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protection-shackle.svg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Logo.svg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徽
NTOU main gate 20220922.jpg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門
老校名
  • 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 臺灣省立海洋學院
  • 國立臺灣海洋學院
校训誠樸博毅
创办时间1953年成立
1964年升格學院
1989年升格大學
學校代碼0012
学校类型國立大學綜合大學
校长許泰文
教师人數669人(2020年)
学生人數8,838人(2020年)
本科生人數6,467人(2020年)
研究生人數2,371人(2020年)
校址 中華民國臺灣
校本部: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25°09′00″N 121°46′40″E / 25.150107°N 121.777702°E / 25.150107; 121.777702坐标25°09′00″N 121°46′40″E / 25.150107°N 121.777702°E / 25.150107; 121.777702
校區馬祖校區:
連江縣北竿鄉板里村59號
桃園觀音校區(興建中):
桃園市觀音區
北港校區(籌備中):
雲林縣北港鎮
总面积33.84公頃
附屬學校附屬基隆海事高級中等學校
基隆市中正區祥豐街246號
體育聯盟Logo of Chinese Taipei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svg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昵称海大、臺海大、臺灣海大、海洋大學、NTOU
所屬法人中華民國教育部
隶属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邮政编码202301
電話號碼+886 2 2462-2192
傳真號碼+886 2 2462-0724
網站www.ntou.edu.tw
位置
Map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簡稱臺灣海大臺海大海洋大學海大,是位於中華民國基隆市國立大學。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八尺門海濱,佔地三十餘公頃,倚山面海,與和平島碧砂漁港等景點相臨[1][2]

沿革

專科學校及學院時期

1953年春,鄧傳楷為臺灣省教育廳廳長,時臺省百廢待興,目睹若干縣政府所在地尚無省立專科學校。乃於5月主持籌創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設於基隆北寧路,與當時的基隆水產學校相鄰。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於是在1953年6月1日奉准成立,設有駕駛科、輪機科及漁撈科。1957年,學年改為四年制,增加航運管理科、水產教育科、造船工程科、河海工程科,並成立夜間部。[來源請求]

1962年,基隆水產學校的新校舍完工(海大附中現址),並在之後遷入,而原水產學校校地則被併入海事專科學校[3]。1964年,改制為臺灣省立海洋學院。之後在1973年設立第一個研究所──漁業研究所。1979年,改制為國立臺灣海洋學院。在此時期,校園也擴大至北側的海埔新生地,並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

大學時期

1989年升格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2005年獲得國家五年五百億計劃之頂尖研究中心經費。

2008年再度獲得國家五年五百億計劃之頂尖研究中心第二階段經費。

2011年名列2011-2012年,世界前400名頂尖大學。教育部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舊名為五年五百億)。

2014年增設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海洋法政學士學位學程、光電與材料科技學士學位學程。加入「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2015年2月,原人文社會科學院之海洋法律研究所、海洋法政學士學位學程及原海運暨管理學院之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新組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

2016年,增設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隸屬人文社會科學院。

2017年5月部分學校升格後之校名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名近似,因此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取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台海大」、「臺海大」、「海大」及「校徽」圖之專用商標權利,限制日後其他大專院校不得再使用相關簡稱[4]

2018年2月原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之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改隸屬人文社會科學院。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裡參與全球鏈結卓越研究中心。

2019年8月連江縣北竿鄉坂里的海大馬祖校區正式掛牌啟用,為海大位於台灣本島以外的第1個校區,也是馬祖的第一所大專院校。[5]

2020年8月1日起,原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併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改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附屬基隆海事高級中等學校[6]

校區

海洋系系館(紅樓)舊照片,原為總督府水產講習所

基隆校區

基隆校區可分濱海校區、龍崗校區、祥豐校區,除祥豐校區及部分龍崗校區外,其餘部分校地係自1957年起開始分階段填海而形成,校地在陸續擴增下,至1984年方形成現今校地之雛形。濱海校區大門口的海鷗雕像是海大的象徵,此雕像為藝術家朱銘為海大所作。為了因應基隆地區多雨的氣候,校區之建築規劃採人性化考量,在建物大樓間以風雨走廊、天橋、地下道等方式相連接,在校內不用雨具可通行全校八成以上的建物及大樓。[來源請求]

