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
鄂托克旗 ᠣᠲᠣᠭ ᠬᠣᠰᠢᠭᠤ | |
---|---|
旗 | |
鄂爾多斯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9°05′37″N 107°58′48″E / 39.09368°N 107.97995°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
政府駐地 | 烏蘭鎮 |
下級行政區 | |
面積 | |
• 總計 | 20,367.18 平方公里(7,863.81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162,726人 |
• 密度 | 7.99人/平方公里(20.7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28,829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016100 |
電話區號 | 477 |
車輛號牌 | 蒙K |
行政區劃代碼 | 150624 |
網站 | 鄂托克旗政府網 |
鄂托克旗(蒙古語:ᠣᠲᠣᠭ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爾字母:Отог хошу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部下轄的一個旗。旗人民政府駐烏蘭鎮。
鄂托克旗東鄰杭錦旗,西連寧夏平羅縣陶樂鎮並與石嘴山市隔河相望,南接烏審旗,西北界烏海市,是鄂爾多斯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旗南北長209公里,東西寬188公里,面積2.1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少數民族聚集區。
歷史
[編輯]「鄂托克」系蒙古語,漢意「營」或「部」,是元,明兩代蒙古「萬戶」下設行政建制,稱千戶,它是組成萬戶的小領地名稱,是地緣組織,每個鄂托克要根據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十七世紀中葉,清朝政府以擁有軍事權力的「和碩」(旗)取代了「鄂托克」。
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清延將鄂爾多斯萬戶劃為六個旗。原拜桑忽爾諾延及後裔所據剋扣特、錫布沁、烏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組成鄂爾多斯右翼中旗(Баруун гарын дундад хошуу),下設15哈喇(參領區)83個蘇木(佐領)。清朝及中華民國時,為伊克昭盟下轄七旗之一。
1940年代初,綏遠省政府在鄂托克旗與杭錦旗交界處,設立桃力民辦事室(後為桃力民辦事處)。1950年,以桃力民辦事處設置桃力民中心區。1951年,廢除桃力民中心區,原鄂托克旗轄區回歸。
2000年之後發展農業與礦業,因發生過破壞生態環境事端,曾引起媒體關注。
人口
[編輯]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鄂托克旗常住人口為162726人。[2]
2006年人口9萬人,其中蒙古族2.4萬人。
資源
[編輯]鄂托克旗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全旗擁有天然草牧場2575萬畝,大小牲畜頭數156.2萬頭(只)左右。
全旗已探明天然鹼儲量天然鹼1026.5萬噸,遠景儲量4500萬噸,一般品位含碳酸氫鈉23.5—41.9%,氯化鈉小於4%,硫酸鹽小於1.3%,水不溶物小於20%。
經濟
[編輯]近年來,鄂托克旗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特色城鎮化進程。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現價同比增長40.5%,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演進為2.5:77.2:20.3;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同比增長8.3%;財政收入達到21.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84.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穩步增長,分別達到16991元和7058元。在全區101個旗縣中,GDP列第12位,人均突破2萬美元。
行政區劃
[編輯]烏蘭鎮、棋盤井鎮、蒙西鎮、木凱淖爾鎮、蘇米圖蘇木、阿爾巴斯蘇木、蒙西工業園區和棋盤井工業園區。
交通
[編輯]- 338國道過境。
旅遊
[編輯]鄂托克旗有鄂爾多斯高原第一峰——烏仁都西山(又名桌子山),有以懸崖絕壁坐禪洞著稱的迪延阿貴廟,有成吉思汗西征時的飲馬泉和百眼井,有世界矚目的面積最大、種群最多的恐龍足跡化石(10000多枚),百鳥棲息的布龍水庫、布龍湖溫泉(常年水溫在39.8℃左右)旅遊區等風景名勝。
特產
[編輯]鄂托克旗是馳名中外的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原產地,阿白山羊絨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纖維寶石」、「軟黃金」。
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 ^ 2023年鄂托克旗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