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紀念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12年-1923年
编号6-897
认定时间2006年

陸軍軍官學校(1912年6月—1923年8月),隸屬於中華民國陸軍部軍學司,因位處直隶省保定城东郊,又稱保定军校,是在大清陸軍軍官學堂的基礎上建立的,共辦九期,畢業生有6,300餘人,占地3,000余亩,首任校長為趙理泰

1902年,袁世凯引进日本和德国先进军事科技和教育体制,創建北洋陆军行营将弁,隶北洋军政司教练处,1903年擴建為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6年8月,兵部改為陸軍部,学堂奉陆军部令更名通國陆军速成学堂,同時開辦陸軍軍官學堂,並從全國招生。1909年9月,通国速成学堂根据陆军部令停止办学并入军官学堂。1911年7月,军官学堂奉军谘处令更名为陆军预备大学堂。若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算起,保定各军事学堂共培养、訓練了11,000余名軍官。而保定軍校的畢業生中,取得少將以上頭銜的將軍達1,800餘人。

校區歷史

[编辑]
1993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遗址上复建了保定军校博物馆,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AA级景区,免费对外展览
  • 1901年11月 李鴻章病逝,袁世凱到保定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舉辦小站練兵教學,但是根據《辛丑條約》不准駐扎天津附近,於是亦移至保定。
  • 1902年5月 於保定開辦“北洋行營將弁學堂”,雷震春任总办。
  • 1903年2月 袁世凱奏請開辦陸軍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進行正規軍事教育訓練。之後於保定建成「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即為保定軍校前身。每省设一所陆军小学堂,学制三年。全国设四所陆军中学堂,学制两年。保定设陆军入伍生总队,分为步、马、炮、工、辎重各队,学制4个月。保定设陆军兵官学堂,学制一年六个月,入原队半年为“学习官”。毕业后入个部队为排长。在部队任职2年以上择优入陆军大学堂,学制两年。
  • 1906年 於保定校址分別開辦:陸軍速成學堂(定额八百,学制2年加6个月实习)、陸軍軍官學堂(1910年7月更名为陸軍預備大學堂)。
  • 1912年 袁世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把陸軍預備大學堂搬至北京,並更名為陸軍大學。10月,於保定东郊3里地的陸軍預備大學堂与陸軍速成學堂原址创辦陸軍軍官學校。
  • 1920年暑假 駐扎在軍校的軍人因未得薪餉發生譁變,搶劫軍校,之後校舍被放火燒毀。
  • 1923年8月 保定軍校停辦
  • 1993年7月,军校旧址成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 1995年,军校旧址上建起了保定军校纪念馆。
  • 2006年,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學制設計

[编辑]

保定軍校的設立規劃,始於清朝時期為訓練新軍,而在1904年制定公布的陸軍學堂辦法。在該辦法中,將正規軍事教育設定為四階段:小學堂、中學堂、兵官學堂、大學堂。保定軍校定位為清朝未開辦的兵官學堂,作為正規初級軍官培訓所用。

保定軍校學制章程參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教育課程2年,自預備學校升學至保定軍校前須進行半年的入伍訓練。學校設有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五種兵種科系。軍校教官則多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學成歸國之畢業生擔任,留日資歷的校長亦不在少數。

到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代,軍校辦理方針作出調整,自四級制縮減為三級制。陸軍中學堂改名為陸軍預備學校,小學堂停招,在現有學生畢業後關閉,形成預備學校、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等三級制。

保定軍校的學生來源,在前七期僅招收陸軍預備學校(清制之陸軍中學堂)之畢業生,至第八期始擴大招考。而承襲清制的陸軍中學堂則是僅招收各省開設的陸軍小學堂畢業生,理論上在入學前已經接受5年的軍事專業教育(陸小3年、陸中2年),在未擴大招生之前的保定軍校畢業生是具備7年以上的軍事專業教育,整體素質上較為整齊。

历任校长

[编辑]

歷屆學生

[编辑]

由於保定校區內曾有多間軍事教育機構成立,因此許多在該處接受教育的軍人會自稱在保定接受教育,但此為廣義概稱,與狹義之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生有所區分。

