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學院暨系所: 調整格式、排版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标签:新用户加入疑似宣传性内容 |
||
第71行: | 第71行: | ||
==學院暨系所== |
==學院暨系所== |
||
===醫學院 College of Medicine=== |
===[http://medicine.tmu.edu.tw 醫學院 College of Medicine]=== |
||
{{HideF}} |
{{HideF}} |
||
{{HideH|醫學系}} |
{{HideH|醫學系}} |
||
http://medschool.tmu.edu.tw/main.php<br/> |
|||
創立於1960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br |
創立於1960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br/> |
||
是最早創立的系所之一,1960年成立之時,位置十分偏僻,校舍相當克難,僅僅是稻田中的鐵皮屋,其後歷經多年成長,增建了許多設施以提升學生訓練品質。近年來新大樓的建成,提供學生更好的學習資源,並致力於國際化,與各國友校建立交流如[[日本]][[順天堂大學]]等,鼓勵學生交換實習及到國外進行長、短期進修。 |
是最早創立的系所之一,1960年成立之時,位置十分偏僻,校舍相當克難,僅僅是稻田中的鐵皮屋,其後歷經多年成長,增建了許多設施以提升學生訓練品質。近年來新大樓的建成,提供學生更好的學習資源,並致力於國際化,與各國友校建立交流如[[日本]][[順天堂大學]]等,鼓勵學生交換實習及到國外進行長、短期進修。 |
||
{{HideF}} |
{{HideF}} |
||
第80行: | 第81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呼吸治療學系}} |
{{HideH|呼吸治療學系}} |
||
http://rt.tmu.edu.tw/ <br |
http://rt.tmu.edu.tw/ <br/> |
||
創立於2001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
創立於2001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86行: | 第87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臨床醫學研究所}} |
{{HideH|臨床醫學研究所}} |
||
http://gicm.tmu.edu.tw/ <br |
http://gicm.tmu.edu.tw/ <br/> |
||
前身為醫學研究所臨床組,並於2007年8月正式獨立為臨床醫學研究所,目前有碩士及博士班兩種學制。 |
前身為醫學研究所臨床組,並於2007年8月正式獨立為臨床醫學研究所,目前有碩士及博士班兩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92行: | 第93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醫學科學研究所}} |
{{HideH|醫學科學研究所}} |
||
http://gims.tmu.edu.tw/ <br |
http://gims.tmu.edu.tw/ <br/> |
||
經整合醫學院基礎醫學相關之四所研究所而成,包括醫學研究所基礎組(碩、博士班)、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藥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班),並於2007年整併該四所研究所為醫學科學研究所。目前有碩士及博士班兩種學制。 |
經整合醫學院基礎醫學相關之四所研究所而成,包括醫學研究所基礎組(碩、博士班)、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藥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班),並於2007年整併該四所研究所為醫學科學研究所。目前有碩士及博士班兩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口腔醫學院 College of Oral Medicine=== |
===[http://oral.tmu.edu.tw/main.php 口腔醫學院 College of Oral Medicine]=== |
||
{{HideF}} |
{{HideF}} |
||
{{HideH|牙醫學系}} |
{{HideH|牙醫學系}} |
||
http://oral.tmu.edu.tw<br |
http://oral.tmu.edu.tw<br/> |
||
創立於1960年,目前有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三種學制。<br |
創立於1960年,目前有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三種學制。<br/> |
||
'''歷史:'''<br |
'''歷史:'''<br/> |
||
在該校於1960年創立之時,牙醫學系也同時創立。<br |
在該校於1960年創立之時,牙醫學系也同時創立。<br/> |
||
2001年,口腔醫學院正式成立。<br |
2001年,口腔醫學院正式成立。<br/> |
||
牙醫學系之下,除了創校同時並存的大學部以外,也包含碩士班( 1993年成立 ),以及博士班( 2004年成立)。 |
牙醫學系之下,除了創校同時並存的大學部以外,也包含碩士班( 1993年成立 ),以及博士班( 2004年成立)。 |
||
{{HideF}} |
{{HideF}} |
||
第109行: | 第110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牙體技術學系}} |
{{HideH|牙體技術學系}} |
||
http://oral.tmu.edu.tw/intro/asss/ass01g.htm<br |
http://oral.tmu.edu.tw/intro/asss/ass01g.htm<br/> |
||
創立於2007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
創立於2007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
||
第124行: | 第125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口腔衛生學系}} |
{{HideH|口腔衛生學系}} |
||
http://oral.tmu.edu.tw/intro/asss/ass01.htm<br |
http://oral.tmu.edu.tw/intro/asss/ass01.htm<br/> |
||
創立於2001年,目前有學士班、在職專班及在職進修班三種學制。 |
創立於2001年,目前有學士班、在職專班及在職進修班三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130行: | 第131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 |
{{HideH|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 |
||
http://ibme.tmu.edu.tw/<br |
http://ibme.tmu.edu.tw/<br/> |
||
*生醫材料學組 |
*生醫材料學組 |
||
*生物物理與組織工程學組 |
*生物物理與組織工程學組 |
||
第137行: | 第138行: | ||
{{HideF}} |
{{HideF}} |
||
===藥學院 College of Pharmacy=== |
===[http://pharm.tmu.edu.tw/main.php 藥學院 College of Pharmacy]=== |
||
{{HideF}} |
{{HideF}} |
||
{{HideH|藥學系}} |
{{HideH|藥學系}} |
||
http://pharm.tmu.edu.tw/department/school/<br |
http://pharm.tmu.edu.tw/department/school/<br/> |
||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
||
本系獲教育部通過,於民國102年9月招收30名六年制臨床藥學組學生。 |
|||
*藥物科學學科 |
|||
* |
*四年制藥學組 |
||
*六年制臨床藥學組 |
|||
{{HideF}} |
{{HideF}} |
||
第149行: | 第151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生藥學研究所}} |
{{HideH|生藥學研究所}} |
||
http://nppharm.tmu.edu.tw/<br |
http://nppharm.tmu.edu.tw/<br/> |
||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br/> |
