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82號決議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82號決議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3年6月29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3年6月26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國際關係專題 (獲評優良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國際關係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國際關係(含外交)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工作組圖標
    本條目由聯合國主題提供支援。
    朝鮮半島專題 (獲評優良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朝鮮半島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朝鮮半島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候選[編輯]

    聯合國安理會第82號決議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社會科學 - 政治,提名人:ALIEN留言2013年6月22日 (六) 15:22 (UTC)[回覆]

    投票期:2013年6月22日 (六) 15:22 (UTC) 至 2013年6月29日 (六) 15:22 (UTC)

    第六個來源是什麼情況。朝鮮當時並沒有加入聯合國,並且在該組織中也沒有代表,那麼前面怎麼說並聲稱將會把聯合國趕出國門,趕出朝鮮半島是不是更為合適?1950年6月25日通過決議,這個日期的來源在哪?賴依說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6月25日下午14:00在紐約市召開第473次會議這裡只提到了召開會議,沒有說明通過決議的日期。模板里關於文件的連結實際上和來源6重複,以及最好能有決議起草和修改的過程。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3年6月22日 (六) 16:03 (UTC)[回覆]

      • (:)回應,第六個來源,是聯合國的官方網站,網站上的標題是如此,所以也是如此(點開看不就知道了……),因為譯文是引用的網站上(公有領域)的所以要列出來源;2、「趕出國門」這個,原文是country,朝鮮自認整個半島都是其國土,所以這裡我還是保留吧,免得說內容和來源不符;另外,朝鮮要不要把「聯合國趕出國門」與其是否成員國無關,聯合國總部又不設在朝鮮,這裡很明顯說的是把聯合國在半島的人員趕出來;3、模板內的文件是英文原文,參考6是漢語官方譯文,這個不算重複。另外有關發布日期,不明白「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決議案」和「Resolution 82 (1950) of 25 June 1950」何以不能說明?決議起草和修改過程這個實在在我能力之外了。謝謝。--ALIEN留言2013年6月22日 (六) 16:31 (UTC)[回覆]
        • 趕出國門的原文,應該是這個而非英文維基吧?「On 14 October 1949 the Foreign Minister of North Korea sent a letter to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nying the legality of U.N. activity in Korea and declaring that the U.N. Commission in Korea would be driven out of the country. 」。北韓威脅要逐出國門的是「United Nations Temporary Commission on Korea (UNCOK)」,而不是「聯合國」。雖然UNCOK因為蘇聯的阻止,從未能夠進入北韓。Oneam 01:00 AM留言2013年6月23日 (日) 00:09 (UTC)[回覆]
    • (!)意見--朝鮮半島的分裂下的由美國控制的南方則成立了由反共產主義獨裁領導人李承晚統治的大韓民國[1]:4這段有歧義,可以理解成反共產主義獨裁領導人,也可以理解成反共產主義獨裁領導人。而英文原文為an autocratic anti-communist leader,直譯是,一個專制的、反共產主義制度的領導人。意思是韓國也是獨裁政府。如果是說反共產主義獨裁,似乎不該這麼說。<--脳內補完。◕‿◕。メッセージ 2013年6月23日 (日) 08:02 (UTC)[回覆]
    • (+)支持寫得很好--Invincible king留言2013年6月24日 (一) 09:06 (UTC)[回覆]
    • (+)支持:豐富詳細,有主編者一貫的水準。——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3年6月24日 (一) 14:50 (UTC)[回覆]
    • (+)支持:內容詳細。--Labstore留言2013年6月25日 (二) 05:42 (UTC)[回覆]
    • (+)支持:很完整。守望者愛孟留言2013年6月25日 (二) 14:30 (UTC)[回覆]