北洋陆军行营將弁學堂

[编辑]

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军咨处招考一批年轻体壮的秀才、童生等,并选派一些满族子弟,在直隶省滦县开平镇开办將弁學堂。将弁学堂学制为一年。该学堂只办了一期,即改为武备学堂。

袁世凯率先在保定西关(约小集街一带)开办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隶北洋军政司教练处。冯国璋为学堂监督,雷震春为学堂总办。学堂总教习为日本陆军步兵少佐多贺宗之、副总教习为日本陆军工兵大尉井上一雄。

按《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章程》规定:每期总设员额为一百二十名。内有将领二十名,哨官长四十名,弁兵六十名。主要安排旧军队(主要是淮军)中的统兵将官和侍卫入堂接受军事培训。另外,还召示山东、山西、河南等省选送一批陆军官弁来堂深造。因此,该堂又称为“各省将弁学堂”。学堂以八个月为一期。至1904年(光绪三十年)秋停办,共办四期,毕业学生计545人,但成名人物不多:

第一期:赵俊清、王恩贵、韩国饶、田作霖、米材栋、徐鸿宾、石振声、萧广传、李玉麟、宋玉峰、陈文运、何元春、李炳之、姚济仓、陶云鹤、魏宗翰、张敬尧、张联棻、吴新田、靳云鹗、吴光新、陈调元、吴鸿昌、吴恒赞、马毓宝、崔承炽、黄治绅、胡叔麒、师景云、王维城、熊炳琦等。

第二期:方本仁、孙 岳、王都庆、吴中英、张培勋、夏文荣、徐振坤、李济臣、何遂、吴德振、胡龙 骧、刘廷森、杜 持、姚任之、毕化东、刘文翰、李凤楼、沈寿常、徐世光等。

第三期:张 文、钟体道、刘 麒、齐燮元、张 性、赵学涛、李济深、郝国玺、张国元、何恩溥、杜经田、袁绩熙、刘玉珂、张 基、王贵德、王纯如、黄家濂、王树林、李 钺、马葆琛、高士傧、阮肇昌等

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

[编辑]

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1903年开设。冯国璋为督办,冯祖培为监督,聘日本陆军步兵少佐多贺宗之咸瑶圃李泽均为总教习。第一学年习普通学科,第二学年分各种兵科学习。招生办法,与参谋速成学堂同。光绪二十九(1903)年八月在保定公开招考,录取220余人;另由北京八旗选送30人、练官营内选成绩较好的50人、常备军内选士兵100人,一同入学,分为一、二、三、四队。1913年九月间开学。第一队皆常备军士兵,名官长班,专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第四队选拔年少或志愿学习外国文字的100人,名洋文班,依各人志愿分别学习日、德两国文字,3年毕业。在保定东郊建筑新学舍,将弁学堂合住于内,亦归冯国璋管理,原将弁学堂总办鄢玉春调任天津督练公所总办。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招考第二期学生230人,其中八旗选送三、四十人,另有前清举人齐振林等10余人也来报考皆准予免试入学。第二期学生分为五、六、七队。第七队为洋文班,与第一期的第四队同。督办冯国璋具情呈请袁世凯批准后,又录取自费生120人,另为一队(每月缴伙食费3元,一年后改官费)。1904年终由二、三两队挑选100人为师范班,预备派往各省陆军学堂作为师资之用,定为一年毕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招考第三期学生200人,八旗选送20人,分为两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洋练兵处裁撤,军事统隶于陆军部,冯国璋调任北京贵胄学堂总办,段祺瑞继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督办,郑汝成为总办。光绪三十三年冬第三期毕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由光绪二十九年八月起至三十三年底止,历时4年余,共3期,前后毕业学生1426人。

孫傳芳(一期)、李樹春(三期德文班)、齊燮元(炮兵二期)、王承斌(步兵二期)、蔣鴻遇李炳之商震(加入同盟會被退學)、阎治堂张中和李如璋程长发翟殿林张拱臣张继善孙岳周荫人冯绍闵臧式毅陈嘉谟王都庆刘凤图魏朝彦刘文明刘郁芬宋邦翰等。

