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進行了一次關於「應否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的投票,後來因而新增了「香港繁體 (zh-hk)」及修改了原來的「繁體」標籤為「台灣正體 (zh-tw)」。事件的前後引來不少維基人關注以至激烈討論,我們亦在上一次投票時制定於一個月後重新檢討機制。事隔多個星期,至今仍有不少爭論聲音,主要是對「繁體」、「正體」和「簡體」一詞的應用存在紛歧,此外也有海外維基人對於「台灣正體」一詞表示陌生,但又因用語不同,不想使用「港澳繁體」。
在討論過後未能達成共識使投票為迫不得已之措施,以盡快平息分歧,以社群的決定去引證大部份人的意願。
投票於2006年12月23日 20:00 (UTC+8) / 12:00 (UTC)開始,截止時間為2006年1月6日 19:59 (UTC+8) / 11:59 (UTC)。因有反對意見,暫時凍結投票
- 每名維基人只能投一票支持票或反對票(不設中立票)。
- 只有在本頁投票區內的投票才算有效,之前在互助客棧的支持或反對並不計算,需要在此重新投票。
- 每項投票結果需要至少10票支持票,且反對票會以一對一抵消支持票。若一次投票未能使其中一項有60%總支持率,將以淘汰方式至剩下三個選項,並進行第二輪投票。如第二輪投票未能使其中一項有60%總支持率,將淘汰最少票數之選項,進行第三輪投票。第三輪投票中,如未有其中一項超過60%的總支持率,則會以維持現狀為最終決定。
- 請注意:請勿在投票區內進行辯論,並避免在投票期間進行討論,多謝合作!
- 1a「簡體、繁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
- 1b「簡體、繁體、台灣、港澳」
- 1c「簡、繁、台、港澳」
- 2a「中國大陸、台灣、港澳」
- 2b「中、台、港澳」
- 3a「中國大陸、台灣、港澳、新加坡」
- 3b「中、台、港澳、新」
- 4a「簡體、台灣正體、港澳繁體」
- 4b「簡體、台灣、港澳」
- 4c「簡體、台、港澳」
- 5a「簡、正」
- 5b「簡、繁」
- 5c「簡體、正體」
- 5d「簡體、繁體」
- 5e「簡化字、正體字」
- 5f「簡化字、繁體字」
- 1a、1b、1c是針對海外維基人而新設的「繁體」標籤,轉換表則是使用zh-hant,對於一些港、澳、台三地共用的名詞轉換,會以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為準,但若為一些港、台兩地不同的名詞轉換,會以先到先得的形式顯示,就是按條目內的名稱作繁簡轉換。1b、1c分別是1a的簡化版本。
- 2a、2b則是以地區分列,讓正體和繁體之間的爭議減低,只以地域主要用語分視。2b是2a的簡化版本。
- 3a、3b與2a、2b相若,只是增加了新加坡一地區,加強各地區轉換的方便性。亦同時最接近「參數設置」裡的設定選項。3b則是3a的簡化版本。
- 4a、4b則是以維持目前的顯示方式為主。4b、4c是4a的簡化版本,同時取消了正體和繁體一詞,讓爭議減少。
- 5a、5b、5c、5d、5e、5f中的「正體」、「繁體」是指zh-Hant,不等於zh-TW或zh-hk,對於一些港、澳、台三地共用的名詞轉換,會以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t為準,但若為一些港、台兩地不同的名詞轉換,會以先到先得的形式顯示,就是按條目內的名稱作繁簡轉換。而地區用語則可在註冊用戶的「參數設置」中選擇。
註:以上註解並不一定準確,是我個人綜合討論意見下提供。有問題歡迎先在討論頁提出。Stewart~惡龍 06:23 2006年12月22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