||
臺北醫學大學有關生藥之研究,起始於1963年,臺北醫學院首任院長故徐千田博士遠赴日本國立京都大學禮聘顏焜熒教授返國,建立首座植物化學研究室,除負責本學院生藥學及中藥相關化學課程之教學外,亦是本學校研究生藥之骨幹。為配合政府發展生物科技及推動生技中草製藥研究之政策,於1992年成立生藥學研究所,由顏焜熒教授擔任首任所長。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1994年楊玲玲教授接任第二任所長,至2000年屆滿。其後行政業務由李美賢副教授及徐鳯麟教授暫代,2001年由徐鳯麟教授接任第三屆所長,積極規劃教學、研究及課程之整合。本所師資擁有藥學、化學、藥理學、海洋化學及農業化學專業背景,涵蓋化學及活性探索領域,進行全方位研究,至2012年7月為止,已孕育了178名畢業生。 |
|||
本所以培育高科技人才,開發天然藥物資源為宗旨,從事天然藥物相關之專業服務與研究,包括臺灣天然資源開發、天然物及其生物活性之系統性探討,中醫藥基因體之探索等,並以結合產業界開發天然藥物資源為教育目標,契合中藥相關業務推動及生物科技產業發展需求。本所為全國藥學院中,唯一長期執行教育部顧問室『生物技術科技人才培育計畫』之單位,並參與中草藥產業技術重點領域計畫之規劃與教學任務,是國內最早建立「中草藥產業技術學程」之單位。 |
|||
{{HideF}} |
{{HideF}} |
||
第156行: | 第160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臨床藥物基因體學暨蛋白質體學碩士學位學程}} |
{{HideH|臨床藥物基因體學暨蛋白質體學碩士學位學程}} |
||
http://cpp.tmu.edu.tw/intro/super_pages.php?ID=intro2<br/> |
|||
臨床藥物治療已邁向個人化醫療的時代,藥物基因體學暨藥物蛋白質體學的知識與研究能力是臨床藥師養成過程所必備。臨床藥物基因體學暨蛋白質體學碩士學位學程提供臨床藥師及臨床健康照護者接受現今最先進的有關藥物基因體學與藥物蛋白質體學在臨床用藥的完整訓練,讓臨床藥師及臨床健康照護提供者能為個人化治療貢獻最實務的臨床應用。同時為拓展學生的多元思維、國際視野與獲得學術界、業界最新資訊,學程聘任國外著名學者至本學程擔任客座教授全面提升教學品質、提升學術研究水準。<br/> |
|||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162行: | 第168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
{{HideH|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
||
http://cddbh.tmu.edu.tw/main.php<br/> |
|||
本博士學位學程之課程設計與軸線主要乃以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相關知識為主。涵蓋範圍包含基礎醫學、藥學新知、新藥研發概念、藥理學與毒理學研究法、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等,整合校內、外學術研究與產業資源,設計本博士學位學程之課程內容。<br/> |
|||
目前有博士班一種學制。 |
目前有博士班一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167行: | 第175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生技製藥產業碩士專班}} |
{{HideH|生技製藥產業碩士專班}} |
||
http://pmppb.tmu.edu.tw/intro20/news.php?class=201<br/> |
|||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173行: | 第182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生技製藥經營管理產業碩士專班}} |
{{HideH|生技製藥經營管理產業碩士專班}} |
||
http://pmppb.tmu.edu.tw/intro30/super_pages.php?ID=intro30<br/> |
|||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護理學院 College of Nursing=== |
===[http://nursing.tmu.edu.tw/main.php 護理學院 College of Nursing]=== |
||
{{HideF}} |
{{HideF}} |
||
{{HideH|護理學系}} |
{{HideH|護理學系}} |
||
http://son.tmu.edu.tw/main.php/<br |
http://son.tmu.edu.tw/main.php/<br/> |
||
創立於1963年。<br/> |
|||
創立於1963年,目前有學士班、二技、二技在職專班普通班及二技在職專班麻護班四種學制。 |
|||
1.本學系以「結構式護理教學標竿學系」訂為學系特色,結合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團隊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GOSCE)及護理模擬教育,發展結構式護理教學。加強培訓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專業知識能力及臨床技能、關愛與倫理素養,以及團隊溝通能力,達到「護理課室教育」與「護理臨床實務」的無縫接軌。<br/> |
|||
2.學系發展目標為:教學品質優質化、提昇研究產能、強化與附屬醫院臨床教學與學術之合作交流、強化國際交流、強化教師知能並培育優質護理基層人才。<br/> |
|||
3.優秀精英師資,聘有三十餘位具博士資格之教師。<br/> |
|||
4.完整專業訓練團隊,擁有三所附屬醫院,臨床訓練資源豐富。<br/> |
|||
5.設有完整教育學制,提供護理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br/>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護理學研究所}} |
{{HideH|護理學研究所}} |
||
http://gin.tmu.edu.tw/main.php/<br |
http://gin.tmu.edu.tw/main.php/<br/> |
||
創立於1995年,目前有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
創立於1995年,目前有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191行: | 第206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
{{HideH|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
||
http://oldcare.tmu.edu.tw/main.php<br |
http://oldcare.tmu.edu.tw/main.php<br/> |
||
創立於2007年,原名為「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 |
創立於2007年,原名為「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br/> |
||
全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及出生率持續下降之人口結構性改變,復加醫療技術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老人問題受到全世界關注,使老人照護成為未來醫療保健市場的主流。而台灣面對高齡少子化的衝擊,老人照護相關產業將成為未來顯學,故培育老人專業人才更是刻不容緩。<br/> |
|||
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為全國首創與老人相關之高等教育學系,結合不同領域師資並設計多元豐富之課程,旨在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人文藝術素養、服務熱忱、具國際觀及創新應變之老人照護管理專才。 |
|||
隨老人相關政策明朗化及高齡產業日漸蓬勃發展,學系自102學年起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隨著更名,定位調整為「服務健康長者,強調健康促進及老人產業發展」,積極與高齡相關機構、產業進行合作,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輔導學生進入相關機構及產業就業,未來期望培養學生成為「跨領域、樂活創意、產業導向之高齡健康管理專業人才」。<br/> |
|||
學系自102學年起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
學系自102學年起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198行: | 第216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
