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舜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朱之瑜
朱之瑜
明朝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
清人繪朱舜水像
之瑜
楚嶼、魯嶼
舜水
族裔漢族
籍貫浙江省會稽府餘姚縣
出生萬曆二十八年十月十二日
(1600-11-17)1600年11月17日
大明浙江省紹興府餘姚縣
(今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
逝世天和二年四月十七日
1682年5月24日(1682歲—05—24)(81歲)
日本武藏國江戶
(今日本東京都
墳墓日本常陸國久慈郡大田鄉瑞龍山
(今日本茨城縣常陸太田市
《朱舜水先生文集》28卷
東京大學農學院正門立的「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之碑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4日),字魯璵,號舜水浙江餘姚人,寄籍松江明朝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其號舜水餘姚江古稱,朱於移民日本後所起,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死後,德川光國私諡文恭。

朱舜水力圖反清復明,在清初曾參加抗清活動,也曾助鄭成功北伐南明滅亡後,他不願降清,遂東渡日本。於日本受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水戶黃門)器重,其遺臣性格與儒家思想,讓德川光圀深感未有異族統治且天皇萬世一系的「小中華日本」方是中華思想的正統繼承者,遂奮發編纂《大日本史》以揚正統,導致尊王攘夷思想之催生。朱舜水更對水戶學擁有不可磨滅之影響。

生平

[編輯]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11月17日,朱舜水生於餘姚。九歲喪父。崇禎十一年(1638年)恩貢生。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李自成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隨即清兵入關,又攻殺李自成。朝廷屢次徵召朱舜水,其皆不就,仍在華南奔走抗清。隆武二年(1646年),逃奔安南(今越南)。永曆十一年(1657年),暫居安南的朱舜水想返華抗清,被人舉薦做官,進見安南國國王,但朱舜水誓死不肯向國王跪拜,被羈押達五十多天方獲釋回國。朱舜水爲了反清的資金來往貿易與華南、日本、越南,用以支持南明魯王朱以海和台灣的鄭成功,還參加了永曆十三年(1659年)7月的南京攻略戰。

南京攻略戰失敗之後,朱舜水作爲鄭成功的使者向實行鎖國政策的日本求援,萬治二年(1659年)冬來到日本長崎萬治三年(1660年)在筑後國(今福岡縣南部)柳川藩學者安東省菴的幫助下定居日本。明末清初,有很多明朝文人爲避戰禍來到日本,當時日本的大名家收用他們作爲自己的幕僚寬文五年(1665年)6月常陸國(今茨城縣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彰考館小宅處齋拜訪朱舜水,接受邀請後,於同年7月抵達江戶

德川光圀對朱舜水敬愛有加,而朱舜水也對水戶學產生很大影響、德川光圀就任藩主之際朱舜水也隨同前往水戶市;他與同為德川光圀編撰《大日本史》的安積澹泊木下道順山鹿素行等結為好友,並在日本傳播漢學

逝世

[編輯]

天和二年四月十七日(1682年5月24日),朱舜水在江戶病逝,享壽八十二歲。身後,德川光圀派人整理了他的遺稿,日本正德五年(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東京大學農學院內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朱舜水先生臨終之地)的石碑。

朱舜水像,1872年 ,草川重遠繪

朱舜水之墓在歷代水戶藩主的墓地瑞龍山(位於茨城縣常陸太田市)。爲了紀念他不忘故國,墓特地建為明朝式樣。

1914年,湯壽潛張謇等人於杭州建祠紀念[1]

家庭

[編輯]
  • 祖父朱孔孟
    • 朱正,萬曆三十一年舉人
    • 母金氏
  • 長兄朱啟明:武進士,南京神武營總兵
  • 葉氏
    • 長子朱大成
    • 次子朱大咸
  • 陳氏
    • 女朱高

著作

[編輯]
  • 《安南供役紀事》
  • 《陽久述略》
  • 《釋奠儀注》

參考文獻

[編輯]
  • 梁啟超. 朱舜水先生年譜. 台灣商務印書館. 
  • 石原道博. 朱舜水. 吉川弘文館. 1989年. ISBN 4-642-05179-1. 
  • 朱謙之 編. 朱舜水集. 中華書局. 1981年. ISBN 7-101-00708-2. 
  • 徐興慶 編. 新訂朱舜水集補遺. 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4年. ISBN 957-01-8826-X. 
  1. ^ 舜水祠落成徵詩文啟. 申報 (上海). 1914-02-03. (湯)蟄老乃謀諸浙路公司董事會,祠先生於清泰門本站之北,農林部張季直總長倡捐五百元,土木旣舉,張都轉栩人撥金衙莊爲祠產 

參見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500》,出自趙爾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