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故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炳故居
故居入口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清朝
编号6-929
登录2006年5月25日(第六批
地图

坐标31°34′43″N 120°17′51″E / 31.57856°N 120.29744°E / 31.57856; 120.29744

阿炳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

阿炳故居原是无锡洞虚宫的雷尊殿,是知名无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出生、成长、生活、创作音乐和离世的地方,并在他离世后收归国有。保护故居的建议在1978年末至1979年上半年首先提出,在社会上面临争议和阻力,其后在1993年4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几名委员联名提案后出现转机,先后在1994年、2002年分别列入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修缮计划摆上日程。故居在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炳纪念馆亦在2007年开放,前后投入近七千万元人民币,被《无锡商报》评论为“无锡最昂贵的纪念馆”。

阿炳故居曾在2002年11月遭到大规模破坏,被崇安区崇安寺地区改造指挥部的人员试图清拆,他们事后解释是不了解文物修缮原则所致,并为故居完成初步的原状恢复工作。

历史[编辑]

阿炳故居外景
华彦钧的居室还原,图中可见二胡琵琶

阿炳故居原是道教宫观无锡洞虚宫内的雷尊殿,在1874年(同治十三年)洞虚宫重建时设立[1][2]

华彦钧(阿炳)在1892年生于洞虚宫,父亲是雷尊殿住持华清和,母亲是一个寡妇秦嫂;由于道观清规禁止娶妻,华彦钧起初遭父亲送到乡下,后来在八岁因母亲死去而被父亲送回雷尊殿,对外宣称为领养回来的小道士[3][4][5]。于是,华彦钧跟父亲在雷尊殿当道士,参与拜忏、诵经等法事,并接受父亲的音乐训练,学习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4][5]。他成年后住在雷尊殿旁边的瓦房,并在三十余岁丧父后成为雷尊殿当家[3][4]。婚后,华彦钧偕妻子住在瓦房的阁楼上[3]

其后,华彦钧双目失明,被迫卖艺为生;在街头卖艺期间,他创作了《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乐曲,其中大部分传世名曲是在故居创作[4]。1950年12月,华彦钧在故居离世,此后雷尊殿和其他附房收归国有,但仍有居民居住于此[3][4][6]

保护和开发[编辑]

阿炳故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碑

在1978年末至1979年上半年,文史学者夏刚草提出保护、修缮和开放阿炳故居[7]。这建议起初引起相当大的争议,反对者批评华彦钧的音乐作品曲高和寡,而且个人生活不检点,故质疑修缮故居会令无锡人丢脸;在争论激烈之际,有杂志发表题为〈西门庆和阿炳的对话〉的讽刺性文章,指出《水浒传》和《金瓶梅》的反面人物西门庆尚且有纪念建筑物,华彦钧被誉为大艺术家、其故居却破破烂烂,这篇文章成功遏止反对修缮阿炳故居的声音[7]。尽管如此,阿炳故居的保护工作仍然遭受一定的阻力和压力,这是因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形象不佳,而且故居残破、有碍观瞻,加上故居所在地的土地价格高昂,出让土地比保护故居的经济收益较大;虽然主张保护故居的人士极力争取,但故居在1983年和1986年公布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时都未有列入[8]

到了1993年4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刘炳森叶文玲吴祖光等七人在八届一次会议上联名提案,题为〈建议修缮阿炳故居,克服极“左”意识的干扰〉(第1418号提案);无锡市文管会便正式提出修缮阿炳故居,得到中国共产党无锡市委员会无锡市人民政府的同意,令阿炳故居的保护工作出现转机[8]。1993年正值华彦钧诞辰100周年,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亭镇政府、春合村村民委员会在同年联合为位于东亭的阿炳祖居(阿炳出生后为父亲送至祖居抚养至8岁[9])进行修缮工程;重修完成后,春合社区居委退休干部张爱芬出于对华彦钧和《二泉映月》的喜爱,主动提出承担阿炳祖居的管理工作,义务打理故居和接待参观者[10]