{{HideH|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
||
http://nursing.tmu.edu.tw/dept2/super_pages.php?ID=dept201<br |
http://nursing.tmu.edu.tw/dept2/super_pages.php?ID=dept201<br/> |
||
創立於2013年,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創立於2013年,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br/> |
||
為因應台灣社會高齡少子化之社會需求,及配合政府長期照護政策發展,積極培育長期照護專業人才,臺北醫學大學於2013年成立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招收長期照護碩士學程學生。本學程隸屬於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在師資支援與資源共享之下,共同培育長期照護人才。<br/> |
|||
{{HideF}} |
{{HideF}} |
||
===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and Nutrition=== |
===[http://phn.tmu.edu.tw/2009/index.asp 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and Nutrition]=== |
||
{{HideF}} |
{{HideF}} |
||
{{HideH|公共衛生學系暨研究所}} |
{{HideH|公共衛生學系暨研究所}} |
||
http://ph.tmu.edu.tw/main.php<br |
http://ph.tmu.edu.tw/main.php<br/> |
||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br |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br/> |
||
公共衛生學系於1989年八月成立,成為台北醫學院第七個系。 |
公共衛生學系於1989年八月成立,成為台北醫學院第七個系。 |
||
{{HideF}} |
{{HideF}} |
||
第212行: | 第231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保健營養學系暨研究所}} |
{{HideH|保健營養學系暨研究所}} |
||
http://nutri.tmu.edu.tw/<br |
http://nutri.tmu.edu.tw/<br/> |
||
目前有學士、碩士、博士班及碩專四種學制。 |
目前有學士、碩士、博士班及碩專四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218行: | 第237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醫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
{{HideH|醫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
||
http://hca.tmu.edu.tw/<br |
http://hca.tmu.edu.tw/<br/> |
||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第224行: | 第243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傷害防治學研究所}} |
{{HideH|傷害防治學研究所}} |
||
http://ipc.tmu.edu.tw/<br |
http://ipc.tmu.edu.tw/<br/> |
||
目前有碩士班班一種學制。 |
目前有碩士班班一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衛生 |
{{HideH|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 |
||
http://global.tmu.edu.tw/main.php<br/> |
|||
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 |
|||
⚫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 |
{{HideH|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 |
||
http://hprc.tmu.edu.tw/main.php<br/> |
|||
⚫ | |||
本中心於2009年初,由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博士規劃籌備,並於同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敦聘前衛生署副署長石曜堂講座教授擔任本中心第一屆主任,而後,更敦聘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教授、前慈濟大學校長藍忠孚教授為本校講座教授,擔任本中心未來發展之諮詢顧問,一同促成北醫成為過家衛生政策的智庫。 |
|||
{{HideF}} |
{{HideF}} |
||
===醫學科技學院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ttp://comst.tmu.edu.tw/main.php 醫學科技學院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HideF}} |
{{HideF}} |
||
{{HideH|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
{{HideH|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
||
http://mts.tmu.edu.tw/main.php<br/> |
|||
創立於1975年,目前畢業校友共計2601人。 |
創立於1975年,目前畢業校友共計2601人。 |
||
{{HideF}} |
{{HideF}} |
||
第246行: | 第268行: | ||
{{HideF}} |
{{HideF}} |
||
{{HideH|醫學資訊研究所}} |
{{HideH|醫學資訊研究所}} |
||
http://gimi.tmu.edu.tw/main.php<br/> |
|||
1998年成立,為全國第一個醫學資訊研究所,尋求電腦資訊科技在醫療上最先進、最有效之應用。 |
1998年成立,為全國第一個醫學資訊研究所,尋求電腦資訊科技在醫療上最先進、最有效之應用。 |
||
本所目前有專任教師12位,兼任教師10位,配合教師的專長,結合不同領域進行生物與醫學資訊之整合式研究。課程安排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特別強調觀念之傳達與科技應用層面,給予學生最大的選課彈性,以配合本所學生將來多樣化的生涯規劃。 |
|||
醫學資訊學乃一跨領域之科學,本所經常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共同參與教學與研究,舉辦並參與各種國際醫學資訊研討會,近年來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派遣數名老師與優異同學至美國國家衛生院進行為期1個月以上的研習,以增加醫學資訊學研究之多樣性,並帶動國內醫學資訊研究科技及增進醫療品質為最終目標。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
{{HideH|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
||
http://crdd.tmu.edu.tw/main.php<br/> |
|||
癌症是醫學研究的重點領域,且癌症藥物研發亦是生技產業的核心項目,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與中央研究院合辦其成立的目的即在提昇癌症醫學及藥物研發研究人才之知識與技能,以投入醫療機構、研究機構與生物醫學相關技術產業,為未來生物醫學研究奠定基礎。本學程在師資結構上聘有專任教師,教師專長多元,師資陣容堅強,並聘有多位院士加入教學研究團隊,教師專長各異,可互相合作有助專業研究領域的深耕。本學程自100學年度招生以來,學生來源為獲有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具生物醫學或理工科學相關碩士學位或同等學歷者,並積極推動國際化,學生來源多元化,有基礎學生,專科醫師以及國際學生數名。學生修讀本學程後,可參與本校及各附屬醫院之研究與教學工作,本校亦能藉此儲備優秀師資,故本學位學程之設置,對於醫學教學研究人才的培養,極有助益。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HideH|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