    • (+)支持: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支持票作獎勵。—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戰鬥記錄2013年6月25日 (二) 15:16 (UTC)[回覆]
    • (-)反對
      • 內容不完整。
        • 在信息框的投票一欄中未提到蘇聯缺席安理會。
        • 缺少提案醞釀過程中有關國家之間的外交互動。
        • 缺少安理會討論時各國代表發表的意見。
        • 缺少對提案修正過程和修正內容的敘述。
        • 缺少提案通過後,蘇、朝、韓、中等主要當事國的反應。
      • 多處敘述明顯失實,同時缺少參考來源。
        • 「格羅斯提議請韓國駐聯合國大使張勉出席會議」——韓國當時並不是聯合國成員,不可能有駐聯合國大使。沒有參考文獻。
        • 「蘇聯駐聯合國大使雅科夫•馬利克(Yakov Malik)也私下被蘇共中央總書記約瑟夫•史達林嚴令不得參加任何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何謂「私下」,是暗示馬利克得到的只是史達林的私人命令,不代表蘇聯政府嗎?措辭很不合適,缺少這一命令的時間和背景。沒有參考文獻。
        • 「蘇聯的代表則因為這年早些時候對程序上存在分歧而抵制所有的聯合國會議。」——蘇聯代表抵制聯合國會議是因為抗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這不是什麼「程序」問題。同樣也沒有參考文獻。
      • 中立性缺失。
        • 條目大段引用杜魯門的想法,卻沒有任何其他主要國家的觀點。
        • 強調「朝鮮當時並沒有加入聯合國,並且在該組織中也沒有代表」,卻隻字不提韓國同樣沒有加入聯合國,也沒有在聯合國的代表,反而用錯誤的信息「韓國駐聯合國大使張勉出席會議」誤導讀者。
    • 以上。-Gilgalad 2013年6月25日 (二) 20:16 (UTC)[回覆]
      • 謝謝你如此認真,以下回覆:1、信息框只是說明當時的安理會成員國,並沒有義務在信息框中說蘇聯缺席或是抵制。之下正文有明確說明:「蘇聯的代表則因為這年早些時候對程序上存在分歧而抵制所有的聯合國會議。」另外有關外交互動、反應,修正過程內容這些信息的確沒有;2、大使這項,原文是「Gross requested that South Korea's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Chang Myon, be present for the meeting, which was granted. The Yugoslavian delegate requested that a North Korean diplomat be present as well, but this request was not granted.」所以從原文看,韓國這位是「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朝鮮這位就是「North Korean diplomat」,之下再補充說明「North Korea was not a member of the UN and had no represent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我並不肯定當年聯合國認定韓國是唯一合法政府時是否讓韓國有了駐UN大使,或者是否一定要是聯合國成員國,才能夠有UN大使。不過翻譯上應該沒有大問題。只是:來源方面我覺得,如果手上沒有這多本書對應標註頁面看過,如何能確定某一項是「沒有」參考文獻?3、蘇聯的代表為什麼抵制聯合國,是否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排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排除是否就「不是什麼程序問題」,這個並沒有說明,但這個不一定屬於事實問題,也不一定沒有參考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排除,有可能是政治因素,但同樣也有可能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是利用程序來達成這一目標,如果是,那麼就沒有理由說這個因為程序問題不妥,反而做政治因素的判斷屬於原創研究。再次感謝您如此認真,很多人都告訴我MeBell是高人,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能得您首次審核我的條目,實在榮幸。--ALIEN留言2013年6月26日 (三) 00:11 (UTC)[回覆]
        • (:)回應
          • 信息框提供了所有15個安理會席位,投票卻只有14票,必須加以說明。
          • 外交折衝和決議文本身一樣重要,現在這些內容一概缺失。
          • 蘇、中、朝政府在第一時間都做出了反應,沒有這些內容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優良條目:
            • 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帝壓迫下 非法通過美帝關於朝鮮的提案  沒有中蘇代表參加顯見決議違反憲章  朝鮮共和國聲明否認安理會非法決議 新華社 《人民日報》 1950.06.28
            • 蘇聯政府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賴伊 中蘇兩常任理事國未曾出席安理會對朝鮮問題決議無效 《人民日報》 1950.06.30