1994年,阿炳故居列入第三批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政府批文的限制、以及民众监督之下,阿炳故居维持原貌,但没有资金作全面修缮[8]。1998年,中国共产党无锡市委员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指出,城市需要文化,文物应该得到修缮;于是,阿炳故居的全面修缮计划得以摆上日程[8]。2002年10月,阿炳故居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6]。对于故居的具体保护方案,社会上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把故居与崇安寺商业地块结合改造,直接拆除重建;二是修旧如旧,以保留故居的真实环境[11]

2002年11月,崇安区崇安寺地区改造指挥部的人员想改造老城区落伍的城市建设,计划清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房屋,因而对阿炳故居进行破坏,并声言于十日内拆掉故居[6]。同月20日至22日,阿炳故居遭到大规模破坏,以致面目全非:故居屋顶先被揭去瓦片、后来整个揭起,墙上写上了红色的“拆”字,室内狼藉一片[6]。在民众举报后,无锡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来到故居现场,下令停止清拆,并采取抢救措施;改造指挥部的有关人员其后在24日前完成初步的原状恢复工作,并表示先前的清拆行动是由于不了解文物修缮原则所致[6]。阿炳故居遭到破坏的消息引起民众巨大反响,也令故居修复事宜真正受到重视[11]

2004年,阿炳故居的修缮计划到了立项阶段,由崇安区城投属地管理承接;修缮工作由政府投入逾一千万人民币,在2005年12月开始,历时两年[12]。期间,故居在2006年5月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阿炳纪念馆在2007年开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领导人李岚清题写馆名,此后免费开放,接待了各地的游客,包括日中友好协会中国音乐研究会的十多名成员[12]。纪念馆其后进行了多项工程,前后投入近七千万元人民币,被《无锡商报》评论为“无锡最昂贵的纪念馆”[12]

建筑结构[编辑]

阿炳故居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院落,前后分为两进(两排平房),保留了六间建筑及前庭院内三间阿炳居室,均是硬山式屋顶的平屋,整体带有晚清江南普通建筑的特色[2]。室内的陈设大都维持阿炳居住时的原状,陈设简陋,光线暗淡[4]。故居原址改建的阿炳纪念馆占地1,800平方米,分为五个展陈厅,名为生平厅、成就厅、生活起居厅、音乐赏析厅、无锡道教音乐文化厅;这些展陈厅内展览了文物资料,介绍阿炳的生活场景、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12]

阿炳纪念馆平面图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音乐, 舞蹈硏究, 第 1-6 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 1995: 66. 
  2. ^ 2.0 2.1 中国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委员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 文物出版社. 
  3. ^ 3.0 3.1 3.2 3.3 刘欢 (编). 唯一存世阿炳照片亮相 双目失明因吸毒宿娼. 扬子晚报. 2012-10-13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4. ^ 4.0 4.1 4.2 4.3 4.4 4.5 颜世贵. 访阿炳纪念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04-22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5. ^ 5.0 5.1 寻找最后的瞎子阿炳.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4-01-14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25日). 
  6. ^ 6.0 6.1 6.2 6.3 6.4 李湘荃. 阿炳故居屋顶被掀 有关部门紧急叫停全力抢救. 北京青年报. 2002-12-02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7. ^ 7.0 7.1 程海宏 (编). 揭秘30年的修复过程 让阿炳故居成文化亮点. 无锡日报. 2008-05-16: 2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8. ^ 8.0 8.1 8.2 8.3 程海宏 (编). 揭秘30年的修复过程 让阿炳故居成文化亮点. 无锡日报. 2008-05-16: 3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9. ^ 阿炳仙去七十载 东亭祖居三修揭牌. 江南晚报.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10. ^ 无锡好人张爱芬:花甲老人义务守护“阿炳”故居二十年. 中共钖山区委宣传部. 2014-08-18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11. ^ 11.0 11.1 程海宏 (编). 揭秘30年的修复过程 让阿炳故居成文化亮点. 无锡日报. 2008-05-16: 4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12. ^ 12.0 12.1 12.2 12.3 周茗芳. 阿炳故居二期修缮竣工 十月迎阿炳文化艺术节. 无锡商报. 2011-09-12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5). 
  13.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06-05-25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