http://nrm.tmu.edu.tw/main.php<br/> |
|||
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之目標為培育一流的神經再生醫學研究人才,其課程設計以神經科學、幹細胞生物學及神經再生醫學為主軸,輔以神經再生醫學相關之生醫材料課程為選修,由國衛院及本校教師共同授課。本學程為第一個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HideH|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
http://ptm.tmu.edu.tw/intro/super_pages.php?ID=intro3<br/> |
|||
(1) 培育跨領域轉譯醫學優秀人才:本學程規劃有中研院與本校師資及三所附屬醫院之醫療研究相關資源,建構完整的轉譯醫學研究與教學系統,以提昇博士生及本校轉譯醫學研究的研發能量,藉由指導學生進行以疾病導向發展轉譯研究於臨床應用,培養跨領域之轉譯醫學研究人才。<br/> |
|||
(2) 提供完善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研究的溝通與研究平台環境:為促進基礎醫學與臨床研究的交流與整合,本學程教師亦參與校級轉譯醫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TM),由資深研究員閻雲校長、劉昉院士、龔行健院士、王惠鈞院士、安康教授帶領之研究團隊進行各項轉譯醫學研究專案計畫。 |
|||
藉由跨領域的研究,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研究和生醫資訊探勘及系統生物資訊分、析與研究方法開發,以探討疾病之致病原因與尋找用於疾病預防與追蹤治療之生物標記。另本學程專兼任教師數名亦參與建置一校三院(臺北醫學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聯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為國內第一所跨疾病之聯合組織庫,每年可收超過三萬件人類檢體)及醫學生物資訊資料庫,提供多元及跨領域研究資源。<br/> |
|||
(3) 加強跨領域、跨院系所合作:藉由合聘本校其他院系所師資及與中研院的合作,本學程將結合臨床教授、分子病理、分子生物與藥理學、遺傳、生醫工程、生醫材料、生物資訊管理等不同領域之師資組成以疾病為導向的研究群設計教案及指導研究,培育跨領域之轉譯醫學研究人才。 |
|||
{{HideF}} |
{{HideF}} |
||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http://chss.tmu.edu.tw/main.php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
{{HideF}} |
{{HideF}} |
||
{{HideH|醫學人文研究所}} |
{{HideH|醫學人文研究所}} |
||
http://medhuman.tmu.edu.tw |
http://medhuman.tmu.edu.tw<br/> |
||
創立於1993年,設立醫學研究所人文組,隔年成立醫學人文中心,2003年醫學人文研究所獨立,並於2010年併入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創立於1993年,設立醫學研究所人文組,隔年成立醫學人文中心,2003年醫學人文研究所獨立,並於2010年併入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 |
{{HideH|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 |
||
http://medlaw.tmu.edu.tw/main.php<br/> |
|||
⚫ | |||
自103學年度第1學期開始招生。<br/> |
|||
⚫ | |||
本所之教學目標為培養法律系學生具備從事醫藥、衛生、生物科技相關工作之能力,促進醫藥、衛生領域與法律領域之人才交流。在教學與研究方面本所特別著重於醫療法制、公共衛生法制、轉譯醫學法政策及食品藥物管理法制。由於本校為醫學大學,有充沛的醫學、藥學及衛生領域專業資源,因此本所之研究與教學方式都將盡量結合各學院之臨床專業資源,在研究上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在教學上進行跨系所合作課程,提供完全不同於國內其他法學院之學術環境。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語言中心}} |
{{HideH|語言中心}} |
||
http://chss.tmu.edu.tw/depar/super_pages.php?ID=human1<br/> |
|||
語言中心成立之宗旨在於改善本校人文研究學術環境,整合人文領域師資進行研究,厚植研究基礎,應用教學領域,以協助本校推動尖端研究,提升人文學研究之水準。在此宗旨之下,本中心負有幾項任務:(1)整合本校現有各人文領域師資,參照國內外學界發展趨勢,形成學術發展連結策略,以提升人文學術研究質與量的產出。(2)研擬前瞻性或具有競爭優勢之研究議題,並推動跨學門研究之前期規劃。(3)提供各項研究輔導,以培育具潛力之學者。(4)促成與學術機構或團體之合作與資源共享。(5)推動國際交流,以促成本校人文學術研究成果之國際化。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通識教育中心}} |
{{HideH|通識教育中心}} |
||
http://geducation.tmu.edu.tw/ |
http://geducation.tmu.edu.tw/<br/> |
||
通識教育中心負責本校大學部通識教育的規畫、通識課程的發展、教師通識教學知能的提升、學生通識學習的服務及相關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及通識教學的研究。人社院全體教師皆負擔通識教育教學任務,並有義務參與通識教育中心所舉辦的各類教學研習活動。本校通識教育的理念在於恢復通識教育作為知識學習的基礎性及道德性,重建大學作為知識學習場域的嚴肅性,及為追求自我及他人完善而求知的人文精神。致力經營實踐與反思並重的學習環境,融入反思寫作的經典閱讀課程、強化框架性知識建構的人文社會入門基礎課程、以及具知識深度的社會參與式學習是本校的特色通識課程。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反思寫作中心}} |
{{HideH|反思寫作中心}} |
||
http://my2.tmu.edu.tw/project/reflection<br/> |
|||
承襲本校自90學年度由共同科轉型為通識教育中心以來,中文語文課程即以集部與子部經典導讀、自由選修型態存在的歷史事實,本校採取以文化經典閱讀課程取代國文課程之策略,一方面擴大文本選讀的範圍,將中文語文閱讀文本由原本的集部、子部擴展到經部、史部典籍,甚至包含外國文化經典的中文譯本,以各國文化體系中具典範性、規範性意義的文本作為閱讀的文本。並思考如何避免概論式的、目錄式的入門介紹;如何避免知識灌輸式的由老師教或學生教;如何能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的閱讀與理解,引導學生體驗各種不同類型的情感形態,經歷人類歷史上深刻的思想歷程,以豐富情感、深化思想及探究價值;如何引導學生將經典與現代生活連結,在經典的閱讀中反觀自身的生命、情感、思想、所處的本土社會文化及當代世界社會文化;如何引導學生透過書寫,紀錄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引發的思想、觀念、情感,深化學生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與自我理解的高階反思活動。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 |
{{HideH|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 |
||
http://consciousbrain.tmu.edu.tw/main.php<br/> |
|||
此研究主要是藉由數個不同領域來探討意識議題:包含醫學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及哲學。在研究的第一階段,我們整合了醫學科學、神經科學及哲學等領域來探一些討特殊病理學。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培育年輕人才:意識哲學中心}} |
{{HideH|培育年輕人才:意識哲學中心}} |
||
http://my2.tmu.edu.tw/project/consciousness<br/> |
|||
目前台灣的核心人文學科--特別是哲學--面臨了一個危機;哲學作為最基本的學科始終不能吸引到足夠的優秀年輕學子投入研究。這個趨勢將會使得台灣之哲學發展乃至整個核心人文學科的未來黯淡無光。因此,本計畫旨在透過從事以下活動吸引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才投身於哲學研究:<br/> |