            • 周外長代表中央人民政府 向安理會發表重要聲明  安理會關於朝鮮的決議大大破壞了聯合國憲章  美國對我國的侵略阻撓不了我國人民解放台灣 新華社 《人民日報》 1950.07.07
          • Chang Myon的身份並不是駐聯合國大使而駐美大使、駐聯合國觀察員:「In 1950 he served as head of the South Korean observer 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請不要以為enwp就是金科玉律,我認為enwp作者對來源犯了理解錯誤。我不知道你翻譯的時候有沒有查看來源,我不太相信來源本身會有這種低級失誤。
          • 請解釋馬立克「私下」接到史達林命令的「私下」一詞到底什麼意思。
          • 蘇聯政府給聯合國的官方信件明確提到未出席聯合國會議的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席位問題,請不要做個人解讀。
        • 由於條目當前版本缺乏一些重要內容,且在幾處關鍵事實上有失實之處,即使勉強通過GA票選也仍然是不合格的GA條目,請主編人加以改善。--Gilgalad 2013年6月28日 (五) 16:01 (UTC)[回覆]
    • (:)回應:1、「Soviet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Yakov Malik had been personally ordered not to attend the UNSC meetings by Soviet premier Joseph Stalin.」:「私下」一詞來源是這裡,當然,總書記要下令,完全可以公開下。所以我也不明白文中為什麼要說personally ordered,但也正因如此,我反倒覺得這裡沒有來源上的錯誤;2、《人民日報》?1950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非安理會成員國,甚至不是聯合國成員國,應該沒有資格說什麼「中蘇兩常任理事國」云云,當時的中國是中華民國。所以至少在這個問題上,《人民日報》屬於不可靠來源;3、蘇聯政府給聯合國的信件,我無從看到,我上面說的,只是指可能性,沒有直接做判斷,另及,我數來數去是11個成員國,沒有15個啊,打錯數字?從已經查看的幾種語言模板上看,沒有任何一種在信息框中說明有哪國缺席,看來成員國缺席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重要到必須在信息欄中說明。--劉嘉留言2013年6月28日 (五) 16:26 (UTC)[回覆]
      • (:)回應:史達林顯然沒有必要私下命令,這是英文版的錯誤。人民日報當然是可靠來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這是當時中蘇兩國的要求,這是歷史事實。我重新看了一下,是蘇聯大使轉交美國大使的官方信件,「葛羅米柯同志在1950 年6 月29 日談話時交給美國大使柯克的聲明:『鑑於您6 月27 日轉交的美利堅合眾國政府聲明,蘇聯政府授權我作如下聲明。……說蘇聯政府拒絕參加聯合國安理會會議是不正確的。蘇聯政府儘管十分希望參加,但由於美國政府堅持不讓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參加安理會,使安理會不可能通過有法律效力的決議,所以蘇聯政府不可能參加安理會會議。』」(沈志華編. 《韓戰:俄國檔案文件》)成員國數量可能我寫錯了,但你要知道,安理會理事國缺席會議是極為罕見的事情(你沒有找到標明缺席的信息框也說明了這一點),而不是像你說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你的邏輯完全不正確。--Gilgalad 2013年6月28日 (五) 18:35 (UTC)[回覆]
        • (:)回應,當時的中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參加了投票,投了贊成。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什麼回應與聯合國無關。如果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回應,那同樣可以有理由要有澳大利亞、日本等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回應。中蘇兩國要求與否,也與此事無關,因為還只是要求而沒有成為事實。另及,你說「史達林顯然沒有必要私下命令,這是英文版的錯誤」,這個是原創研究,他「沒有必要」,並不說明他就沒有,並不說明「這是英文版的錯誤」,除非你能給出可靠來源說當年史達林的命令確實是如何下達的,才有可能做得了這樣的判斷。另,安理會成員國缺席與否,這個屬於正文內容,不屬於信息框。--劉嘉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07:57 (UTC)[回覆]
      • 在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當中,有幾個您沒有表示異議,比如:缺少提案醞釀期的外交互動、缺少提案表決時的各國態度、缺少提案通過之後的各國表態、Chang Myon是駐聯合國觀察員而不是大使、單方面引用美國總統言論導致觀點不夠平衡,等等。但是對這些沒有什麼異議的問題,您沒有採取行動加以改進(比如Chang Myon的身份錯誤很容易改正),反而是四處拉票([1][2][3])。您的這種做法我不是很理解。--Gilgalad 2013年6月29日 (六) 08:42 (UTC)[回覆]