馬祖校區

馬祖校區在2019年9月正式設立,位在福建省連江縣北竿鄉板里村59號,而此處原本為坂里國小的校地。馬祖校區設有海洋生物科技系、海洋工程科技系、海洋經營管理系[7][8]

觀音校區

桃園市政府與海大在2017年6月簽署合作意向書,規劃在觀音區的桃園科技工業園區設立「觀音校區」,將設立育成中心、海洋環境暨藻礁中心、觀賞水族與經濟水產研發中心、創新智慧物流中心及戶外藻類培育區,目前正在興建中[9][10]

北港校區

海大曾在2016年與雲林縣政府討論利用北港糖廠舊址設立海大北港校區,但後續無相關進展[11]

學校象徵

  • 傳統正式校訓:誠樸博毅
    • 誠:真誠,實事求是,心存真誠的態度。
    • 樸:樸實,純樸耐勞,養成完整的人格。
    • 博:博大,胸懷博大,培養寬宏的氣度。
    • 毅:毅勇,堅毅茁壯,具備無畏的精神。
  • 非正式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立足臺海,航向世界。
  • 代表色:正藍色、純白色

歷任校長

姓名 任期 備註
戴行悌 1953年6月-1956年8月 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前期
李昌來 1956年9月-1964年6月 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後期
李昌來 1964年7月-1975年1月 臺灣省立海洋學院時期
謝君韜 1975年2月-1981年7月 臺灣省立海洋學院 → 國立臺灣海洋學院
鄭森雄 1981年8月-1990年7月 國立臺灣海洋學院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汪群從 1990年8月-1992年7月
石延平 1992年8月-1996年4月 任內卒,由吳建國代理校長
吳建國 1997年2月-2003年3月
黃榮鑑 2003年3月-2006年3月
李國添 2006年3月-2012年7月
張清風 2012年8月-2020年7月 海大馬祖校區正式掛牌啟用
許泰文 2020年8月


系所及研究單位

海運暨管理學院 商船學系所 航運管理學系所
運輸科學系所 輪機工程學系所
製造暨材料量測研究中心 航行資訊研究中心
海事安全研究中心 操船模擬中心
海洋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生命科學院 食品科學系所 水產養殖學系所
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所 海洋生物研究所
海洋中心 生物技術教學與研究中心
漁業推廣委員會 陸生動物試驗中心
水生動物試驗中心 食品工業研究與服務中心
水產品產銷履歷及驗證檢驗中心 電子顯微鏡中心
海洋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 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
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
人文社會科學院 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 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教育研究所 海洋文化研究所
應用英語研究所 應用經濟研究所
通識教育中心 外語教學研究中心
海洋文化研究中心 師資培育中心
工學院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所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河海工程學系所 材料工程研究所
水下噪音暨流體動力研究中心 近海防災科技研究中心
振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產業暨資訊管理研究中心
材料研究暨檢測中心 海洋工程科技博士學位學程
海洋工程科技學士學位學程 應用聲學研究所
電機資訊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所 資訊工程學系所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所 光電與材料科技學系
光電科學研究所 太陽光電研究中心
海洋監測系統科技研究中心 電資醫學研究中心
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所 海洋環境資訊學系所
地球科學研究所 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
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海洋資源與環境變遷博士學位學程
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 海洋法律研究所 海洋法政學士學位學程
海洋政策學碩士學位學程
進修推廣部 航運管理學系 食品科學學系
學士後第二專長商船學士學位學程 學士後第二專長輪機學士學位學程
校級中心 海洋中心 水產養殖產業教學資源中心
海研二號研究船船務中心 產學技轉中心
航海人員訓練中心 教學中心
漁業推廣委員會 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
貴重儀器中心
院級中心 生物技術教學與研究中心 實驗動物中心
海運研究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外語教學研究中心 師資培育中心
海洋文化研究中心 海洋政策與法制研究中心
計算與模擬中心


國內外姊妹校

來源:[12]

臺灣
 香港
 加拿大
 智利
 洪都拉斯
 美國
 丹麥
 法國
 義大利
  • Spec Tech Group Holdings Ltd
 日本
 韩国
 俄羅斯
 印度尼西亞
 泰國
 越南
 菲律賓
 马来西亚
 印度
 冈比亚
 澳大利亞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國內學校策略聯盟