|||
(a)專注於目前在世界各地正急遽成長的領域:意識哲學;<br/> |
|||
(b)建立主要哲學領域之間的合作關係,例如分析哲學、歐陸哲學與佛教哲學等;<br/> |
|||
(c)與從事這方面教學工作之年輕教師合作;<br/> |
|||
(d)成立跨校研究團隊;<br/> |
|||
(e)以工作坊或研討會的形式,邀請有意願與國內年輕學者合作之國際學者來台訪問;<br/> |
|||
(f)與台灣哲學學會協調並合作發展本計畫;<br/> |
|||
(g)補助教學助理,以協助相關課程之教學活動;<br/> |
|||
(h)提供獎助學金支持學生撰寫論文;<br/> |
|||
(i)創造出國進修的機會。<br/> |
|||
{{HideF}} |
{{HideF}} |
||
{{HideF}} |
{{HideF}} |
||
{{HideH|倫理暨哲學研究中心}} |
{{HideH|倫理暨哲學研究中心(籌設中)}} |
||
倫理暨哲學研究中心(籌設中) |
|||
{{HideF}} |
{{HideF}} |
||
===生物統計研究中心 Biostatistics Center=== |
===[http://biostat.tmu.edu.tw/ 生物統計研究中心 Biostatistics Center]=== |
||
==研究中心== |
==研究中心== |
2014年10月21日 (二) 15:03的版本
臺北醫學大學 | |
---|---|
File:TMUPNG.png | |
地址 | 中華民國 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
其它名称 |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
类型 | 私立,醫學大學 |
创办日期 | 1960年創立為臺北醫學院 2000年改制為臺北醫學大學 |
学院 | 醫學院 藥學院 口腔醫學院 護理學院 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 醫學科技學院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
教育部學校代碼 | 1028 |
校長 | 閻雲 |
学生人数 | 6,218名 |
校园面积 | 73,812.00 平方米 |
校訓 | 誠樸 |
校色 | 黃、紅、綠 |
電話號碼 | 886-2-27361661 |
学校网址 | http://www.tmu.edu.tw |
臺北醫學大學(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TMU),簡稱北醫、臺北醫大,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信義區的醫學專門大學,於1960年創辦。前身為臺北醫學院,2000年改制為臺北醫學大學,為臺北聯合大學系統之一員。
校區座落於吳興街250號,校內建築物有教研大樓、型態學大樓、醫檢大樓、口腔大樓、體育館、杏春樓、教學大樓、醫學綜合大樓(前後棟)。1960年~2002年,臺北醫學大學已有約22,150名畢業生,校友遍佈各大醫療機構、私人診所、研究單位及政商各界等,北醫的影響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遍布各個不同醫療體系的校友,不僅止於附屬經營的三院。
北醫醫療體系包括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委託臺北醫學大學經營的市立萬芳醫院、以及以BOT方式興建及經營的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校史
- 1958年,創辦人胡水旺先生、徐千田先生籌設北醫。
- 1960年,北醫創立,當時有醫學系、牙醫學系及藥學系三系。
- 1963年,成立護理助產專修科,招收五專生。
- 1965年,成立醫事技術專修科,招收五專生。
- 1975年,醫事技術專修科改制為醫事技術學系。
- 1976年,設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1977年,護理助產專修科改制為護理學系。
- 1979年,成立保健營養學系。
- 1989年,成立公共衛生學系。
- 1989年,成立天然物醫學研究所。
- 1990年,胡俊弘先生接任校長,成立醫學研究所。
- 1992年,成立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
- 1993年,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改名為牙醫學研究所。天然物醫學研究所改名為醫學研究所。
- 1994年,成立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領先全國各校成立「醫學資訊暨電子計算機中心」。
- 1995年,成立保健營養學研究所碩士班。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 1996年,接收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市立萬芳醫院。
- 1997年,成立醫務管理學系。
- 1998年,成立生物醫學技術研究所、醫學資訊研究所。
- 1999年,成立生(中)藥技術學系。由當時藥學院院長楊玲玲教授所創立,由於藥師全聯會的反對,迫使2007年停止招生。
- 2000年,改名「臺北醫學大學」,成立醫務管理研究所、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
- 2001年,成立呼吸治療學系、口腔衛生學系。
- 2002年,成立藥理學研究所、口腔科學研究所、保健營養研究所博士班。
- 2003年,通過衛生署甄選,籌建雙和醫院,並成立醫學人文研究所。
- 2004年,成立神經科學研究所。
- 2006年,口腔科學研究所與生醫材料研究所合併,改名為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所。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醫事技術學系改名為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 2007年,成立牙體技術學系、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由原先的醫學研究所基礎組、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藥理學研究所及神經科學研究所五所整合為醫學科學研究所。
- 2008年,附屬醫院-雙和醫院於7月1日開始營運、邱文達教授接任校長
- 2009年,醫務管理學系併入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班國際學生。
- 2010年,成立醫學科技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 2011年,榮獲QS亞洲頂尖大學前百大。連續六年獲教育部補助近4億元。
- 2011年,邱文達校長榮陞衛生署署長,閻雲教授接任北醫第九任校長。
- 2013年,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 2014年,藥學系分設藥學組、臨床藥學組。
學院暨系所
http://medschool.tmu.edu.tw/main.php
創立於1960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是最早創立的系所之一,1960年成立之時,位置十分偏僻,校舍相當克難,僅僅是稻田中的鐵皮屋,其後歷經多年成長,增建了許多設施以提升學生訓練品質。近年來新大樓的建成,提供學生更好的學習資源,並致力於國際化,與各國友校建立交流如日本順天堂大學等,鼓勵學生交換實習及到國外進行長、短期進修。
http://rt.tmu.edu.tw/
創立於2001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http://gicm.tmu.edu.tw/
前身為醫學研究所臨床組,並於2007年8月正式獨立為臨床醫學研究所,目前有碩士及博士班兩種學制。
http://gims.tmu.edu.tw/
經整合醫學院基礎醫學相關之四所研究所而成,包括醫學研究所基礎組(碩、博士班)、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藥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班),並於2007年整併該四所研究所為醫學科學研究所。目前有碩士及博士班兩種學制。
http://oral.tmu.edu.tw
創立於1960年,目前有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歷史:
在該校於1960年創立之時,牙醫學系也同時創立。
2001年,口腔醫學院正式成立。
牙醫學系之下,除了創校同時並存的大學部以外,也包含碩士班( 1993年成立 ),以及博士班( 2004年成立)。
http://oral.tmu.edu.tw/intro/asss/ass01g.htm
創立於2007年,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課程規劃:
- 大一、大二是牙體技術基礎課程,包含通識教育、基礎醫學、材料學和牙醫學的課程。
- 大三、大四以應用(專業實驗)課程為主。
- 本系學生修業4年,並修滿128學分,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
- 就業->牙體技術師(專業證照) 、牙科醫務管理專業人員、牙科材料相關研究工作、牙科材料、醫療儀器的(進口)銷售維修等工作,或相關產業的行銷推廣工作。
- 進修->畢業生取得學士資格後,可進入牙科、材料、醫學工程等相關研究進修,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http://oral.tmu.edu.tw/intro/asss/ass01.htm
創立於2001年,目前有學士班、在職專班及在職進修班三種學制。
- 生醫材料學組
- 生物物理與組織工程學組
於2000年與2003年先後創立了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與口腔科學研究所,並於2006年合併兩研究所並更名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目前有碩士、博士班及醫療器材產業碩士專班三種學制。
http://pharm.tmu.edu.tw/department/school/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本系獲教育部通過,於民國102年9月招收30名六年制臨床藥學組學生。
- 四年制藥學組
- 六年制臨床藥學組
http://nppharm.tmu.edu.tw/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臺北醫學大學有關生藥之研究,起始於1963年,臺北醫學院首任院長故徐千田博士遠赴日本國立京都大學禮聘顏焜熒教授返國,建立首座植物化學研究室,除負責本學院生藥學及中藥相關化學課程之教學外,亦是本學校研究生藥之骨幹。為配合政府發展生物科技及推動生技中草製藥研究之政策,於1992年成立生藥學研究所,由顏焜熒教授擔任首任所長。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1994年楊玲玲教授接任第二任所長,至2000年屆滿。其後行政業務由李美賢副教授及徐鳯麟教授暫代,2001年由徐鳯麟教授接任第三屆所長,積極規劃教學、研究及課程之整合。本所師資擁有藥學、化學、藥理學、海洋化學及農業化學專業背景,涵蓋化學及活性探索領域,進行全方位研究,至2012年7月為止,已孕育了178名畢業生。
本所以培育高科技人才,開發天然藥物資源為宗旨,從事天然藥物相關之專業服務與研究,包括臺灣天然資源開發、天然物及其生物活性之系統性探討,中醫藥基因體之探索等,並以結合產業界開發天然藥物資源為教育目標,契合中藥相關業務推動及生物科技產業發展需求。本所為全國藥學院中,唯一長期執行教育部顧問室『生物技術科技人才培育計畫』之單位,並參與中草藥產業技術重點領域計畫之規劃與教學任務,是國內最早建立「中草藥產業技術學程」之單位。
http://cpp.tmu.edu.tw/intro/super_pages.php?ID=intro2
臨床藥物治療已邁向個人化醫療的時代,藥物基因體學暨藥物蛋白質體學的知識與研究能力是臨床藥師養成過程所必備。臨床藥物基因體學暨蛋白質體學碩士學位學程提供臨床藥師及臨床健康照護者接受現今最先進的有關藥物基因體學與藥物蛋白質體學在臨床用藥的完整訓練,讓臨床藥師及臨床健康照護提供者能為個人化治療貢獻最實務的臨床應用。同時為拓展學生的多元思維、國際視野與獲得學術界、業界最新資訊,學程聘任國外著名學者至本學程擔任客座教授全面提升教學品質、提升學術研究水準。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http://cddbh.tmu.edu.tw/main.php
本博士學位學程之課程設計與軸線主要乃以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相關知識為主。涵蓋範圍包含基礎醫學、藥學新知、新藥研發概念、藥理學與毒理學研究法、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等,整合校內、外學術研究與產業資源,設計本博士學位學程之課程內容。
目前有博士班一種學制。
http://son.tmu.edu.tw/main.php/
創立於1963年。
1.本學系以「結構式護理教學標竿學系」訂為學系特色,結合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團隊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GOSCE)及護理模擬教育,發展結構式護理教學。加強培訓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專業知識能力及臨床技能、關愛與倫理素養,以及團隊溝通能力,達到「護理課室教育」與「護理臨床實務」的無縫接軌。
2.學系發展目標為:教學品質優質化、提昇研究產能、強化與附屬醫院臨床教學與學術之合作交流、強化國際交流、強化教師知能並培育優質護理基層人才。
3.優秀精英師資,聘有三十餘位具博士資格之教師。
4.完整專業訓練團隊,擁有三所附屬醫院,臨床訓練資源豐富。
5.設有完整教育學制,提供護理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http://gin.tmu.edu.tw/main.php/
創立於1995年,目前有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http://oldcare.tmu.edu.tw/main.php
創立於2007年,原名為「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
全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及出生率持續下降之人口結構性改變,復加醫療技術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老人問題受到全世界關注,使老人照護成為未來醫療保健市場的主流。而台灣面對高齡少子化的衝擊,老人照護相關產業將成為未來顯學,故培育老人專業人才更是刻不容緩。
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為全國首創與老人相關之高等教育學系,結合不同領域師資並設計多元豐富之課程,旨在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人文藝術素養、服務熱忱、具國際觀及創新應變之老人照護管理專才。
隨老人相關政策明朗化及高齡產業日漸蓬勃發展,學系自102學年起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隨著更名,定位調整為「服務健康長者,強調健康促進及老人產業發展」,積極與高齡相關機構、產業進行合作,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輔導學生進入相關機構及產業就業,未來期望培養學生成為「跨領域、樂活創意、產業導向之高齡健康管理專業人才」。
學系自102學年起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目前有學士班一種學制。
http://nursing.tmu.edu.tw/dept2/super_pages.php?ID=dept201
創立於2013年,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為因應台灣社會高齡少子化之社會需求,及配合政府長期照護政策發展,積極培育長期照護專業人才,臺北醫學大學於2013年成立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招收長期照護碩士學程學生。本學程隸屬於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在師資支援與資源共享之下,共同培育長期照護人才。
http://ph.tmu.edu.tw/main.php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公共衛生學系於1989年八月成立,成為台北醫學院第七個系。
http://nutri.tmu.edu.tw/
目前有學士、碩士、博士班及碩專四種學制。
http://hca.tmu.edu.tw/
目前有學士、碩士及博士班三種學制。
http://ipc.tmu.edu.tw/
目前有碩士班班一種學制。
http://global.tmu.edu.tw/main.php
目前有碩士班班一種學制。
http://hprc.tmu.edu.tw/main.php
本中心於2009年初,由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博士規劃籌備,並於同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敦聘前衛生署副署長石曜堂講座教授擔任本中心第一屆主任,而後,更敦聘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教授、前慈濟大學校長藍忠孚教授為本校講座教授,擔任本中心未來發展之諮詢顧問,一同促成北醫成為過家衛生政策的智庫。
http://mts.tmu.edu.tw/main.php
創立於1975年,目前畢業校友共計2601人。