        • 這幾點:「缺少提案醞釀期的外交互動、缺少提案表決時的各國態度、缺少提案通過之後的各國表態」我沒有提出異議,只不過這已經在我能力以外,所以沒有辦法補充。但對於是觀察員還是大使,您的話還不足以讓我有所改動,因為我一改,別人同樣可以加上cn,現在這樣,與英文一致,反倒有得講。我並不在乎他當時到底是什麼人,我只在乎有沒有一個來源。您說這個那個是歷史事實,這些歷史事實對於我來說也是一樣的效果。另及,我四處說的是這個條目目前有中立性爭議,想聽多幾個人的意見,所謂「拉票」二字奉還。--劉嘉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08:52 (UTC)[回覆]
          • 哦,原來是擔心沒有來源。不過我之前提出這個身份問題的時候就把有關的原文一字一句地抄上來了,只要google一下就能看到出於哪本工具書,「沒有來源」云云我也只能奉還啦。另外呢,評審只能以文章的質量為唯一的標準,作者的能力不能滿足寫作高質量文章的要求,實在是不可能作為網開一面降低標準的理由的。最後我再次提醒,中立性問題只是我提出的諸多問題之一,我想既然您四處留言只是為了徵詢別人對中立問題的看法,而且也承認文章不夠完整以及部分事實不正確了,希望您能及時地修正這兩方面的問題,我是很願意為高質量條目助攻的。--Gilgalad 2013年6月29日 (六) 09:01 (UTC)[回覆]
            • 既然您有來源的話,是否願意直接出手列出來源修改之?另及:我承認你指出的完整性問題,但部分事實不正確這個對我來說沒有意義,我哪來的事實正確與否?事實與否是用來源證明的。--劉嘉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09:09 (UTC)[回覆]
              • 您是主編,我充分尊重您的意見,而且評審又有些敏感,所以只有您樂意我才會做相應的改動,否則搞成編輯戰就不好了。現在張勉的身份已經修改,請您看看是否合適。另外關於史達林的「私下」命令,我沒有看過原始來源到底是什麼措辭,不過我覺得英文版的「personally order」應該作個人命令、親自下令來理解,而不是理解為「私下裡」(privately)。--Gilgalad 2013年6月29日 (六) 09:30 (UTC)[回覆]
                • 我的條目都是可以改的,除非我有很肯定的把握改成了錯誤,不然我都不會動。另及,改成了親自下令,因為我覺得這樣的話,即使的確是私下命令也同樣能夠說得通順。謝謝你的意見。--劉嘉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09:36 (UTC)[回覆]
    • (+)支持:內容完整--Hikaru Genji留言2013年6月26日 (三) 22:40 (UTC)[回覆]
    • (-)反對:同Gilgalad意見,中立性有問題。——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3年6月29日 (六) 05:09 (UTC)[回覆]
    • (+)支持:內容較為完整,關於中立性語調,總體來說還是有讀者自身很大的自由選擇權的。--JuneAugust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08:57 (UTC)[回覆]
    • (-)反對 大量缺少來源,尤其前言半個來源也沒有。中立性的確有問題,不過還是給你一個建議:之後翻譯的時候,有時不要翻的太白話,基本上,看得懂就好了。--十四任博士到同行評審的捷徑動員令 2013年6月29日 (六) 09:02 (UTC)[回覆]
    • (+)支持:內容完整--User:BlackM03 2013年6月29日 (六) 21:10 (UTC)[回覆]
    • (+)支持:還行吧。--chaus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13:33 (UTC)[回覆]
    • (+)支持,既然蘇聯拒絕出席會議,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沒有資格參加,那麼《人民日報》的言論就很搞笑;而且韓戰事實上就是朝鮮在蘇聯的秘密支持下發動的,所以不存在中立問題。--Huandy618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13:38 (UTC)[回覆]
    • (+)支持:繼續支持了。1.文章還行,排版不錯,文字通順,也有配圖,所有來源較為可靠,還有頁數。關於Gilgalad的問題,我覺得原文表明較為清楚,因蘇聯缺席,本有爭議的投票變成通過了。有不少需要補充的是事實,但作為一項決議案,表述清楚,內容完整,同意作者說的,那時是中華民國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所以說畢竟是聯合國的提案,就算該決議不公正也是事實,畢竟是百科全書,不是伸張正義的書。只是我也認為應該對爭議的內容加以擴充。—脳內補完。◕‿◕。讨论 2013年6月29日 (六) 14:07 (UTC)[回覆]
      • (:)回應感謝你的理解和支持。其實說起來,我知道如果能夠補充一些什麼各國的發言、各國的反應之類,的確會更好,更全面,但真從現實可執行的角度說起來,有什麼途徑來尋找1950年代的這些資料和信息?以這個條目為例,如果不是有幾本專門的著作,根本就不可能出來,更不用說什麼英文GA了。所以很有點可遇而不可求的味道。--劉嘉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14:14 (UTC)[回覆]
    入選:11支持,3反對。--chaus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15:2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