通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

[编辑]

陸軍速成學堂陆军部直属,又称通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协和速成武备学堂。1906年筹办。学生来源由北洋各省扩大到全国,计划各年考收学生1400名,主要招收各省毕业的武备学生。各省分配名额如下:京旗80名,直隶、江苏、湖北、四川、广东各60名,其余省份30至40名,南京、杭州、福州、荆州、成都、广州、绥远、热河、察哈尔九地各10名,密云、青州、西三地各8名,宁夏6名。该校于1907年、1909年共招收两期,培训学员1281人。

馬曉軍劉郁芬陳樹藩張群王柏齡(肄業)、蔣中正(陸軍速成學堂留學生預備班)、杨杰练秉章、刘世钧、方声涛刘建藩、黄永社、姚琮、吕公望、童保喧、伍文渊、张钫、黄实、李韫珩陈能芳李藻麟李景林、赵凤楼、梁忠甲、张国威、阮肇昌、王普、刘世珑、党仲昭、胡忠相[1]

陸軍軍官學校

[编辑]

第一期

[编辑]

(1912年8月秋入學1,500名、1914年11月畢業1114名,括弧中數字代表各科人數,來源:張力云-《從北洋武備學堂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14年10月27日,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典礼。段祺瑞亲临保定军校参加,并亲向每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第二期

[编辑]

(1914年初入學、1916年5-6月畢業、956名)

第三期

[编辑]

(1914年8月入學、1916年8月畢業、801名)

第四期

[编辑]

(1915年秋入學、1917年秋畢業、209名)

第五期

[编辑]

(1916年6月入學、1918年9月畢業、630名)

第六期

[编辑]

保定六期的入学资格规定为第一陆军预备学校第三期毕业生(郝梦龄刘培绪高汝桐李文田上官云相等)、武昌的第二陆军预备学校第二期毕业生(余汉谋樊崧甫黄琪翔叶挺刘家琪等)和模范团第二期学兵(赵博生刘茂恩等)。1917年初入學、1919年春畢業、1,333名。

第七期

[编辑]

(1917年秋入學、1919年秋畢業、191名)

第八期

[编辑]

(1918年8月入學、1922年7月畢業、638名)

第九期

[编辑]

(1919年8月入學、1923年8月畢業、702名)

辎重科六期一连同学录

[编辑]

信文灿、唐宗尧、程堪、杨正坤、李宗程、李如枫、黄志勋、赵恩煦、胡祖舜、彭德云、成杰、万耀中、侯尊召、江孝纯、窦桂芳、梁殿枢、金锋、侯谷、 范树珍、饶汉杰、侯光龙、郭之缙、周庆桐、卢景鉴、温力正、陈国梁、任为凯、粟福畴、梁宗标、张联辉、刘珩、高岳嵩、尹邦光、徐鸿晋、魏朝纲、 彭济伟、蔡嗣雄、叶裳、沈文诰、刘福德、岑荣宗、金履新、曾泽寰、温定国、李务滋、陈荣宗、杨义、谭时、张伟、梁毓藻、王世康、李扶疏、李扬敬、林振镛、林廷华、黄盛昆、简作桢、马克仑、徐金龙、刘茂恩、李经田、孙毓英、王经邦、李世儒、汤文彦、孙棣生、张家锟、马负龙、蔡春田、段桂明、王清瀚、李铨、贺学礼、董汝梅、范锡庚、董汝桂、杨泽沛、陈宝增、王得来、董玉玢、贾成勋,共81名。

參考文獻

[编辑]
  •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同學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提供。

外部連結

[编辑]
  1. ^ 陆军部陆军学堂同学录 民国二十五年三月重刊
  2. ^ 1987年河北省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书中收有民国十一年编录的《保定军校同学录》的完整资料。《张发奎口述自传》详细记载了薛岳从陆军小学到参加二次革命、1914年被广州法租界逮捕入狱、第一次出狱是1916年9月,后又再次被捕入狱,于1917年初方才重获自由,回到家乡,最后投身粤军的经历