三、與國小、國中學校策略聯盟


國內學術合作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各級學校策略聯盟

學術排名及成就

排名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13]1201+(2022年)
《QS》世界排名[14]1001–1200(2022年)
《US NEWS》世界排名[15]1647(2022年)
區域排名
《泰晤士》亞洲排名[13]301–350(2022年)
世界領域排名
《泰晤士》領域排名-工程學[16]1001+(2022年)
國內排名
《泰晤士》國內排名[17]20–40(2022年)
《QS》國內排名[18]21(2022年)
《US NEWS》國內排名[15]21(2022年)

學術排名

年份 國家 名稱 排行榜 備註
世界 亞洲 臺灣 兩岸
2012  英国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19] 351+ - 7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7
2013  英国 QS亞洲大學排名[20] - 191+ 19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英国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21] - 76 12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9
2014  土耳其 世界大學學術成就排名(URAP)[22] 887 - 16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海交通大學兩岸四地大學排名[23] - - 21 76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6
 英国 QS亞洲大學排名[24] - 191+ 17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2015  英国 QS亞洲大學排名[25] - 201+ 21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英国 BRICS暨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26] 84 - 14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1
2016  英国 QS亞洲大學排名[27] - 179 17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英国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28] - 131+ 18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1
 英国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28] 686 - 18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西班牙 世界大學網路排名[29] 649 - 16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3
 英国 BRICS暨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28] 125 - 14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1
 中華民國 《Cheers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排名[30] - - 26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7
 沙烏地阿拉伯 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31] 949 - 17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2
2017  英国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32] 601+ - 18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2
 英国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32] - 161+ 14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0
 英国 BRICS暨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32] 160 - 15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0
 西班牙 世界大學網路排名[33] 701 -
16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英国 泰晤士亞太大學排名[34] - 151+ 15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0
2018  英国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35] 801+ - 15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1
 美國 全球最佳大學排名[36] 1014 - 15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1
 英国 世界大學生命科學專業領域排名[37] 401+ - 8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5
 英国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38] - 181 15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1
 英国 BRICS暨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38] 173 - 16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2
 英国 泰晤士亞太大學排名[38] - 171+ 16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2
 中華民國 《遠見雜誌》臺灣最佳大學排名[39] - - 13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0
2019  英国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40] 801+ - 22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5
 英国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41] - 201–250 19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英国 BRICS暨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42] 201-250 - 18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美國 全球最佳大學排名[43] 1097 - 16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2
2020  英国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44] 1001+ - 31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20
 英国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45] - 301–350 24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6
 英国 BRICS暨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46] 251-300 - 21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4
 美國 全球最佳大學排名[47] 1259 - 17 - 國立大學中排名第13

學術成就

  • 2005到2008年學術論文篇數

歷年SCI總篇數在臺灣所有大學中排8名-10名[48];教授人均篇數在前10名內。SCI/EI/SSCI發表篇數,2005年為419篇,2006年為462篇,2007年為528篇,2008年為575篇,皆在全國前10名。

  • 2010年進入全球前1%之研究領域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佈國內大學ESI學門排名(2010)海大之論文總數在全球第641名,亞洲第311名,全國第7名。全臺灣38校進入ESI學門排名,多數學校則僅進入1個學門,進入ESI排名即表示進入世界前1%。海洋大學進入ESI全球排名之學門有以下四門。[49]

學門 論文數全球排名 引用數全球排名 論文數全國排名 引用數全國排名
農學生技食科 277 344 2 3
植物動物科學生科 333 441 3 2
材料科學 378 598 10 10
工程 460 612 16 15
  • 國際學術期刊發行

出版發行之「海洋學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自1999年起已列入EI(Engineering Index);自2008年起列入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為全臺灣之所有大學學術期刊之首例。[50]