http://gimi.tmu.edu.tw/main.php
1998年成立,為全國第一個醫學資訊研究所,尋求電腦資訊科技在醫療上最先進、最有效之應用。
本所目前有專任教師12位,兼任教師10位,配合教師的專長,結合不同領域進行生物與醫學資訊之整合式研究。課程安排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特別強調觀念之傳達與科技應用層面,給予學生最大的選課彈性,以配合本所學生將來多樣化的生涯規劃。
醫學資訊學乃一跨領域之科學,本所經常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共同參與教學與研究,舉辦並參與各種國際醫學資訊研討會,近年來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派遣數名老師與優異同學至美國國家衛生院進行為期1個月以上的研習,以增加醫學資訊學研究之多樣性,並帶動國內醫學資訊研究科技及增進醫療品質為最終目標。
http://crdd.tmu.edu.tw/main.php
癌症是醫學研究的重點領域,且癌症藥物研發亦是生技產業的核心項目,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與中央研究院合辦其成立的目的即在提昇癌症醫學及藥物研發研究人才之知識與技能,以投入醫療機構、研究機構與生物醫學相關技術產業,為未來生物醫學研究奠定基礎。本學程在師資結構上聘有專任教師,教師專長多元,師資陣容堅強,並聘有多位院士加入教學研究團隊,教師專長各異,可互相合作有助專業研究領域的深耕。本學程自100學年度招生以來,學生來源為獲有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具生物醫學或理工科學相關碩士學位或同等學歷者,並積極推動國際化,學生來源多元化,有基礎學生,專科醫師以及國際學生數名。學生修讀本學程後,可參與本校及各附屬醫院之研究與教學工作,本校亦能藉此儲備優秀師資,故本學位學程之設置,對於醫學教學研究人才的培養,極有助益。
http://nrm.tmu.edu.tw/main.php
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之目標為培育一流的神經再生醫學研究人才,其課程設計以神經科學、幹細胞生物學及神經再生醫學為主軸,輔以神經再生醫學相關之生醫材料課程為選修,由國衛院及本校教師共同授課。本學程為第一個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http://ptm.tmu.edu.tw/intro/super_pages.php?ID=intro3
(1) 培育跨領域轉譯醫學優秀人才:本學程規劃有中研院與本校師資及三所附屬醫院之醫療研究相關資源,建構完整的轉譯醫學研究與教學系統,以提昇博士生及本校轉譯醫學研究的研發能量,藉由指導學生進行以疾病導向發展轉譯研究於臨床應用,培養跨領域之轉譯醫學研究人才。
(2) 提供完善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研究的溝通與研究平台環境:為促進基礎醫學與臨床研究的交流與整合,本學程教師亦參與校級轉譯醫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TM),由資深研究員閻雲校長、劉昉院士、龔行健院士、王惠鈞院士、安康教授帶領之研究團隊進行各項轉譯醫學研究專案計畫。
藉由跨領域的研究,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研究和生醫資訊探勘及系統生物資訊分、析與研究方法開發,以探討疾病之致病原因與尋找用於疾病預防與追蹤治療之生物標記。另本學程專兼任教師數名亦參與建置一校三院(臺北醫學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聯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為國內第一所跨疾病之聯合組織庫,每年可收超過三萬件人類檢體)及醫學生物資訊資料庫,提供多元及跨領域研究資源。
(3) 加強跨領域、跨院系所合作:藉由合聘本校其他院系所師資及與中研院的合作,本學程將結合臨床教授、分子病理、分子生物與藥理學、遺傳、生醫工程、生醫材料、生物資訊管理等不同領域之師資組成以疾病為導向的研究群設計教案及指導研究,培育跨領域之轉譯醫學研究人才。
http://medhuman.tmu.edu.tw
創立於1993年,設立醫學研究所人文組,隔年成立醫學人文中心,2003年醫學人文研究所獨立,並於2010年併入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http://medlaw.tmu.edu.tw/main.php
自103學年度第1學期開始招生。
目前有碩士班一種學制。
本所之教學目標為培養法律系學生具備從事醫藥、衛生、生物科技相關工作之能力,促進醫藥、衛生領域與法律領域之人才交流。在教學與研究方面本所特別著重於醫療法制、公共衛生法制、轉譯醫學法政策及食品藥物管理法制。由於本校為醫學大學,有充沛的醫學、藥學及衛生領域專業資源,因此本所之研究與教學方式都將盡量結合各學院之臨床專業資源,在研究上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在教學上進行跨系所合作課程,提供完全不同於國內其他法學院之學術環境。
http://chss.tmu.edu.tw/depar/super_pages.php?ID=human1
語言中心成立之宗旨在於改善本校人文研究學術環境,整合人文領域師資進行研究,厚植研究基礎,應用教學領域,以協助本校推動尖端研究,提升人文學研究之水準。在此宗旨之下,本中心負有幾項任務:(1)整合本校現有各人文領域師資,參照國內外學界發展趨勢,形成學術發展連結策略,以提升人文學術研究質與量的產出。(2)研擬前瞻性或具有競爭優勢之研究議題,並推動跨學門研究之前期規劃。(3)提供各項研究輔導,以培育具潛力之學者。(4)促成與學術機構或團體之合作與資源共享。(5)推動國際交流,以促成本校人文學術研究成果之國際化。
http://geducation.tmu.edu.tw/
通識教育中心負責本校大學部通識教育的規畫、通識課程的發展、教師通識教學知能的提升、學生通識學習的服務及相關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及通識教學的研究。人社院全體教師皆負擔通識教育教學任務,並有義務參與通識教育中心所舉辦的各類教學研習活動。本校通識教育的理念在於恢復通識教育作為知識學習的基礎性及道德性,重建大學作為知識學習場域的嚴肅性,及為追求自我及他人完善而求知的人文精神。致力經營實踐與反思並重的學習環境,融入反思寫作的經典閱讀課程、強化框架性知識建構的人文社會入門基礎課程、以及具知識深度的社會參與式學習是本校的特色通識課程。
http://my2.tmu.edu.tw/project/reflection
承襲本校自90學年度由共同科轉型為通識教育中心以來,中文語文課程即以集部與子部經典導讀、自由選修型態存在的歷史事實,本校採取以文化經典閱讀課程取代國文課程之策略,一方面擴大文本選讀的範圍,將中文語文閱讀文本由原本的集部、子部擴展到經部、史部典籍,甚至包含外國文化經典的中文譯本,以各國文化體系中具典範性、規範性意義的文本作為閱讀的文本。並思考如何避免概論式的、目錄式的入門介紹;如何避免知識灌輸式的由老師教或學生教;如何能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的閱讀與理解,引導學生體驗各種不同類型的情感形態,經歷人類歷史上深刻的思想歷程,以豐富情感、深化思想及探究價值;如何引導學生將經典與現代生活連結,在經典的閱讀中反觀自身的生命、情感、思想、所處的本土社會文化及當代世界社會文化;如何引導學生透過書寫,紀錄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引發的思想、觀念、情感,深化學生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與自我理解的高階反思活動。
http://consciousbrain.tmu.edu.tw/main.php
此研究主要是藉由數個不同領域來探討意識議題:包含醫學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及哲學。在研究的第一階段,我們整合了醫學科學、神經科學及哲學等領域來探一些討特殊病理學。
http://my2.tmu.edu.tw/project/consciousness
目前台灣的核心人文學科--特別是哲學--面臨了一個危機;哲學作為最基本的學科始終不能吸引到足夠的優秀年輕學子投入研究。這個趨勢將會使得台灣之哲學發展乃至整個核心人文學科的未來黯淡無光。因此,本計畫旨在透過從事以下活動吸引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才投身於哲學研究:
(a)專注於目前在世界各地正急遽成長的領域:意識哲學;
(b)建立主要哲學領域之間的合作關係,例如分析哲學、歐陸哲學與佛教哲學等;
(c)與從事這方面教學工作之年輕教師合作;
(d)成立跨校研究團隊;
(e)以工作坊或研討會的形式,邀請有意願與國內年輕學者合作之國際學者來台訪問;
(f)與台灣哲學學會協調並合作發展本計畫;
(g)補助教學助理,以協助相關課程之教學活動;
(h)提供獎助學金支持學生撰寫論文;
(i)創造出國進修的機會。
倫理暨哲學研究中心(籌設中)
研究中心
行政單位
- 校長室、教務處、總務處
- 學生事務處
