁示同意,並要求主管單位立即研究,儘快設計在黨旗上加上金門、澎湖、馬祖的地圖[5]」。陳滄江強調台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15],此舉是不再讓政客拿民主進步黨黨旗做為挑撥離間和分化族群的藉口。施明德的「金馬撤軍論」以及離島鄉親「民進黨黨旗沒有金馬地圖就是要放棄金馬」的論述,讓民進黨在金馬等離島的黨務發展吃足「悶虧」,期待未來會有改變[5]。
2019年8月23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在金門太武山忠烈祠出席「823六十一週年中樞紀念儀式」。她說,「823精神」就是台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國人團結、國家一體[16]。後於2020、2021年,持續重申台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國土主權寸步不讓,要求國軍全力以赴守護家園[17][18]。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2010、20年代,處理臺灣問題的政府機構——國台辦在實務處理中,將福建沿海的金馬居民視同台灣同胞[19][20]。
美國[編輯]
1954年12月2日,中華民國和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其中領土定義範圍,就中華民國而言,是指台灣和澎湖[21]。1955年1月29日,美國國會通過「1955年福爾摩沙決議」,涉及範圍是中華民國政府轄下的台灣和澎湖[22]。1979年1月1日,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其中「台灣」一詞定義,包括中華民國政府轄下的台灣和澎湖,未包括金門和馬祖[23]。金門和馬祖人民申請美國簽證時,雖手持中華民國護照,簽證申請表上卻需填寫為中國籍。2011年時任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萬德福回應,金門和馬祖屬於福建省,國籍當然歸為「China(中國)」,AIT幾十年來做法一致,從未更改[24][25]。
參考資料[編輯]
- ^ 1.0 1.1 周忠菲. 港報:金門炮戰見證兩岸默契 50年迎來新起點. 責任編輯:葉子. 中國網. 2008-08-25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8) (繁體中文).
中新網8月25日電 香港《大公報》今天刊出評論説[……]金門、馬祖是台灣與大陸連接的臍帶,豈能輕易被人剪斷?兩岸本是一個中國[……]從台灣的政治戰略看,「8•23」金門炮戰有多層含義,但在守住金馬,節制美國,遏制「台獨」這幾個關鍵問題上,與大陸是有共識的。
- ^ 2.0 2.1 2.2 劉怡忠. 內戰僵局與金馬撤軍. 《海峽評論》48期-1994年12月號. 1994-00-00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5) (繁體中文).
- ^ 3.0 3.1 3.2 3.3 3.4 3.5 李金生. 施明德:撤金馬防衛部 徹底非軍事化. 中國時報. 2003-03-08 [2022-03-12] (中文(繁體)).
- ^ 4.0 4.1 4.2 蔡娪嫣. 《华邮》深入金门:冷战下的台湾前线岛屿 居民却说“没有中国,就没有未来”. 2008-08-25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9) (簡體中文).
- ^ 5.0 5.1 5.2 5.3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 民進黨旗將增金馬澎地圖 金門縣黨部欣慰. 大紀元網站. 2009-03-25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7) (繁體中文).
- ^ 簡恆宇. 歷史上的今天》4月17日──台灣、澎湖成為日本領土的始作俑者: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風傳媒. 2018-04-17 [2022-03-12] (中文(繁體)).
- ^ 張麗娜. 「金馬撤軍論」逐漸成形. 蘋果日報. 2003-09-29 [2022-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2) (中文(繁體)).
- ^ 8.0 8.1 8.2 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 海洋委員會.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5) (中文(繁體)).
- ^ 自由電子報 - 領海基線「留白」 金馬奉送中國. web.archive.org. 2009-11-25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5.
- ^ 台湾政府领海基线不包括金马引发争议 | 台湾 | Chinese. web.archive.org. 2009-11-30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30.
- ^ 廖芳潔. 領海基線金馬「留白」 綠批:喪權辱國!. TVBS新聞網. 2009-11-23 [2022-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2) (中文(繁體)).
- ^ 陳洛薇; 曾薏蘋; 仇佩芬. 第二批領海基線 將納入金馬. 中國時報. 2009-11-24 [2022-03-12] (中文(繁體)).
- ^ 張志雄; 陳保羅. 金馬不在領海內 綠營質疑不屬台灣(影音). 公視新聞網. 2011-08-02 [2022-03-12] (中文(繁體)).
- ^ 倪國炎. 民進黨旗將增金馬澎地圖 金門縣黨部欣慰. 台灣英文新聞. 中央通訊社. 2009-03-25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中文(繁體)).
- ^ 民进党旗拟“改版” 加入澎湖金门马祖三离岛(图). 編輯:吉翔. 中國新聞網,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2009-03-26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簡體中文).
- ^ 吳正庭. 蔡英文:八二三精神 就是台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 自由時報. 2019-08-23 [2022-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2) (繁體中文).
- ^ 溫貴香. 連江縣黨部揭牌 蔡英文:台澎金馬命運共同體. 中央通訊社. 2020-10-24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繁體中文).
- ^ 崔慈悌; 呂昭隆. 蔡:台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 未赴金門出席活動 重新定義八二三精神. 中國時報. 2021-08-24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繁體中文).
- ^ 国台办:福建省已初步完成向金马供电和向马祖供水研究规划. 責任編輯:劉楊. 中國政府網,來源:新華社. 2019-03-27 [2022-04-07] (簡體中文).
安峰山說[……]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通過與台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胞謀福祉,幫助解決經濟民生方面的實際問題,為台胞提供更好更多發展條件。[……]
- ^ 国台办:福建与金马地区通电利于增进两地长远发展. 編輯:吉翔. 中國新聞網. 2022-01-26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簡體中文).
朱鳳蓮介紹,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從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和幫助金門解決實際民生困難出發,持續推動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相關工作[……]
- ^ 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共同防禦條約.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2-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中文(繁體)).
- ^ 56. Joint Resolution by the Congress.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2-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英語).
- ^ 陳鴻瑜. 台灣法律地位之演變(1973-2005) (PDF) (Report). 臺北縣: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9. 2008年7月20日 [2022年4月1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年10月17日).
- ^ 金門馬祖辦美簽 國籍竟得寫「China」. TVBS新聞網. 2011-05-30 [2022-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1) (中文(繁體)).
- ^ 陳慧萍. 金馬辦美簽 國籍被改「中國」 網友︰馬執政 中國化保證. 自由時報. 2011-05-31 [2022-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1)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