  • 國際排名
    •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1-2012年世界大學排行榜調查報告,臺灣共有8所頂尖大學入榜(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元智大學),以臺大最佳,排名154名,而海大首度進入全球400大之內,排名在351到400名之間。2016年全球排名在601到800名之間。2018年全球排名在801到1000名之間。2022年海大全球排名在1200名外。[51]
    •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3年4月11日公布亞洲大學排行榜調查報告,臺灣共有17所頂尖大學入榜,以國立臺灣大學最佳排名第14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排名全亞洲第76名,全臺灣排名第12名。2019年海大亞洲排名201到250名之間。2021年海大亞洲排名301到350名之間。[52]
    •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世界大學科研競爭力排行:於2007年3月5日公佈「世界大學科研競爭力排行榜」、「世界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排行榜」。「世界大學科研競爭力排行榜」評價結果顯示,海大科研競爭力於世界排名為第423名;兩岸四地排名為第23名;臺灣排名為第8名。「世界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排行榜」,評價結果顯示海大在農業科學(食科/生技)全球排名228名,兩岸四地排名第7名,臺灣排名第2名;動物學與植物學(生科)全球排名第311名,兩岸四地排名第9名,臺灣排名第3名;工程學全球排名第625名,兩岸四地排名第31名,臺灣排名第16名。[53]
  • 其他
    • 財團法人高教評鑑中心公佈「95年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評量結果」,海大與成大、清大、交大在所有國立大學中表現較優。
    • 於2008年與基隆長庚醫院簽屬合作協定,合作主題內容包含生物醫學、生技開發、生物檢測、光電材料、影像處理、通訊電子、奈米機電等。[54]
    • 全球排名第三之半導體大廠美商德州儀器(TI)公司,於2009年捐贈研究設備共同成立「訊號處理與多媒體應用實驗室」。[55][56]

校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2021「泛太平洋大學聯盟會議」剛落幕 臺灣海大成新盟友. 經濟日報. 2021-10-23 [202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中文(臺灣)). 
  2. ^ 江向才. 教育部頂尖大學計畫及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經費與大學入學選填志願結果之研究 (PDF). 林美智、黃娟娟. 
  3. ^ 基隆水產學校新建校舍竣工. 基隆水產學校新建校舍竣工. 1962-11-16. 
  4.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5. ^ 了70年馬祖終於有大學 海大馬祖校區今掛牌.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8). 
  6. ^ 基隆海事109學年度改隸臺灣海大附中 打造七年一貫海洋人才培育模式.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7. ^ 坂里國小熄燈號 轉型海大馬祖校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海大馬祖校區9月開課 校園展開擴建工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海大將設桃園觀音分校 規劃5大中心. [2018-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10. ^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桃園觀音校區揭牌 提供更多就學和就業機會. [2019-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11. ^ 海大糖廠分校 9月掛牌 - 中時電子報.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12.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際交流與合作. 
  13. ^ 13.0 13.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14.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15. ^ 15.0 15.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16. ^ Top 100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2021.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1. 
  17.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18.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19. ^ 2012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20. ^ 2013 QS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21. ^ 2013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22. ^ 2014世界大學學術成就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3. ^ 2014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24. ^ 2014 QS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25. ^ 2015 QS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26. ^ 2015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27. ^ 2016 QS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28. ^ 28.0 28.1 28.2 2016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29. ^ 2016世界大學網路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4). 
  30. ^ 2016企業最愛大學生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31. ^ 2016世界大學排名中心.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32. ^ 32.0 32.1 32.2 2017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33. ^ 2017世界大學網路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4). 
  34. ^ 2017泰晤士亞太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35. ^ 2018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36. ^ 2018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最佳大學排名
  37. ^ 2018世界大學生命科學專業領域排名. [2017-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9). 
  38. ^ 38.0 38.1 38.2 2018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39. ^ 2018臺灣最佳大學排名.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1). 
  40. ^ 2019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41. ^ 2019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42. ^ 2019泰晤士大學BRICS暨新興經濟體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43. ^ 2019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最佳大學排名.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44. ^ 2020泰晤士大學排名.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45. ^ 2020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46. ^ 2020泰晤士大學BRICS暨新興經濟體排名.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47. ^ 2020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最佳大學排名.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48. ^ 國內各大學校院論文發表排行榜. [200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8). 
  49. ^ 2010年臺灣ESI論文統計結果. [201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50. ^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臺灣海洋大學.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51. ^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0). 
  52. ^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3). 
  53. ^ 世界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前 30 名 + 中国机构). [201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5). 
  54. ^ 海大與基隆長庚簽約合作邁向頂尖研究重鎮.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55. ^ 海洋大學與德州儀器成立聯合實驗室培養科技人才. [200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56. ^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