- 研究發展處、秘書室、人事室
- 會計室、教育評鑑委員會、經費稽核委員會
- 管理發展中心、進修推廣部(終身學習)
- 出版中心、圖書館
- 環保暨安全衛生室、資訊處
- 體育室、校友服務辦公室
- 募款辦公室、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 實驗動物中心、共同儀器與教材教具中心
- 教師發展中心
附屬醫院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位於臺北市信義區,於臺北醫學大學校區隔壁。
國際常駐醫療團
- 斯威士兰 Kingdom of Swaziland(英語)
位於非洲南部之內陸國,北、西、南三面為南非共和國所包圍,東北面與莫三比克為鄰。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葡萄牙語)
位於非洲中西部幾內亞灣,由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附近一些礁、嶼組成。面積1001平方千米。人口12.2萬,約90%居住在聖多美島。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位於新北市三峽區,以法政、商管、人文與社會科學聞名的文法商專業。
北二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中心學校
|
淡水線夥伴學校
|
雪山線夥伴學校
|
姐妹校
臺北醫學大學目前與共105所國外大學院校締結為姊妹校
非洲地區
北美洲地區
南美洲地區
亞洲地區
歐洲地區
大洋洲地區
學術評價
年份 | 國家 | 名稱 | 排行榜 | 備註 | ||||
---|---|---|---|---|---|---|---|---|
世界 | 亞洲 | 臺灣 | 兩岸四地 | |||||
2009 | 中華民國 |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表現排名 | 1% |
— |
— |
— |
||
2010 | 中華民國 |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表現排名 論文數排名 |
839 |
216 |
14 |
— |
||
中華民國 |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表現排名 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 |
1069 |
223 |
11 |
— |
|||
2011 | 英国 | QS亞洲大學排名 | — |
89 |
9 |
— |
與長庚大學同為私立大學首位 | |
英国 | QS世界大學排名 | 373 |
— |
6 |
— |
私校第1名 | ||
英国 | QS世界大學排名 生命科學暨醫學教師領域排名 |
105 |
— |
— |
— |
|||
西班牙 | 世界大學網路排名 | 999 |
— |
21 |
— |
醫學大學首位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上海交通大學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 — |
— |
13 |
49 |
醫學大學首位 | ||
中華民國 | 104人力銀行與《遠見雜誌》 企業最愛研究所評鑑調查 醫療/衛生/護理領域 |
— |
— |
2 |
— |
與國立成功大學並列全國第二,私校第一 | ||
中華民國 | 私立高教體系產學合作績效評量 爭取產學經費與效率 |
— |
— |
1 |
— |
|||
中華民國 | 私立高教體系產學合作績效評量 產學合作成效廣泛程度 |
— |
— |
7 |
— |
|||
中華民國 | 私立高教體系產學合作績效評量 智權產出成果與應用效率 |
— |
— |
2 |
— |
|||
2012 | 英国 | QS亞洲大學排名 | — |
64 |
9 |
— |
私立大學首位 | |
英国 | QS世界大學排名 | 323 |
— |
— |
— |
|||
英国 | QS世界大學排名 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 |
68 |
— |
— |
— |
|||
2013 | 英国 | QS亞洲大學排名 | — |
50 |
6 |
— |
私立大學首位 | |
2014 | 英国 | QS亞洲大學排名 | — |
46 |
5 |
— |
私立大學首位 |
綠色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敦聘國際知名環境外交學者,前環保署署長陳重信教授,為臺北醫學大學國際衛生講座教授,醫學院及公衛保健學院目前有10位環保衛生背景之教授,參予臺北醫學大學節能減碳、永續經營之議題。臺北醫學大學相繼通過ISO 9001、ISO14001及OHASAS18001等之認證,亦獲得臺北市「綠色採購」標竿單位;臺北醫學大學興建及經營之雙和醫院更獲得內政部「綠色建築獎」,是全國第一所獲獎的醫院。
交通
- 公車
- 站牌名稱:台北醫學大學
- 停靠路線:1、22(含區間車)、33、37、38、226、266(含區間車)、288(含區間車)、665、藍5
- 站牌名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停靠路線:市民小巴7
- 捷運
- 接駁車
- 臺北醫學大學-捷運台北101/世貿站(約10分鐘一班)
- 臺北醫學大學-捷運市政府站(約15分鐘一班)
- 臺北醫學大學-捷運六張犁站(約15分鐘一班)
- 臺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約1小時一班)
- 臺北醫學大學-松山火車站(約2小時一班)
- 臺北醫學大學-石碇(約2小時一班)
知名校友
- 林杰樑:腎臟醫學、毒物學與臨床毒物科的權威。
- 莊榮輝:藥學系學士。現任臺大教務長。
- 張文昌:國科會副主委。
- 陳重信:前環保署署長。
- 陳時中:前衛生署副署長。
- 洪奇昌:醫學系學士。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
- 林益世:牙醫學系學士。台北看守所貪汙犯(編號:2559)。
- 楊綏生:醫學系學士。現任連江縣縣長。
- 陳道明:醫學系學士。第5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
- 林元清:現任美國聖瑪利諾市市長、南加州華裔民選官員協會會長,曾任美國聖瑪利諾市副市長、美國聖瑪利諾市市議員。
- 吳成文:醫學系學士。曾任台北醫學大學董事、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所長、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 李良雄:前臺北榮總院長。
- 王正儀: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 趙宇天:前全美最大華人學名藥廠負責人。
- 蔡芳洋:國際頂尖放射研究醫學家。
- 邱政夫:國際生物科技標竿楷模,榮登世界名人錄、美國名人錄、科學界名人錄及尖端科技名人錄。
- 吳坤光:建國中學校友會會長。
- 侯文詠:醫學系學士。麻醉醫師、知名作家。
- 潘建志:醫學系學士。知名部落客比利潘、台灣部落格協會理事長、精神科醫師、電視評論員。
- 宋睿祥:醫學系學士。全台首位無國界醫師。
- 施以諾:醫學研究所碩士。萬芳醫院精神科治療師、輔仁大學醫學院職治系助理教授、業餘作家、諾言諾語部落格作家。
- 劉啟群:牙醫學系學士。台灣路竹會會長、牙科醫師。
- 張洪量:牙醫學系學士。華語流行音樂歌手、製作人。
- 陳以生:牙醫學系學士。口研所碩士,華語流行音樂歌手。
- 楊憲宏:牙醫學系學士。現為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知名新聞評論者。
- 李捷金:牙醫學系學士。本名李捷鑫開業醫師、文學作家、聯合報小說獎推薦佳作、中國時報文學獎甄選獎。
- 張溫鷹:牙醫學系碩士班。第十三屆臺中市市長、前內政部政務次長,現任張牙科診所負責人。
- 王志平:醫學系學士。建國中學第101屆校友會知名校友代表、著名王品減肥診所BODY-MIND-SOUL與FOOD-EXERCISE-DRUG療法創辦人、屢次獲邀擔任衛視中文台利菁主持之麻辣天后宮節目與年代電視台陶晶瑩主持之《大學生了沒》節目擔任減重瘦身專家指導醫師。
- 陳子忠:醫學檢驗技生物技術學系學士。中港台醫療管理人員。
- 蕭賀碩:醫學檢驗技生物技術學系學士。第19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台灣新生代音樂創作人,華語流行音樂歌手。
- 李宣榕:藥學系學士。中視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獲得第九名成績,並與節目中前十名的選手共同發行合輯。
- 李友中:牙醫學系學士。〈給我報報〉專欄的幽默作家,散文作家。
- 黃燕瓊:第五屆藥學系學士。美國衛生部人體研究保護局(OHRP)副局長。
- 林淑如:藥學系學士。台灣著名企業家郭台銘第一任妻子、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創辦人之一。
- 廖盈婷:公共衛生碩士。TVBS-NEWS主播。
- 許逸欣:醫務管理學系學士。阿雪真甕雞執行長(七年級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